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微听完了缘的话,很多事情都是超出她理解之外的。她只能一边听,一边思索着。
等了缘说完后,宋时微又问道:“那元昊呢?”
了缘的茶杯早已见底,他替自己倒了杯茶,将茶一饮而尽后回答道:“至于元昊,需得从江都水患那时开始说起。”
那时江都水患还未爆发,了缘算出宋时微命中有一大劫,于是早早启程前往江都。
沿途时,遇见了一个妇人跪在路边求救。了缘见那夫人脸色不好,以为她是身体不适。于是提着药箱下了马车,见了那妇人。
那妇人瘦骨嶙峋,粗布衣裳上破破烂烂,满是补丁。怀中抱着一个看着不过两三岁的孩童,那孩童脸色惨白,奄奄一息。
了缘甚至不用查看,光看那孩子面相就知道那孩子已经是无力回天。于是他留下些许银钱,准备离开。
可那夫人许是看到了他提着的医箱,知晓他懂医术。于是拉着他的衣角,不愿让他离开,求他救怀中孩子一命。
了缘自幼学习占卜之术,比谁都清楚,天意不可违。哪怕他心中再不忍,那孩子也是无药可救了,并且他还着急去救宋时微。
可就当了缘准备离开时,再看向那孩子时,却发现那孩子的死相变成了生相。
于是他停下脚步,认真的卜了一卦,那孩子当真是由凶转吉了。
了缘一时愣住,有些难以置信。突然,他想到了什么,抬起手算算。然后算到结果后顿住,眼神逐渐变得震惊。
可他依旧难以置信,反复算了三次,在三次都是一样的结局后,他才接受这个现实。
宋时微的吉卦,变成了凶。
她用自己,换了这孩子一命。
他看向那孩子,瘦瘦小小一个,躺在母亲怀中,呼吸微弱得简直不像话。
了缘叹了口气:“将他扶上马车吧。”
那妇人不知这中间发生什么,也不知道有人用命换了她孩子一命。她只知道她的孩子终于有救了,于是兴奋地笑了起来。
了缘给那孩子诊治,发现那孩子的病远不止想象的那般简单,那孩子得的是瘟疫。于是了缘前去他们所住的村庄,发现那村庄大半的人都病了。
那村庄偏僻穷困,村里的人没钱看病,都不知是瘟疫,只以为是小毛病,随便在山上抓了点草药。
若不是那孩子实在病重,他母亲实在没办法,才带着他来到路边,看看能不能求到好心人相救。
了缘在那待了将近半个月,将村里所有人都治好后,急匆匆地启程去往江都,他还是想试试这天意。
可就在他启程当日,江都水患爆发。一日之内,淮水淹没了整座城。原本淮水沿岸最富饶的都城,瞬间消失。
了缘再次明白,天意是不可违背的。
于是他收下了那个孩子作为弟子,给他取了个新名字,叫元昊。自那时起,元昊便跟在了缘身边学习医术。
好在陨玉护住了宋时微的心神和魂魄,又有千万人为她求生路,于是她才有了生机。
事情说到最后,了缘只道:“所以元昊的性命,其实是你救下的。”
宋时微静静听着了缘说话,她其实不记得这件事,不记得她用自己的命,换元昊活下去。
不知沉默了多久,宋时微才开口道:“元昊可知道这件事?”
了缘摇了摇头。
“那便不必要他知道了。”宋时微看着了缘,认真道,“这件事,就永远不要让他知道了。”
“为何?”
