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赵煊离开成安伯府以后,骑马沿着大街一路往西走去。人海茫茫,在偌大的京城里找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李贵道:“二爷莫焦躁,二少奶奶没有路引,肯定离不开京城,再者她在京城无亲无故,小的猜这会儿她应该在客栈里,我们不妨去那几处客栈找找看。”
赵煊觉得李贵的话有道理,于是一行人奔着客栈去了,他们把京城比较大的那几家客栈都跑了个遍,结果半日过去了,还是没找到苏曦。赵煊心里有些空落落的,夜幕降临之时,他垂头丧气地回了伯府。
王夫人见儿子有些沮丧,心里又腹诽起来。“多大的一点事儿,就闹离家出走,这苏氏的气性也太大了,我就没见过这样的女人。”但她也看出这些日子以来,儿子和儿媳相处融洽,他们之间也是有感情的,如果苏氏能回来,还是得尽量把她找回来。
“你放心,她走不远的,她一定还在京城里呢。她一来没有路引,二来她身上也没多少银子,我方才去她屋子里看过了,那些贵重一点的头面都还在呢。她只带走了她常戴的那几样首饰,她手里应该也没多少银子。”王夫人安慰他道。
“我知道她不是贪财的人,换作是别人,早就把这些头面都带走了。”赵煊道。
“说不定过几日她就自己回来了,即便真得要和离,她也得拿到了和离书才能行。”王夫人道。
赵煊一听“和离”二字,脸色立马变了,“哪里就到和离的地步了?”赵煊心里暗想道。
赵煊草草地用了晚膳,然后就上床休息了。他独自一人躺在床上,忍不住想:“不知此刻苏曦住在何处,有没有睡觉的地方,吃得可好?”他又有些懊恼,后悔自己昨日的行为,自己当时该多一点耐心,好好跟她解释一番,或许她就不生气了。更不该对白慕荷心存幻想,现在他明白了,那白慕荷表面看上去温柔善良,但实则是一个一心攀慕富贵的女人。
在南城米市大街的小院里,苏曦一直在忙着收拾房间,等把一切都归置好了,苏曦已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她一屁股坐在堂屋门前的台阶上,双手托着腮,出神得望着前方。
往常这个时候,她和赵煊正一起共进晚膳。她穿越过来的三个多月里,他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这次乍然分开,她似乎觉得有些不适应了。“是想他了吗?不知此时他在做什么?有没有想过自己?”
突然她又自嘲地笑了一下,自己在他心里算什么呢?能有几分重量?或许那个和他一起长大的白慕荷,才是他真正在意的人。女人对男人来说,尤其是对这个时代的大多数男人来说,或许只是是一种消遣。“算了,不想这些有的没的了,还是想想以后该如何生活吧。”
以后要靠什么谋生呢?可以做的低成本的小生意并不多,卖小吃是主要选项之一。但最好还是能利用自己的技术赚钱,不然不就白穿越了嘛。她坐在台阶上思考了半响,最后决定还是先考察几日再说。
天色很快黑将下来,她起身去厨房烧了一锅热水,然后洗了一个热水澡,换上一身干净的里衣。她今日实在太累了,饭都顾不上吃就躺到了床上。这是她穿越过来以后,第一次独自一哥人住,不免有些害怕。
之前不论是在庄子上,还是在伯府里,晚上到处都有守夜的丫鬟婆子。但这儿,里里外外都只有她一人。想到此处,她马上披衣起床,提着灯,打开门走了出去。她先检查了一番大门的门栓,看到门栓得很结实,她方离开的。
之后她又走到柴房里,挑了一根碗口粗的木棍,然后拎着木棍回到了卧房里。她将木棍放在床头,转身将卧房的门栓好、门窗关严,一番操作完了之后,她方吹灭了灯,复躺回床上。
“一定要尽快赚钱,等有了钱,就买两个丫鬟、一个看门的小厮。那样自己就不会害怕了。总之无论在什么社会,想过上安全、舒适的生活,都需要足够的银钱。”
虽然有些害怕,但她这幅身躯太乏了,于是刚躺下就睡着了。次日,阳光透过窗子,洒到床头的时候,她方醒来。她睁开眼睛,缓缓得伸了一个懒腰,然后开始起床。她穿上新买的布衣裳,走到厨房里,开始生火做饭。她煮了一碗粟米粥,烙了一张葱油饼,作为今日的早膳。
