“世子爷,吴三桂过长江了!”

    当吴三桂过长江的消息传到朱和墭这里的时候,已经是大明定王监国二年的六月下旬了。眼看就要到七月了这可是农历的七月,换算成西历就是秋风将至的八月了。

    这日消息传到时,圣人世子爷正在黄埔岛上的军学堂主持一场小型军议。

    黄埔军学堂在朱和墭刚刚成为广州之主的时候就开始建设了,搞了差不多一年,现在已经完成一期工程了也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就是概了二三十排非常简洁中式的砖瓦房、一个大校场、一个靶场、一个土堆棱堡、一个码头。

    另外,一同建成的还有一座船厂,一个铁工厂、一炼焦厂都是实验性的工厂而已,规模不大。

    而军学堂和三座小工厂的到来,还是给原本冷清的黄埔岛上带来了不少人气。

    军学堂的师生加上教导兵,总共有两千余人。而三座工厂的工匠加上小工,有一千二百人。另外还有数百名工匠和军官的家眷也上了岛。

    这些人都聚集在黄埔岛的东岛上,围绕着军学堂形成了一个“军镇”,朱和墭自万族大会结束后,每个月都有十天在黄埔岛上度过,其余二十天则分别在广州城内和海珠岛上度过。

    在广州的十天,主要工作是继续推动“广东土改”,管理北厂、内厂、南厂的业务,监督广府的“大基建”,以及管理广东朝廷的财政。

    其中又以财政为重中之重有了钱,其他的事儿才好办啊!

    现在广东朝廷的财政主要靠三块在支撑,一是贸易,广东和福建都是千年海贸中心,即便经过了明末清初的大乱,也还余下白糖、铁器、瓷器等三个赚大钱拳头产品,这些年茶哉,连诸葛三和、杨起龙、吴三畏这样的人物,办起事儿来也慢悠悠的。

    哪怕朱大圣人给他们一个个“升职加薪”,这帮艰苦朴素的原儒高官们的俸禄,都从原本的每月几十两一路涨到了每月一百到五百两,还给他们每个人都在广州府城内分了大宅子,这帮人的节奏还是快不起来。

    谁让些人都习惯了农业社会的慢节奏,而朱和墭自己则是信息社会的快节奏呢?

    当然了,这个“慢节奏”只是朱和墭自己认为的,底下人不管是高官还是中层、基层,这些日子都有一种忙得快要飞起来的感觉。

    而当这些人听说吴三桂已经渡过长江的消息,干劲立马就更足了,马上就有人给朱大世子出谋划策了。

    “世子爷,吴三桂可是卯足了劲过江的,一定会利用其士气正盛的机会寻求和玄烨进行决战。而玄烨的兵马钱粮虽然远比吴三桂要多,但他的八旗兵早就衰弱了,新建的包衣奴才军又不可能马上练起来形势对吴三桂大大有利啊!”

    说话的是杨起龙,他是军师府里面分管情报的,也朱和墭的“战略顾问”,战术上的能力他不如诸葛三和,但是在大战略方面却要强过那位诸葛军师。

    “杨军师,”朱和墭也显得有那么一点担心,“咱们该怎么”

    他的话没说完,不过杨起龙和在场的这些聪明人都懂,他的意思是“该怎么使坏”。打天下嘛,哪儿有那么伟光正?使点坏很正常。

    “世子爷,”开始时以“天才军师”自居,但是发育了一会儿,居然变成了个将帅的诸葛三和还摇着那柄“军师扇”,皱着眉头分析道,“吴三桂虽然过了长江,但是他的目标还是武昌和汉阳二府,只有夺取这二府,他才能控扼长江水道和汉水水道,然后北上襄阳、东下金陵就自如了。

    这个道理,康熙手下的高人一定也懂。所以康熙不会轻易从武昌、汉阳抽调兵力,而吴三桂一定会想尽办法促使康熙调走武昌、汉阳的兵!咱们要使坏,就能从这方面入手”

    方向已经找到了!

    可是怎么使坏呢?

    朱和墭知道这个诸葛军师肚子里的坏水不够多在如今的广州朝廷中,最坏的肯定就是杨起龙了。

    想到这里,他就把征询的目光投向了杨二军师!

章节目录

活埋大清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大罗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罗罗并收藏活埋大清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