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军在葬礼过后,返回部队。在这三天得葬礼上,他帮着何璐忙里忙外,顾不上思考,也不能够感同身受的伤心,他理解何璐的难过,也一如既往的支持何璐,希望何璐能够坚强挺过去,除此之外,他能做的好像也没有别的。

    何璐身心俱疲的关掉了手机,关掉手机之前她给爸爸打了电话,确保了爸爸的情绪和身体完好,才放心的关机,放空自己,先好好睡个饱觉,醒来后再去思考。

    杨光军在归队的第二天,就赶上了部队要送他去基地培训学习半年,主要是进修政工文章的写作,顺带学习基地机关政工干事的工作方法,以便于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一个年轻干部,能有这样的机会,说明领导看好他,觉得他是可造之材,杨光军也认识到这个机会的含义和重要性,他欣然接受的同时只是隐隐的不放心何璐。

    何妈妈去世之后,何璐除了在葬礼上哭过,其他时间并没有哭过,这一点让杨光军有些担心。

    不哭表示着更大的悲痛。

    杨光军在归队之前,临别时抱了抱面无表情的何璐,关心的说:“璐璐,难过就哭出来,千万别憋在心里。”

    何璐看了一眼他说:“没事儿,你赶紧归队吧。”

    没有多余的话,没有何璐平日里的大段哭诉,更没有痛哭流涕的伤心欲绝,那种平静就像是狂风暴雨之前的海面,一种压抑的平静。

    杨光军第一次意识到语言的无力。

    他一归队就马不停蹄的开始了忙碌的工作,一个礼拜里,他每天都给何璐打电话,或者微信视频,何璐总是很客气的说自己很好,爸爸也很好,工作很顺利,不用杨光军挂念,一种吓人的冷漠语气,并且全然没有情绪倾诉的意思,杨光军感觉糟透了。

    要去培训的事情,必须得和何璐商量,他鼓起勇气拨通电话,何璐接电话。

    “喂!”

    “喂,璐璐,是我。”

    “我知道是你啊。”

    “璐璐,今天过得怎么样?周六了,好好休息一下。”

    “还行,也不是太累。”

    “璐璐,给你说件事儿,我们单位派我去基地学习半年,进修一下政工文章写作。”

    “哦,好事儿啊。”

    “是好事儿,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说明领导很重视咱,我就是有些不放心你,你说我要去重庆半年,离你那么远,不能在你跟前,万一………”

    何璐有些不耐烦的打断说:“好了,你去吧,你去重庆和在现在部队对我来说都一样,不用担心我。好了,我先挂了,有些累。”

    杨光军还没有来得及解释,何璐已经挂掉电话。

    杨光军心里的难受,有委屈也有担忧;何璐心里的难过,有委屈更有失望。

    母亲的离世,对何璐而言,就像是身上的某种念想被抽走了,心里一大块儿空了。

    长这么大,她是真正第一次体验生死,真切地体验。以前也参加过葬礼,是自己的小姑姑过世,虽然小姑姑也是自己的亲人,葬礼上的何璐哭的也很伤心,可是,那只是单纯的伤心,没有切身的情感剥离,参加完葬礼,心里的难过伤心也会在安慰表姐时丢在表姐家里,回家后仍然谈笑,工作中仍然全心全意,那是一种没有持续性的难过,更多是对生命逝去的感慨和惋惜。

    可是,母亲的离世,完全不同。

    何璐心里空掉的那一块儿是什么?她也在心里像过电影一样反复验证,脑海里的一幅幅画面,全是母亲的脸,母亲病着的脸,母亲笑着的脸,母亲昏迷时大口呼吸的脸,母亲昏迷时流下的最后那颗泪,何璐最后见的母亲的脸………

    这些种种,不用去想,它们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歇的在脑海里顺序播放,何璐甚至一边讲课,脑海里也会有一个平行时空在看着母亲的种种表情,挥之不去,也不想挥去。

    “不思量,自难忘”,终于明白了苏轼笔下的情景;又“总是莫名其妙的便难过起来,为生命中最不舍的那一页”,以前写这样的句子时,是少女不知愁滋味的无病呻吟,如今却是真切的一幕幕到眼前了。

    杨光军是表现良好的。他在葬礼上忙前忙后,为何璐和爸爸分担了许多,礼仪送往都很得体,这些何璐都看在眼里,也明白他的用心。杨光军对何璐说的希望她坚强,自己愿意一起与何璐挺过艰难时刻,还告诉她不能总沉浸在悲伤里,一定要努力走出来等等鸡汤式话语,何璐都明白,也知道他的真心,可是,她仍然觉得这些不是自己需要的。

