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啊!”
布置复古大气的包间内,巩仁杰穿着黑色半袖工作服,上面带着不少灰尘,对她一笑,应该是刚赶过来。
“嗯。”时雨笑了笑,本想坐在靠近他的位置,巩仁杰起身做了个“请”的手势,她就顺势坐到对面,池一坐在她旁边。
她心里总有些芥蒂。上次也是在华胜饭庄,甚至同一个包间,他叫来了电视台的部长马钊。马钊和潘师哥当时很不对付,在台里针尖对麦芒,他为了自己的节目,只能找他。
但是现在,节目成功。听说巩仁杰回了《飞越无限2》,不仅回了,还成了潘鸿志师哥的左膀右臂。这是见好就收,聪明的举动。
毕竟,连马钊本人也与潘师哥一泯恩仇。
这还是岳微和她说的。上次师哥组的饭局,他把马钊请去一起,一派其乐融融。
对于他们之间的恩怨,时雨无意参与,但巩仁杰说要答谢她和池一,犹豫过后,她还是答应了。
只要这一次没有人埋伏他们,突然出现就行。
“来,喜欢吃什么,别客气!”
巩仁杰把菜单推给时雨,时雨又推给池一:“你选。”
池一不和她客气,指了好几样菜,都是素的,莲藕白菜,价格倒是一点不便宜,比肉金贵得多。
“我再加点荤的。”时雨自言自语,选了一鱼一肉。
“点这么多。”池一小声道。
“点多了打包带回去。”
时雨说得很自然,语气随意,和几个月前对池一说话的语气完全不同。巩仁杰眯眼笑了笑,时雨才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菜摆满一桌子,果然点多了。
这次和上次不同,多了个菜品介绍环节。莲藕汤最后一个上,穿着纯白唐装的年轻服务员说这是拿高汤做的炖莲藕,肉一块不留。
服务员盛了三小碗,分给三个人。清冽的汤中没有一丝杂质,分别倒映着三人的脸和头顶上的水晶吊灯,显得他们的脸扭曲,心怀叵测。
池一只抿了一小口,眉头顿时舒展开,时雨跟着喝,眼中也是一亮。
巩仁杰没有喝汤,甚至没有伸出筷子,夹这桌上的任意一道菜。
时雨劝他吃点,他摆手拒绝,只说“你们先吃吧”。
半个小时后,他叫了一瓶昂贵的白酒,自斟自酌。席间沉默,时雨想开口,被他那种落寞的举动无声拒绝。
到底为什么要请客吃饭,真一句话不说吗?
时雨不解。
等吃完了,他依旧一口没动。问了他们一句“吃好了吗”,就叫服务员进来结账了。
结完账,他没放下手机,继续点着什么,说了声“你们先走”。
“叔叔再见。”
她走到门口,才听到他说:“再见。”
剧今年六月就开机,要去影视城拍摄,一旦开始拍摄,两个人当然又见不到面。
每到周末,时雨会去池一家,去之前先去逛超市,买一堆的零食,饮料,总之是垃圾食品,囤积在他家里。池一的冰箱里原本只有矿泉水,现在多了很多花哨的饮料。
她的家里有生活过的痕迹,但是池一的家没有,就好像一个秘密基地。
一起坐在电视前看剧,一群吵吵闹闹的人,口中时不时蹦出个恶俗的笑话,她就转头看池一,池一每次都绷着脸,故意不笑,样子反而很好笑。
不知何时开始,他喝饮料了。只吸了一口,就被紫色的罐装葡萄汁甜得直皱眉头。
这一集,讲的是主角被一群人叫回家认祖归宗,听了无数个家族故事,最后发现接错了人,真正的后代是主角的舍友。
一群“故乡”的当地居民,神色严肃地团团围住主角,她尴尬地挑挑眉毛,耸肩道:“起码感觉温馨。”
-
清明节,江城果然下雨。细雨中,时雨选择开车出发。
开的还是她妈妈的车,就停在小区的地下停车场里,汪若书不回来,就总也没人用。
开长途很累,这一程要跨越一千多公里。时雨拿到驾照后,开过最远的一段路,还是从家里送汪若书去机场,只有八公里。
之所以不打车,只是因为汪若书想要看她“炫技”,虽然这八公里,怎么炫都炫不出车技来。真要来个红绿灯前来个飘移,转天没捂热的驾照就要飞走。
而这次,时雨选择自己开车,其实算是同一个理由——为了炫技。
池一没学过车。如果不是汪若书叫她学车,她自己也是懒得去学的。总之,她现在是比池一多会了一点东西。
中午十二点,路过休息区,时雨走进肯德基,点了两份套餐,打包。
“这不是池一吗?”
