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十月,关西。

    东魏这边刚刚拥立了新皇帝元善见,还在举国欢庆的时候,西边突然传来了不好的消息。

    趁着高欢还在洛阳忙活的这个空当,宇文泰悄然从长安出兵,偷袭了高欢刚刚建立起来的河东防线。

    收留元修之后,宇文泰知道高欢肯定不会放过自己,必须考虑如何存活下来的问题了。

    环顾四周,宇文泰现在的基本盘只有关中和陇右这两块地方。这里虽然比贺拔胜的荆州要强得多,但跟高欢那边还是没法比。

    关中地区经过了几百年的战乱,早已民生凋敝残破不堪,当年元子攸被陈庆之赶出洛阳的时候,宁可北上太行山去找尔朱荣也不肯去长安;而陇右那边更没指望,都是些羌氐异族聚居的山区,土地贫瘠民风彪悍,能不闹事就谢天谢地了。

    而北魏最富庶的几个地区,包括河东、河北、河南、山西、山东、荆襄、徐兖等等,几乎都在高欢手里。就算有个别几个州还企图抵抗,但被高欢平定也是迟早的事情,自己在关西根本没办法飞过去帮忙。

    因此,无论地盘、人口还是经济实力,高欢对自己的优势都是碾压式的。

    当然,关中毕竟做过很久的国家政治中心,底子和潜力还是有的,当年秦国在这里可以一个打六个,自己如果能认真经营几年,完全有信心把这里治理好。

    问题是高欢又不笨,肯定不愿意给自己这个发展机会,等他把东边的事情理顺了,必然会第一时间集中所有力量来攻打关中。如果等到那个时候再想着防守,基本就死定了。

    对宇文泰而言,威胁最大的就是高欢刚建立起来的这条河东防线。关中被称为形胜之地,最突出的优势就是地理位置,四面都有天然的山河屏障,易守难攻,但高欢这条防线相当于在关中的东墙上硬开了几扇大门,无论是从潼关还是从北面几个渡口,高欢的大军都可以随时出入,完全把关中当成旅游景点,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这种情况下想安心发展根本没可能。

    龟缩在家里只能是死路一条。要想活下去,就必须主动出击先发制人,打乱高欢的战略部署,为自己争取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所以当宇文泰得知高欢已经离开前线回到洛阳之后,立刻倾尽所有兵力偷偷杀出长安,突然对潼关发起攻击。

    元修得知宇文泰要出兵,死活也要跟过来,宇文泰被磨得实在没有办法,只能由着他。

    此时在潼关镇守的是高欢的行台尚书长史薛瑜。

    薛瑜没想到宇文泰居然敢主动出击,而且又带来了这么多人马过来,一时间慌了手脚,他赶紧组织部队全力防守,同时火速派人去洛阳请求增援。

    宇文泰押上了自己的全部精锐,不给薛瑜一点儿喘息的机会。宇文泰麾下的将领们也知道这一战的重要性,都非常卖命。

    组织攻城的时候,元修也站在一边指手画脚,各种发号施令,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谁都顾不上搭理他。

    薛瑜最终还是没能顶住西魏大军的强力攻击。在宇文泰的外甥贺兰祥等人的拼死进攻之下,潼关失守,东魏守军七千多人被俘虏,薛瑜本人也被活捉。

    薛瑜出身河东薛氏,宇文泰本来想留着他用来收买薛氏一族的人心,但元修不依不饶,说什么也要把薛瑜斩首示众。

    让那些不老实的人看看,胆敢背叛朕的人,绝对不会有好下场。

    宇文泰实在懒得跟他计较,反正薛瑜也不是什么重要人物,砍了就砍了吧。

    元修难得被尊重一回,非常高兴,当即下旨封宇文泰为大丞相。

    在官职上,宇文泰终于跟高欢平起平坐了。

    但宇文泰没心思管这些。现在虽然拿下了潼关,堵住了从洛阳直接进攻关中的路线,但高欢的大军还是可以绕到河东,从潼关北面的几个渡口走水路进入关中。

    必须把这些渡口也封上才保险,至少要把高欢的守军赶回东边,不能让他轻轻松松就过河。

    宇文泰还在考虑具体如何安排的时候,突然收到消息:北面的龙门渡口出现了新的状况,一个叫薛端的小伙子把东魏驻守在杨氏壁的守军给赶跑了,请他赶紧派兵去接管。

    薛端也是河东薛氏子弟,今年刚满十八岁。

    河东薛氏是河东的大族,跟河东裴氏、河东柳氏并称河东三著姓。薛氏家族分支众多,这次在东西魏站队问题上,家族内部也出现了明显的立场分歧。

    薛端这一支属于薛氏西祖第二房,世代都是高官大户。薛端前些年曾经给高乾做过司空参军,高乾被赐死之后,他觉得元修跟高欢成天明争暗斗,实在太没意思了,于是弃官不做,回到河东老家关起门来读书。

