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夫人喊咱们吃早食了,”香桂不知道自家姑娘在看什么,这般入神,她都提醒三遍了,姑娘还没反应,便轻轻扯了下她的袖子。
“哦?好,”姜沅宁想的太入神,回神后,带着香桂往驿站大堂走。
为了早点赶路,他们的早食便不在客房内用了,昨晚拿到客房的一应物件,此时也早就被下人们收拾妥当放到马车上。
进大堂,寻到姜老爷子等人身影时,他们已经开始吃了,驿站提供的早食多数为馒头包子粥饼这些,他们也没有格外叫人做旁的。
姜沅宁用湿帕子净了手,正要拿起一个小包子来吃,堂外走进来几人,前面两位穿绿色官袍的男子边走边说话。
“……四皇子在看守皇陵,基本都听不见这位皇子的信,怎么也会失踪了呢?”
四皇子,失踪几个字传来,姜老爷子和姜父都朝那说话之人望了过去。
与他们一样动作的还有堂中正在用早食得其他人,出入驿站和住宿的基本都是官员和官眷,对于朝堂之事尤其皇子这些肯定关注。
很快就有人向进来的那几人打探,“敢问这位大人,说的这是何事的事?四皇子失踪了吗?”
这人穿了浅绿官袍,便向与他同色官袍的男子打探,两人基本是平品级。
“对,上面传来消息,四皇子大前天失踪,各地正在寻人,”回答的这人也是有些门路,才能快速收到消息,其他各地官府应该很快也能接到消息寻人。
“这怎么会?”旁边有人怀疑,“皇子怎么会失踪?”
莫不是溜出皇陵游玩了?
但这话只能在心里想,不敢说出来,谁知道这驿站里都有谁,会不会有不了解的政敌派系的人。
有人谨慎,有人就想的没那么周全,顿时有两人道,“莫不是四皇子贪玩,自己偷偷跑出去了吧?”
“是啊,守皇陵可不是好差事,四皇子正是年轻时候,一直呆在皇陵会不会觉着枯燥,偷偷溜出去玩了?”
“咳,”他旁边顿时有人干咳打断这人的话,就算可能是这样,他们也不好在外面非议。
那浅青色官袍男子摇摇头,“应该不会,因为也不是只有四皇子失踪,难道你们不知?”
在场的基本都是附近州县公干,对京城消息知之甚少,倒是有个穿常服的中年男子,看不出身份地位,犹豫了下,道:“某倒是听说,三皇子似乎也失踪了,不知真假。”
“什么?!”
这男子说完,公干的官员们还未反应,就有一道娇俏的少女声音惊呼一声,手中捧着的小小大肚瓷瓶“哐当”落地,里面三两支插着的粉色小花洒落出来,幸好瓷瓶未摔碎。
那少女是从外面走进来,看样子像是才去采了些野花插瓶,瞪圆了眼睛看向方才说话的那男子,想要问,被她身后跟着的一个嬷嬷止住,“姑娘,不可。”
“可是,”那少女显然不服气,指了后头说话那人,“可方才他说,三皇子失踪了,那咱们还去京城吗?”
“姑娘,”那嬷嬷显然是个教养嬷嬷,很是严厉地板着脸,“不可乱言,请您先与老奴回房,老爷和夫人在等您。”
这嬷嬷显然平时是个极其严格的,那少女本还想说的话,在她严厉目光下咽了下去,嘟着嘴不高兴地小声嘟囔着朝二楼楼梯口走,“说的什么侧妃,还不是给人做妾,阿爹也是,非得巴巴地过去庆贺,庆贺什么,”三皇子都失踪了,看她那位好堂姐还怎么去给人做妾。
她就讨厌给人做妾的女子,皇子的侧妃怎么了,什么上玉牒是皇家媳妇,再好听也是给人做小。
她声音小,但正好走过时从姜家人旁边经过,姜沅宁便听到了,不由多看了那少女一眼。
这姑娘三观倒是挺正。
似乎是家里有了个要给三皇子做侧妃的姑娘,一家人往京城参加喜宴,虽然她也不大清楚皇子的侧妃是不是娘家也举办婚宴,但显然这姑娘看不上给人做妾的做法。
很快,这少女的父亲出现在楼梯上面,看穿的官袍是浅青色,且官袍有些陈旧,想来是九品官,还是有些年头的九品了。
那么也不难理解,这位少女父亲进京贺喜的打算,只是从这少女听到几句,姜沅宁不想评价什么。
反而是大堂里其他人被少女动静打断了一会儿,又都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三皇子失踪一事上,纷纷询问,“三皇子也失踪了?”
