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初逛街的时候,远远的望过那些正店,建筑雄伟壮观,装饰富丽堂皇,下酒菜推陈出新,中秋时还会为自酿的新酒游街打广告,每天可谓顾客盈门。

    有的正店作为行头所在地,还有住宿观光、生意谈判、贸易往来、签订合同、校验货物等业务场所功能。

    相较于潘楼、樊楼、孙羊正店,这些可容千人的酒楼,清风楼就显得清瘦单薄很多了。

    清风楼原是前任宰相王相公亲族的酒楼,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就易主换人了。

    一直以南食为主,易主之后,增加了北食、川饭,精选品类,重新编定菜谱,重金聘请各州路几十位技艺精绝的茶饭量酒博士,荟萃东西南北精华。

    每年清明时节,各家正店都会上新酿的黄酒,尤其以清风楼的黄酒最好喝,主打养生。

    比如黄酒炖鹌鹑,上流社会看来,鹌鹑是大补食材,特别能助房事。一般酒楼都有十几种鹌鹑做法,清风楼更是以黄酒炖鹌鹑,大补。

    有宋一朝,真是吃货的黄金时代。

    燕驰拿来的日常供货清单,上面的菜品五花八门。从蔬菜水果、米豆、水产到鱼鳖、腌腊肉脯、野味。

    光一个肉类,就有十几种。除了羊肉、猪肉之外,还有鹿、黄羊、獐子、野兔、雉、鹅、山鸡、家鸡、鸭子、鸽子、鹌鹑、鹧鸪、鸠子、黄雀。

    燕驰的饼太大,她一个人吃不下。她哪有鹿、黄羊这些东西。

    但是好在,她可以光明正大卖酒了,以清风楼自酿酒的名义。

    荔枝、柑橘、橙柚、枇杷都在开花,每种水果都是十亩地,干脆买了二十个蜂箱,每一种水果树中间摆放蜂箱,以生产荔枝蜜、枇杷蜜等。

    二十只乌鸡崽,只长大到半大。十只榛鸡鸡崽,就更小只了。

    四匹马没啥动静,就是吃的皮毛发亮,苜蓿草和燕麦草每天都在疯狂生长,种下的第二天就发芽,三天就结草籽。

    六只兔子的繁殖力惊人,因为母兔有两个子宫,公兔一年到头发情,四只母兔一共产下三十只小兔子,毛茸茸,黑白褐三种颜色,这么快的繁殖速度,估计二十天后,这些兔子成熟了,又会生两百多只的小兔子。

    好在吃的比较杂,除了苜蓿草和燕麦草,菠菜、菘菜、胡萝卜、芹菜、生菜,还有各种水果,兔子都能吃。

    若是接下燕驰的单子,云初每天都要给清风楼捞一百尾桃花鳜、鲈鱼,一百只三斤以上的甲鱼,一百斤虾。之前多种的四亩茄子和瓠瓜,也相继成熟,每日要摘下一百对专供清风楼。

    现在空间内有五十个蜂箱,果树都在开花结果,平均每箱蜜蜂每天产蜜三两左右,产蜂王浆二两。云初每隔三天,就去收割一次,二两规格的瓷罐,蜂蜜装满两百罐,蜂王浆一百罐。这两样,每个月收割十次,全部供给清风楼,粗略估算一下,月入三千贯。

    过去的十天,每天都在给会仙楼供货,鱼鳖茄瓠,每日收入五千二百贯,也就是五万二千贯。

    花果铺的夏季花篮、栀子和茉莉、鲜果、蜂蜜进项,每日两百五十贯,留作铺子和家中日常开支。

    再加上燕驰送来的人参败毒散款项两万贯,云初揣着七万二千贯出门。

    日益繁重的采摘,让她必须增加在空间内劳作的时长,所以她需要一个单独的宅子,白日在宅子里呆着,也可以进入空间内干农活。

    后期大量采购书籍、字画、古玩、瓷器,都送货到这个宅子。

    周记花果铺现在人多眼杂,她倒不是担心弟弟妹妹们,而是燕驰那双敏锐的眼睛,虽然笑的春风和煦,可是她总是隐隐不安。

    上次生药铺被砸,发现宅子是燕驰时,她就有了再找一处宅子的念想。

    李旌自己买宅子时的牙人,名叫何安,专做宅子租赁买卖,当时手上就有几处宅子出售的信息,李旌自己看过,很是不错。

    恰好苏叶不忙,云初便带着苏叶,跟着何安看了三处宅子,李旌作陪。

    第一个宅子,在小纸坊巷,位于城南,离朱雀门很近,左临天街,右临大相国寺向南延伸出来的街道,街上五花八门的铺子,也是个热闹的地方。两进大宅,热闹但是也嘈杂,人来人往。