    何璐需要什么?或者杨光军默默的抱住她,不说话,就很好。

    杨光军认为悲伤是一种情绪,何璐却实在的明白,悲伤是一种长在肉里的情感。

    何璐的失望或许正是源于他们认知的差异,她也终于意识到,恋人之间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她需要静一段时间,好好的把自己的悲伤从心脏的肉里拔出来或者埋进更深的肉里,总之需要一段很长的属于自己的时间。

    杨光军被挂掉电话,心里除了委屈,当然更多是担心。他特别理解何璐的这些表现,自己也在网上查了很多相关的情感治愈方法,他始终认为何璐是伤心,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好起来,于他而言,何妈妈过世就像何璐当时参加姑姑的葬礼的感受。

    爱情也应该是有时空的,有时恋人间的情感感受不在同一时空,一个早了一个晚了,纵有真情怕也是要错过。

    何璐心里苦笑的安慰自己,杨光军是个好人,只是不是自己现在需要的;杨光军也在心里激励自己,何璐的心情会好起来的,他会一直等着她。

    杨光军在重庆的学习开始了。

    全程封闭,手机全部上缴,每天从早到晚满满的业务学习,还要做作业,晚上还要去连队体验,这样的强度其他学员叫苦连连。其中一个承德军需库的年长干部发牢骚说:“咱们政工干部平时天天加班,累死人,原本想着来学习,只是走个形式,可以好好放松半年,好好休养一下,谁知道这他娘的比在单位工作还累!早知道不来了!”

    另一个年轻些的干部附和着说:“是啊,我也以为就是来公费休养的,谁知道来真格的,从军校毕业这几年,哪里还这么累的学习过?!”

    两位干部挑起话头儿,其他人都你一句我一句的跟着抱怨,只有杨光军默默的听着,不说话,年龄大的干部看了看杨光军,问:“杨光军,你不觉得累?”

    杨光军笑了一下说:“累啊。”

    年龄大干部说:“那你咋没吭一声?看上去很享受的样子。”

    杨光军说:“倒不是享受,只是觉得虽然累一些,但是很充实。而且我这几天学习下来,发现人家基地的政工干部的工作方法和老师讲的政工文章写作技巧,都对我启发特别大,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我觉得这趟学习还是很值得。”

    年龄大干部笑着说:“看来你还是年轻啊,年轻人就是有朝气,学习能力强,求知欲也很强啊,好好努力啊!”说着拍了拍杨光军的肩膀,独自走了。

    杨光军也没有继续,他听出来战友话里有些酸涩味儿,揶揄讽刺的意味也有,他原本想解释,又作罢,独自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只要自己知道自己干什么就好。

    他每天好好听课,认真学习,课后的讨论和观摩体验,也都是详细做笔记,写感想,还积极主动向老师和优秀政工干部交流心得。他在这个学习中,正如自己说的,是愉悦的,充实的。

    他的积极努力,很快就在培训班里成了典型。□□很欣赏他的好学,多次在课堂上点名表扬杨光军,说他好学、努力、善思,代表了当下部队年轻政工干部的精神面貌,很令人欣慰,希望其他干部都向杨光军学习。

    表扬是好事,但是表扬杨光军,就意味着对其他抱怨辛苦应付学习的干部的批评,大家都有一种不满,私下里议论纷纷,有时还会以开玩笑的形式在杨光军当面说。

    “杨光军你这么拼命的表现,到底为了啥?”

    “哈哈哈!人家杨光军将来是要做司令的人,当然得好好学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要做司令,那可得真得好好学啊,咱们都是烂泥鳅,就让咱们好好瘫着吧,哈!”

    ………….

    各种嘲讽,杨光军一句也不解释,也不介意,至少表现的不介意,他照样按照自己的节奏安排这宝贵的学习时间。

    到底杨光军想不想做司令?他没有具体想过,但是他的确是有想要尽力把工作做好的想法,这其中不但只关乎个人事业前途,还有家庭从小给与的无形期待。

    每一个中国家庭的男孩,无论大家族还是小家庭,都会被寄予厚望,传宗接代的前提下尽可能要光宗耀祖,时代一直在变,但是这种观念几乎没有变过。

章节目录

骆驼和鱼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创新朵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创新朵拉并收藏骆驼和鱼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