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二十年,大魏的皇后是冯氏,太子元恂的养母。
八月,皇帝巡幸嵩岳,皇后随驾同行,命皇太子元恂留守金墉城。
元恂道:“儿臣年幼无知,母后体弱多病,不如请父皇令母后与儿臣一同留守,儿臣若在朝政上遇到难解之事,可求助于母后;母后若有身体不适,也可由太医院就近照顾,用医用药都方便。”
“你倒有孝心,不亏你母后那般疼你。”皇帝看着月华,笑道:“太医说你母后身子已好些,该出宫走动走动,不好憋闷在宫里。嵩岳山水宜人,适合她休养。且此行目的之一,正是朕欲为她祈福祛病。”
月华依在他身旁,在皇帝眼中,是依恋他;落在太子眼中,却是母后无力抗争、被迫任父皇摆布。
“既如此,儿臣遵命。”元恂道。
元恂目送御驾浩浩荡荡离去,直到再也看不见侍从队伍的尾巴。皇后的身影在他眼前消失,他心里胀痛,四肢百骸跳动的血管都在胀痛。这痛楚催着他立刻决断。
元恂回到东宫,身后跟着侍妾刘氏和郑氏。二人欲上前服侍他更衣,元恂不耐地挥挥手将她们赶开。
站在寝殿中央,望着案几上整齐摆放的汉族衣冠,他猛地伸手,抓起华丽的锦缎衣裳,撕成碎片。
锦缎在手中如枯叶般四散,坠地。
左右内侍惊惧劝阻道:“殿下!此乃圣上御赐之物,怎可如此……”
元恂怒喝:“什么圣上御赐?我乃鲜卑血脉,岂能被汉人的服饰束缚!来人,孤要解发,为孤解发!”
内侍不敢违拗,连忙上前为他解开汉式发髻,重新编起鲜卑旧式发辫,披上旧制左衽长袍。
中庶子高道悦听说,慌忙疾步入殿,跪在地上劝谏道:“太子殿下,圣上推行汉化,定为大魏国策,圣上万不可逆行倒施啊!且圣驾刚刚离京,太子殿下便违逆圣意,若被有心之人在陛下面前言语挑拨,陛下必然怀疑殿下用心不轨、与平城诸臣串通一气……”
此语戳中元恂心事,元恂不等他说完,暴怒站起:“高道悦,你不过是父皇派来的耳目,孤忍你许久,不杀你便是开恩了,你休得再来聒噪!”
高道悦恳切道:“殿下若顽固不化,只会自取祸端!望殿下三思!”
元恂不耐烦再听,抽出佩刀,手起刀落,将高道悦斩杀。
左右吓得瞠目结舌,纷纷跪地求饶。元恂神色冷漠如冰,一手握着血淋淋的刀,另一手拿起酒杯,一饮而尽。
“来人,传太仆寺卿。”有些事,他已经等不及了。
前往嵩山的路上,山风清冽,松涛阵阵。
“远行果然是秋日最好,”元宏身着宽袍,坐在御辇之中,揽着月华道:“风微冷,日光照在人身上是暖的。往后该多带你出来走走才是。”
月华遥望远处苍翠的山峦,不知为何,蓦地想起高澈来。回宫前随他隐居在外的那一两年,他也是这么说。她戴着冪离,他带她到处游玩。走着走着,他便戏言说要带她偷渡过长江,投奔南朝。
在元宏的怀抱里、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思念高澈,月华莫名感到一种快意。
元宏见她笑了,心底由衷舒畅。
月华已经很久没有在他面前这样笑了。她只在诱他欢好时才笑,笑得妩媚妖娆。
其实他更喜欢她此刻的笑,简单,舒展,眉眼俱欢。
“这还是第一次带你出宫。”他说:“等我往后得空时,常像这样带你出来,可好。”
月华仍望向山河景色,不曾回头看他,嘴里答道:“随你。”
“只要你肯随我,就好。”他从她身后环抱住了她。
半天功夫,抵达嵩山下的行宫。
用过晚膳,元宏原以为舟车劳顿之后月华一定困乏,没想到月华说想看星星。
“早些歇息罢。”元宏笑道:“星星就在头顶,宫里看、这里看,有何不同?”
