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胜昌一直相信一句话,叫做大器晚成。

    以前没成,是因为没遇到贵人。

    现在他遇到了!

    这个人叫刘富民,别看长的不起眼,但说话办事全都稳重踏实。

    一个字,靠谱。

    决定下来商业方案,就要看执行了。

    他这边还没筹备好一应物料,刘富民已经找妥了鸡蛋供应商!

    受到刘富民的激励,小弟们也争先恐后的开始拉人头。

    鸡蛋券还没准备好,买鸡蛋的就上门了。

    怎么办?

    刘富民又给他支了一招,写条子,盖印章!

    于是交上一百块钱,再拿着昌哥手书,就可以到荃湾仓库领取五十斤鸡蛋。

    当第一波领到鸡蛋者回去,占到便宜的人,自然会向亲戚朋友宣传,于是这件事,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在香江传播开了……

    李清源时刻关注着局势变化,刘富民每天至少all他两次,阿旺也暂时放弃了一叶知秋的工作,全力配合他的指挥。

    时间一晃而过,很快到了下周一。

    这周要去广告部,广告部是信报的主要盈利部门,不光人员多,主管级就有三个。

    创意总监,负责广告设计和策划。

    业务主任,主要负责招商拉广告。

    还有个客户服务部主管,其实就是公关,主要是和金主们维护好关系。

    由于没有具体负责人,原本是由骆有梅亲自负责,不过周五的时候李清源做了承诺的同时,也侧面向她要了权。

    骆有梅是个极其大气的女人,今天她不单是送李清源过来,而且把三位主管找来后,亲自给李清源介绍广告部的情况。

    三個主管互相看了看,连社长都给人家汇报工作了,自己还摆什么架子?

    于是也开始介绍目前的情况。

    和在新闻部不同,李清源来广告部前给了骆有梅承诺,自然是要做事的。

    听完几个人的介绍,微不可查的皱皱眉。

    骆有梅察觉出了他的表情变化,问道:“源仔,怎么了?”

    刚才几个人主要是介绍金主,信报的广告商行业很全面,涉及的领域覆盖房产、汽车、家居、珠宝、香烟……

    问题是,这些品牌都很小,没有一家是国际知名的。

    倒不是他对小牌子有什么歧视,而是牌子小,品牌溢价低,利润不足,广告预算就不会多,想从这些公司手里要钱当然不容易。

    他把这些一说,骆有梅哭笑不得。

    其他三个主管也纷纷诧异,上周他们见过李清源,看林骆夫妇对他那么重视,以为从哪请来个了不得的人才,没想到说出的话这么外行。

    业务主任道:“李生,不是我们不想找大品牌,而是大品牌不会选择我们。

    要发行量,他们可以找《东方报》《星岛报》,要消费能力,他们更乐意与《虎报》《卫报》或者《南华早报》这样的英文报纸合作。”

    李清源表情没什么变化,闻言只是淡淡哦了一声。

    骆有梅看他这副样子心里一动,她可知道李清源口才有多好。

    要说别的不确定,拉业务绝对是一把好手,如果他出手,说不定真能拉来大品牌入驻信报。

    “细佬,要拉哪家大牌?放心,你怎么做阿姐都配合!”() ()

    李清源笑了笑道:“阿姐放心,来之前我都应下了,肯定会努力的,到时候还会麻烦三位主管配合。”

    说着话,他自然而然的把袖口挽上去,露出光秃秃的手臂。

    大品牌?

    手表是个不错的选择,刚好他还没表,就看哪家表行有眼力了。

    不过拉广告之前,还少一件利器!

    李清源自认没放什么豪言,而听在别人的耳朵里却有胸有成竹的味道。

    几人的反应也各不相同。

    创意总监是个五十岁的老男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是觉得年轻人爱吹嘘,小心风大闪了舌头。

    业务主任和客服主管都是女人,瞧瞧李清源的外形,好像懂了什么……

    只有骆有梅深信不疑,但她也想不到要怎么做,打铁还需自身硬,信报的定位很尴尬。

    发行量在那摆着,论精英读者的数量,又远不能和英文报纸竞争,所以对大品牌的吸引力,仅限于价格。

    可这又违背了提高广告价格的初衷。

    所以她的相信,也仅限于情感层面,而不是理智……

    简单开过早会,几个人都各自去忙工作,李清源又在广告部找了个办公室,往屋里一坐,拿起报纸喝茶摸鱼。

    没过多久,门外传来敲门声,是个客服部的小姑娘,脸红红的和他道:“李sir,来了个老人家,说是找你的。”

    “哦?”

    李清源大喜,起身迎出去,果然见待客室里,孙老头派头十足的坐在那里,一见面就大发牢骚。

    “源仔,你这甩手掌柜当的真好,可苦了我们,十万份的卷子,一份份的记,那纸还薄,一不小心就会破,累惨了……”

    说着话,孙老头递给他一个文件夹,展开一看,上面密密麻麻都是统计数据。

    不怪孙老头发牢骚,李清源前世用惯了电子图表,拉个el,好多数据自然就出来了。

    所以一开始,他还打算四个人在三天内全统计出来呢。

    而现实是,公司接近三十人没日没夜的加班,到今天才把数据送过来。

    好在终于是统计出来,下来他只要计算出各家报社需要的数据,一叶知秋便可以盈利了。

    至于如何盈利,当然是把这些数据销售出去。

    最开始的时候,李清源是想把这些东西打包卖给某一家报社。

    甚至有把消息故意放出去,让这些报社相互竞价的打算。

    不过现在他入职了《信报》,而且林骆夫妇对他不错,所以还是送给《信报》好了。

    正好目前《信报》需要一个大牌广告商,如果能利用这些数据,打动大品牌溢价做广告……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旦其他报社看到《信报》因为数据拉来了大牌广告,起了示范效应,会不会打听这么专业的调查是谁做的?

    到时候他们会有三个选择。

    一、购买现成的数据。

    二、交给一叶知秋一份发行合同。

    三、抄袭创意自己做调查。

    但那样的话,不光效率和人员配置是个问题,等他们开始做,黄花菜都凉了。

    而且肯定还会受到其他同行的挤兑!

章节目录

港岛话事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面包茄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面包茄子并收藏港岛话事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