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河心神波动太大,实在困乏,和赵弘说了没两句便昏昏然睡了过去,于是赵弘第二日才能送上那只精心挑选的蝴蝶簪。

    彼时他刚给永河画完眉,正看着心儿给永河梳头,在心儿要给永河簪发的时候,他故作镇定地掏出一个木匣子,“我给公主买了一支金簪,公主看看喜不喜欢?”

    永河满眼惊喜的笑意,她看着振翅欲飞的蝴蝶,微微抿了抿唇,“驸马有心了,我自然喜欢,心儿,快给本公主插上。”

    心儿脆生生的应是,放下原本拿着的红宝石簪子,动作麻利地换上了驸马买的金簪。

    看着公主光彩照人的模样,心儿夸道:“驸马爷眼光真好,挑的簪子很衬公主呢。”

    赵弘温和地笑了笑,眼神炙热地看着永河:“是公主天生丽质,戴什么首饰都好看,赵弘买的簪子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

    “油嘴滑舌。”永河嗔了赵弘一眼,但就算知道赵弘是在恭维自己,她的心情还是不受控制地好了起来。

    两人用完早膳,赵弘拿着永河的手书到俊贤雅集找白太傅说明情况,永河则雄邹邹气昂昂地带着人去借调金吾卫。

    ***

    大公主带侍卫包围了自己的嫁妆铺子,又抄了几个掌柜的家,这件事昨日就闹得沸沸扬扬,连宫里都有耳闻。

    孙贵妃和昭阳相对而坐,心情十分复杂,“本宫现在才发现,大公主她不愧是皇上的女儿,杀伐果断,犹似皇上当年,可惜……”

    可惜太冲动了些。

    皇上当年于玄武门发动政变是为皇位,大公主却为了银子调兵遣将,格局实在太小。

    不过大公主是女子,长孙皇后又去得早,眼界浅一点也可以理解,以后自己生了孩子,一定不可如此。

    想到这里,孙贵妃偷偷摸了摸自己的肚子,眼里含着希冀,不知自己何时才能怀上皇嗣?

    昭阳想起几日前与永河的争执,还有她看自己的眼神,颇有些不自在。

    她相信自己的娘亲不是那种自甘下贱的人,但大皇姐却对此深信不疑,还因此对自己生出诸多不满。

    昭阳知道,自己是无法说服大皇姐放下偏见的,因此便决定以后避开大皇姐,但是避开归避开,孙贵妃与她谈起大皇姐,她若避而不谈便像是嫌弃大皇姐一般了。

    昭阳于是笑了笑:“大皇姐的为人,不像是无事生非的,抄家这样大的事,她既做出来还不瞒着,一定有原因吧。”

    孙贵妃道:“听说是那些掌柜贪了大公主的银子,但下人们办事贪点油水其实很正常,大公主把这件事闹大,难免被人议论斤斤计较。”

    昭阳不同意孙贵妃的话,“贪钱便是贪钱,难道为了面子,我们做主子的还要替下人们瞒着不成?”

    “话虽如此……”孙贵妃叹了口气,“他们又能贪得了多少?为了些许银子让人看了皇室的笑话,这才是大大的不妥呢。”

    ***

    颐和殿内,韦贵妃也在与崔太妃谈论这件事。

    崔太妃不甚在意:“昨日永河身边的黄嬷嬷已经来跟哀家禀告过了,是那些掌柜贪心太过,永河才会这么做的。”

    韦贵妃皱着眉,看起来十分担忧:“话虽如此,可到底伤了皇家的颜面。”

    “无妨的。”崔太妃道:“哀家相信永河有分寸。”

    韦贵妃还想说什么,却被崔太妃制止了。

    不聋不哑,不做家翁。

    若永河行事有差,自己问上一问也无不可,但现在摆明了是下人们做错事,她又何必多此一举?

    皇帝难道会为了贪财的下人斥责自己的女儿吗?他不会,那自己这个做“祖母”的也当与皇上共同进退才是。

    ***

    永河今日调足了人手,终于抄完了十几个掌柜的家,有贪的多的,有贪的少的,就是没有不贪的。

    永河:“……”

    荀圣人说,人性本恶,果然有理。

    这时,黄嬷嬷问永河:“公主,这些个掌柜该怎么办?”

    永河毫不犹豫道:“送官查办吧,按律法处置。”

    黄嬷嬷欲言又止,她凑近永河,低声道:“公主,这些掌柜里面有些人是长孙家的世仆。”

    永河的嫁妆除了皇上给的陪嫁,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长孙皇后嫁给当年还是皇上的秦王时带的嫁妆。

    所以她的嫁妆铺子里属于长孙皇后嫁妆的那一部分一直是长孙家的下人在管,永河信任舅舅,便一直没有换成自己的人。

    黄嬷嬷的意思是,公主还是要顾及自己的母家的,不如把他们送回给长孙家,让长孙无忌(长孙皇后的兄长,永河的舅舅)惩治。

    永河却不这么想,“舅舅送了这样的下人给我,害得我差点典当度日,他心里愧疚还来不及,怎么会为此与我生分?若他真的因为几个下人冷落我,那说明他对我的感情也没有多深,这样的母家何必来往?”

