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早早起来的诸葛瑾就向糜旸表达了离开之意。</P>

    面对诸葛瑾的突然请辞,糜旸感到有些惊讶。</P>

    而在看到诸葛瑾脸上的黑眼圈后,糜旸察觉到诸葛瑾昨晚肯定没睡好。</P>

    于是他问诸葛瑾道:</P>

    “可是旸交待不周,让子瑜公感到不快了?”</P>

    听到糜旸的疑问后,诸葛瑾脸上适时一些惊慌之色,但他很快就平复神色答道:</P>

    “非也。</P>

    乃是瑜身为人臣,今使命已达,应早归公安复命才是。”</P>

    诸葛瑾以公务在身,来搪塞糜旸的疑惑。</P>

    而在听到诸葛瑾的解释后,糜旸似乎也相信了这种说法。</P>

    随后他有些遗憾地说道:</P>

    “旸本来还想向子瑜公讨教一些《诗经》上的难处,看来这个想法是难以实现了。”</P>

    与扶风法氏不同的是,琅琊诸葛氏的家传经书是《诗经》。</P>

    而糜旸既然拜诸葛亮为师,那么他自然要认真学习琅琊诸葛氏的家传。</P>

    在表达完遗憾后,糜旸也不多作阻止,他命丁封率一支卫队,一路将诸葛瑾护送至公安。</P>

    为了不让糜旸生疑好早点离去,诸葛瑾并未拒绝糜旸的美意。</P>

    在丁封的护送及糜旸依依不舍的目光下,诸葛瑾一行人迅速离开了州陵城中。</P>

    站在城头上的糜旸,望着诸葛瑾离去的背影,嘴角渐渐露出了一抹微笑。</P>

    这时蒋济来到糜旸身后,口中感慨地说道:</P>

    “没想到诸葛子瑜名满天下,竟真会如大司马所料,在夜间做出窃书之举。”</P>

    说完这句话后,蒋济又想起同样名满天下的诸葛亮。</P>

    一母同胞,怎的品性就差这么多呢?</P>

    听到蒋济的感慨后,糜旸倒并未觉得奇怪。</P>

    身为穿越者的他,早就知道诸葛瑾在历史上有哪些不堪的事迹。</P>

    况且纵算是一母同胞,区区诸葛瑾,又如何能与自己的诸葛丞相相提并论呢?</P>

    在蒋济感慨完后,糜旸问蒋济道:</P>

    “子通,你认为陆逊会相信那封公文中的内容吗?”</P>

    糜旸的询问,让蒋济一愣。</P>

    尽管蒋济亦是智者,但陆逊也非常人。</P>

    蒋济心中并不敢断言,陆逊是否会完全相信那封公文中的内容。</P>

    但有一点蒋济却是可以断定的。</P>

    “无论陆逊信或不信,大司马的计策都已然成功。”</P>

    蒋济的回答颇为讨巧。</P>

    可就是这个讨巧的回答,让糜旸感到满意。</P>

    “卿所言,甚佳!”</P>

    ...</P>

    因急着将怀中的机密交到陆逊的手中,诸葛瑾在一路上一刻都未曾耽搁。</P>

    数日之后,诸葛瑾就回到了公安城外的吴军大营中。</P>

    得知诸葛瑾归来的消息后,陆逊第一时间召见了他。</P>

    在刚刚见到诸葛瑾时,陆逊就不禁脱口而出问道:</P>

    “糜旸可在州陵?”</P>

    这是陆逊最关心的一件事。</P>

    而诸葛瑾的回答,让陆逊心中的些许侥幸彻底消散。</P>

    “臣初至州陵,糜旸就亲自出城来迎臣。”</P>

    诸葛瑾的回答,让陆逊的脸色晦暗了不少。</P>

    随后陆逊又接着问诸葛瑾道:</P>

    “糜旸可曾答应我军的求和?”</P>

    对于陆逊的这个疑问,诸葛瑾立刻给出了回答。</P>

    “众汉将群情汹涌,使求和一事不了了之。”</P>

    为了维护自己的颜面,诸葛瑾没具体说出他被丁奉欺辱的事。</P>

    而见求和的想法未能成功后,陆逊的心情却没有多少变化。</P>

    在一开始,陆逊就觉得以当前的局势,糜旸是不会同意两军停战一事的。</P>

    之所以陆逊还让诸葛瑾前去一试,一方面是之前许多吴将心中有这层侥幸心理。</P>

    另一方面陆逊也想用以此举,抵消一些天下人对吴军的批判。</P>

    不管吴军之前做错了什么,但他们都低声下气的求和了,糜旸却还是不允,那接下来吴军做什么事,都是情有可原的了。</P>

    待得知求和一事失败后,陆逊便用期待的目光看向诸葛瑾。</P>

    今糜旸在州陵,他只希望自己之前吩咐给诸葛瑾的事他能办妥。</P>

    在陆逊期待的目光下,诸葛瑾先是讲述了他观察到的汉军兵强马壮的事实。</P>