宋时微摇了摇头,“没必要了,且不说我根本就不记得这件事。我救下他们的时候,从未想过要收到何种回报。已经有了个江淮直了,就不要再来个元昊了,让他活得自在些吧。”
了缘看着她,眼中思绪复杂,像是再探究,又像是在寻找。
他笑了笑,“你同你父亲也很像。”
宋时微也笑了:“自然,我可是他们的孩子,自然同他们像。”
夜深人静时,宋时微独自坐在书案前。面前是下午了缘给她的那封信,旁边点着一直烛火。宋时微的手放在那信件上,默了许久都未曾打开。
不知又过去了多久,宋时微才缓缓将那信打开。映入眼帘的第一句话就是,吾儿阿棠。
四个字一出现,宋时微眼中很快就开始变得湿润。她将信件完全展开,认真地看着母亲留给她的话。
吾儿阿棠
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应当已经不在人世了。其实我也不知道你会什么时候看到这封信,我当初替你算了一卦,卦象复杂,我亦参悟不明白。所以留下这封信,交予你了缘阿伯,待日后时机到了还给你。
至于那时机嘛,我其实也不知道,但是你了缘阿伯肯定知道。
阿棠,拥有你是我这一生幸福的事。我要和你说声抱歉,抱歉我不能陪你长大。你要记住,母亲的离世,与是否生下你无关。无论重新来多少次,我都会选择生下你。
我自小在深山长大,没有什么朋友。小时候偶尔下山,看见儿童嬉闹,总是羡慕。长大后下山游历,人人都有好友,我却什么朋友都没有。
后来我看着那些玩闹的孩童便想着,日后我要是有个孩子,我定要她自在快乐的过一生。她想做什么,便做什么,谁也不能束缚了她去。
我虽然不能陪着你,但是我同你父皇说好了。你父皇是这世间最最好的人了,他也一定会当一个好父亲。
写下这些的时候,你正好在我身边,这时你已经一岁了。时间过得真快啊,现在你都开始会慢慢走路了。
你颤颤巍巍地朝我走来,我忍着冲动,装作没看见,继续写着手上的信。直到你走到我的身边,学着我教你的话,含含糊糊的唤我。
“母亲。”
这是你开口说的第一个词,阿棠,你在唤我。
于是我含泪弃笔,将你抱在怀中。你看着我写字,不吵不闹。
阿棠,这就是我写下这封信的场景。
我不在内心希望你该长成什么样,参天大树,或是路边雏菊,都好。
我只希望你能活成你自己想要的样子,想要你无所畏惧,肆意快乐。母亲这一生过得很幸福,但是我希望你过得比我更幸福。
母亲也一直在陪着你,我可以是风,是雨,是海棠花。所以阿棠,不要害怕,大胆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将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
阿棠,母亲爱你,很爱很爱。
一封信看完,宋时微早已泣不成声。嘶哑又可知的呜咽声从她喉间传出,在这无边黑夜中颤抖。
夜间的风吹着,不知从何处钻进了屋内,吹得宋时微面前的烛火晃悠。
她将信放在胸口,想要感受母亲的味道。
……
宋时微的身体日复一日的好转,了缘自那日同她聊完后,待了两日便起身离开了。他向来肆意惯了,喜欢四处云游。宋时微伤好了,他自然是要走了。
临走时众人都去送了,了缘似乎不习惯这种场合,一个劲的摆手要他们回去。元昊原本还是依依不舍的相送,直到了缘走到他面前,再度问道:
“真不考虑找个媳妇?”
气得元昊甩手就走,成了第一个回去的人。
关于这次刺杀,她同江淮直和顾修然也聊过。事情发生后,江淮直的人就去查了,但毕竟不在京都,很多事情没那么方便。
但好在宋弘和同样不希望他们此行受阻,他们便派人入京回禀。宋弘和得知他们遇刺后,便立马派人去查了。
他们也有所猜测过,但猜出的人怎么都差点意思。毕竟他们此行宋弘和格外重视,谁敢在这个罐头,去和宋弘和作对啊。
并且那群人一看就是奔着宋时微和江淮直来的,其中目的确实难分辨。
等宋时微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她便提出启程。这一路上已经耽误太多时间了,还是不要在拖了为好。
于是一行人再度启程,直奔益州。益州后,冯礼便会同他们分开,带着大部队前往图州。
舟车劳顿好几日后,终于看到了益州的城门。还未入城,江淮直便掀开车帘,盯着那城门上写着“益州”的牌匾看了许久。
眼神暗流涌动,怀念,感慨,又或者是想到了什么,带着淡淡的哀伤。
益州是他的家乡,在他入京求学之前,便一直住在这里。
宋时微尚在公主时也来过益州,那时的益州刺史还是江淮直的父亲。他是一个好官,那时的益州可以说是一片祥和。
只是那时宋时微是微服出行,所以并未见过江淮直的父亲却没想到许多年后的今天,还有这般缘分。
益州自然是江淮直的地盘,益州如今的刺史名唤陈江,是江淮直父亲的挚友,江淮直称他一声世伯。
这次来到益州,住得是江家旧宅。这些年虽然没人住,但是以前跟在江淮直父亲身边的管家,这些年一直守着。
江淮直有些年头没回来了,那管家见到江淮直后,忍不住热泪盈眶。
回家的第一件事,宋时微跟着江淮直去给他父亲上了炷香。然后将孙芸事先抄好的经书拿出来,摆在香台之上。
那些经书是孙芸日日亲手所抄,这次江淮直回来,特意让他带上的。
宋时微之前同孙芸聊天时,偶尔会听到她提及江淮直的父亲。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不难看出他们夫妻之间感情很好。
孙芸原不愿入京,就是怕江父无人照看,无人相伴。
等了缘说完后,宋时微又问道:“那元昊呢?”
