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婵音心中本是有些愁闷的,但听到明弈的那句“我们无错,是世道之错”后,实在是没忍住笑了出来。
她发现了,相较而言,明弈才是那个最“大逆不道”之人,他对纲常伦理毫无敬畏,他只遵循自己的“道”。
“你……”明弈斟酌地问道,“是向往‘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婚姻吗?”
凤婵音想了想,回答道:“我倒不是执念于‘一生一世一双人’,我只是希望公平!”
“女子一心一意,男子也该一心一意,男子三妻四妾,那也应该允许女子三夫四夫。”
“至少现在我是这么想的。”
明弈暗自笑了一下,觉得凤婵音现在就是没开窍的小姑娘,所以才会执着于“公平”的婚姻,而不是忠诚的婚姻。
他笑道:“其实很好办,若今后你的夫君一心一意也就罢了,若是他三妻四妾,你就悄悄养几个小倌。”
“规则的束缚力,也是因人而异的,你是相府千金,圣人钦封的德安郡主,只要你心中无枷锁,这世上能困住你的东西,其实很少。”
“以你的身份,只要你不是嫁给皇室宗亲,凤家都能保你无虞。”
“我朝历史上,不乏养面首的公主、郡主,也算是有‘礼’可寻。”
凤婵音震惊极了,她之前还是太保守了,虽也想过“公平”,想过三夫四夫,可她只限于想想。
明弈却是直接给出了办法,告诉她可以这么做。
果然还是被世道优待着长大的男子,才更敢想敢做,女子被规训得久了,就会受困于心中隐形的枷锁,不自觉地安分守礼。
尽管她知道那个礼是不对的,可行为中还是会习惯性地照着去做。
她以后得把胆子放得更大一点,想象的空间也再拓宽一些。
凤婵音扶着栏杆笑了好一会儿,才赞叹道:“明弈,你真是个天才。”
终于把人逗笑了,明弈亦松了一口气。
佳节难得,若是就这么苦闷地过完这个元宵,那就太辜负时光了。
两人并肩看了会儿璀璨灯火,凤婵音突然道:“你说,有没有一个地方,是对男女等同看待的?”
“有没有一个地方,女子也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想出门就出门,想做生意就做生意,想读书考科举就读书考科举,而不是生下来就被困在后宅里,长大后又被困在夫家的后宅里,生孩子养孩子。”
明弈思索了一会儿,回答道:“女子的困境不是一个地域问题,而是一个,时代问题,或许,很多年之后会有的。”
“只是,它需要很多很多年的努力,也许还需要血与火的洗礼。”
凤婵音摇头道:“你说的不对,现在就有一个这样的地方。”
她指向南边道,“枉州。这还是你告诉我的,你说枉州没有三从四德的礼教规矩,说那里盛行女子当家。”
还真是,明弈也想起来了。
凤婵音向往道:“真想去看看枉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也不知道此生有没有这样的机会。”
她的这个愿望,暂时是无法实现了,因为新春刚过,凤丞相和安氏就给她相看了一门婚事,只待她见了人,点了头,两家就要正式定下了。
凤婵音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人都木了,半晌才反应过来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
她想都没想,开口就是拒绝。
安氏以为她是害羞,软言劝解道:“姚家的公子才貌人品都不差,是京中数一数二的小郎君,你别急着拒绝,我们先见见好不好?”
凤婵音断然道:“不好,不见,大姐姐议亲的时候,你们也是这么说的,说庾子戍多么多么好,可结果呢,那庾家哪哪都是毛病。”
原来是为了这事,安氏笑道:“那现在不是好了吗?新婚夫妻,难免需要磨合,以前是庾家认不清形势,如今他们可不敢给婵韵不痛快了。”
“而且,姚家和庾家不一样,姚家是武将世家,家中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姚老太爷更是人人敬重的老将军,姚家的子孙都被教导得很好,你嫁过去,不会受委屈的。”
“你父亲就是考虑到你性子单纯,这才选了他们家。”
凤婵音压根儿不想嫁人,冷着脸道:“他家再好也与我无关,我不嫁。”
说着,她摆出一副可怜兮兮的神情,“我回京还不过一年,父亲、母亲就开始嫌我了?就急着把我嫁出去?”
