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衞公子喜夏终成好事,唐亲王礼成群阴慑服。

    (三)

    亲王的袍服有好多套,有宗室衮冕,有官服官帽,也就是常服,官帽会多一些鎏金龙纹装饰。有溪族自己的服饰,需要梳着百结辫子,披散着头发戴溪族自己的头冠。

    还有一套,就是宁国特有,不论哪个氏族的冠服。也是面见群臣百姓时穿的那一套。衍望的这一套头冠是内里缠金枝纹,外侧镶满了珠缀的。

    太和有时候后悔,为什么当初给栗王的头冠是饕餮纹的,导致栗王现在这么能吃。除了吃对旁的事情一点不放在心上。

    衍望的头冠上镂花雕刻着睚眦、嘲风、狴犴、螭吻、貔貅和龙。雕刻鸱吻是因为她平了邺王的火攻。

    在皇陵祭祀时,要穿戴宗室衮冕。在山神前祭祀时,要穿着溪族的亲王服饰。在第三日的接受皇恩封诰、百官跪拜、百姓观礼时,才要穿着那一套正式的冠服。

    封亲王是要皇帝亲自主持的,因为任何除了皇帝之外的册封官都不够隆重。

    衍望穿戴好了那顶最重的头冠,袍服是赤红色方领金龙纹的,这时节穿其实有些热,所以皇上把册封的时刻提前了些,选择在清晨时册封。这样可以避开中午的暑热。

    天边流云叆叇。盛夏时微微露出的晨光正好。

    大殿前铺设了长长的红毯,宰相阎磬亲自接引唐王到了大殿之前,红毯两侧是朝中百官与王姑侯爵。

    唐王行至殿前,对着皇上三拜九叩。

    接受着皇姐亲自相授的宝印宝册。

    宁国除了曾经的梁王,还没有过其她的七珠亲王。七珠不只是荣耀,还要文治武功皆可。王姑的名字与封号好像是一种|符|咒,文菁不擅长文治,孝王放诞不孝,禾王性子孤傲不和睦,栗王不励精图治。

    唐王从封号上,就能看出与其他人不同。

    唐是大唐的唐,那是对于华夏盛世的追思与渴望。

    衍望跪在大殿前俯首,静静等着皇上将代表北斗七星的七样珠簪一样一样插在了头冠上。

    她抬头,目光端庄持重,轻轻地微笑,双手的大袖在胸前合一,“臣妹敬承天命。”

    太和看着唐王的模样,恍惚好像回到了多年以前,她感觉自己好像钻进了母皇的身体里。笑意醇厚地这样把七颗珠簪待在了自己头上,把宝印宝册交于了自己。直到后来,将传国玉玺也交给了自己。

    她静静地看着眼前精干卓绝的九儿,恍惚眼前朦胧了起来。

    她牵着唐王的手,将她引到台阶之上。礼仪官敲了磬鼓,大声唤着,“百官朝拜——!”

    下面的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对着台上的皇帝与唐王叩拜,“恭贺唐亲王千岁金安——!”

    “砺山带河,国祚绵长——!”

    ----------

    京中百姓的观礼多了好多从国外远道而来的人。衍望从他们的服饰、容貌很快就看了出来。

    封亲王果然是不一样的,皇上回来到百姓观礼之处,亲自给唐王念封诰文疏。

    两顶轿辇,一个是明黄的龙纹,一个是赤红的龙纹。

    百姓拥挤地争相挤破头往里面看。

    两张相似的面容中间跨越了好似一个年代,像皇族稳固的驻守国境周而复始,轮回不息。宁国的百姓当真信了国祚可传万代,百里氏族代代有人才辈出。

    国外的使臣、藩王、子民们看这场景觉得可怕,不知道将来还要生活在宁国的阴影之下多久。

    “朕惟德协黄裳,获承天序,用建王辅,统合天下。妹衍望,崇文尚武,贤明通达。荡近世之流弊,揭倭寇之奸诡。东肃儒学旧症,北伐父权遗匪。崇明工学,修建邑庠。遍驰疆域而取贤士,尽尝哗乱而平贼险。攫她国之殷富,集云商之仓廪。嫖姚遒劲,吞吐八荒。珠玑雕龙,独步四方。信达朕心,永固磐石。是用举其成命,锡以徽章。第九妹衍望,封唐亲王,享七珠荣华,一字并肩。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护卫甲士,一万九千。冕服车旗邸第,下天女一等。公侯大臣伏而拜谒,无敢钧礼。备礼册命,主者施行。”

    百姓拜谒,山呼千岁。

    不过人群之中,也有异声。

    “人家是九千岁了,不一样了。”

    “常务副皇帝了。上哪处说理去。”

章节目录

唐王传(女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谢明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谢明昭并收藏唐王传(女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