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皇宫,永宁公主直接去乾清宫找万历皇帝了。她十分隐晦地表示北方百姓存在过冬难且会出现雪灾的情况。

    见皇兄对自己关注民生之事并未表现出不悦,永宁公主再接再厉,提出朝廷需要出面赈灾。

    万历皇帝从书桌上抽出一份奏折,递给永宁公主。永宁公主接过来,没有打开,不解地看向万历。

    “给你看你就看,怕什么。”万历皇帝说。

    永宁公主这才翻开奏折,是北直隶巡抚上奏的,也是在说寒冬早至,百姓贫苦受冻,需要朝廷救济。

    上面有内阁给出的意见,户部库银不足,只能出十万两用于北直隶灾民过冬,万历皇帝还未朱批。

    “十万两,这么少?”永宁公主觉得不可思议,“北直隶差不多有四十万户,四百多万人口,这怎么够?”

    万历皇帝讶异:“你看过赋役黄册了?”

    永宁公主冷静下来,说:“不曾看过。高阁老为我们上课时,他提到过,我记住了。”

    这便是顶级权贵做先生的好处,虽说一个月才一堂课,半天的时间,但他讲的东西,他的看法非一般人比得上的。

    赋役黄册是大明为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制成的户口版籍,以户为单位,登记了丁口等信息。

    此次清丈田亩和更新黄册自万历皇帝登基后便开始同步进行,主管人便是户部侍郎海瑞。

    徐阶案中,许多人批评海瑞做事死板,迂腐滞缓。但死板有死板的好处,在做清丈田亩和人口登记这些工作时,既不冒进贪功,强迫田主多报耕地,虚增面积,也不会容忍田主隐匿田地,借机兼并百姓田地。

    也许事情不会完美,最终数据会有偏差,但作为主管人,海瑞的态度原则对执行者有莫大的影响,而他这个人名声便具有极大的威慑力,最大可能避免冒进和隐匿,为革新做好准备。

    “不错。”万历皇帝带着赞赏的目光看向永宁公主,“能学以致用,我背下不遵祖宗之法的骂名也不算委屈。”

    唐之后,害怕公主弄权,各朝各代都极力压制公主,大明开国,太.祖亦是如此安排。让永宁公主去国子监读书,万历皇帝被言官骂得最多的便是“罔顾祖宗之法”。

    永宁公主一时无语,被夸了心里自然高兴,但皇兄的确被骂得惨。

    万历皇帝继续说:“十万两白银的确不多,但也的确是户部现在能给出的银钱。这些年国库空虚,每一笔银子都要用到刀刃上。今年最大的开支便是补发军饷,这笔钱是绝对不能省下的。”

    永宁公主略一思忖便明白其中道理。

    上一世,皇兄一登基接手的便是空虚的国库,后因他年幼,母妃和张阁老专权,出了“星变”、天灾等事件,皇兄一没权,二没钱,却还要被逼着下罪己诏,一次又一次,自此心里埋下了怨恨。

    这一世,皇兄一登基便掌权,遣散一大批宫女太监出宫,削减了宫中开支,查办冯保一伙人又查抄了一大笔银子,几乎全部用到了军队。因此,文官总在找各种理由劝谏皇兄,唯恐他重武轻文。

    好不容易在军队中建立起的威望,皇兄绝对不会功亏一篑的。

    说得更直白一点,皇兄之所以敢不顾文官意见,一是三位阁老还有六部一些实干派站在他这边,二是军力和君威不可同日而语。

    文官中不少人计谋频出,维护自己的利益,但他们的利益与皇家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上一世,永宁公主不明白这个道理,只觉得皇兄就像他们说的,只会重用如张居正这样好大喜功的奸臣,申时行那样的立场不坚定的糊裱匠。

    但事实往往没有那么简单,张居正或许不是一个好先生,甚至人品有瑕疵,但绝对忠心爱国,有自己的政.治.野心,这种野心不以短期的享乐为目标,而以名留青史为人生志向。

    只是,不论皇兄想要做什么,武力的震慑力绝对不可少。更何况,不久之后,辽东又会面临各种战役。

    国库银钱只有这么多,事有轻重。可是,要自己眼睁睁看着这些百姓受苦吗?

