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响亮持久不息的欢呼声,很快就传到城下孙桓的耳中。

    当听到城上汉军在欢呼的内容后,孙桓整个人是显得极为茫然的。

    可基于一位将领的基本反应,孙桓还是第一时间将头转向后方。

    这不看还好,一看孙桓整个人更加茫然起来。

    从孙桓的视线中望去,这一刻远处的山林间,好似漫山遍野皆是天策旗。

    孙桓不知道,为何突然天策旗会遍插在己方的后路上。

    孙桓更不知道,糜是不是来到了公安城外。

    但有一点孙桓可以确认。

    那就是当城上的欢呼声响起来后,下一刻比方才更为密集的箭雨,顿时来到众多吴军的头上。

    箭雨无差别覆盖之下,吴军死伤甚重。

    吴军原本迅猛的攻势,被这波箭雨成功的遏制下来。

    很明显,汉军萎靡的军心,这一刻重新焕发出生机。

    如今汉军的士气,甚至比前几日更要强上数倍!

    攻城的吴军中,不止孙桓一人感到茫然。

    就是其他吴将,在遥望到了后方的天策军旗帜后,他们的反应也变的木讷起来。

    这不搞笑吗?

    自己在那里浴血奋战,想着一举夺下公安城。

    结果打着打着,公安城的城门还没摸到,自己的后路却被断了?

    这样的仗,千百年来也是极为少见的吧!

    而在茫然之后,很快疑惧的情绪在众多吴军的心中产生。

    当吴军心中有这种情绪产生后,证明着今日的攻城战,他们已经取得了失败。

    幸亏就在孙桓及其他吴将不知所措的时候,后方大营内传来了鸣金声。

    鸣金声是刺耳的,况且鸣金声代表着撤退。

    若是以往,热血青年孙桓听到鸣金声时,肯定会愤怒不已。

    “吾等正欲死战,大将军何故鸣金?”

    但这一刻,孙桓心中却没有这个想法。

    孙桓如蒙大赦般,带着剩余的吴军快速朝着后方退去。

    孙桓撤军的速度,甚至比刚才他进军时还快。

    吴军的狼狈撤退,又引起城上汉军的阵阵欢呼。

    汉军的欢呼声中,带着显而易见的嘲笑。

    只是这时,孙桓却没有心情关注这一点。

    在近乎浑浑噩噩般回到大营内后,孙桓立刻就被陆逊召往他的大帐中。

    在孙桓朝着陆逊大帐前进的时候,孙桓察觉到,大营内弥漫着浓郁的人心惶惶的气氛。

    有许多吴军在奔走惊呼着一句话:

    “糜郎至,无所归。”

    听到这句话的孙桓,下意识浑身打了个寒颤。

    而当孙桓进入陆逊的大帐内,他才发现,原来不止是外面的普通士卒感到惊慌。

    陆逊的大帐内也早就乱作一团。

    无论是身份贵重的步骘,还是性情骁勇的朱桓,亦或是向来以性情温和闻名的诸葛瑾,这一刻他们都在脸红耳赤的争吵着。

    而他们争吵的焦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州陵失陷的情况下,他们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只是这样的大事,是争吵就能吵出结果的吗?

    争吵只会无限放大人心中的惊惧与烦躁而已。

    被多人争吵声烦的受不了的陆逊,最后直接一巴掌拍在案上,并大声喝道:

    “贼军尚未来袭,难道你们就要自乱阵脚了吗?”

    陆逊的大喝声是有效果的。

    在陆逊的大喝下,正在争吵的那几人大吴勋贵,陆续回到各自的座位上坐下来。

    而当他们坐下来后,大帐内顿时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宁静中。

    诚然,嘈杂的环境不利于稳定人心。

    可如鬼蜮一般的寂静,就是陆逊想见到的气氛吗?

    为了防止诸将在这诡异的宁静气氛中胡思乱想,陆逊将目光看向了诸葛瑾:

    “子瑜,接下来还要劳烦你跑一趟了。”

    陆逊的话,让诸葛瑾脸上露出一些为难之色。

    刚才一向是老好人的他,为何会起身与步骘争吵呢?

    原因倒也简单。

    乃是步骘建议陆逊,派诸葛瑾出使州陵。

    这样的目的有二:

    第一:就是探查下糜到底在不在公安。

    糜太会蒙骗人了。

    加上还是有许多吴将,认为糜不会抛下天策精锐,果断的从宛城前线返回。

    数万天策精锐的安危,糜真的会不顾吗?