    见大公主心中有数,黄嬷嬷便没有多劝。

    而长孙家也确实不敢计较,在知道永河将所有掌柜都送官后,他们便知道了永河在这件事上的态度,立刻送来了赔礼。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现在,将十几个掌柜送到官府后,永河也压着抄出来的东西浩浩荡荡上了公堂。

    大理寺少卿擦着脸上的汗,忐忑道:“不知大公主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请公主见谅,敢问公主凤驾降临有何指教?”

    永河坐在大理寺少卿准备好的椅子上,轻轻抬了抬下巴,心儿会意,上前一步:“公主的银子遭人盗窃,因涉案银两极大,特来告官。”

    涉案银两有多大呢?

    大理寺到户部借了人,直到第二日凌晨才算清楚抄出来的东西究竟价值几何。

    因为时间太晚,永河早已回了公主府,因此直到第二日大理寺才有机会向永河禀报。当听到大理寺卿说出“合计白银三百四十五万两”,永河面上波澜不惊,心里暗暗滴血。

    这么多银子?!怪不得本公主都快吃糠咽菜了,吸本公主的血喂饱自己,这些人真是好胆!敢把大唐公主当做傻子糊弄,我一定要好好惩治他们!

    门口围观的百姓也议论纷纷。

    三百四十五万两,这得是多少钱啊?怪不得大公主气的抄家呢。

    永河听到百姓们的议论,努力平复心底的怒气,她摇了摇手里的团扇,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这些银子既然是被贪墨的,必定没有入账,也没有缴税,本公主作为皇室的一员,自当奉公守法。正好今日户部的人也在,你们便算算该交多少税,直接拉走吧。”

    户部左侍郎被拉来给大理寺帮忙,本来满腹怨气,正打瞌睡呢,听到大公主这么说,立刻就清醒了,他高声道:“公主大义,微臣在这里谢过大公主了!”

    说完,就招呼小吏去户部传话,赶紧来拉银子。

    这段时间边疆粮饷吃紧,要是他们不抓紧点,被兵部的人听到消息,那群大老粗说不定会直接来抢。

    他们再对大公主卖卖惨,大公主可能就改了主意说不交税,改成军饷抵给兵部。

    可是除了兵部,其他部门也缺银子啊,他们得精打细算,可不能一股脑全被兵部给抢走了。

    永河没在意户部侍郎的动作,或者说昨日抄家的时候,她心里就已经打算好了这些钱要怎么用。

    于是她接着开口道:“至于剩下的钱,本公主决定全部用来做善事。

    “昨日本公主回公主府的路上,看到路边有人行乞,他们还是七八岁的孩子,本该在父母膝下承欢,却已经受尽苦楚,实在叫人心疼。

    “我身为大唐公主,受万民供养,理应给百姓提供庇护,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回府后夜不能寐,于是有了一个想法。本公主决定建立慈幼局,收养弃婴和无处可归之孤儿,希望朝廷和百姓们共同监督。”

    说着,永河深深行了一个万福礼。

    围观的百姓被震撼到了,三百四十五万两就算交了税,剩下的钱也是他们一辈子都挣不到的,这么多银子大公主却要全部用来做善事,收养弃婴,这……

    是谁胡乱传播大公主嚣张跋扈、严苛蛮横的话的?大公主明明是菩萨心肠、心系百姓啊。

    百姓们纷纷跪下磕头,山呼“公主千岁千千岁”,在场的朝廷官员也一脸郑重地对永河微微拱手鞠躬,“公主慈悲”。

    永河看到这一幕心里颇有触动,她做善事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名声,同时给母后积福,此为私心,但此时大家的反应却让她感到惭愧,并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把这慈幼局办下来、办下去。

    ***

    回到公主府时,赵弘还未回来,永河便到书房考虑这慈幼局该怎么建立和管理。

    她刚写了一个粗略的计划,赵弘便打开门跑了过来,眼神亮晶晶地看着她。

    “驸马怎么了?”永河搁下笔,不解地问赵弘。

    赵弘看着永河,一脸敬佩:“公主心系百姓,实在是菩萨心肠,我在茶楼都听说了,公主打算建慈幼局收养弃婴?此乃义举,赵弘真是三生有幸才能娶到公主……”

    永河被赵弘夸的耳热不已,她笑了笑:“驸马过奖了,本公主只是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而已。”

章节目录

[综]从公主嫁到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绣玉谷养花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绣玉谷养花人并收藏[综]从公主嫁到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