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世家强势,卫瓘虽然是二流世家,但本来假借和公主的婚姻可以上升到一流名门。

    公主,就是皇帝送给卫家的人质和奖牌,结果卫宣就敢和公主呛声,甚至敢对公主的动手。这直接导致卫瓘半生的辛苦白费,政治前途完蛋。

    卫瓘此刻对着个儿子并没有多少爱意,只想着如何消除皇帝和皇太子的恶感。

    他道:“我会向陛下接着请求辞去司空和尚书令。但是这还不够,这会让陛下和太子觉得我们心存怨望,四郎必须病死。”

    任氏还想说什么,卫瓘道:“不必说了,四郎是我们的老来子,他读书不成,书法一般不通世事,我们照样宝爱他。我没指望他承担家族重担,没指望他光耀门楣,只要他太太平平不惹祸就行了。 ”

    “陛下降下尚主的恩惠,我们无法拒绝。只要他为家族做一件事,好好和公主过日子,他都做不到。他再好色,就不能忍忍,等公主生了继承人再胡闹吗?”

    “他还有脸委屈?他有王济委屈?王济是太原王氏嫡支,京陵公的嫡长子,人家娶了常山公主,照样和公主琴瑟和谐!繁昌公主和他年貌相当,哪里配不上他了?”

    这里提示一句,常山公主眼睛看不见,是残疾人来着。王济作为太原王氏的嫡长,还是很尊重常山公主。所以王济虽然很蠢,可以在站队齐王之前,一直受到皇帝重用。

    卫瓘越说越气:“贾充够位高权重了吧?郭家不过是二流世族,郭氏处理他的内宠,贾充可说过一句话?他卫宣是有能力、有德行还是有家世,敢有底气为了婢子殴打公主?!还敢在公主面前评论公主的兄弟叔父!谁给他的底气?”

    任氏和卫恒不敢为卫宣说话。

    卫瓘语重心长的告诉卫恒:“二郎,你是我们卫家下一代的继承人,不仅仅是卫宣的兄长。你要用卫家庇护他的过错,保住他的性命。我们卫家被记在皇帝和太子心里,这几十年都别想翻身了!我们这种人家,几十年不在中枢,就和张华一样了。做家主,要护短,也要懂得取舍。”

    卫恒垂手听了父亲的训告。

    卫瓘叹了口气道:“你年轻,重视骨肉亲情也是正常。往后我退了,你在洛阳好好做官,就知道轻重了。”

    他又看向妻子任氏道:“你要是心疼四郎,就给他多选可意的女郎陪他。等四郎故去,或许还有骨血留存。”

    卫宣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死了,随后是卫瓘去职,杨骏兼大将军和尚书令。

    司马柬不解道:“阿爷,大将军真的能够承担国家重任吗?”

    司马炎笑着道:“你是说你外公傻?”

    司马柬不好接话,只笑。

    司马炎道:“我当然知道杨骏又傻又贪,但是他很胆怯,不敢夺你的权。而且他虽然傻,可他哥哥杨珧和杨济不傻。有杨珧在背后帮忙主政,自然是无碍的。”

    太康十年,皇帝感觉自己身体不怎么行了,开始为自己的子孙规划。那就是,分封自己未成年的儿子镇守四方。这样中央就没有人敢搞事了。

    首先被谈话的是皇长子安乐真人司马衷,他哭的不能自已。司马炎看着自己投了许多心血感慨万千,他道:“阿衷,阿爷就要死了。放心不下你呀。你这一生,都最好留在洛阳,不然,会有人挟持了你,要你们兄弟相残呀。”

    司马衷大哭道:“阿爷我什么都不要,我只想要阿爷陪着我们。”

    司马柬等做弟弟的也大哭。皇帝膝盖上趴着长子次子,又揽着三子司马玮,道:“你们兄弟都要相互扶持,不要有了隔阂被人所趁呀。”

    司马柬兄弟俱是哭着答应了。

    分封的具体结果,和历史上差不多。关中的秦地按说要封给太子最亲近的兄弟。司马衷做太子时,皇帝就准备封司马柬为秦王。但司马柬做太子,司马衷作为前太子,是不可能封到外地的。

    甚至皇帝根本就没有给司马衷封王,只封他安乐真人,给予小国国王的待遇。好在司马衷能够尽情享受安乐,也不以为意。

    皇帝还私下里嘱咐司马柬道:“阿爷不封你阿兄,是留给你将来登基时加恩的。但你谨记住,你可以给阿兄独特的待遇,也要经常关心他生活。但是绝对不能为你阿兄娶妻,安置门客,更不能封给你阿兄任何土地!”