    诸位吴将皆知道,糜在不在州陵,将直接影响他们接下来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故而探查清楚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

    至于第二嘛:

    那就是诸葛瑾可以借出使之举,趁机打探下汉军的虚实。

    汉军来了多少人?

    是不是都是精锐?

    粮草是否充足?

    ...

    以上种种情报,可都是直接影响到他们接下来的命运的。

    不得不说,步骘的想法有可取之处。

    但诸葛瑾不乐意呀。

    他们此番进军荆州,可谓与糜结下了国仇。

    朱桓枉杀糜好友王洪,可谓与糜结下了私恨。

    在己方与糜有国仇私恨的情况下,自己还堂而皇之的走到糜面前?

    要是糜一个激动,把自己烹杀了该怎么办!

    攸关身家性命,正常人都会拒绝。

    只是诸葛瑾再怎么拒绝都没用。

    陆逊看到了诸葛瑾脸上的为难之色,他知道诸葛瑾心中的担忧,不过他却觉得诸葛瑾是在杞人忧天。

    “世人皆知,孔明公为糜之师。

    而子瑜你是孔明公的嫡亲兄长,糜再怎么痛恨我军,都不会伤害你的。”

    “另外,看在孔明公的份上,糜也不会做出驱逐你的举动。”

    陆逊开口说出了诸葛瑾必去的缘由。

    “子瑜,当下只有你,能为我军探清贼军虚实呀!”

    说这句话的时候,陆逊的眼神中充满了恳求。

    见陆逊都这么说了,诸葛瑾还能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无可奈何之下,诸葛瑾叹了一口气后缓缓站起身来:

    “既为国家安危,臣愿往!”

    诸葛瑾的话让陆逊大喜。

    他即刻为诸葛瑾安排了侍卫。

    而等诸葛瑾离开大帐后,陆逊又看向诸将言道:

    “吾知汝等,现今正处于惊惧中。

    但吾认为,我军尚未到山穷水尽之时。

    该如何退敌,亦该如何突围而出,皆待子瑜回来后再计较。

    但汝等深知,王洪之死已让我军与糜结下死仇。

    我们不是子瑜。

    为国家计,亦为自身计,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汝等能抛弃一切遐想,专心辅助于吾安抚军心。() ()

    只要吾等力同心,上下一望,我军尚有希望!”

    在危难的局势面前,陆逊也不想再说什么场面话了。

    他用最直白的语言,说出了最简单的利害关系。

    陆逊的话起到了效果。

    在座的吴将都不是傻子,他们当然知道陆逊说的是有道理的。

    事到如今,再害怕有什么用?

    想活下来,那就行动起来。

    在陆逊的话音落下后,在座的吴将皆起身对着陆逊一拜道:

    “愿听大将军调遣!”

    得到诸将的应承后,疲惫的陆逊便摆摆手让他们先下去安抚军心去了。

    东吴诸将离开的很快。

    不久后,大帐内就只剩下了陆逊及虞翻二人。

    见四下无其他闲杂人等后,虞翻鼓足勇气上前询问陆逊道:

    “大将军,我军真的能安然无恙吗?”

    很明显,虞翻对当下吴军的处境,是抱着悲观态度的。

    虞翻的询问人,让陆逊陷入了沉默中。

    良久之后,陆逊有气无力的回答,才飘到虞翻的耳中。

    “要是糜真在州陵,那一切就还有余地。”

    说完这句话后,陆逊就拖着疲惫的身体朝着内帐走去。

    在陆逊离开后,虞翻琢磨着陆逊的那句话,心中疑惑翩翩。

    大将军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

    一脸不情愿的诸葛瑾,在一队吴军的护送下,第二日一早就朝着州陵的方向行去。

    还未走出多远,魏延布置在周围的斥候,就发现了诸葛瑾一行人的踪迹。

    很快的,汉军的斥候就将形迹可疑的诸葛瑾一行人给拦了下来。

    而诸葛瑾在见到汉军斥候亮出明晃晃的兵刃后,被吓到的他,顿时惊呼道:

    “勿动兵刃,吾乃孔明公之兄!”

    诸葛亮在汉朝威望之重,一点都不在糜之下。

    故而汉军斥候在听到眼前这人,是自家相国的兄长后,脸上下意识地露出了敬意。

    同时他们也将手中的兵刃给收了起来。

    不久后,在指挥汉军安营的魏延,就得知了诸葛瑾到来的消息。

    魏延是知道,糜有多敬重诸葛亮的。

    于是魏延一点都不敢怠慢,连忙让人将诸葛瑾带到他面前。

    “延拜见诸葛公!”