    而当诸葛瑾讲完,陆逊以为诸葛瑾在无要事汇报之时,诸葛瑾从怀中缓缓掏出了那份誊抄来的公文。</P>

    接着诸葛瑾就将手中公文的来历,一五一十地告诉给了陆逊。</P>

    听到这封公文的来历后,陆逊顿时大喜。</P>

    他连忙起身来到诸葛瑾身前,一把从他手中取过公文认真看了起来。</P>

    这封公文,是邓艾写给糜旸的。</P>

    在公文中邓艾言及,他已成功阻退住曹休的大军,让糜旸不要有后顾之忧。</P>

    很明显邓艾的话,让吴军陷入了更不利的境地中。</P>

    因为这代表着,糜旸可以源源不断从荆北调拨兵力,来不断压缩在荆南的吴军的生存空间。</P>

    正因如此,那夜诸葛瑾在看完公文中的内容后,才会感到惊惧。</P>

    可当陆逊看完公文中的内容后,他并未与诸葛瑾一样,脸上浮现出惊惧之色。</P>

    相反的是,陆逊脸上的喜意却越来越盛,及至最后他忍不住手捧公文畅快大笑起来。</P>

    陆逊突然大笑,无疑是一件可疑的事。</P>

    诸葛瑾还以为,陆逊是被当下危急的局势,刺激的精神失常了呢。</P>

    出于对自身命运的担忧,诸葛瑾连忙上前关心的询问道:</P>

    “大将军,您没事吧!”</P>

    诸葛瑾的询问及他的脸色,让陆逊明白了诸葛瑾是在担忧什么。</P>

    陆逊并未怪罪诸葛瑾的误解,反而他拉着诸葛瑾的手说道:</P>

    “这次子瑜,你可是为大吴立下大功了!”</P>

    陆逊的这句话,让诸葛瑾心中的不解又加深了几分。</P>

    而还未等诸葛瑾继续询问,陆逊便让人前去召集营内的诸将议事。</P>

    约莫半个时辰后,听到陆逊召唤的诸位吴将都来到了陆逊的大帐中。</P>

    等诸位吴将到齐后,陆逊示意诸葛瑾将他出使的过程讲了出来。</P>

    当诸位吴将听到汉将群情汹涌拒不接受和议,及糜旸在州陵囤积大量军备的事后,诸位吴将脸上都流露出失望之色。</P>

    而接下来诸葛瑾带回来的公文中的内容,更是让一众吴将感到惊慌。</P>

    在一众吴将惊慌不已之时,陆逊脸上却带着笑意说道:</P>

    “诸君,莫要中了糜旸的诡计。</P>

    眼中所见之物,有时是会骗人的。”</P>() ()

    陆逊的话,犹如一盆冷水般倒在诸位吴将的头上,让他们渐渐冷静了下来。</P>

    待诸位吴将冷静下来后,陆逊继续说道:</P>

    “诸君以为糜旸难道会是庸才吗?”</P>

    陆逊的这句反问,在旁人听来更像是一句笑话。</P>

    糜旸当然不是!</P>

    “以糜旸的才略,他怎么会猜不到,吾派子瑜前往州陵的目的?</P>

    既然糜旸猜到了,他又怎可能像表面那般,对子瑜做到推心置腹!”</P>

    陆逊的话,引起了在座吴将的思考。</P>

    就连诸葛瑾也在陆逊话语的引导下,渐渐回过神来。</P>

    “诚然,糜旸主动带着子瑜察看了州陵城内的武库。</P>

    但若是真如糜旸所说,他是要通过子瑜之口来向我军示威,为何不直接带着子瑜前往军营一观军威?</P>

    他在隐瞒什么?</P>

    这是疑点一。</P>

    另外诸君想想看,子瑜取得糜旸公文的过程,诸君不觉得太容易了吗?</P>

    荆北的军事公文是军中机密,试问以糜旸的聪慧,他在知道子瑜来意的情况下,怎可能会丝毫不防备,那么容易让子瑜拿到荆北军事公文?</P>

    这是疑点二。</P>

    从这两个疑点不难推断出,这一切都是糜旸在暗中设局,为的就是让我军相信那封公文中的内容!”</P>

    陆逊很快在诸位吴将面前,得出了这个推断。</P>

    而在听到陆逊的推断后,在座的诸将都觉得有道理,不自觉地点了点头。</P>

    诸葛瑾更是脸有羞愧之色,没想到他差一点连累陆逊中了糜旸的诡计。</P>

    只是在信服陆逊的推断后,诸将心中很快有个疑问升起。</P>

    步骘拱手对陆逊问道:</P>

    “大将军以为,糜贼为何要故布疑阵呢?”</P>

    当步骘问出这句话后,陆逊脸上的笑意更甚。</P>

    “知道这点不难。</P>

    凡布疑阵者,为的就是让他人无法洞知己方虚实。</P>

    表为强,实为弱。</P>

    而糜旸将荆北战事顺利,作为精心布置的疑阵,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吗?”</P>

