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身入北境残叶焕更替,大厦斜倾徐门警凡心。(二十一)
太和皇帝要李琯在宫宴上弹奏古筝,唱着李煜的词。李琯的肚子已然很大了,怕不多久就要生了。
太和好像很宠李琯,可是却总要要他唱李煜的词,这何尝不是一直伤害。又要他在这样大的场合,外国使臣、藩王和公主们都在的时候叫他表演。简直是拿他当戏子看。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娘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她想要众人看看,只要她想,宁国的铁蹄可以踏遍任何一个地方。教周边的国家尽快臣服为上。
几个国家的藩王、公主互相抢着给太和敬酒时,南丘国的盛琳女官却不慌不忙。只因为南丘国并非蛮邦,可以与宁国论妗妹。
这两年,为了争论谁才是华夏正统倒是吵得不可开交。
就像周边国家都以认宁国为母亲国为荣。
太和与唐王都曾担心过,出兵北境的理由会不会被人挑错。可一个多月,唐王铁骑横扫北境的事情一出,舆论却截然相反。周边国家欲加臣服不说,连南丘国都有不少臣子在为唐王辩经。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没有贬责之语、挑剔言辞。
西狭国的永娼王送了不少王室嗣子,给太和挑选,想永结为好。北穆国的达娃公主进献了不少穆族的猛男,那些男人上来将衣裳一脱,壮硕的胸肌真是比旁的大得多。
达娃公主想来借兵,因她的嫂子,也就是而今的王后趁着北穆国国主死了在意图上位。可太和在二人之间摇摆不定。达娃为了更得看重,才会想方设法进献这么多猛男来。
南丘国的柳娥没有派遣公主来,只因为她手下的公主都不是她亲生,她不想放一个公主来与宁国交好。不过据说柳娥很疼爱一个长公主所生的郡主,还下旨破例将其册封为公主。
皇上把唐王介绍了一下,在这些外国人面前好一阵子炫耀,直言自己的九皇妹能文能武,十八岁就远征北疆,是国之重器,将来不论驻扎在哪一个前线,都是被无法动摇的。
外国的使臣、藩王、公主们给她敬酒时,她们站着,唐王坐在席位上一动不动,拿了酒杯浅浅啄了一下,一是在这个时候不想给她们面子。二来,在宫宴上怕自己喝多了。若要想尽兴了喝,也只想与宋玉飒若,或者后府里面自己的男人们。
一开始还不想纳了他们,现在却个个视若珍宝起来,真真儿拿他们当自己的亲亲夫侍们,是情郎,是家人。
沈侍娘对唐王恭贺万分,沈沧浪为人真诚坦率,不喜欢官场上的虚与委蛇。她称赞的话自然也是发自肺腑的。
“殿下恕臣直言,有的武将为了多拿些军饷俸禄,延缓战事,甚至养寇自重。轻的,那也是把军饷自己扣了,自己用,不发给将士们。像殿下这样,文武兼备,用兵神速,又忠心宁国的,实在是天上人物,人间能得见几回呢?”
唐王闻听此言,便与她多饮了几杯,谁知刚放下酒杯,沈侍娘又拿出一个铜雕花香囊来,那种香囊是球形,镂刻了许多纹样,内含着一个药丸。
“这是···家弟送给娘娘的草药香囊,这药材是夏日避蚊虫的,家弟一番心意···还望娘娘笑纳。”
唐王一看那香囊拿出来,就知道大事不妙!
“银湖他···还没许人家吗?”
沈侍娘点点头,“银湖十六了。若是过了十七再说亲事,就迟了。”
唐王如今其实也不想拒绝,再多纳一个也不什么大事,何况她很欣赏沈沧浪,也愿意交沈侍娘这个朋友。给她一个面子,纳了她弟弟并不算什么。只是她现在荣宠太过,若是再多沾染权力,只怕给自己招惹祸事。
皇姐允了自己一直收留徐寰尘的事情,直言纳了也不管,只因为徐门有些大厦半倾,再娶一个也无妨。
可这沈银湖···
“银湖是个好男孩儿···本王并不想耽搁他···只是,本王一心效忠皇姐,万般事情,还需得皇姐做主才行。”
“巧了,我今儿问候过皇上,她已经欣然应允了。”
唐王心里一惊!什么?!沈沧浪竟然快自己一步?!不,是竟然皇姐还许自己在朝廷上扩张势力?真的假的?!
唐王刚不知道该说什么,沈沧浪却接过了话,“可我身为姐姐,也是希望弟弟嫁得有情娘,若娘娘实在勉强,那青州也撤回方才的话。”
青州是沈侍娘的字。沈沧浪,字青州。
唐王连忙摆手,“不不不,本王不是这个意思。”
沈沧浪好似眼里光芒闪烁起来,“呀,那我便放心了,请许小臣以银湖姐姐的身份,再敬娘娘您一杯吧。不过小臣自然明白,殿下大婚在即,大婚前不宜纳新侍。不着急,等王夫入府再说。来,殿下请。”
沈沧浪激动得不行,唐王很少看见她这么兴奋的时候,也许弟弟是她的软肋吧。
“听闻您的夫婿怀孕了,恭喜沈侍娘,本该上您府上恭贺的。”
“诶,殿下是志在天下之人,何况,殿下虽然回来了,却也一堆事务缠身呢。青州怎么不明白。殿下飞鸽传书回来,所说火药保存不当、配料错误的事情,工部和吏部都在查。殿下放心,这厮耽搁了殿下的边防之事,不论工部如何,吏部一定严惩不贷!”