月华不答话,径直走出房去。他便不敢再说错话招惹她,吩咐内侍,在外面摆开遮风用的围毯。
月华道:“我不喜欢。”
元宏拿她没办法,笑着探口气,眼神示意内侍退下,自己随月华坐在阶下,将外袍脱下,披在她身上。
月华其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执意不想去睡、非要看星星。
或许是久违地再次离开皇宫,嗅到了宫外的气息。这些气息裹挟着记忆,扰乱了她的心神。
她仰头望。月亮只有半轮,如含羞的美人,半遮半掩躲在珠幕后。
“我有时觉得,月亮是日月星里最讨人厌的。”她说:“太阳,只要白天,它永远在那里。就算有乌云,人也知道太阳就在乌云上头,风一吹,总会露出来。星星,只要黑夜,也永远在那里,就算星光偶尔被月光遮蔽,人也知道它们还在。只有月亮,变化无常,时圆时缺。你看它样子和太阳很像,可它的光,却没有那么暖。你把它当成一颗星星,可它偏偏那么大、那么亮,让你忽视不了它,它一出现,就把星星都遮蔽了。”
她想把心思寄托给旁人,任何旁人,只要不是元宏。可她偏偏做不到。无论怎么强求,都做不到。
她越说,感觉他揽她肩膀的手越握越紧。说到最后,他甚至微微有些发抖。
“你冷么,阿宏。”她问。
她许久不这么叫他了,忽然唤他这一声,两人一时都有些怔怔的。
她也许久不关心他是冷是热了。
她第二次回宫以来,两具身体疯狂地相互索取,然而两颗心却越来越像空洞,填补不满的空洞。
“我冷。”他说着,将她紧紧圈进了怀里,两只大手将她双手放在手心牢牢地合住。
她知道他故意展示他的脆弱,想要挽回她的心。
她明明知道。
可她就是会落入圈套。
他是个太过聪明的人。不愧是太后倾尽心血培养出的皇帝。拿捏人心,他懂得十成。尤其擅长拿捏她。
但这次与以往似乎又不一样了。
被他的怀抱包裹在温暖之中,月华却悲哀地发现,那温暖怎么都渗透不到自己的心底。
她抬头望着天上的半片月亮和寥落的点点星子,一股莫名的泪意涌上眼眶,口中吟诵道:“君心如满月,盈缺本无常。初照画楼西,复隐重云冈。欲随寒光去,袖薄怯清霜。垂帘灭残烛,中夜又推窗。”
元宏道:“皎皎中天月,清辉自不移。阴晴循古辙,圆缺为谁痴?纵有浮云蔽,长存未改时。愿卿掬秋水,照我旧容姿。”
他说得情真意切,就像从前每一次许诺与告白。
可她已经不敢轻信。
她不知道她耳中的情真意切,到底是可以当真的许诺,还是仅仅因为月色太美。
月华的泪顺着眼角滚落,口中哽咽难言,这时忽然听见行宫外有马蹄疾驰,倏而又有人声喧哗。
“何事?”元宏下意识地将月华揽得更紧,转头看向剧鹏。
很快剧鹏回禀道:“陛下,尚书陆琇至,说,说太子私自调动三千御马,夜闯宫门,可能要,可能要叛逃平城!”
八月,皇帝巡幸嵩岳,皇后随驾同行,命皇太子元恂留守金墉城。
元恂道:“儿臣年幼无知,母后体弱多病,不如请父皇令母后与儿臣一同留守,儿臣若在朝政上遇到难解之事,可求助于母后;母后若有身体不适,也可由太医院就近照顾,用医用药都方便。”
“你倒有孝心,不亏你母后那般疼你。”皇帝看着月华,笑道:“太医说你母后身子已好些,该出宫走动走动,不好憋闷在宫里。嵩岳山水宜人,适合她休养。且此行目的之一,正是朕欲为她祈福祛病。”
月华依在他身旁,在皇帝眼中,是依恋他;落在太子眼中,却是母后无力抗争、被迫任父皇摆布。
“既如此,儿臣遵命。”元恂道。
元恂目送御驾浩浩荡荡离去,直到再也看不见侍从队伍的尾巴。皇后的身影在他眼前消失,他心里胀痛,四肢百骸跳动的血管都在胀痛。这痛楚催着他立刻决断。
元恂回到东宫,身后跟着侍妾刘氏和郑氏。二人欲上前服侍他更衣,元恂不耐地挥挥手将她们赶开。
站在寝殿中央,望着案几上整齐摆放的汉族衣冠,他猛地伸手,抓起华丽的锦缎衣裳,撕成碎片。
锦缎在手中如枯叶般四散,坠地。
左右内侍惊惧劝阻道:“殿下!此乃圣上御赐之物,怎可如此……”
元恂怒喝:“什么圣上御赐?我乃鲜卑血脉,岂能被汉人的服饰束缚!来人,孤要解发,为孤解发!”
内侍不敢违拗,连忙上前为他解开汉式发髻,重新编起鲜卑旧式发辫,披上旧制左衽长袍。
中庶子高道悦听说,慌忙疾步入殿,跪在地上劝谏道:“太子殿下,圣上推行汉化,定为大魏国策,圣上万不可逆行倒施啊!且圣驾刚刚离京,太子殿下便违逆圣意,若被有心之人在陛下面前言语挑拨,陛下必然怀疑殿下用心不轨、与平城诸臣串通一气……”
此语戳中元恂心事,元恂不等他说完,暴怒站起:“高道悦,你不过是父皇派来的耳目,孤忍你许久,不杀你便是开恩了,你休得再来聒噪!”
高道悦恳切道:“殿下若顽固不化,只会自取祸端!望殿下三思!”