“这是何时的事?咱们竟从未听说过。”
“听说什么,咱们这样的小地方,上哪里知道那么许多京城的事,尤其还是皇子失踪这事,怕不是捂着不让往外传吧。”
……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姜沅宁听着大堂里嗡嗡的议论声,只觉着男人若是话多起来,赶得上一群鸭子能呱呱,真是说什么的都有。
还好,自家祖父和阿爹都稳得住,虽然也很惊奇,但没有参与讨论,一边默默地吃着面前的饭,一边看其他人说。
云氏和肖氏是女眷,这一路行来,最开始住驿站还顾忌着,都在房内用饭,后来觉着十分不便,渐渐也没那般拘束。有十分重规矩的女眷出行人前都一直戴着帷帽,外出久了见得多,云氏性子越发爽朗。
两人此时也都悄默默地听那些人说话,这就是在大堂里吃饭的好处了,有时能听到各种各样的谈论。
姜沅宁吃着小包子,也回忆了下前世关于三皇子失踪的事。
费劲地从记忆中扒拉了下,发现好像确实有这么回事,只不过好像三皇子很快就被找回来了,所以她也是不知从哪里听说了几句,没有留意过,更不知道这失踪的缘由始末。
当然前世那时候她还是个只知道玩乐无忧无虑的小姑娘,对于朝堂皇家这等事,少有留意,觉着跟自家无关。
若非姜侍郎府上出了姜娴雅这个继太子妃,她只觉着皇家离自家十分遥远。
至于四皇子失踪,她根本没有听说过,便是四皇子这人,不管是前生还是今世,都是第一次听人提起,知晓有这么一号皇子。
不过听这些人说的,四皇子一直在守皇陵,想来是一位极其不受宠不受待见的皇子了。
这倒让她想起雍正帝,还有朱棣好几个皇帝,同样都是排行为四的皇子最后上位称帝。他们大乾的圣上儿子也不少,但都在京城做着富贵皇子,只有这位四皇子只能苦哈哈去守皇陵,还失踪了,也不知到后来找没找回来。
但不管是四皇子还是八皇子,这些与她家都没关系了。
已经幸运逃过一劫,避开了被卷入夺嫡之争,不管哪个皇子最后搏出做了储君皇帝,他们一家不过是低阶官员,只祖父和阿爹他们都安安分分做好分内事,只等朝堂夺嫡一切都安稳,再考虑回京不回京就好。
她随意听了会儿,发现大堂里的这些人也不过是捕风捉影,似是而非地瞎议论,也是,这些人看穿着也不过是些低阶或不入流官员,又远离京城那边,若非有关系,知道的也不能多又准。
听这些人瞎议论,还不如研究下对面那位表兄的胡子到底是怎么个事呢?
不着痕迹地朝肖庭昱那络腮胡须上溜了两眼,恐引起他注意,又快速收回视线低头喝粥。
然后心中纳闷,方才她怎么看到肖庭昱眼中似乎流露出一些担心?
他在担心什么,还是担心谁?
瞧着他是看着那些议论的人方向,眼中才露出来的担心,难道还担心哪个皇子不成?
这想法一出就被她掐断,装作不经意地朝肖庭昱又看了一眼,发现他也正在看自己,忙快速移开目光。
但移开后,又觉着不妥,就跟心虚似得,也没法再转过去视线了。
而她方才看到的那种担心目光就像是看错了一样,肖庭昱目光平静无波澜。
她没看到,云氏和肖氏等自家亲人也都悄悄看了她的神色,见她对大堂里那些关于皇子们议论面色十分平静,并不十分意外的样子,都猜测,莫不是阿宁也知道这事?
虽然他们离开京城,避开了夺嫡,但多了解些消息总没差,便决定等着寻个机会,避开其他人找阿宁悄悄问问。
就连肖氏也想着怎么支开小侄子,再喜欢疼爱侄子也比不过女儿重要。
肖庭昱神色外漏只是一瞬间,不期然被姜沅宁抓到,很快归于平静,便发现了姜家其他人悄悄看姜沅宁的目光,才会奇怪地看她。
却见小姑娘触及自己视线便慌忙避开,更让他觉着奇怪。
看大家吃的差不多了,姜老爷子道:“吃好了吗?吃完咱们便赶路吧。”
大家陆陆续续站起身,下人仔细检查了下携带的物件,免得遗漏在驿站便找不回来了。
很快,车队摆开压在官道上,车轮辚辚,马儿萧萧,朝前方行去。
由此再往前便是桃林,此桃林非果木林,而是桃林县,当然也因桃树成林而被改为县名,据说不少诗人曾在此间留下诗篇。
他们便是从湖城往桃林方向行,正在走的是函谷古道,也被称为桃林塞,往前望,已隐约可见经过村落外面桃树三五成行。
一路走来,遇到县城姜老爷子也会买些当地的地理志来看,姜沅宁有时候也跟着看几眼,或者听祖父跟阿爹谈论这些,增长些见识。
“公子,您有没有觉着姑太太家似乎有事?”
