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带着杨辰走进了路边的一户农家。

    这户人家的庭院面积约有三四分地。

    庭院外有堵一米多高的围墙。

    围墙把房子的前半部分围成一个近似半圆形,在西南方向开有一个大门。

    庭院外靠近路边的地方,种植有两大蓬的撑篙竹。

    这两蓬郁郁葱葱的竹子,长得很茂盛。

    撑篙竹是做竹椅的首选原料。

    用它来晾晒衣服、被子,搭建瓜棚,用途广泛。

    砍下来的尾部和枝叶,晒干之后,也可以用来烧火煮饭。

    这种竹子不仅生长速度快,而且竹子形体笔直,头尾均匀。

    它的优点是竹肉厚实,用来做椅子能够经久耐用。

    所以,这种竹子深受当地农民的青睐。

    这家的户主是章村的队长,名字叫做章佑为,爷爷和他也算是老相识了。

    爷爷和杨辰还没有走近门口,主人家的黄狗便摇着尾巴“汪、汪、汪”地狂吠起来。

    这时候,户主知道,一定是有陌生人来到了自己的家门口。

    农村人大多是热情、淳朴和好客的。

    主人章佑为,看上去他的年纪应该在四十岁上下。

    他留着寸头,人显得很精神。

    从他身上的泥浆和卷起的裤脚来看,就知道他是刚干完农活,从农田里回到家里没多久。

    这个村庄的几十户人家都是单纯的章姓。

    章佑为来到门口,大声呵斥了他的黄狗。

    黄狗听到主人的命令,夹着尾巴乖乖地溜到别处去了。

    杨辰的爷爷说,他与主人认识也有好些年了。

    他热情地和爷爷打着招呼,双方也在相互问候着。

    爷孙两人进到屋里后,他顺手拉来两张木凳子叫客人坐下。

    恰好这家的女主人也在家。

    这家的女主人,先是从热水瓶里倒出了一杯水递给客人。

    然后,她又从碗柜里拿出碗筷招呼客人吃粥。

    她从自家的酸坛里捞出了嫩姜酸,是用当地特有的红米糟腌制的。

    这种酸品,光是闻着就很香。

    吃到嘴里,更是酸辣脆口,让人食欲大增。

    爷爷和杨辰一边吃着粥,主家的人一直在旁边陪着说话。

    看到爷孙两人也吃得差不多了。

    这时,章佑为问道:

    “杨阿公,你什么时候得空呀。如果轮到我家做竹椅了,我就提前砍好竹子。到时,你再来帮做几张椅子。”

    章佑为知道村里有好几户人家都约定了杨辰的爷爷帮做竹椅子。

    就是具体的时间还没能定下来。

    现在,既然来到了路边的这家人的屋里,又吃了别人的粥,那当然要先答应这家人。

    章佑为也许正有此种想法,说来,自己早就有了做竹椅的打算了。

    只是,好久都没见做竹椅的师傅来到村子里面了。

    真是择日不如撞日。

    这不,今天师傅来到家里,自己可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啊”。

    “现在,我把做椅子的师傅都迎进家里了,何不趁热打铁先和师傅打个招呼。”

    他相信,要做椅子的话,自己肯定会比别人有优先权。

    爷孙两个人放开肚皮的吃,一下子就吃去了人家的半脸盆粥。

    正如有一句老话说的:“拿人家的手软,吃人家的嘴软!”

    这种时候,人家提出来要优先帮做他家的竹椅。不用说,爷爷肯定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章佑为看到爷爷答应了自己的要求,心里面有说不出的高兴。

    此刻,女主人的心里面,也许也在想:“请这爷孙俩吃这半脸盆的粥,还是挺划算的!”

    没用多久时间,自己家里面就会有多几张新椅子来坐了。

    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

    哪怕仅仅是爷爷答应帮助他们家里做几张椅子这么小的事情,在他们看来也是一件大的事情。

    这时,章家的女主人笑眯眯地面向杨辰的爷爷问道:“杨阿公,旁边这个跟你一起来的小老弟,是你的孙子吗?以前好像都没有见过他呢。”

    爷爷满脸笑容,他乐呵呵的说道:“是啊,他是我的大孙子,今年刚刚考完大学。”

    爷爷不知道“高考”一词。

    而他,也可能认为,凡是参加考大学的,都能够读上大学。

    他也许不会知道,考大学还会有一个“录取率”的概念。

    毕竟,他已经是多岁的人了。

    国家的大事,还有就是教育体制的改革。对于这些东西,他肯定不会知道。

    “那你的孙子准备去读大学了吗?”

    一个普通的村民,也是很关心读大学这种事情的。

    在七、八十年代,哪怕你是考上一个中专,毕业后,国家都是有工作分配的。

    而且,工作三年后,还可以转正为“国家干部”。

    “国家干部”那就基本意味着是一辈子端着“铁饭碗”了。

    那可是千人羡慕,万人仰望的出人头地啊。

    主家看见爷爷讲话和回答得模棱两可,心里也没有在意。

    老人一般到这把年纪了,大多不会插手家里的事情。

    而女主人的想法和男主人就不大一样了。

    当她看到眼前的杨辰长得斯文白净的,她的心里就涌起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于是,她就大着胆子向着杨辰的爷爷说道:“杨阿公,我看到你这个孙子模样也挺老实的,是不是上门来做我的女婿啊?”

    “刚才在院子里晾晒衣服的那个妹子就是我的大女儿,这会儿可能是跑到别家去玩耍了。”

    女主人向杨爷爷解释道。

    进门时,杨辰用眼睛瞄了那个女孩一眼,模样确实是长得水灵,清秀。

    她有这种想法,说来也没有什么奇怪。

    因为他们家只有四个女儿,没有儿子。

    如果能够招一个女婿上门,对于他们没有男孩的家庭来说,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没想到,爷爷说道:“这个事情我可做不了主,这种大事情,应该是由我的儿子来决定,我真的做不了主!”

    尽管女主人听见杨辰的爷爷这么说,可是她并没有心甘。

    接着,她又继续说道:“你们家不是有四个男孩子吗?给一个到我们章家上门也没有什么呀?”

    她说出这句话,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没想到,爷爷一点也没有生气。

    他说道:“要说上门的话,也只能给第三或者第四个孙子去上门,大的这个,不讲他父亲不同意,就是我的名分也不会给他上门。”

    爷爷这句话绝对不是什么“缓兵之计”,而是他的心里话。

    “杨阿公,是不是以前老人说的一句话,叫做阿公疼大孙,妈妈疼满崽呀。”

    章姓的男主人在一旁插话道。

    爷爷说道:“是有这层意思在里面。”

    说到有关上门女婿这样的民谚,或者是顺口溜,章姓主人在以前还是听老一辈人说过,知道一点这方面的风俗习惯。

    作为爷爷辈来说,自己已经处在了暮年阶段。在自己余生的时光里,能够看得到自己血亲最多的成长历程或者成就,当然非大孙子莫属了。

    也难怪我们的老祖宗,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关系的重要性。

    家主看见爷爷口头答应说,让自己的第三个或者第四个孙子做他们章家的上门女婿。这件事情不管成与不成,最起码来说,也算是一种回应了。

    告别了章家夫妇,爷爷带着杨辰继续往前赶路。

    至于刚才爷爷与章家夫妇诉说的什么做上门女婿,这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杨辰来说,他确实是听得一头雾水。

章节目录

八十年代红土地上的春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宾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宾汉并收藏八十年代红土地上的春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