了缘的茶杯早已见底,他替自己倒了杯茶,将茶一饮而尽后回答道:“至于元昊,需得从江都水患那时开始说起。”
那时江都水患还未爆发,了缘算出宋时微命中有一大劫,于是早早启程前往江都。
沿途时,遇见了一个妇人跪在路边求救。了缘见那夫人脸色不好,以为她是身体不适。于是提着药箱下了马车,见了那妇人。
那妇人瘦骨嶙峋,粗布衣裳上破破烂烂,满是补丁。怀中抱着一个看着不过两三岁的孩童,那孩童脸色惨白,奄奄一息。
了缘甚至不用查看,光看那孩子面相就知道那孩子已经是无力回天。于是他留下些许银钱,准备离开。
可那夫人许是看到了他提着的医箱,知晓他懂医术。于是拉着他的衣角,不愿让他离开,求他救怀中孩子一命。
了缘自幼学习占卜之术,比谁都清楚,天意不可违。哪怕他心中再不忍,那孩子也是无药可救了,并且他还着急去救宋时微。
可就当了缘准备离开时,再看向那孩子时,却发现那孩子的死相变成了生相。
于是他停下脚步,认真的卜了一卦,那孩子当真是由凶转吉了。
了缘一时愣住,有些难以置信。突然,他想到了什么,抬起手算算。然后算到结果后顿住,眼神逐渐变得震惊。
可他依旧难以置信,反复算了三次,在三次都是一样的结局后,他才接受这个现实。
宋时微的吉卦,变成了凶。
她用自己,换了这孩子一命。
他看向那孩子,瘦瘦小小一个,躺在母亲怀中,呼吸微弱得简直不像话。
了缘叹了口气:“将他扶上马车吧。”
那妇人不知这中间发生什么,也不知道有人用命换了她孩子一命。她只知道她的孩子终于有救了,于是兴奋地笑了起来。
了缘给那孩子诊治,发现那孩子的病远不止想象的那般简单,那孩子得的是瘟疫。于是了缘前去他们所住的村庄,发现那村庄大半的人都病了。
那村庄偏僻穷困,村里的人没钱看病,都不知是瘟疫,只以为是小毛病,随便在山上抓了点草药。
若不是那孩子实在病重,他母亲实在没办法,才带着他来到路边,看看能不能求到好心人相救。
了缘在那待了将近半个月,将村里所有人都治好后,急匆匆地启程去往江都,他还是想试试这天意。
可就在他启程当日,江都水患爆发。一日之内,淮水淹没了整座城。原本淮水沿岸最富饶的都城,瞬间消失。
了缘再次明白,天意是不可违背的。
于是他收下了那个孩子作为弟子,给他取了个新名字,叫元昊。自那时起,元昊便跟在了缘身边学习医术。
好在陨玉护住了宋时微的心神和魂魄,又有千万人为她求生路,于是她才有了生机。
事情说到最后,了缘只道:“所以元昊的性命,其实是你救下的。”
宋时微静静听着了缘说话,她其实不记得这件事,不记得她用自己的命,换元昊活下去。
不知沉默了多久,宋时微才开口道:“元昊可知道这件事?”
了缘摇了摇头。
“那便不必要他知道了。”宋时微看着了缘,认真道,“这件事,就永远不要让他知道了。”
“为何?”