    等到元修逃亡长安的时候,宇文泰派大都督薛崇礼把守龙门渡口。薛崇礼知道薛端是个人才,于是把他请出来帮忙。薛端内心还是认同元修为大魏正统皇帝的,现在朝廷有难,自己再躲起来看热闹就不好了,于是他不仅决定加入,还把自己的宗族僮仆等人全部动员起来,协助薛崇礼驻守杨氏壁。

    结果高欢那边的行台薛修义一封信过来,薛崇礼就领着部队投降了,薛端很是无语。

    薛修义接管杨氏壁之后,逼迫薛端等人回到河东。薛端不甘心,趁着夜色带着自己的宗族僮仆等人叛逃到边上一个叫做石城栅的堡垒,在里面组织抵抗,坚决不回去。

    薛修义派人劝说了几次,都被薛端怼了回来,后来薛修义因事返回河东,留薛琰达等人驻守杨氏壁。薛端抓住机会,派人四处部署疑兵虚张声势,号称宇文泰的大军已经杀过来了。薛琰达是个没脑子的人,被吓得六神无主,头也不回就往河东跑,手下士兵因为抢船淹死了一千多人。

    就这样,薛端没费太大力气就占领了杨氏壁,重新夺回了龙门渡口西岸的控制权。薛端担心东魏那边反应过来,于是立刻派人去通知宇文泰。

    没想到如此轻松就搞定了龙门渡口,宇文泰大喜过望,当即派南汾州刺史苏景恕领兵去接管杨氏壁。

    薛端年纪虽小,却能够在关键时刻头脑清醒,靠智谋击退了东魏的上万守军,表现得非常出彩。宇文泰现在正缺少这样有才能的人,他把薛端调到长安,任命为自己的大丞相府户曹参军。

    薛绍宗负责镇守的蒲津渡口西岸营垒也没能坚持多长时间,很快被宇文泰的大军推平。() ()

    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高欢辛辛苦苦建立的河东防线就被宇文泰推掉了一大半,而两边的当事人基本都出身河东薛氏。高欢也很郁闷,为什么没本事的薛家人都在我这边?

    虽然潼关和黄河西岸的据点被端了,但河东的根据地基本没受影响,潼关东面的弘农郡也还在自己的控制下,所以高欢决定还是暂时忍一忍,抓紧时间把其他地方搞定再说。

    现在南边的荆州和东荆州已经被侯景平定,剩下的就是东边的齐州、青州和兖州了。

    现在的齐州刺史是侯渊,青州刺史是元贵平,兖州刺史是樊子鹄。听说最近这几个人一直在暗中勾结,如果他们联合起来的话,处理起来还颇有点儿麻烦。

    高欢琢磨了一下,决定拿侯渊当突破口,从内部瓦解掉这个联盟。

    侯渊其实属于转变得比较快的,早在广阿之战结束后,他就抛弃尔朱兆投奔了高欢,也参与了后面的韩陵之战,战后被封到了齐州。

    但侯渊知道自己属于尔朱氏旧党,害怕日后会被高欢清算,所以心里始终没有安全感。元修跟高欢较劲的时候,积极拉拢他这样的中间派,侯渊也没想好站哪边,只好两边同时下注,一方面应承着元修,一方面又向高欢示好。他还经常跟边上的樊子鹄和元贵平密信往来,打算联合起来提高影响力。

    在到元修逃亡长安之后,侯渊依旧立场暧昧。当时高欢还在出兵关西,他授意主持朝政的清河王元亶下诏书,任命汝阳王元暹(xiān)为新的齐州刺史,让侯渊等候新的安排。

    侯渊很紧张,心说这怕不是要拿自己开刀的架势了?眼看着元暹领着人到了齐州城的西门外,侯渊越想越怕,干脆命令把城门紧闭,死也不放元暹进来。

    当时形势已经渐趋明朗,齐州的城民都看出来高欢这边占据上风,大家不想受侯渊牵连,于是偷偷把城门打开领着元暹的军队进了城。等侯渊发现的时候,西城的城门已经被元暹的军队占领。侯渊夺门失败,没办法只好带着几个亲兵仓皇逃跑,他的老婆孩子以及很多部曲都被元暹抓了起来。