元恂不耐烦再听,抽出佩刀,手起刀落,将高道悦斩杀。
左右吓得瞠目结舌,纷纷跪地求饶。元恂神色冷漠如冰,一手握着血淋淋的刀,另一手拿起酒杯,一饮而尽。
“来人,传太仆寺卿。”有些事,他已经等不及了。
前往嵩山的路上,山风清冽,松涛阵阵。
“远行果然是秋日最好,”元宏身着宽袍,坐在御辇之中,揽着月华道:“风微冷,日光照在人身上是暖的。往后该多带你出来走走才是。”
月华遥望远处苍翠的山峦,不知为何,蓦地想起高澈来。回宫前随他隐居在外的那一两年,他也是这么说。她戴着冪离,他带她到处游玩。走着走着,他便戏言说要带她偷渡过长江,投奔南朝。
在元宏的怀抱里、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思念高澈,月华莫名感到一种快意。
元宏见她笑了,心底由衷舒畅。
月华已经很久没有在他面前这样笑了。她只在诱他欢好时才笑,笑得妩媚妖娆。
其实他更喜欢她此刻的笑,简单,舒展,眉眼俱欢。
“这还是第一次带你出宫。”他说:“等我往后得空时,常像这样带你出来,可好。”
月华仍望向山河景色,不曾回头看他,嘴里答道:“随你。”
“只要你肯随我,就好。”他从她身后环抱住了她。
半天功夫,抵达嵩山下的行宫。
用过晚膳,元宏原以为舟车劳顿之后月华一定困乏,没想到月华说想看星星。
“早些歇息罢。”元宏笑道:“星星就在头顶,宫里看、这里看,有何不同?”
月华不答话,径直走出房去。他便不敢再说错话招惹她,吩咐内侍,在外面摆开遮风用的围毯。
月华道:“我不喜欢。”
元宏拿她没办法,笑着探口气,眼神示意内侍退下,自己随月华坐在阶下,将外袍脱下,披在她身上。
月华其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执意不想去睡、非要看星星。
或许是久违地再次离开皇宫,嗅到了宫外的气息。这些气息裹挟着记忆,扰乱了她的心神。
她仰头望。月亮只有半轮,如含羞的美人,半遮半掩躲在珠幕后。
“我有时觉得,月亮是日月星里最讨人厌的。”她说:“太阳,只要白天,它永远在那里。就算有乌云,人也知道太阳就在乌云上头,风一吹,总会露出来。星星,只要黑夜,也永远在那里,就算星光偶尔被月光遮蔽,人也知道它们还在。只有月亮,变化无常,时圆时缺。你看它样子和太阳很像,可它的光,却没有那么暖。你把它当成一颗星星,可它偏偏那么大、那么亮,让你忽视不了它,它一出现,就把星星都遮蔽了。”
她想把心思寄托给旁人,任何旁人,只要不是元宏。可她偏偏做不到。无论怎么强求,都做不到。
她越说,感觉他揽她肩膀的手越握越紧。说到最后,他甚至微微有些发抖。
“你冷么,阿宏。”她问。
她许久不这么叫他了,忽然唤他这一声,两人一时都有些怔怔的。
她也许久不关心他是冷是热了。
她第二次回宫以来,两具身体疯狂地相互索取,然而两颗心却越来越像空洞,填补不满的空洞。
“我冷。”他说着,将她紧紧圈进了怀里,两只大手将她双手放在手心牢牢地合住。
她知道他故意展示他的脆弱,想要挽回她的心。
她明明知道。
可她就是会落入圈套。
他是个太过聪明的人。不愧是太后倾尽心血培养出的皇帝。拿捏人心,他懂得十成。尤其擅长拿捏她。
但这次与以往似乎又不一样了。
被他的怀抱包裹在温暖之中,月华却悲哀地发现,那温暖怎么都渗透不到自己的心底。
她抬头望着天上的半片月亮和寥落的点点星子,一股莫名的泪意涌上眼眶,口中吟诵道:“君心如满月,盈缺本无常。初照画楼西,复隐重云冈。欲随寒光去,袖薄怯清霜。垂帘灭残烛,中夜又推窗。”
元宏道:“皎皎中天月,清辉自不移。阴晴循古辙,圆缺为谁痴?纵有浮云蔽,长存未改时。愿卿掬秋水,照我旧容姿。”
他说得情真意切,就像从前每一次许诺与告白。
可她已经不敢轻信。
她不知道她耳中的情真意切,到底是可以当真的许诺,还是仅仅因为月色太美。
月华的泪顺着眼角滚落,口中哽咽难言,这时忽然听见行宫外有马蹄疾驰,倏而又有人声喧哗。
“何事?”元宏下意识地将月华揽得更紧,转头看向剧鹏。
很快剧鹏回禀道:“陛下,尚书陆琇至,说,说太子私自调动三千御马,夜闯宫门,可能要,可能要叛逃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