观浅发现今天,姜家人似乎总有意避开他们,在跟表姑娘悄悄说事。
“哦?好,”姜沅宁想的太入神,回神后,带着香桂往驿站大堂走。
为了早点赶路,他们的早食便不在客房内用了,昨晚拿到客房的一应物件,此时也早就被下人们收拾妥当放到马车上。
进大堂,寻到姜老爷子等人身影时,他们已经开始吃了,驿站提供的早食多数为馒头包子粥饼这些,他们也没有格外叫人做旁的。
姜沅宁用湿帕子净了手,正要拿起一个小包子来吃,堂外走进来几人,前面两位穿绿色官袍的男子边走边说话。
“……四皇子在看守皇陵,基本都听不见这位皇子的信,怎么也会失踪了呢?”
四皇子,失踪几个字传来,姜老爷子和姜父都朝那说话之人望了过去。
与他们一样动作的还有堂中正在用早食得其他人,出入驿站和住宿的基本都是官员和官眷,对于朝堂之事尤其皇子这些肯定关注。
很快就有人向进来的那几人打探,“敢问这位大人,说的这是何事的事?四皇子失踪了吗?”
这人穿了浅绿官袍,便向与他同色官袍的男子打探,两人基本是平品级。
“对,上面传来消息,四皇子大前天失踪,各地正在寻人,”回答的这人也是有些门路,才能快速收到消息,其他各地官府应该很快也能接到消息寻人。
“这怎么会?”旁边有人怀疑,“皇子怎么会失踪?”
莫不是溜出皇陵游玩了?
但这话只能在心里想,不敢说出来,谁知道这驿站里都有谁,会不会有不了解的政敌派系的人。
有人谨慎,有人就想的没那么周全,顿时有两人道,“莫不是四皇子贪玩,自己偷偷跑出去了吧?”
“是啊,守皇陵可不是好差事,四皇子正是年轻时候,一直呆在皇陵会不会觉着枯燥,偷偷溜出去玩了?”
“咳,”他旁边顿时有人干咳打断这人的话,就算可能是这样,他们也不好在外面非议。
那浅青色官袍男子摇摇头,“应该不会,因为也不是只有四皇子失踪,难道你们不知?”
在场的基本都是附近州县公干,对京城消息知之甚少,倒是有个穿常服的中年男子,看不出身份地位,犹豫了下,道:“某倒是听说,三皇子似乎也失踪了,不知真假。”
“什么?!”
这男子说完,公干的官员们还未反应,就有一道娇俏的少女声音惊呼一声,手中捧着的小小大肚瓷瓶“哐当”落地,里面三两支插着的粉色小花洒落出来,幸好瓷瓶未摔碎。
那少女是从外面走进来,看样子像是才去采了些野花插瓶,瞪圆了眼睛看向方才说话的那男子,想要问,被她身后跟着的一个嬷嬷止住,“姑娘,不可。”
“可是,”那少女显然不服气,指了后头说话那人,“可方才他说,三皇子失踪了,那咱们还去京城吗?”
“姑娘,”那嬷嬷显然是个教养嬷嬷,很是严厉地板着脸,“不可乱言,请您先与老奴回房,老爷和夫人在等您。”
这嬷嬷显然平时是个极其严格的,那少女本还想说的话,在她严厉目光下咽了下去,嘟着嘴不高兴地小声嘟囔着朝二楼楼梯口走,“说的什么侧妃,还不是给人做妾,阿爹也是,非得巴巴地过去庆贺,庆贺什么,”三皇子都失踪了,看她那位好堂姐还怎么去给人做妾。
她就讨厌给人做妾的女子,皇子的侧妃怎么了,什么上玉牒是皇家媳妇,再好听也是给人做小。
她声音小,但正好走过时从姜家人旁边经过,姜沅宁便听到了,不由多看了那少女一眼。
这姑娘三观倒是挺正。
似乎是家里有了个要给三皇子做侧妃的姑娘,一家人往京城参加喜宴,虽然她也不大清楚皇子的侧妃是不是娘家也举办婚宴,但显然这姑娘看不上给人做妾的做法。
很快,这少女的父亲出现在楼梯上面,看穿的官袍是浅青色,且官袍有些陈旧,想来是九品官,还是有些年头的九品了。
那么也不难理解,这位少女父亲进京贺喜的打算,只是从这少女听到几句,姜沅宁不想评价什么。
反而是大堂里其他人被少女动静打断了一会儿,又都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三皇子失踪一事上,纷纷询问,“三皇子也失踪了?”