“是吗?”
时雨吓得一口咬紧吸管,以为被发现了,又忽然想起来,池一还在车里,没法被发现。
“不是不是,是马锐瀛。”
时雨更觉得奇怪。
她摸索着定位声音的来源,余光偷偷瞟过去。
声音来源是五米外,斜后方的一对女孩,身上穿着度假的长裙,彩色长披肩。她们坐在同一排沙发上,挨得很近,低着头一起看视频。
原来是说手机上的人。
时雨松一口气,吸着扁吸管里的可乐,耳中灌入她们的对话。
“我觉得比池一帅。”她又加了一句。
“你什么眼光啊!”
“你自己看。”
她们没开外放,或者只开了一点点她们自己能听到的声音,总之,五分钟后,又有一句迟疑的声音传来。
“好像真的还行。”
“对吧!”
“虽然就出了两集,但是可好看了!他妈也有意思!”
时雨马上明白,她们看的是哪一部剧了。就是林梦茵最新主演的哪一部剧。
林梦茵复红了。
这件事太显而易见,以至于时雨想不知道都难。
说是家庭题材,精神状态却很感人,模仿短剧的快节奏,三分钟一个梗,剧长在梗上。加上原本就是大导演操刀,片方看好,买了很多宣传,无数人大呼“演我日常状态”。
除了她,演她的儿子的人也红了。不是别人,正是马锐瀛。
甚至,在这部剧中露过三面的送水工都火了,无数人模仿他送水时骂骂咧咧的样子。
幸好,林梦茵的翻红之路没被宋威廉耽误。
至于马锐瀛,她相信,等池一的新剧播出,一定就不会再和别人被一起提起。
她对池一当然有着这样的私心。
时雨攥着快餐纸袋,打开车门,递给池一,拧动钥匙,继续开车。
两天一夜,终于到了长山县。
到达时,已是黄昏。
橘红色的天空,满天都是晚霞,明天一定会是晴天。
池一走出车门,这一次是真的全副武装,没留下一点叫人认出他身份的踪迹。
背上还背了一个很朴实的布面白书包,是之前他背来江城的那个。崭新,平整,没有一丝污渍,就好像第一次见到它时一样。
荀奶奶来村口接他们,让她想起一些很经典的桥段,感人煽情,实际上,这场见面很平淡,感觉也并不温馨。
荀奶奶很瘦,很小,和其他的瘦巴巴的老太太没什么两样。
记忆中的形象早已被冲淡,她不知道她到底和之前有什么不同,老了几分。好像人们总是更在意十岁和二十岁之间的十年,对于六十岁和七十岁,就有些无所谓——已经不会再长高了,不会东奔西走了,也不会再改变了。
实际上,这两样都是十年。
不会改变的十年,不是比之前更难熬吗?