    当陆逊的话音落下,步骘连忙反应过来道:</P>

    “大将军的意思是,实际上荆北的战局对糜旸不利?”</P>

    面对步骘的猜测,陆逊给出了肯定的答复。</P>

    “正是!”</P>

    “若荆北战局对糜旸有利的话,糜旸根本无须多此一举。”</P>

    陆逊对自己的这一判断很有自信。</P>

    除去以上的分析外,还有一个客观的事实不容忽视。</P>

    糜旸敢于直接抽身从宛城外返回江陵,这一步的确是妙招,也的确打了自己一个措手不及。</P>

    但同样的,糜旸这一举动,毕竟是大胆的举动。</P>

    既是大胆的举动,就要承担不小的风险。</P>

    那么糜旸这么做的风险是什么呢?</P>

    之前陆逊之所以会以为,糜旸会被曹休拖在宛城外,乃是因为数万天策精锐都在宛城外。</P>

    宛城外一马平川,汉军根本无险可守。</P>

    要是汉军在宛城外占据主动权时,这样的地理倒不会太过致命。</P>

    可一旦汉军想要退兵,众所周知,再精锐的军队退兵时,他的后方都会是一个致命的弱点。</P>

    而无险可守的地形,加上这个致命的弱点,正是荆北汉军最大的危险所在。</P>

    正常情况下要想降低这种危险,汉军是要安排一位,足够有能力的大将亲自坐镇大军后方的。</P>

    可早在出兵前,陆逊就详细调查过荆州诸将的名单。</P>

    荆州诸将中,小有名望者是不少,如邓艾、丁奉、州泰等人。</P>

    但在陈到需坐镇江陵,李严又被贬斥的情况下,荆州诸将中可以称为“大将”者,没有一人。</P>

    正因为如此,陆逊之前才不会想到糜旸会这么大胆。</P>

    陆逊知道,纵使糜旸再怎么有韬略,他也没有刹那间点石成金的能力。</P>

    在这点事实下,加上糜旸设局蒙骗诸葛瑾的做法,陆逊得出荆北战局对汉军不利的推断,乃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P>

    就在陆逊为自己的推断,感到信心满满的时候,步骘的疑问又接踵而至:</P>

    “糜贼设局让我军以为,荆北战局对他有利的目的,又是什么呢?”</P>

    步骘又说出了当下在座吴将心中的疑问。</P>

    当步骘问及这点后,陆逊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直接说出了糜旸的目的:</P>

    “诸君刚才以为荆北战局对汉军有利时,你们心中的想法是什么呢?”</P>

    在陆逊的询问下,在座吴将不免思忖起来。</P>

    刚才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慌张,后面就是觉得糜旸会源源不断从荆北调兵南下,彻底将他们留在荆南之地。</P>

    而在这个担忧下,他们下意识就想建议陆逊要趁汉军尚未集结时,赶紧率军突围而出。</P>

    当回忆起心中的想法后,虞翻似有明悟。</P>

    虞翻试着对着陆逊言道:</P>

    “糜贼是想让我军尽快率军突围?”</P>

    虞翻的话,让陆逊对他投去了赞赏的目光。</P>

    “这正是糜旸的想法!</P>

    诸君莫要忘记,当下我军后路虽断,但我军此次出征,带来了大量粮草,在荆南的总兵力亦有近十万之众。</P>

    虽说近十万大军,目前有一部分分散在外,可在荆北战局不利的情况下,糜旸在州陵能拥有多少兵马?</P>

    两万,三万,亦或是四万?</P>

    凭借最多区区四万汉军,在我军粮草充足的情况下,糜旸根本不可能短时间内吃下我们。”</P>

    说到最后一句话时,陆逊口中透露出强大的自信。</P>

    再大的野心,也需要以硬实力为基础。</P>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只要己方大军不自乱阵脚,逐步收缩防线之下,糜旸根本一时之间对他们无可奈何。</P>

    “糜旸是知道这一点的。</P>

    故而他才要设计,想要我军自乱阵脚。</P>

    一旦吾下达全军突围的命令,今我军有许多分散在外,军力无法聚集,就会使我军突围时对汉军的威胁大减。</P>

    再加上后路被断的恐慌,我军在突围时势必争先恐后,甚至于无法携带大量武器辎重。</P>

    而公安至州陵一路上,又多山林茂密之处,正适合汉军设伏层层阻击。</P>

    种种不利下,汉军兵力不多的弱点将会被无限缩小,而我军突围时受到的损伤,将会被无限放大。</P>

    到那时,谁能保证自己一定能安全回到江东呢?</P>

    诸位大多都看过史书,长平之战中赵军的下场,诸位想必不会忘记。”</P>

    陆逊的话,让在座吴将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P>

    多年不见,糜旸的心思竟变得越来越毒了!

章节目录

糜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酱油拌历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酱油拌历史并收藏糜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