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和卫瓘料定的差不多。像刘毅、刘颂、杜预这样的人,在对九品中正制的态度上,和卫瓘是很相似的。这也难怪,但凡是有良心、有政治远见的人,就不会看不到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他们自恃能力强大,根本不屑于用所谓的家世去获得仕途。或者说,相对于青史留名,给子孙积攒下功业,比眼下难以为继的九品中正制重要得多。

    王戎、和峤已经去世,荀勖、何邵虽然平时里不敢得罪人,可在九品中正制的问题上,他们坚决维护的,为此不惜和卫瓘等大声辩论许久。

    要知道他们除了家世比较好,够听话,没有别的优点。现在要搞察举征辟制,他们后代还能够凭借什么一辈辈三公九卿?

    连荀、何这样出了名的胆小、配合皇室的士人,都如此反应强烈。其余世族的态度可想而知。他们是真的家里有一头牛,有一个上品门第呀。

    在一番坦(激)诚(烈)的交(对)流(骂)后,大家取得了共识。那就是,九品中正制不取消,但是察举制照常。

    具体来说,就是现在有中正官的那些州府,往往是世家云集的地方,那里还是按照九品中正来。

    但是如荆州、蜀地、交州、关中三州这些偏远的地方,本来就没有中正官,那就给地方官察举制。

    这样就兼顾了世族利益和边远寒族利益。

    至于你说定品和举荐加起来人太多怎么?培训、考试。被察举和定品的人,来的京城先被明德堂陪培训执政理念,然后按表现派到各地。

    到时候做的不好,我卫瓘的考课法等着你。州郡长官你有本事举荐私人,中正官你有本事给关系户定品,那你们的关系户就要有本事卷得过别人。

    不然,被举荐了或定品了,就直接滚回去吃自己吧。如此倒逼之下,即使是仍然有人情上的请拖,只要被举荐的人能力够强,那也可以用的。

    卫瓘本意只是想恢复汉朝制度,给政敌一个难看,哪里知道自己的做法间接导致了科举制的产生。后世研究者常常把卫瓘主持的察举征辟加培训、考核的制度,被称为科举制的萌芽。

    太熙三年,式乾殿内。

    司马柬问道:“大将军,令郎在楚地辅佐楚王,不知道对楚王评价如何呀?”

    杜预因为在荆州经营多年,熟悉当地民风,又因为高陆公主的关系,他家的大儿子就被封为楚王府长史,好辅助楚王司马玮。

    杜预一板一眼道:“臣的儿子敢私下里平评价主君。圣人有问,请传长史自己答。”

    司马柬笑着道:“杜君不必多心。我只是想问,你对楚王印象如何?楚王人品如何?楚地士民如何?”

    这再推脱就不好了。杜预掌管一国兵权,是大晋朝廷的核心人物。荆州根本没有多少关系在洛阳,那些士人哪有不和杜预打好关系的道理?他肯定会知道楚地详情的。

    杜预只好道:“楚王待人谦和(和地头蛇一起打猎赌马),爱抚百姓(不随意打骂抢劫民女民男,不收苛捐杂税),礼待官吏属官(懒,不给地方官员和王府属官找太大麻烦),楚地人很爱戴楚王。可见圣人与娘子教导有方。”

    楚王他爹年老好色,娘地位卑微。的确很多时候他的教育是司马柬夫妇管着的。作为一个藩王,能够只贪图享乐,不惹事,还对皇帝皇后忠心,这真的是教育的很成功了。

    司马柬微微一笑,也颇有成就感,他道:“大将军,事情是这样的。我们家阿玮也快成年了。你家大娘也是我们家自己人,可以常来宫里陪陪太后、皇后。”

    啊,你不会准备把我女儿嫁给楚王吧?楚王是仪表堂堂,尊贵无比,可你家楚王是个色胚呀。

    他是不逼迫良家,但是他府里的漂亮姬妾已经成群了好吗?我家就一个女儿,宝贝着呢。不去受你这气。

    杜预不是个委婉人,道:“圣人,下臣得公主下嫁,一生不染二色。臣的女儿被宠坏了,一定要嫁个忠诚的郎君。”

    “有公主护着,老臣也不忍心委屈他。圣人既然今日提起,要是有忠诚如老臣这般的好郎君,请帮忙做个媒。”

    司马柬尴尬的笑笑。时下要找富贵的有才的有前程的男子都容易,要找对娘子忠诚一心一意的,没那么容易。

    他们当然知道楚王在女色方面不太自控。可他们到底只是兄长,哪里管得了千里之外的弟弟?