    万历皇帝不动声色看着永宁公主变幻不定的神色,心里虽有疑虑,但判定她的忧心并不作假,也不曾发现她有不轨之心。

    永宁公主不知万历心思,忽然说道:“不知皇兄可准许我募捐?我自己也愿意将我收藏的珠宝换成银钱捐给百姓。”

    “募捐?”

    永宁公主赶紧说:“是的。国子监上千学子,单单权贵之家出身的就不少,我打算向这些权贵出身的学子募捐,当然也会向我们知行学堂的募捐。”

    万历皇帝陷入沉思。

    正在这时,潞王过来了。

    还未进门便大喇喇嚷道:“皇兄,你怎么不管管宗人府的人,这三个月的宗禄一直没有发放。”

    潞王去国子监读书,除了几位伴读,与留在京城的宗室子弟也混得熟悉了。这几日不少人在他耳边抱怨日子过得苦,宗禄本就一降再降,现在甚至三个月都没有发了。

    见他们一个个的这么惨,潞王大怒,宗人府的人也太过分了,都欺负到他们朱家子弟头上了!

    进了乾清宫一愣,永宁公主也在,潞王奇道:“二皇姐不回去写功课,怎还有工夫来皇兄这里逛了?”

    知行学堂功课是出了名的多,让国子监一众学子看得头疼,也不知道她们如此拼命是为了什么。

    “等会回去写。”永宁公主问,“皇弟匆匆忙忙跑来告状?”

    “什么告状!”潞王不悦,“你们应该也有好几个月没有收到宗禄了吧?这都没发现,也够笨的!”

    宗禄也并非每个人都有,但永宁公主等几位有了封号的公主肯定是有的。

    永宁公主皱眉,说道:“皇兄不是下令降低宗禄,以前多领的不用退还,但折算出数额当作这几个月发的,你不知道吗?”

    潞王似被人掐住了脖子,过了许久,才说:“我如何得知?我平日里又不靠宗禄过活。再说,这等小事也要我管吗?那身边养的人干什么吃的!”

    潞王说得有几分道理,四位公主和潞王都因为年幼生活在宫里,一应开支都用宫里,他的确不知道,所以才轻而易举被人利用。

    万历皇帝这才开口道:“怎么,他们有人向你哭穷?”

    潞王回神,一副打抱不平的样子,说道:“皇兄,你不知道朱义他们入冬了穿的还是去年的旧衣,可惨了。”

    “这么惨?”万历从桌上随意拿起一本折子,念道,“今歉收,百姓当冬衣,换口粮以求度日。”

    永宁公主不知道说什么,她也是锦衣玉食的一员,羞愧地低下了头。

    “你要是觉得他们可怜,可以把自己的钱拿出来给他们买冬衣。”万历皇帝厉声道,“朕的库银,你们少打主意!”

    永宁公主和潞王讪讪地出了乾清宫。

    “是不是你在皇兄跟前说了我什么?”潞王怒气冲冲地看着永宁公主,“不然皇兄怎么会对我这么凶?”

    永宁公主还没说潞王犯蠢,就被他倒打一耙,也不想想,你是来要钱的,现在谁问皇兄要钱相当于要他命,你还是为宗室那些衣食无忧的人冲在前头,不被骂才怪!

    永宁公主翻了个白眼,说:“我可没那闲工夫,你自己来找骂,还怪到我头上,简直不可理喻!”

    “你、你走着瞧!”潞王放下狠话,“我这就去告诉母妃!”

    永宁公主没有管他,直接回了咸福宫。李太后是偏心,但不是傻,那些怂恿潞王的人,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回到咸福宫没多久,万历皇帝便派人告诉永宁公主,可以募捐,但具体如何募捐让她想清楚再来说,不能总只想着出主意,不想着如何去实施。

    永宁公主很是高兴,一个时辰便写完了全部功课,剩下时间开始想对策。

    翌日一早,她打着哈欠来知行学院。

    黛玉见她萎靡不振的样子,问道:“殿下可是昨晚没睡好?”