荀奶奶走在池一旁边,不说话,气氛略显沉闷。
掰着手指头算,他们明明一起生活了六年,见面竟然没有一句话说。
她记起池一刚上高中时,江城实验中学请她去了开学典礼,但时雨自己也要上学,参加本校的活动。她对见荀奶奶毕竟没有见池一那样迫切,因此没来得及见一面。
东绕西拐,池一紧跟荀奶奶,明显记得路。她则跟着池一,亦步亦趋。
过了一个拐角,她还想往前走,被池一叫住:“到了。”
布置复古大气的包间内,巩仁杰穿着黑色半袖工作服,上面带着不少灰尘,对她一笑,应该是刚赶过来。
“嗯。”时雨笑了笑,本想坐在靠近他的位置,巩仁杰起身做了个“请”的手势,她就顺势坐到对面,池一坐在她旁边。
她心里总有些芥蒂。上次也是在华胜饭庄,甚至同一个包间,他叫来了电视台的部长马钊。马钊和潘师哥当时很不对付,在台里针尖对麦芒,他为了自己的节目,只能找他。
但是现在,节目成功。听说巩仁杰回了《飞越无限2》,不仅回了,还成了潘鸿志师哥的左膀右臂。这是见好就收,聪明的举动。
毕竟,连马钊本人也与潘师哥一泯恩仇。
这还是岳微和她说的。上次师哥组的饭局,他把马钊请去一起,一派其乐融融。
对于他们之间的恩怨,时雨无意参与,但巩仁杰说要答谢她和池一,犹豫过后,她还是答应了。
只要这一次没有人埋伏他们,突然出现就行。
“来,喜欢吃什么,别客气!”
巩仁杰把菜单推给时雨,时雨又推给池一:“你选。”
池一不和她客气,指了好几样菜,都是素的,莲藕白菜,价格倒是一点不便宜,比肉金贵得多。
“我再加点荤的。”时雨自言自语,选了一鱼一肉。
“点这么多。”池一小声道。
“点多了打包带回去。”
时雨说得很自然,语气随意,和几个月前对池一说话的语气完全不同。巩仁杰眯眼笑了笑,时雨才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菜摆满一桌子,果然点多了。
这次和上次不同,多了个菜品介绍环节。莲藕汤最后一个上,穿着纯白唐装的年轻服务员说这是拿高汤做的炖莲藕,肉一块不留。
服务员盛了三小碗,分给三个人。清冽的汤中没有一丝杂质,分别倒映着三人的脸和头顶上的水晶吊灯,显得他们的脸扭曲,心怀叵测。
池一只抿了一小口,眉头顿时舒展开,时雨跟着喝,眼中也是一亮。
巩仁杰没有喝汤,甚至没有伸出筷子,夹这桌上的任意一道菜。
时雨劝他吃点,他摆手拒绝,只说“你们先吃吧”。
半个小时后,他叫了一瓶昂贵的白酒,自斟自酌。席间沉默,时雨想开口,被他那种落寞的举动无声拒绝。
到底为什么要请客吃饭,真一句话不说吗?
时雨不解。
等吃完了,他依旧一口没动。问了他们一句“吃好了吗”,就叫服务员进来结账了。
结完账,他没放下手机,继续点着什么,说了声“你们先走”。
“叔叔再见。”
她走到门口,才听到他说:“再见。”
剧今年六月就开机,要去影视城拍摄,一旦开始拍摄,两个人当然又见不到面。
每到周末,时雨会去池一家,去之前先去逛超市,买一堆的零食,饮料,总之是垃圾食品,囤积在他家里。池一的冰箱里原本只有矿泉水,现在多了很多花哨的饮料。
她的家里有生活过的痕迹,但是池一的家没有,就好像一个秘密基地。
一起坐在电视前看剧,一群吵吵闹闹的人,口中时不时蹦出个恶俗的笑话,她就转头看池一,池一每次都绷着脸,故意不笑,样子反而很好笑。
不知何时开始,他喝饮料了。只吸了一口,就被紫色的罐装葡萄汁甜得直皱眉头。
这一集,讲的是主角被一群人叫回家认祖归宗,听了无数个家族故事,最后发现接错了人,真正的后代是主角的舍友。
一群“故乡”的当地居民,神色严肃地团团围住主角,她尴尬地挑挑眉毛,耸肩道:“起码感觉温馨。”
-
清明节,江城果然下雨。细雨中,时雨选择开车出发。
开的还是她妈妈的车,就停在小区的地下停车场里,汪若书不回来,就总也没人用。
开长途很累,这一程要跨越一千多公里。时雨拿到驾照后,开过最远的一段路,还是从家里送汪若书去机场,只有八公里。
之所以不打车,只是因为汪若书想要看她“炫技”,虽然这八公里,怎么炫都炫不出车技来。真要来个红绿灯前来个飘移,转天没捂热的驾照就要飞走。
而这次,时雨选择自己开车,其实算是同一个理由——为了炫技。
池一没学过车。如果不是汪若书叫她学车,她自己也是懒得去学的。总之,她现在是比池一多会了一点东西。
中午十二点,路过休息区,时雨走进肯德基,点了两份套餐,打包。
“这不是池一吗?”