    杜预不在乎皇室的权势,一口拒绝。他也没有办法,只好说些别的闲话缓解尴尬。

    等杜预走了,司马柬到昭阳殿去,叹气道:“南风你猜的没错,杜大将军果然不同意。可惜了这好亲事,阿玮太不自律了。”

    按照晋朝的政治规则,能够娶谁家女儿做王妃,是十分荣耀和得到信重的事。毕竟王妃生的娃都是亲王郡王,再次也是公爵。能够给家族添加很大的助力。

    这种好事,司马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最信任的杜预。不过杜家女既然要求郎君一心一意,做兄长的也无权管不到弟弟的内帷,只得作罢。

    司马柬固然是为了照顾杜预,有杜预在荆州的名声和朝堂的权势,司马玮娶了杜氏女简直血赚好吗。让他这么不懂事。

    贾南风一开始就不觉得杜预能够赞成,只是司马玮他们的婚事,她一个做嫂子的没办法管太多。他们真的虽然大节无亏,算是个有底线的纨绔。

    可真不一定是良配。偏偏他们代表着长久的富贵。选了好人家优秀小娘子,怕委屈了别人。选了次等家族,或者小娘子略微差点,那就是做嫂子的不是。

    司马柬一心要给弟弟们都找朝中重臣的女儿联姻,这是他做兄长的好意。

    她能够做的,也就是在朝中重臣挑选既出彩又治得住人的小娘子。她也跟着摇头,道:“大将军家不同意,那就只能看卫氏或者荀氏了。”

    好在卫瓘和荀勖不介意这个,他家小娘子也的确出彩。

    最后淮南王司马允娶了荀家旁支叫荀灌的小姑娘。那个小姑娘武力值很高,当初也跟着贾南风读过书。司马柬觉得他三弟欠打,怕被荀灌家暴,这才定给了成都王司马颖。

    卫瓘次子的三女儿性格沉着坚定,倒是恰好能制住司马玮。

    这场婚事,双方的家长和新郎君都十分满意。至于小娘子们,贾南风不知道满不满意,反正在她面前表现得还是很得体的。

    卫瓘女儿被选为楚王妃,除了显示出司马柬夫妇爱惜幼弟外,也彰显了卫瓘在皇帝心中地位的不可撼动。

    既然卫瓘能够全力推行新版察举制(征辟则以九品中正制替代),还能把各地管得井井有条,那贾南风绝不会计较旧怨,只会给他更多的权力和信任。

    是,卫瓘安插私人。但你要指望辅政办事,不让人家培植党羽是不可能做成的。国君只要把住军权,能随意任免丞相,已经足够保障君权了。

    然而贾南风没有想到,堂堂国家司空,尚书令,会在宫门之外被人刺杀。不同于杨珧的好运气,卫瓘被当场刺中胸部,生命垂危。

    刺客被立刻拿下,扭送到大牢。

    让司马柬和贾南风大为光火的事,不仅仅是国家辅政被刺杀这种严重挑衅国家权威,更为重要的是,刺客身份很特殊,他就是邓艾的孙子邓朗。

    他声称卫瓘指使部将田续杀死了自己父亲祖父邓艾和亲父邓忠,还诬陷邓艾谋反,灭了自己满门。他这是为祖父复仇,说:“今日我死,为天下忠烈之士戒。”

    这就麻烦了,卫瓘诬陷邓艾害人家被灭族是事实,邓艾为了司马家尽忠立功也是事实。

    结果你司马家觉得邓艾已经被杀,卫瓘立有大功,又是世族,直接就忍了这个事,还杀了人家在洛阳的妻儿。

    这种血海深仇,人家杀了卫瓘也是活该。

    现在问题是你怎么判?杀了邓朗?卫瓘的确害了人家全家,邓艾一家已经冤屈死了。

    你们对不起人家几十年,现在还要杀掉邓家仅剩的血脉吗?虽然你们司马家一直不是人,但也不能这么无耻吧?

    放过凶手?邓朗现在是以平民的身份刺杀大司空、淄阳公、尚书令卫瓘,以下犯上你不管?就算你不在乎法度,不在乎尊卑了。

    那卫瓘也为了司马家江山得罪了无数权贵士人,你就这么拿人家当抹布?

    司马柬骂道:“卫家亲卫都是死人吗?居然让个匹夫行刺成功!这邓朗混账东西!”

章节目录

大晋亡国皇后要自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六如郡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六如郡并收藏大晋亡国皇后要自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