用过早膳之后,简单梳洗了一下,换了一身衣裳,然后锁上大门,走了出去。她今日出门的主要任务就是考察一下街头的小生意。此时外面已经比较热闹了,路上人流如织,车水马龙。
街边的店铺都已开张,各家的伙计都积极地吆喝着,有卖布匹的,有卖香料的,有开生药铺子的,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一副盛世太平的景象。
当然此刻最热闹的地方当属早点铺子,各种小吃摊前烟雾缭绕、香气四溢。有卖汤饼的,有卖蒸饼的,有卖煎角子的,还有卖煎白肠、灌肺、炒肺等小吃。
苏曦虽然已经用过早膳,但为了了解这类小吃的营业情况,她还是走到附近的一家铺子前,要了一份煎角子,坐了下来,一边慢慢地吃着,一边观察铺子里的情况。此时的煎角子,其实就是后世的煎饺,这家店卖的煎角子是冬笋蘑菇馅儿的,淡淡的面香里融合了笋菇的鲜香,味道甚好。
苏曦在此地待了片刻,便了解到了这里各种吃食的价格。吃完煎角子之后,她又要了一碗煎茶汤,慢慢地品尝起来。此时的茶汤与后世的大不相同,喝起来有一股中药味儿。制作过程也相对繁琐,是用茶叶嫩叶和去壳绿豆、山药细粉搅拌在一起,窖藏三日之后,用清水煮制而成。
苏曦并不甚喜欢这茶汤的味道,她漫不经心地喝着,差不多过了半个时辰,看着铺子的顾客渐渐少了,掌柜的也不似先前那般忙碌了,她才装作若无其事的跟掌柜的攀谈起来,她问询了一些关于铺子生意的话题。这家铺子的掌柜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面相朴实,他和他的妻子在后厨做饭,儿子和儿媳在前面张罗着。
“掌柜的,您家的饭食味道很不错啊,这生意看起来很红火啊。”苏曦笑着道。
“谢谢夫人您的惠顾,喜欢吃的话,以后记得常光临小店。”掌柜的开心地道。
“您家生意这般好,一年能赚不少银钱吧?”苏曦试探着问道。
“哪里哪里,烟熏火燎的,也就赚点辛苦钱,够养家糊口的。”掌柜的道。
苏曦笑了笑,结了账,便起身离开了。她方才去的那家铺子生意不错,她一直观察着客流量,在心里默默计算着开早点铺子的成本和利润,发现如果客流量大的话,开早点铺子还是能赚到不少钱的。
但问题是,她一个人是支撑不了一家铺子的,况且目下她手里的本钱也不足。因此如果要做吃食的话,她只能在外面支个摊子,做点小吃。她计划做一些煎饼果子或者鸡蛋灌饼等在这个时代没有的小吃。
但倘若做吃食摊的话,除非生意火爆,不然一般情况下,所赚银两仅仅够维持生计的,想发家致富是很难的。
她漫无目的在大街上走着,边走边看,在新鲜感的驱使下,也没察觉出累来。大约走了一个时辰,路边的光景逐渐冷清了起来,人也少了许多。原来她已经走到了南城的边缘地带,都能看见城门口了。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京城跟后世相比,还是小了很多。
苏曦见状,打算原路返回,就在此时,她往路的左边一瞥,发现那里有一处类似工厂结构的宅院,大门紧闭,门口还贴着一张告示。苏曦觉得自己反正也闲着无事,于是快走了几步,想看看那告示上写的什么内容。
结果仔细一看,原来那门口是一则陶瓷工坊转让的启事。“陶瓷工坊?是不是也可以用古法烧玻璃啊?”苏曦想到这里,略有兴奋。于是她抬手敲了一下大门,很快就有一个年过半百的老汉走了出来。
老汉上下打量了一下苏曦,然后开口道:“这位少夫人,怎么称呼?可是看了门口的转让启事?”
苏曦走向前,微笑着道:“老伯,我姓苏,方才路过此地,看到这则转让启事,我对陶瓷工坊比较感兴趣,我想进去看一下,可以吗?”
老汉又用审视的目光看了一眼苏曦,暗想道:“看这小娘子的穿着打扮,不像是普通百姓家的,但她身边又没带丫鬟婆子,又不是官宦人家出来的。再说即便是商贾家的少夫人打理生意,也是躲在幕后让管家出面交涉的,哪里有亲自出来跑的道理?”