“这是何时的事?咱们竟从未听说过。”
“听说什么,咱们这样的小地方,上哪里知道那么许多京城的事,尤其还是皇子失踪这事,怕不是捂着不让往外传吧。”
……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姜沅宁听着大堂里嗡嗡的议论声,只觉着男人若是话多起来,赶得上一群鸭子能呱呱,真是说什么的都有。
还好,自家祖父和阿爹都稳得住,虽然也很惊奇,但没有参与讨论,一边默默地吃着面前的饭,一边看其他人说。
云氏和肖氏是女眷,这一路行来,最开始住驿站还顾忌着,都在房内用饭,后来觉着十分不便,渐渐也没那般拘束。有十分重规矩的女眷出行人前都一直戴着帷帽,外出久了见得多,云氏性子越发爽朗。
两人此时也都悄默默地听那些人说话,这就是在大堂里吃饭的好处了,有时能听到各种各样的谈论。
姜沅宁吃着小包子,也回忆了下前世关于三皇子失踪的事。
费劲地从记忆中扒拉了下,发现好像确实有这么回事,只不过好像三皇子很快就被找回来了,所以她也是不知从哪里听说了几句,没有留意过,更不知道这失踪的缘由始末。
当然前世那时候她还是个只知道玩乐无忧无虑的小姑娘,对于朝堂皇家这等事,少有留意,觉着跟自家无关。
若非姜侍郎府上出了姜娴雅这个继太子妃,她只觉着皇家离自家十分遥远。
至于四皇子失踪,她根本没有听说过,便是四皇子这人,不管是前生还是今世,都是第一次听人提起,知晓有这么一号皇子。
不过听这些人说的,四皇子一直在守皇陵,想来是一位极其不受宠不受待见的皇子了。
这倒让她想起雍正帝,还有朱棣好几个皇帝,同样都是排行为四的皇子最后上位称帝。他们大乾的圣上儿子也不少,但都在京城做着富贵皇子,只有这位四皇子只能苦哈哈去守皇陵,还失踪了,也不知到后来找没找回来。
但不管是四皇子还是八皇子,这些与她家都没关系了。
已经幸运逃过一劫,避开了被卷入夺嫡之争,不管哪个皇子最后搏出做了储君皇帝,他们一家不过是低阶官员,只祖父和阿爹他们都安安分分做好分内事,只等朝堂夺嫡一切都安稳,再考虑回京不回京就好。
她随意听了会儿,发现大堂里的这些人也不过是捕风捉影,似是而非地瞎议论,也是,这些人看穿着也不过是些低阶或不入流官员,又远离京城那边,若非有关系,知道的也不能多又准。
听这些人瞎议论,还不如研究下对面那位表兄的胡子到底是怎么个事呢?
不着痕迹地朝肖庭昱那络腮胡须上溜了两眼,恐引起他注意,又快速收回视线低头喝粥。
然后心中纳闷,方才她怎么看到肖庭昱眼中似乎流露出一些担心?
他在担心什么,还是担心谁?
瞧着他是看着那些议论的人方向,眼中才露出来的担心,难道还担心哪个皇子不成?
这想法一出就被她掐断,装作不经意地朝肖庭昱又看了一眼,发现他也正在看自己,忙快速移开目光。
但移开后,又觉着不妥,就跟心虚似得,也没法再转过去视线了。
而她方才看到的那种担心目光就像是看错了一样,肖庭昱目光平静无波澜。
她没看到,云氏和肖氏等自家亲人也都悄悄看了她的神色,见她对大堂里那些关于皇子们议论面色十分平静,并不十分意外的样子,都猜测,莫不是阿宁也知道这事?
虽然他们离开京城,避开了夺嫡,但多了解些消息总没差,便决定等着寻个机会,避开其他人找阿宁悄悄问问。
就连肖氏也想着怎么支开小侄子,再喜欢疼爱侄子也比不过女儿重要。
肖庭昱神色外漏只是一瞬间,不期然被姜沅宁抓到,很快归于平静,便发现了姜家其他人悄悄看姜沅宁的目光,才会奇怪地看她。
却见小姑娘触及自己视线便慌忙避开,更让他觉着奇怪。
看大家吃的差不多了,姜老爷子道:“吃好了吗?吃完咱们便赶路吧。”
大家陆陆续续站起身,下人仔细检查了下携带的物件,免得遗漏在驿站便找不回来了。
很快,车队摆开压在官道上,车轮辚辚,马儿萧萧,朝前方行去。
由此再往前便是桃林,此桃林非果木林,而是桃林县,当然也因桃树成林而被改为县名,据说不少诗人曾在此间留下诗篇。
他们便是从湖城往桃林方向行,正在走的是函谷古道,也被称为桃林塞,往前望,已隐约可见经过村落外面桃树三五成行。
一路走来,遇到县城姜老爷子也会买些当地的地理志来看,姜沅宁有时候也跟着看几眼,或者听祖父跟阿爹谈论这些,增长些见识。
“公子,您有没有觉着姑太太家似乎有事?”
观浅发现今天,姜家人似乎总有意避开他们,在跟表姑娘悄悄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