    在诸葛瑾到来后,魏延老老实实地给诸葛瑾行了一礼。

    魏延的礼拜,让诸葛瑾惊慌的内心安定了不少。

    可魏延接下来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却让诸葛瑾脸色变得尴尬起来。

    “诸葛公,可是因不满孙权暴政,想来归义的?”

    问完这句话后,魏延察觉到诸葛瑾的脸色颇为不自然。

    于是魏延又拍着胸脯对诸葛瑾保证道:

    “诸葛公请放心,今你已至我军营中,延定可保护你的周全。”

    魏延的这句话,让诸葛瑾变得愈发尴尬了。

    看着魏延那副热情的模样,诸葛瑾一时难以说出自己的真实目的。

    可职责所系,诸葛瑾最后只能开口说道:

    “我是奉大将军陆公之令,前去拜访糜大司马的。”

    诸葛瑾的这句话,很明显出乎了魏延的意料之外。

    魏延下意识地:

    “啊?!”

    魏延的这个“啊”字,充满了不可思议的语气。

    以魏延的政治情商,他是真的无法理解,你们都入侵到自家地盘上,屠杀自家忠臣了,竟然还有脸面派出使臣前来。

    这也太不要脸了吧!

    魏延不知道的是,在原本的历史上,东吴就喜欢干这样的事。

    例如历史上孙权背刺夺取荆州,杀害关羽后,因听闻刘备要掀桌子与他死磕了,就连忙派出使者向刘备请和。

    那一次东吴派的使者,正是诸葛瑾。

    魏延的下意识反应,更让诸葛瑾无地自容起来。

    诸葛瑾好歹是出身名门,自身的教养让他的整张脸变得通红起来。

    就在魏延与诸葛瑾相顾无言的时候,得亏一旁的柳隐看出了诸葛瑾的窘迫,他连忙对魏延耳语了一番。

    柳隐耳语之后,魏延尽了最大的努力,让自己接受了诸葛瑾前来的目的。

    可魏延的脸色,却变得扭曲起来。

    就好像是吃了一只苍蝇那般。

    魏延担心他下一刻就要控制不住自己怒骂出口,所以他连忙让人让开道路,以求诸葛瑾赶紧通过。

    好在诸葛瑾亦是有自知之明的。

    他几乎是落荒而逃般,带着护卫穿过汉军营帐朝着州陵的方向继续进发。

    当然在穿越营帐的过程中,诸葛瑾也尽心观察起营内的汉军虚实。

    ...

    数日后,正在察看永安地图的糜,赫然间听到了一个令他难以置信的事。

    糜看着眼前的蒋济,用着怀疑的语气问道:

    “你是说,诸葛瑾以出使之名,正朝着州陵而来?”

    糜的语气,及糜的神色,都证明了就算是算无遗策的他,也的确事先从未算到过这一点。

    而糜身前的蒋济,也差点被这件事恶心坏了。

    虽说蒋济以往在曹魏,权谋变通之事没少干。

    但像这种丝毫不顾脸皮的事,蒋济可是真的连想都没想过呀。

    蒋济一向最痛恨,不要脸之人了。

    面对着糜的询问,缓了好一会的蒋济,方才点了点头。

    见自己没听错后,糜要不是顾及到诸葛瑾的身份,他真的差点就笑出来了。

    东吴就是东吴。

    无论在何种局面下,本能永远不会消失。

    在糜内心疯狂吐槽的时候,蒋济开口对糜言道:

    “大司马要不要以病为缘由,推脱不见?”

    似蒋济这种聪明人,一眼就看出了诸葛瑾的来意。

    本着不能让敌人如意的想法,蒋济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可蒋济的建议,糜并未采纳。

    “不!

    诸葛瑾到底是孤恩师的兄长,孤若不见,于礼义不合。”

    糜的话,让蒋济点了点头。

    就在蒋济以为糜是因礼义制约,而不得不见诸葛瑾时,糜的下一番话却吸引了蒋济的注意。

    “陆逊想让诸葛瑾成为他的眼睛,孤何不顺水推舟?

    只是陆逊难道不知道,有时候自己的眼睛,往往最会骗人吗?”

    说完这番话后,糜笑了起来。

    而在琢磨出糜话中的含义后,蒋济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大司马,你真的很妖呀!

章节目录

糜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酱油拌历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酱油拌历史并收藏糜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