    永宁公主点了点头,将她打算组织募捐的事告诉了黛玉。

    黛玉一脸敬佩地看向永宁公主,说道:“殿下仁善,若有用得上我的,殿下只管吩咐。”

    永宁公主看着黛玉一双亮晶晶的眸子,笑道:“自然用得上你。不过你先说说,你可以捐多少?”

    黛玉想了想,问道:“殿下捐多少?”

    “你别管我。”永宁公主说,“你根据你家情况,看看你能捐多少。”

    黛玉原想着捐一个不超过永宁公主的数额,但听她意思,似想打听一般人家能捐多少,心里算了算自己手里的钱,才说:“我可以捐五千,我娘过世后,我爹将我娘的嫁妆交给我打理了。花啊粉啊的我又不能用,省下一笔钱,来外祖母家,外祖母给裁了新衣服,又省下了一笔衣服料子的钱。送给外祖母家的礼,都是爹爹出的,所以我、我今年存了五千。”

    黛玉有些不好意思,平日贾府里的丫鬟婆子总说她小气,不会做人,不知世故。但总不能用一次人就给一次钱吧?大事喜事的,她也舍得花些金银,让大家跟着乐一乐,但平日里若用一壶热水便要打赏一回,再多钱也不禁花的。

    不过贾府的人也只敢背后嚼她两句,倒是不敢真为难她。

    自她来国子监上学,林如海升了官,被万历皇帝派去了广东、福建一带负责建立海关事宜。临走前将她托付给贾母,给荣国府内宅、贾赦、贾政甚至宁国府送了不少礼。

    永宁公主惊讶:“林妹妹竟这么有钱?”

    那上一世林家的钱去了哪里?

    提起林如海,林黛玉眼睛有些发红,瓮声瓮气道:“爹爹怕我受委屈,让我打理我娘亲嫁妆,又添了些赚钱的铺子给我。”

    永宁公主搂了搂她,安慰道:“林妹妹不要难过,林大人肯定会保护好自己的,他身边跟了不少人。”

    永宁公主知道林黛玉担心林如海。林如海被派去建立海关,看起来委以重任,光耀门楣,但却是危险重重,比做扬州巡盐御史还要危险。

    万历皇帝力排众难,坚持要放开海禁,建立海关,开通贸易往来。

    虽说大明有海禁令,但实际上,根本无法禁止民间船只出海行商,甚至禁令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海盗猖獗。因为民间商船真的被海盗抢了,也不敢声张,只能自行组织抵抗。

    所以,建立海关,由朝廷来管理来往商船,并非众望所归,这会损害一部分人利益,面临的危险远远高于在扬州做巡盐御史。

    如此重要的任务,万历皇帝需要信得过的人去执行,便选了林如海以及新晋的一些官员,他们或忠心耿耿,或还未结党营私。此外,还让戚继光训练出一支军队,派他们跟着林如海。

    戚继光海战经验丰富,又配置了万历皇帝提供的新火器,很快便训练出一支千人队伍,跟随着林如海一行人去了广东和福建两地,一同送过去的,还有二十几门火.炮。

    这也是为什么万历皇帝拿不出钱的原因之一了。

    见黛玉情绪平复,永宁公主异想天开道:“要是每个人都能捐五千两就好了。”

    “殿下想都别想!”黛玉直白道,“你别看姐妹们锦衣玉食的,但真让她们拿出银子,她们拿不出许多的。家里人丁兴旺的,没道理给姑娘这么多银子花的。”

    永宁公主叹气:“我知道。”

    黛玉又说:“若真要弄得众人皆知的捐钱,我也不会捐五千这么多的。”

    “为何?”永宁公主好奇。

章节目录

我和林黛玉一起名扬四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天争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天争青并收藏我和林黛玉一起名扬四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