----------
太和皇帝要李琯在宫宴上弹奏古筝,唱着李煜的词。李琯的肚子已然很大了,怕不多久就要生了。
太和好像很宠李琯,可是却总要要他唱李煜的词,这何尝不是一直伤害。又要他在这样大的场合,外国使臣、藩王和公主们都在的时候叫他表演。简直是拿他当戏子看。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娘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她想要众人看看,只要她想,宁国的铁蹄可以踏遍任何一个地方。教周边的国家尽快臣服为上。
几个国家的藩王、公主互相抢着给太和敬酒时,南丘国的盛琳女官却不慌不忙。只因为南丘国并非蛮邦,可以与宁国论妗妹。
这两年,为了争论谁才是华夏正统倒是吵得不可开交。
就像周边国家都以认宁国为母亲国为荣。
太和与唐王都曾担心过,出兵北境的理由会不会被人挑错。可一个多月,唐王铁骑横扫北境的事情一出,舆论却截然相反。周边国家欲加臣服不说,连南丘国都有不少臣子在为唐王辩经。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没有贬责之语、挑剔言辞。
西狭国的永娼王送了不少王室嗣子,给太和挑选,想永结为好。北穆国的达娃公主进献了不少穆族的猛男,那些男人上来将衣裳一脱,壮硕的胸肌真是比旁的大得多。
达娃公主想来借兵,因她的嫂子,也就是而今的王后趁着北穆国国主死了在意图上位。可太和在二人之间摇摆不定。达娃为了更得看重,才会想方设法进献这么多猛男来。
南丘国的柳娥没有派遣公主来,只因为她手下的公主都不是她亲生,她不想放一个公主来与宁国交好。不过据说柳娥很疼爱一个长公主所生的郡主,还下旨破例将其册封为公主。
皇上把唐王介绍了一下,在这些外国人面前好一阵子炫耀,直言自己的九皇妹能文能武,十八岁就远征北疆,是国之重器,将来不论驻扎在哪一个前线,都是被无法动摇的。
外国的使臣、藩王、公主们给她敬酒时,她们站着,唐王坐在席位上一动不动,拿了酒杯浅浅啄了一下,一是在这个时候不想给她们面子。二来,在宫宴上怕自己喝多了。若要想尽兴了喝,也只想与宋玉飒若,或者后府里面自己的男人们。
一开始还不想纳了他们,现在却个个视若珍宝起来,真真儿拿他们当自己的亲亲夫侍们,是情郎,是家人。
沈侍娘对唐王恭贺万分,沈沧浪为人真诚坦率,不喜欢官场上的虚与委蛇。她称赞的话自然也是发自肺腑的。
“殿下恕臣直言,有的武将为了多拿些军饷俸禄,延缓战事,甚至养寇自重。轻的,那也是把军饷自己扣了,自己用,不发给将士们。像殿下这样,文武兼备,用兵神速,又忠心宁国的,实在是天上人物,人间能得见几回呢?”
唐王闻听此言,便与她多饮了几杯,谁知刚放下酒杯,沈侍娘又拿出一个铜雕花香囊来,那种香囊是球形,镂刻了许多纹样,内含着一个药丸。
“这是···家弟送给娘娘的草药香囊,这药材是夏日避蚊虫的,家弟一番心意···还望娘娘笑纳。”
唐王一看那香囊拿出来,就知道大事不妙!
“银湖他···还没许人家吗?”
沈侍娘点点头,“银湖十六了。若是过了十七再说亲事,就迟了。”
唐王如今其实也不想拒绝,再多纳一个也不什么大事,何况她很欣赏沈沧浪,也愿意交沈侍娘这个朋友。给她一个面子,纳了她弟弟并不算什么。只是她现在荣宠太过,若是再多沾染权力,只怕给自己招惹祸事。
皇姐允了自己一直收留徐寰尘的事情,直言纳了也不管,只因为徐门有些大厦半倾,再娶一个也无妨。
可这沈银湖···
“银湖是个好男孩儿···本王并不想耽搁他···只是,本王一心效忠皇姐,万般事情,还需得皇姐做主才行。”
“巧了,我今儿问候过皇上,她已经欣然应允了。”
唐王心里一惊!什么?!沈沧浪竟然快自己一步?!不,是竟然皇姐还许自己在朝廷上扩张势力?真的假的?!
唐王刚不知道该说什么,沈沧浪却接过了话,“可我身为姐姐,也是希望弟弟嫁得有情娘,若娘娘实在勉强,那青州也撤回方才的话。”
青州是沈侍娘的字。沈沧浪,字青州。
唐王连忙摆手,“不不不,本王不是这个意思。”
沈沧浪好似眼里光芒闪烁起来,“呀,那我便放心了,请许小臣以银湖姐姐的身份,再敬娘娘您一杯吧。不过小臣自然明白,殿下大婚在即,大婚前不宜纳新侍。不着急,等王夫入府再说。来,殿下请。”
沈沧浪激动得不行,唐王很少看见她这么兴奋的时候,也许弟弟是她的软肋吧。
“听闻您的夫婿怀孕了,恭喜沈侍娘,本该上您府上恭贺的。”
“诶,殿下是志在天下之人,何况,殿下虽然回来了,却也一堆事务缠身呢。青州怎么不明白。殿下飞鸽传书回来,所说火药保存不当、配料错误的事情,工部和吏部都在查。殿下放心,这厮耽搁了殿下的边防之事,不论工部如何,吏部一定严惩不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