“是吗?”
时雨吓得一口咬紧吸管,以为被发现了,又忽然想起来,池一还在车里,没法被发现。
“不是不是,是马锐瀛。”
时雨更觉得奇怪。
她摸索着定位声音的来源,余光偷偷瞟过去。
声音来源是五米外,斜后方的一对女孩,身上穿着度假的长裙,彩色长披肩。她们坐在同一排沙发上,挨得很近,低着头一起看视频。
原来是说手机上的人。
时雨松一口气,吸着扁吸管里的可乐,耳中灌入她们的对话。
“我觉得比池一帅。”她又加了一句。
“你什么眼光啊!”
“你自己看。”
她们没开外放,或者只开了一点点她们自己能听到的声音,总之,五分钟后,又有一句迟疑的声音传来。
“好像真的还行。”
“对吧!”
“虽然就出了两集,但是可好看了!他妈也有意思!”
时雨马上明白,她们看的是哪一部剧了。就是林梦茵最新主演的哪一部剧。
林梦茵复红了。
这件事太显而易见,以至于时雨想不知道都难。
说是家庭题材,精神状态却很感人,模仿短剧的快节奏,三分钟一个梗,剧长在梗上。加上原本就是大导演操刀,片方看好,买了很多宣传,无数人大呼“演我日常状态”。
除了她,演她的儿子的人也红了。不是别人,正是马锐瀛。
甚至,在这部剧中露过三面的送水工都火了,无数人模仿他送水时骂骂咧咧的样子。
幸好,林梦茵的翻红之路没被宋威廉耽误。
至于马锐瀛,她相信,等池一的新剧播出,一定就不会再和别人被一起提起。
她对池一当然有着这样的私心。
时雨攥着快餐纸袋,打开车门,递给池一,拧动钥匙,继续开车。
两天一夜,终于到了长山县。
到达时,已是黄昏。
橘红色的天空,满天都是晚霞,明天一定会是晴天。
池一走出车门,这一次是真的全副武装,没留下一点叫人认出他身份的踪迹。
背上还背了一个很朴实的布面白书包,是之前他背来江城的那个。崭新,平整,没有一丝污渍,就好像第一次见到它时一样。
荀奶奶来村口接他们,让她想起一些很经典的桥段,感人煽情,实际上,这场见面很平淡,感觉也并不温馨。
荀奶奶很瘦,很小,和其他的瘦巴巴的老太太没什么两样。
记忆中的形象早已被冲淡,她不知道她到底和之前有什么不同,老了几分。好像人们总是更在意十岁和二十岁之间的十年,对于六十岁和七十岁,就有些无所谓——已经不会再长高了,不会东奔西走了,也不会再改变了。
实际上,这两样都是十年。
不会改变的十年,不是比之前更难熬吗?
荀奶奶走在池一旁边,不说话,气氛略显沉闷。
掰着手指头算,他们明明一起生活了六年,见面竟然没有一句话说。
她记起池一刚上高中时,江城实验中学请她去了开学典礼,但时雨自己也要上学,参加本校的活动。她对见荀奶奶毕竟没有见池一那样迫切,因此没来得及见一面。
东绕西拐,池一紧跟荀奶奶,明显记得路。她则跟着池一,亦步亦趋。
过了一个拐角,她还想往前走,被池一叫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