宋时微摇了摇头,“没必要了,且不说我根本就不记得这件事。我救下他们的时候,从未想过要收到何种回报。已经有了个江淮直了,就不要再来个元昊了,让他活得自在些吧。”
了缘看着她,眼中思绪复杂,像是再探究,又像是在寻找。
他笑了笑,“你同你父亲也很像。”
宋时微也笑了:“自然,我可是他们的孩子,自然同他们像。”
夜深人静时,宋时微独自坐在书案前。面前是下午了缘给她的那封信,旁边点着一直烛火。宋时微的手放在那信件上,默了许久都未曾打开。
不知又过去了多久,宋时微才缓缓将那信打开。映入眼帘的第一句话就是,吾儿阿棠。
四个字一出现,宋时微眼中很快就开始变得湿润。她将信件完全展开,认真地看着母亲留给她的话。
吾儿阿棠
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应当已经不在人世了。其实我也不知道你会什么时候看到这封信,我当初替你算了一卦,卦象复杂,我亦参悟不明白。所以留下这封信,交予你了缘阿伯,待日后时机到了还给你。
至于那时机嘛,我其实也不知道,但是你了缘阿伯肯定知道。
阿棠,拥有你是我这一生幸福的事。我要和你说声抱歉,抱歉我不能陪你长大。你要记住,母亲的离世,与是否生下你无关。无论重新来多少次,我都会选择生下你。
我自小在深山长大,没有什么朋友。小时候偶尔下山,看见儿童嬉闹,总是羡慕。长大后下山游历,人人都有好友,我却什么朋友都没有。
后来我看着那些玩闹的孩童便想着,日后我要是有个孩子,我定要她自在快乐的过一生。她想做什么,便做什么,谁也不能束缚了她去。
我虽然不能陪着你,但是我同你父皇说好了。你父皇是这世间最最好的人了,他也一定会当一个好父亲。
写下这些的时候,你正好在我身边,这时你已经一岁了。时间过得真快啊,现在你都开始会慢慢走路了。
你颤颤巍巍地朝我走来,我忍着冲动,装作没看见,继续写着手上的信。直到你走到我的身边,学着我教你的话,含含糊糊的唤我。
“母亲。”
这是你开口说的第一个词,阿棠,你在唤我。
于是我含泪弃笔,将你抱在怀中。你看着我写字,不吵不闹。
阿棠,这就是我写下这封信的场景。
我不在内心希望你该长成什么样,参天大树,或是路边雏菊,都好。
我只希望你能活成你自己想要的样子,想要你无所畏惧,肆意快乐。母亲这一生过得很幸福,但是我希望你过得比我更幸福。
母亲也一直在陪着你,我可以是风,是雨,是海棠花。所以阿棠,不要害怕,大胆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将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
阿棠,母亲爱你,很爱很爱。
一封信看完,宋时微早已泣不成声。嘶哑又可知的呜咽声从她喉间传出,在这无边黑夜中颤抖。
夜间的风吹着,不知从何处钻进了屋内,吹得宋时微面前的烛火晃悠。
她将信放在胸口,想要感受母亲的味道。
……
宋时微的身体日复一日的好转,了缘自那日同她聊完后,待了两日便起身离开了。他向来肆意惯了,喜欢四处云游。宋时微伤好了,他自然是要走了。
临走时众人都去送了,了缘似乎不习惯这种场合,一个劲的摆手要他们回去。元昊原本还是依依不舍的相送,直到了缘走到他面前,再度问道:
“真不考虑找个媳妇?”
气得元昊甩手就走,成了第一个回去的人。
关于这次刺杀,她同江淮直和顾修然也聊过。事情发生后,江淮直的人就去查了,但毕竟不在京都,很多事情没那么方便。
但好在宋弘和同样不希望他们此行受阻,他们便派人入京回禀。宋弘和得知他们遇刺后,便立马派人去查了。
他们也有所猜测过,但猜出的人怎么都差点意思。毕竟他们此行宋弘和格外重视,谁敢在这个罐头,去和宋弘和作对啊。
并且那群人一看就是奔着宋时微和江淮直来的,其中目的确实难分辨。
等宋时微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她便提出启程。这一路上已经耽误太多时间了,还是不要在拖了为好。
于是一行人再度启程,直奔益州。益州后,冯礼便会同他们分开,带着大部队前往图州。
舟车劳顿好几日后,终于看到了益州的城门。还未入城,江淮直便掀开车帘,盯着那城门上写着“益州”的牌匾看了许久。
眼神暗流涌动,怀念,感慨,又或者是想到了什么,带着淡淡的哀伤。
益州是他的家乡,在他入京求学之前,便一直住在这里。
宋时微尚在公主时也来过益州,那时的益州刺史还是江淮直的父亲。他是一个好官,那时的益州可以说是一片祥和。
只是那时宋时微是微服出行,所以并未见过江淮直的父亲却没想到许多年后的今天,还有这般缘分。
益州自然是江淮直的地盘,益州如今的刺史名唤陈江,是江淮直父亲的挚友,江淮直称他一声世伯。
这次来到益州,住得是江家旧宅。这些年虽然没人住,但是以前跟在江淮直父亲身边的管家,这些年一直守着。
江淮直有些年头没回来了,那管家见到江淮直后,忍不住热泪盈眶。
回家的第一件事,宋时微跟着江淮直去给他父亲上了炷香。然后将孙芸事先抄好的经书拿出来,摆在香台之上。
那些经书是孙芸日日亲手所抄,这次江淮直回来,特意让他带上的。
宋时微之前同孙芸聊天时,偶尔会听到她提及江淮直的父亲。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不难看出他们夫妻之间感情很好。
孙芸原不愿入京,就是怕江父无人照看,无人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