“哪有的事?”凤丞相和安氏异口同声道。
安氏伤感道:“母亲也舍不得你,可你如今是最好的年龄,若是再耽搁耽搁,京中的好儿郎都要被挑走了。”
凤婵音道:“那就让别人挑走,我以后不在京中选婿就是了,天下之大,男人多得是。”
凤丞相、安氏:“……”
“那你想什么时候议亲?”凤丞相问道,“总不能一直拖下去?我和你母亲自是想全凭着你的心意来,我们也可以不在意外人的闲话,可是,凤家未出阁的姑娘不是只有你一个,你迟迟不婚嫁,会影响其他姐妹的名声的。”
凤丞相很会拿捏人心,凤婵音可以不在意自己的名声,但她一定不愿意因为她的原因,带累族中其他姐妹的名声。
果然,凤婵音听到这话,立即露出了踌躇的神色。
“此事太过突然。”她沉思了一会儿,道,“容我考虑一些时间,再答复父亲母亲。”
凤丞相和安氏没有逼她,答应给她一个月的时间考虑。
这是很长的一段时间了,足够她做好心理准备了。
离开长音阁后,安氏担忧道:“若是一个月之后,她还是坚决不同意,怕是姚家那边不会继续等下去。”
凤丞相胸有成竹道:“这一个月时间,不只是给她的,也是给我们的。”
安氏不太明白。
凤丞相冷笑道:“她态度如此坚决,怕是心里已经有人了。”
安氏心中一惊:“这,这不可能吧?若是已经有了心仪之人,那她刚才怎么完全不提?”
“怕是她自己都还没弄清楚自己的心意。”凤丞相笃定道,“你想想韵姐儿议亲时的反应,再想想婵音刚才的反应,就不觉得奇怪吗?”
这么一说,倒还真是。
凤婵韵议亲的时候,虽然也有些害羞,有些不乐意,但也没到连人都不愿意见的程度。
凤丞相道,“我们要赶在她明白自己的心思之前,帮她快刀斩乱麻。”
“这……”安氏还是有些不太相信,“她虽经常出门,但身边都有丫鬟婆子、侍卫家丁跟着,没听说她和谁家的公子来往密切呀?”
凤丞相叹气道:“你忘了她那一身武艺了?她要是想甩开下人,会找不到办法?如今京中又解除了宵禁,凭府里的这些酒囊饭袋,就是她夜里悄悄溜出去了,也未可知。”
“也是怪我心疼她离家多年,总是不忍心苛责于她,才让她少了管束。”
安氏亦怜惜道:“婵音自小就过得不容易,若她当真有自己喜欢的人,不如我们……”
“糊涂。”凤丞相打断道,“她才多大年纪?才见过几个人?她分得清什么好坏?”
确实是这么个道理,安氏也觉得刚才自己是脑子糊涂了。
“那,我们要怎么做?”她问道。
“这事其实不难。”凤丞相道,“婵音是个心软的孩子,只要我们据实以告,她会同意成婚的。”
“你先与她多说说姚家的情况,再透露一点我在朝中的难处,说明家里需要姚家的助力。”
“若她还是犹豫,你再邀上大嫂和三弟妹她们,以凤家其他待嫁女的名声相劝解,婵音,会顾全大局的。”
这是以情理相胁,安氏心中有些不忍,但想到姚家并不是龙潭虎穴,反而是一门极好的亲事,与凤婵音的情况也最是适配,她也就同意了凤丞相的提议。
安氏还没去文信侯府邀请蒋氏等人,凤卓谨倒是先被凤丞相叫到了丞相府。
家里权势最高的人单独相邀,凤卓谨还没出门,就已经预想到这不是一场好宴。
他徘徊在大门口,心中实在是忐忑,怎么也不敢踏上马车。
犹豫了半天,他觉得此去有些凶险,该当带个靠山去才是。
凤卓谨脚步一转,刚要回去请老夫人,却被文信侯抓住肩膀转了回去:“愣着做什么?还不快上车?别让你二叔久等。”
“父亲?”凤卓谨惊讶道,“您,您也……二叔也邀请您了吗?”
“是啊。”文信侯把他推上马车,立即就让车夫启程了,一点没给凤卓谨反悔的余地。
凤卓谨觉得事情更加不妙了!
这是要三堂会审啊!
他把自己这一年做的事全想了一遍,还是没想起自己有做什么天怒人怨到需要三堂会审的事情。
若说有,那就只有他帮凤婵音瞒着逛花楼的事情。
莫非是这件事情暴露了?
凤卓谨一路忐忑地到了丞相府,反复告诫自己一定要稳住心神,先听听父亲和二叔怎么说,千万不能不打自招,也千万不能一打多招。
可惜,进了书房之后,眼看着书房大门“砰”的一声就关上了,他还是没能扛过文信侯和凤丞相的眼神压迫,几句话就把凤婵音的底给揭了个干净!