沉默了片刻,老汉问道:“夫人是有意接受这家陶瓷工坊吗如果有这个意向,老夫可以带您进去一看,但倘若没有的话,就没有必要进去了。”
“我是有意向的,不瞒您说,我略懂烧瓷的工艺,如果合适的话,我会考虑接受这家工坊的。但合适与否,也得待我看窖炉以后才能确定,是不?”苏曦道。
“看看也无妨,那就里面请吧。”老汉道。
于是苏曦便跟在老汉的后面,走进了这家陶瓷工坊。这家工坊占地面积不算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面有一个分阶龙窖,几座水碓房、若干个拉坯房、淘洗池等,应有尽有。此外后院还有一排工人住的房舍、伙房等。
李贵道:“二爷莫焦躁,二少奶奶没有路引,肯定离不开京城,再者她在京城无亲无故,小的猜这会儿她应该在客栈里,我们不妨去那几处客栈找找看。”
赵煊觉得李贵的话有道理,于是一行人奔着客栈去了,他们把京城比较大的那几家客栈都跑了个遍,结果半日过去了,还是没找到苏曦。赵煊心里有些空落落的,夜幕降临之时,他垂头丧气地回了伯府。
王夫人见儿子有些沮丧,心里又腹诽起来。“多大的一点事儿,就闹离家出走,这苏氏的气性也太大了,我就没见过这样的女人。”但她也看出这些日子以来,儿子和儿媳相处融洽,他们之间也是有感情的,如果苏氏能回来,还是得尽量把她找回来。
“你放心,她走不远的,她一定还在京城里呢。她一来没有路引,二来她身上也没多少银子,我方才去她屋子里看过了,那些贵重一点的头面都还在呢。她只带走了她常戴的那几样首饰,她手里应该也没多少银子。”王夫人安慰他道。
“我知道她不是贪财的人,换作是别人,早就把这些头面都带走了。”赵煊道。
“说不定过几日她就自己回来了,即便真得要和离,她也得拿到了和离书才能行。”王夫人道。
赵煊一听“和离”二字,脸色立马变了,“哪里就到和离的地步了?”赵煊心里暗想道。
赵煊草草地用了晚膳,然后就上床休息了。他独自一人躺在床上,忍不住想:“不知此刻苏曦住在何处,有没有睡觉的地方,吃得可好?”他又有些懊恼,后悔自己昨日的行为,自己当时该多一点耐心,好好跟她解释一番,或许她就不生气了。更不该对白慕荷心存幻想,现在他明白了,那白慕荷表面看上去温柔善良,但实则是一个一心攀慕富贵的女人。
在南城米市大街的小院里,苏曦一直在忙着收拾房间,等把一切都归置好了,苏曦已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她一屁股坐在堂屋门前的台阶上,双手托着腮,出神得望着前方。
往常这个时候,她和赵煊正一起共进晚膳。她穿越过来的三个多月里,他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这次乍然分开,她似乎觉得有些不适应了。“是想他了吗?不知此时他在做什么?有没有想过自己?”
突然她又自嘲地笑了一下,自己在他心里算什么呢?能有几分重量?或许那个和他一起长大的白慕荷,才是他真正在意的人。女人对男人来说,尤其是对这个时代的大多数男人来说,或许只是是一种消遣。“算了,不想这些有的没的了,还是想想以后该如何生活吧。”
以后要靠什么谋生呢?可以做的低成本的小生意并不多,卖小吃是主要选项之一。但最好还是能利用自己的技术赚钱,不然不就白穿越了嘛。她坐在台阶上思考了半响,最后决定还是先考察几日再说。
天色很快黑将下来,她起身去厨房烧了一锅热水,然后洗了一个热水澡,换上一身干净的里衣。她今日实在太累了,饭都顾不上吃就躺到了床上。这是她穿越过来以后,第一次独自一哥人住,不免有些害怕。
之前不论是在庄子上,还是在伯府里,晚上到处都有守夜的丫鬟婆子。但这儿,里里外外都只有她一人。想到此处,她马上披衣起床,提着灯,打开门走了出去。她先检查了一番大门的门栓,看到门栓得很结实,她方离开的。
之后她又走到柴房里,挑了一根碗口粗的木棍,然后拎着木棍回到了卧房里。她将木棍放在床头,转身将卧房的门栓好、门窗关严,一番操作完了之后,她方吹灭了灯,复躺回床上。
“一定要尽快赚钱,等有了钱,就买两个丫鬟、一个看门的小厮。那样自己就不会害怕了。总之无论在什么社会,想过上安全、舒适的生活,都需要足够的银钱。”
虽然有些害怕,但她这幅身躯太乏了,于是刚躺下就睡着了。次日,阳光透过窗子,洒到床头的时候,她方醒来。她睁开眼睛,缓缓得伸了一个懒腰,然后开始起床。她穿上新买的布衣裳,走到厨房里,开始生火做饭。她煮了一碗粟米粥,烙了一张葱油饼,作为今日的早膳。
用过早膳之后,简单梳洗了一下,换了一身衣裳,然后锁上大门,走了出去。她今日出门的主要任务就是考察一下街头的小生意。此时外面已经比较热闹了,路上人流如织,车水马龙。