    高欢得知侯渊的行为,也颇为好笑。他知道侯渊善于耍诡计,正好将计就计利用他一把。于是高欢以朝廷的名义又下了一个新的诏书,任命侯渊为青州刺史。

    诏书送到的时候,侯渊正在齐州的广川郡附近流浪,不知道下一步该干啥。他接到诏书非常高兴,既然有新的任命,说明高欢暂时不打算追究他的问题了。

    但问题是高欢只给了一张任命函,别的啥支持都没有,而现任青州刺史东莱王元贵平是元修的死党,肯定不会乖乖让权。元暹去抢我齐州的时候还带了不少兵马呢,现在我只有手下这几个亲兵,拿啥去抢青州啊。

    使者看侯渊犹豫,说侯将军你别急,大丞相另有一封信给你。

    这是一封高欢写给侯渊的私信。高欢在信中说,兄弟你别因为人少不敢去青州赴任,青齐附近民众的特点是心性凉薄,唯利是从,既然齐州城民可以背叛你迎接元暹,青州城民当然也可以背叛元贵平接你进城,我相信只要你肯想办法,就一定能成功。

    侯渊很无语,看来大家都认定了我不是个能带大部队的材料。当年尔朱荣让我领着七百人马去平定幽州,现在高欢更绝,让我带着几个亲兵就去接管青州。

    好消息是高欢跟齐州城里的元暹打了招呼,把侯渊的老婆孩子以及部曲都放出来了,划拉划拉还能凑一些人。而且这次的对手是元贵平,相对要好处理一点儿。

    侯渊跟元贵平是老熟人了,四年前他被卢文伟赶出范阳的时候,就通过诈降把当时担任慰劳大使的元贵平耍得团团转,后来两人都在青齐一带担任刺史,联系也很多。侯渊知道元贵平胸无城府,只要计划得当,还是有把握搞定的。

    于是侯渊整理了一下队伍,赶到青州治所东阳城外(今山东省青州市)。

    不出所料,元贵平拒绝交接。

    元修即位之后,对同属皇族的元贵平非常倚重,把他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兼青州刺史。元贵平也很够意思,在元修已经跑路的情况下依然决定不投降,扬言要跟高欢干到底。

    现在元贵平把周边几乎所有的守军和粮草都集中到了东阳城内,靠侯渊手里这点儿人直接去攻打东阳肯定没希望,于是侯渊采用了迂回战术,首先占领了边上的高阳县(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元贵平得知高阳被侯渊偷袭了,立刻派自己的世子出兵,企图把高阳抢回来。

    侯渊一看机会来了,他领着几个人趁着夜色赶到了东阳城外,此时很多州民还在连夜往城里运送粮草。

    侯渊命令部下藏好,自己装出一副逃命归来的样子,对运粮的州民道:“现在官军大部队已经开进了青州,东莱王世子的军队全被杀光了,我拼死才逃了回来,你们现在还敢帮东莱王卖命运粮,难道都不怕死吗?”

    这些州民都是被迫当劳力的,本就不情愿,此时一听还有生命危险,于是都不干了,把粮草一扔跑得干干净净。

    侯渊没理这些粮草,跑到路边休息去了。

    等到天亮,东阳城民看到城外一车一车的粮草没人管,都聚集过来议论纷纷。这时侯渊又溜达出来,假装不清楚情况询问众人道:“我乃官军的先锋官,现在官军已经到了高阳附近,要请刺史侯渊大人议事,谁知道他现在在哪里?”

    城民们吓坏了,他们都知道元贵平驱逐侯渊打算造反的事情,现在官军过来了,如果知道我们支持元贵平,岂不是要被屠城了?

    领头的几个城民商量了一下,站出来跟侯渊说:“实不相瞒,侯刺史被东莱王给赶跑了,可这都是东莱王一人所为,跟我们这些良民没干系啊。这样吧,为了自证清白,我们主动把东莱王献给大人好了。”

    这些城民办事还比较干脆,大家领着侯渊等人进入东阳城,把还没睡醒的元贵平抓了起来。

    元贵平一脸懵圈,根本没搞清楚发生了啥事。侯渊也懒得解释,直接下令把元贵平拖出去砍了,首级送到洛阳,表明自己跟元修一派彻底决裂。

    至此,齐州和青州基本平定,只有兖州的樊子鹄还在负隅顽抗。

章节目录

敕勒歌:两魏英雄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远笛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远笛清并收藏敕勒歌:两魏英雄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