凤丞相听完之后,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最后没忍住,还是把他这个隐瞒不报的“帮凶”胖揍了一顿。
她发现了,相较而言,明弈才是那个最“大逆不道”之人,他对纲常伦理毫无敬畏,他只遵循自己的“道”。
“你……”明弈斟酌地问道,“是向往‘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婚姻吗?”
凤婵音想了想,回答道:“我倒不是执念于‘一生一世一双人’,我只是希望公平!”
“女子一心一意,男子也该一心一意,男子三妻四妾,那也应该允许女子三夫四夫。”
“至少现在我是这么想的。”
明弈暗自笑了一下,觉得凤婵音现在就是没开窍的小姑娘,所以才会执着于“公平”的婚姻,而不是忠诚的婚姻。
他笑道:“其实很好办,若今后你的夫君一心一意也就罢了,若是他三妻四妾,你就悄悄养几个小倌。”
“规则的束缚力,也是因人而异的,你是相府千金,圣人钦封的德安郡主,只要你心中无枷锁,这世上能困住你的东西,其实很少。”
“以你的身份,只要你不是嫁给皇室宗亲,凤家都能保你无虞。”
“我朝历史上,不乏养面首的公主、郡主,也算是有‘礼’可寻。”
凤婵音震惊极了,她之前还是太保守了,虽也想过“公平”,想过三夫四夫,可她只限于想想。
明弈却是直接给出了办法,告诉她可以这么做。
果然还是被世道优待着长大的男子,才更敢想敢做,女子被规训得久了,就会受困于心中隐形的枷锁,不自觉地安分守礼。
尽管她知道那个礼是不对的,可行为中还是会习惯性地照着去做。
她以后得把胆子放得更大一点,想象的空间也再拓宽一些。
凤婵音扶着栏杆笑了好一会儿,才赞叹道:“明弈,你真是个天才。”
终于把人逗笑了,明弈亦松了一口气。
佳节难得,若是就这么苦闷地过完这个元宵,那就太辜负时光了。
两人并肩看了会儿璀璨灯火,凤婵音突然道:“你说,有没有一个地方,是对男女等同看待的?”
“有没有一个地方,女子也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想出门就出门,想做生意就做生意,想读书考科举就读书考科举,而不是生下来就被困在后宅里,长大后又被困在夫家的后宅里,生孩子养孩子。”
明弈思索了一会儿,回答道:“女子的困境不是一个地域问题,而是一个,时代问题,或许,很多年之后会有的。”
“只是,它需要很多很多年的努力,也许还需要血与火的洗礼。”
凤婵音摇头道:“你说的不对,现在就有一个这样的地方。”
她指向南边道,“枉州。这还是你告诉我的,你说枉州没有三从四德的礼教规矩,说那里盛行女子当家。”
还真是,明弈也想起来了。
凤婵音向往道:“真想去看看枉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也不知道此生有没有这样的机会。”
她的这个愿望,暂时是无法实现了,因为新春刚过,凤丞相和安氏就给她相看了一门婚事,只待她见了人,点了头,两家就要正式定下了。
凤婵音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人都木了,半晌才反应过来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
她想都没想,开口就是拒绝。
安氏以为她是害羞,软言劝解道:“姚家的公子才貌人品都不差,是京中数一数二的小郎君,你别急着拒绝,我们先见见好不好?”
凤婵音断然道:“不好,不见,大姐姐议亲的时候,你们也是这么说的,说庾子戍多么多么好,可结果呢,那庾家哪哪都是毛病。”
原来是为了这事,安氏笑道:“那现在不是好了吗?新婚夫妻,难免需要磨合,以前是庾家认不清形势,如今他们可不敢给婵韵不痛快了。”
“而且,姚家和庾家不一样,姚家是武将世家,家中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姚老太爷更是人人敬重的老将军,姚家的子孙都被教导得很好,你嫁过去,不会受委屈的。”
“你父亲就是考虑到你性子单纯,这才选了他们家。”
凤婵音压根儿不想嫁人,冷着脸道:“他家再好也与我无关,我不嫁。”
说着,她摆出一副可怜兮兮的神情,“我回京还不过一年,父亲、母亲就开始嫌我了?就急着把我嫁出去?”