街边的店铺都已开张,各家的伙计都积极地吆喝着,有卖布匹的,有卖香料的,有开生药铺子的,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一副盛世太平的景象。
当然此刻最热闹的地方当属早点铺子,各种小吃摊前烟雾缭绕、香气四溢。有卖汤饼的,有卖蒸饼的,有卖煎角子的,还有卖煎白肠、灌肺、炒肺等小吃。
苏曦虽然已经用过早膳,但为了了解这类小吃的营业情况,她还是走到附近的一家铺子前,要了一份煎角子,坐了下来,一边慢慢地吃着,一边观察铺子里的情况。此时的煎角子,其实就是后世的煎饺,这家店卖的煎角子是冬笋蘑菇馅儿的,淡淡的面香里融合了笋菇的鲜香,味道甚好。
苏曦在此地待了片刻,便了解到了这里各种吃食的价格。吃完煎角子之后,她又要了一碗煎茶汤,慢慢地品尝起来。此时的茶汤与后世的大不相同,喝起来有一股中药味儿。制作过程也相对繁琐,是用茶叶嫩叶和去壳绿豆、山药细粉搅拌在一起,窖藏三日之后,用清水煮制而成。
苏曦并不甚喜欢这茶汤的味道,她漫不经心地喝着,差不多过了半个时辰,看着铺子的顾客渐渐少了,掌柜的也不似先前那般忙碌了,她才装作若无其事的跟掌柜的攀谈起来,她问询了一些关于铺子生意的话题。这家铺子的掌柜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面相朴实,他和他的妻子在后厨做饭,儿子和儿媳在前面张罗着。
“掌柜的,您家的饭食味道很不错啊,这生意看起来很红火啊。”苏曦笑着道。
“谢谢夫人您的惠顾,喜欢吃的话,以后记得常光临小店。”掌柜的开心地道。
“您家生意这般好,一年能赚不少银钱吧?”苏曦试探着问道。
“哪里哪里,烟熏火燎的,也就赚点辛苦钱,够养家糊口的。”掌柜的道。
苏曦笑了笑,结了账,便起身离开了。她方才去的那家铺子生意不错,她一直观察着客流量,在心里默默计算着开早点铺子的成本和利润,发现如果客流量大的话,开早点铺子还是能赚到不少钱的。
但问题是,她一个人是支撑不了一家铺子的,况且目下她手里的本钱也不足。因此如果要做吃食的话,她只能在外面支个摊子,做点小吃。她计划做一些煎饼果子或者鸡蛋灌饼等在这个时代没有的小吃。
但倘若做吃食摊的话,除非生意火爆,不然一般情况下,所赚银两仅仅够维持生计的,想发家致富是很难的。
她漫无目的在大街上走着,边走边看,在新鲜感的驱使下,也没察觉出累来。大约走了一个时辰,路边的光景逐渐冷清了起来,人也少了许多。原来她已经走到了南城的边缘地带,都能看见城门口了。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京城跟后世相比,还是小了很多。
苏曦见状,打算原路返回,就在此时,她往路的左边一瞥,发现那里有一处类似工厂结构的宅院,大门紧闭,门口还贴着一张告示。苏曦觉得自己反正也闲着无事,于是快走了几步,想看看那告示上写的什么内容。
结果仔细一看,原来那门口是一则陶瓷工坊转让的启事。“陶瓷工坊?是不是也可以用古法烧玻璃啊?”苏曦想到这里,略有兴奋。于是她抬手敲了一下大门,很快就有一个年过半百的老汉走了出来。
老汉上下打量了一下苏曦,然后开口道:“这位少夫人,怎么称呼?可是看了门口的转让启事?”
苏曦走向前,微笑着道:“老伯,我姓苏,方才路过此地,看到这则转让启事,我对陶瓷工坊比较感兴趣,我想进去看一下,可以吗?”
老汉又用审视的目光看了一眼苏曦,暗想道:“看这小娘子的穿着打扮,不像是普通百姓家的,但她身边又没带丫鬟婆子,又不是官宦人家出来的。再说即便是商贾家的少夫人打理生意,也是躲在幕后让管家出面交涉的,哪里有亲自出来跑的道理?”
沉默了片刻,老汉问道:“夫人是有意接受这家陶瓷工坊吗如果有这个意向,老夫可以带您进去一看,但倘若没有的话,就没有必要进去了。”
“我是有意向的,不瞒您说,我略懂烧瓷的工艺,如果合适的话,我会考虑接受这家工坊的。但合适与否,也得待我看窖炉以后才能确定,是不?”苏曦道。
“看看也无妨,那就里面请吧。”老汉道。
于是苏曦便跟在老汉的后面,走进了这家陶瓷工坊。这家工坊占地面积不算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里面有一个分阶龙窖,几座水碓房、若干个拉坯房、淘洗池等,应有尽有。此外后院还有一排工人住的房舍、伙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