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亦人挺好的。

    这是李清源接触下来的感受。

    说起来,萧亦还是有点端架子的。

    不过那种属于偶像包袱,并不是瞧不起谁,而是给自己立了个人设,认为身为大作家,就该怎样怎样……

    喜也端着,怒也端着。

    但只要和他一熟悉,这人就特好相处。

    李清源和不同的人相处,有不同的模式。

    比如他和林山止说话就很克制,始终保持尊重和边界感。

    同是话少,有些人是真木讷,不善言辞。

    有些人则是把表达权交给你,他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心里不知道在琢磨什么。

    在这种老阴比面前,李清源也不敢多说话。

    “林生,介绍一下,这位是萧亦萧先生!”

    “萧先生,我的老板林山止,来之前已经为你介绍过了,另一位曹sir,鼎鼎大名的投资天才……”

    给三人做了引荐,李清源便往旁边一站,一言不发。

    心里却暗暗冷笑。

    昨天明明可以把他叫来直接交流,非特么写个模棱两可的条子。

    要不治治这个臭毛病,以后幺蛾子恐怕层出不穷。

    职场上,管理不光是向下的,时刻也要注意向上管理,不然被领导拿捏住,苦力活做也做不完!

    现在屋里四个人,李清源不说话,萧亦是真的口拙。

    曹明志呢,这个人比较大嘴巴,爱开玩笑,精明是精明,却常常说话不过脑。

    从他两次酒后失言可见一斑。

    老曹也知道自己这個毛病,所以对重量级人物开口很慎重。

    介绍完毕后,只和萧亦友好的笑笑,道了声久仰大名,再就没吱声……

    现在只剩一个林山止,他到底是真不会说话,还是刻意装出来的?

    “萧先生,源仔当初提到您,我就像不信关公能斩华雄的十八路诸侯,虽然没嘲讽,可也是各种不屑。没想到源仔真把您这尊大佛给请来了!”

    一句话,用自嘲方式捧了李清源,又表达了对萧亦的尊重,还接上了上个话题,这叫不会说话?

    萧亦属于被李清源忽悠着来的。

    在接他的过程中,这小子和他从“仙”聊到“侠”,一路吊着他胃口,到了报社又提到写作手法。

    萧亦根本不想写什么“论侠”专栏,来香江,只为了说服这个报社老板,最好别搞这个立项。

    非要立项的话,也别选“无侠”为主题。

    亲自主笔是下下之选,他还要去米国呢,哪有那个时间?

    但没等他张嘴,林山止又聊起了他感兴趣的话题。

    “不过,我认为罗贯中写这一段,最妙的还是后面各路诸侯的反应。其他诸侯对刘关张三人的重视,比如袁绍的重视,袁术的嫉妒,还有曹操的刻意示好!”

    说着,林山止笑盈盈的看向李清源:“源仔,等下为萧先生接风,姐夫我也要敬你一杯酒!”

    李清源没套近乎呢,他先认了个便宜小舅子。

    很多时候客气不是用来表达礼貌的,而是用来制造距离感的。

    就像李清源和保安也很客气。

    当然林山止自称姐夫,不完全因为他。

    还有引导萧亦说话的因素。

    果然,一路对李清源颇有好感的萧亦很好奇,问道:“林先生和清源是亲戚?”

    有这句问话,关系算破了冰,接下来大家就好交流了。() ()

    林山止开始长篇大论,夸了几句李清源,又把话题转移走。

    从香江和湾湾的经济,转聊到石油战争美苏争霸,国际格局……

    等热络起来后,才提出给萧亦接风。

    因为大家比较熟了,萧亦也不便拒绝,于是叫上骆有梅,几个人一同出去吃饭。

    李清源在席间,一直恪守员工的本则,少说话,多观察,偶尔拍拍萧亦马屁。

    把萧亦请来,他的工作算是圆满完成。

    至于怎么留人,留下后专栏风向如何把握,那根本不用他考虑。

    林骆夫妇,你一言我一语,没多久便把萧亦给说迷糊了。

    酒酣耳热之际,骆有梅发表感谢宣言,对萧亦不远千里前来主笔专栏极为感激。

    大作家都没反应过来,就客气上了。

    “没有没有,我来香江,和清源一番交流,感觉也是很有收获,另外林老板和骆小姐还有曹sir你们人也很好。而且我这个人吧,实话说……”

    萧亦说到这,颇不自在道:“实话说,我有点烦金镛!咱们这个专栏,最好从他开始写……”

    林骆夫妇互相看看,然后狐疑的瞧了一眼李清源。

    他们猜不着李清源是如何说服萧亦的,但萧亦这句话,却透露了他起码没说实话。

    曹明志同样哭笑不得,事前连个口风都不露,你也不怕穿帮?

    不过这几个都是人精,因为怕露馅,没说几句便想把话题岔开。

    可萧亦应该是有点喝多了,非揪着金镛不放。

    “清源,刚才你给我讲《三国演义》里有商业化写作,林老板还自比了十八路诸侯,把你捧成了关羽。

    我给你出道题,你再找个类似场景,把我和金镛也比作个人物,还要有商业写作的痕迹,你能答出来吗?”

    李清源没急着回答,先夹了口菜塞进嘴里,边咀嚼边思考,等一口菜咽下,才道:“有了!”

    “哦?快说说。”

    四个人的兴趣都被他吸引过来。

    李清源一笑,语气半带调侃:“萧先生遇金镛,恰如曹操遇张松!”

    萧亦眼神一亮,“怎讲?”

    “当年曹操势力膨胀,蜀中张松拜谒,可他却极其轻慢。

    于是张松以过目成诵为证,说他费尽心血写的《孟德新书》是抄袭来的,把曹操气得给烧了……

    曹操说他视天下如草芥,人马所到攻必克,战必取,天下无敌!

    张松说那是不假呀,你别看我在西川那离得挺远,但伱的威名我也早有耳闻了,你露脸的事儿太多了。

    在濮阳,让吕布用滚木差点没把你砸死;

    在宛城张绣险些把你一枪挑喽;

    赤壁一战,让周公瑾差点把你烧死;

    华容道你让关公都给吓哭了;

    潼关战马超的时候,让马超把你追的胡子也割了,用旗子角包着脖子跑;

    渭水避箭,你趴在许褚的脚面上。你可不是总打胜仗吗?”

    说到这,李清源举起酒杯:“素闻‘南金北萧’之名,这是读者热捧两位大家,可偏偏查先生却对此嗤之以鼻,认为您不配与之并肩。”

    “就像曹操宁可毁掉《孟德新书》,亦不愿承认张松之优秀,我看萧先生不如久居香江,让金镛知道知道,先生是否真的是浪得虚名!”

章节目录

港岛话事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面包茄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面包茄子并收藏港岛话事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