“哪有的事?”凤丞相和安氏异口同声道。
安氏伤感道:“母亲也舍不得你,可你如今是最好的年龄,若是再耽搁耽搁,京中的好儿郎都要被挑走了。”
凤婵音道:“那就让别人挑走,我以后不在京中选婿就是了,天下之大,男人多得是。”
凤丞相、安氏:“……”
“那你想什么时候议亲?”凤丞相问道,“总不能一直拖下去?我和你母亲自是想全凭着你的心意来,我们也可以不在意外人的闲话,可是,凤家未出阁的姑娘不是只有你一个,你迟迟不婚嫁,会影响其他姐妹的名声的。”
凤丞相很会拿捏人心,凤婵音可以不在意自己的名声,但她一定不愿意因为她的原因,带累族中其他姐妹的名声。
果然,凤婵音听到这话,立即露出了踌躇的神色。
“此事太过突然。”她沉思了一会儿,道,“容我考虑一些时间,再答复父亲母亲。”
凤丞相和安氏没有逼她,答应给她一个月的时间考虑。
这是很长的一段时间了,足够她做好心理准备了。
离开长音阁后,安氏担忧道:“若是一个月之后,她还是坚决不同意,怕是姚家那边不会继续等下去。”
凤丞相胸有成竹道:“这一个月时间,不只是给她的,也是给我们的。”
安氏不太明白。
凤丞相冷笑道:“她态度如此坚决,怕是心里已经有人了。”
安氏心中一惊:“这,这不可能吧?若是已经有了心仪之人,那她刚才怎么完全不提?”
“怕是她自己都还没弄清楚自己的心意。”凤丞相笃定道,“你想想韵姐儿议亲时的反应,再想想婵音刚才的反应,就不觉得奇怪吗?”
这么一说,倒还真是。
凤婵韵议亲的时候,虽然也有些害羞,有些不乐意,但也没到连人都不愿意见的程度。
凤丞相道,“我们要赶在她明白自己的心思之前,帮她快刀斩乱麻。”
“这……”安氏还是有些不太相信,“她虽经常出门,但身边都有丫鬟婆子、侍卫家丁跟着,没听说她和谁家的公子来往密切呀?”
凤丞相叹气道:“你忘了她那一身武艺了?她要是想甩开下人,会找不到办法?如今京中又解除了宵禁,凭府里的这些酒囊饭袋,就是她夜里悄悄溜出去了,也未可知。”
“也是怪我心疼她离家多年,总是不忍心苛责于她,才让她少了管束。”
安氏亦怜惜道:“婵音自小就过得不容易,若她当真有自己喜欢的人,不如我们……”
“糊涂。”凤丞相打断道,“她才多大年纪?才见过几个人?她分得清什么好坏?”
确实是这么个道理,安氏也觉得刚才自己是脑子糊涂了。
“那,我们要怎么做?”她问道。
“这事其实不难。”凤丞相道,“婵音是个心软的孩子,只要我们据实以告,她会同意成婚的。”
“你先与她多说说姚家的情况,再透露一点我在朝中的难处,说明家里需要姚家的助力。”
“若她还是犹豫,你再邀上大嫂和三弟妹她们,以凤家其他待嫁女的名声相劝解,婵音,会顾全大局的。”
这是以情理相胁,安氏心中有些不忍,但想到姚家并不是龙潭虎穴,反而是一门极好的亲事,与凤婵音的情况也最是适配,她也就同意了凤丞相的提议。
安氏还没去文信侯府邀请蒋氏等人,凤卓谨倒是先被凤丞相叫到了丞相府。
家里权势最高的人单独相邀,凤卓谨还没出门,就已经预想到这不是一场好宴。
他徘徊在大门口,心中实在是忐忑,怎么也不敢踏上马车。
犹豫了半天,他觉得此去有些凶险,该当带个靠山去才是。
凤卓谨脚步一转,刚要回去请老夫人,却被文信侯抓住肩膀转了回去:“愣着做什么?还不快上车?别让你二叔久等。”
“父亲?”凤卓谨惊讶道,“您,您也……二叔也邀请您了吗?”
“是啊。”文信侯把他推上马车,立即就让车夫启程了,一点没给凤卓谨反悔的余地。
凤卓谨觉得事情更加不妙了!
这是要三堂会审啊!
他把自己这一年做的事全想了一遍,还是没想起自己有做什么天怒人怨到需要三堂会审的事情。
若说有,那就只有他帮凤婵音瞒着逛花楼的事情。
莫非是这件事情暴露了?
凤卓谨一路忐忑地到了丞相府,反复告诫自己一定要稳住心神,先听听父亲和二叔怎么说,千万不能不打自招,也千万不能一打多招。
可惜,进了书房之后,眼看着书房大门“砰”的一声就关上了,他还是没能扛过文信侯和凤丞相的眼神压迫,几句话就把凤婵音的底给揭了个干净!
凤丞相听完之后,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最后没忍住,还是把他这个隐瞒不报的“帮凶”胖揍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