    司马玮在弟弟中最大,被封为楚王。长沙王司马乂、淮南王司马允、成都王司马颖等也是分封好的。

    至于秦地,司马炎和太子夫妇道:“关中有韩德真在那里经营,十分妥帖。最近十年都没有叛乱。南风你这一步做的好呀。秦地,太关紧啦。既然韩德真在那里镇守,又有陇西郡王坐镇,我就不把你们弟弟封过去。秦王,将来就留给咱们小二郎啦。”

    这正常,韩寿作为贾南风的亲妹夫,万一那里有人搞事,他肯定不会坐视不理。就是中央有人敢搞太子,韩寿肯定也会和其他诸侯一起兴兵勤王的。

    本来皇帝是打算分封完儿子后,都打发到封地去的。司马柬有点舍不得弟弟们,他问道:“像阿玮、阿允,差三五年就可以行冠礼了,这也就罢了。剩下的弟弟中,最大的阿乂才十二岁。南方到底是蛮荒之地,能不能让诸弟在京城多留几年,最起码等过了十五岁之后再说。”

    皇帝道:“只有两个弟弟到地方,我不放心呀。年龄小他也知道自己是新天子弟弟,能在外给你帮忙。我们选老成的署官就是了。”

    贾南风也不想让王弟们那么早去封地。毕竟太小的孩子去封地,没有家人关照,实在太可怜了。最关键的,他们在封地是最大的,没有人敢教育他们,万一长歪了那就麻烦了。

    于是他道:“父皇,弟弟们太小,没有父母兄嫂看着,怕下人们只知道娇着纵着,不能照顾好主子。那是妃母们跟着去封地照顾好一些?还是委托年长的女性长辈照顾?”

    都不妥。且不说有没有宗室长辈愿意跟着去封地做保姆。就是如高陆公主这样的长辈,刚好跟着荆州刺史杜预在襄阳城。可她能够关照楚王司马玮,但是不能行长辈职责。司马炎哪里会允许有人骑在他儿子面前充长辈?

    至于妃母们,最年轻的妃母现在也才三十岁多一点,年轻的才二十多岁。所谓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所谓子少母壮,秦皇汉惠。司马炎根本不放心年轻貌美的皇妃跟着儿子去封地享福。给他戴了绿帽事小,到时候生个私生子出来,那不是给儿子们添堵吗?

    贾南风说的没有人管年幼的王子也是个大事。左右现在京城附近已经心向皇室,外面也可以少放些儿子。等几年应该不要紧。

    司马炎道:“既然你们做兄长嫂子的心疼弟弟,那就阿玮、阿允先去荆州、淮南。阿乂他们等个两年再说。你们一定要记得,你们的妃母们绝不能跟着去封地。把他们留在洛阳城陪伴你母亲,等她们五十岁才可以跟着儿子去封地。”

    五十岁,应该就不会太过于想要找第二春了吧?司马炎心里想。

    这话司马炎自然和儿子们交代清楚了。

    楚王司马玮和淮南王司马允哭着拜别了父母兄长,一步一回头的离开了洛阳,前往封地。

    儿子们离开后,皇帝就病愈发重了。皇后、皇太子及三省长官衣不解带的伺候皇帝。这天是先帝司马昭的祭日,按说皇帝应该亲自去祭奠父亲表示孝心的,可他重病不起,自然不能去。

    皇帝把彰显孝顺的机会留给了皇太子,就派了荀勖、刘毅等人陪同太子前往先帝陵寝祭奠。

    按说一去一回不应该有问题的,再说留在皇帝身边的是太子的嫡母杨皇后,和亲外公杨骏,可靠的很。结果杨骏就敢和杨皇后合谋,逼迫中书监张邵拿出皇帝的遗旨,又让他重新写了一份拿给皇帝,让他签字。

    司马炎原来的遗旨是,以杨骏为大将军,以汝南王司马亮为宗正,命荀勖、卫瓘、王戎、杜预等重臣敬心辅佐皇太子继位。结果杨骏的新诏书直接任命自己是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尚书令、录尚书事等官职,这相当于全国的军事、行政他都要一把抓了。

    更过分的是,他居然要求所有朝臣的奏折,递给皇帝批示后,要转呈皇太后批准,才能下发给群臣。他这是要架空皇帝吗?

    不过司马炎最终还是默许了这份遗旨,理由有二,他现在马上就要死了。要是不允许这个遗诏,杨骏和杨皇后就会被处理掉,事情就麻烦了。最起码杨皇后和杨骏能够保证皇帝顺利继位,他们父女在皇帝给太子留下的大臣中地位重要。

    其二就是,杨骏要是没那么作死,知道凡事和杨珧、杨济商量,还是能够把国家治理得不错。因为杨珧能力忠心都可以的,要不是杨珧有逼死齐王的黑历史,不能让朝臣信服,他早就以杨珧为顾命大臣了。他兄弟三人都没儿子,不会造反给儿子留下祸患。

    前面两个理由是最重要的。

    其三就是,假如杨骏真的不知死活,那必然是满朝皆敌。那儿子儿媳妇翻翻手就可以搞死他,顺便还可以清理一大批官员,提拔自己人。杨骏就作为新帝立威的工具人吧。

章节目录

大晋亡国皇后要自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六如郡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六如郡并收藏大晋亡国皇后要自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