    宅子主人要价四千贯。云初嫌弃太嘈杂,性价比不高。

    第二个宅子,在赫赫有名的春明坊,位于外城,紧靠汴河南岸角门子,沿着汴河南岸向西到御街,沿途很多客店、商铺。

    居住在这里的大多是勋贵人家,至少出过三位宰相。

    云初一行人,站在坊口观望,青石铺成的街道,向里面弯曲延展,两百房屋皆瓦房,楼门相交,肃穆庄严,院墙内探出丛丛修竹。

    原是太宗时枢密使的宅子,太宗御赐,曾经的显宦之家,气度尚在。

    三进宅子,十几间厢房,园子里遍植鲜花,栽满名贵花草,姹紫嫣红,翠竹夹道,苍树翠蔓,远处水声潺潺。海棠、木香、含笑、绣球、凤仙等,目不暇接,名贵花草不下百种,比云初空间内的还多。

    云初和苏叶站在一片芍药花荫下小憩,上千朵芍药开的正旺,旁边的花圃中,木笔花、杜鹃、金雀儿,夭夭灼灼。

    坊外行人匆匆,坊内确是一片安静的天地。闹中取静,又离大相国寺不是很远,这两点非常好,缺憾就是价钱不便宜,十年前要八千贯,现在这处宅子的价格一万一千贯。

    毕竟汴京城寸土寸金,房价一年比一年贵。这个价格,房主也不急着出售,只是挂着。

    春明坊房子贵,还有一个原因,宋绶、宋敏求父子,他们在学术文化,特别是藏书史上的影响力使得春明坊名垂青史,三万本藏书吸引着读书人,宋家俨然成了汴京城图书馆。

    甚至王安石在馆阁任职时,与宋家为邻,方便去宋家借书看,堪称大宋版学区房。

    另外春明坊浓郁的文化氛围,宅主们热衷收藏和鉴赏书画、金石。

    四人往北边走了几条街,第三处宅子,在城东左军第一厢延和坊,南临兴宁坊,西临惠政坊,东北边靠近曹门,北边穿过柳林巷就是潘楼街。

    这一带官府颇多,榷货务、弓弩院、市易司,巷口有家祝婆婆香药果子。

    三进的宅子,几十个房间,收拾得很典雅,小桥流水,假山、荷塘、亭台、花圃,样样齐全。

    何安介绍,这处宅子,在整个延和坊,找不到第二家,主人家急售。

    原来主人名叫严存,洛阳人,在汴京经营丝绸彩缎生意多年,家中银钱囤满,妻妾成群,就是无人生下一男半女,今年清明节,因和友人在郊区踏青赏花,吃多了酒,回来后心悸而亡,一妻四妾为了争家产,打的头破血流。

    正妻一怒之下,悄悄委托了何安,愿意将宅子卖了,换成了银钱回洛阳娘家。因怕夜长梦多,急着出手,价钱不高,只要四千贯,家中所有家具、陈设全部留下。

    云初把春明坊、延和坊两处宅子的房主、左邻右舍全都问了一遍,确定跟燕驰没关系,才放心。

    云初和苏叶回去的路上,把马车停在汴河畔,两人边喝紫苏饮边商量着。

    云初看中了春明坊的宅子,安静,隐私性强,里面上百种名贵花草,可以移植到空间内种植,也可以回收一些本钱,但是性价比确实没有延和坊严宅高。

    苏叶倒是看中了严宅,和春明坊对比,面积更大,景观也不错,更重要的是价格实在是美丽。

    几十间厢房,哪怕把宅子的一半租出去,每年也有四百贯的收入,十年本金就回来了,而且家具陈设挺新的,都是好木头打的家具。

    云初对北宋末年汴京房价的了解,往后房价只会更高,通货膨胀。

    苏辙晚年在徽宗年间,在汴京买了一套住宅九千四百贯,很普通的宅子,远没有今天看的春明坊、延和坊的宅子好。

    这个时候的汴京人口大概有百万,汴京饭馆酒肆的杂役,一天的工钱差不多是两百文,街头商贩一天的平均收入也在两百文上下。

    一个普通打工人至少需要一百二十八年不吃不喝,才能攒钱买得起苏辙那套房子。

    没钱,宰相也不好使,也得租房。大文豪欧阳修润笔费很贵,但他开销大,也租房,他房子还漏雨,还写了一首诗。

    云初让苏叶先保密,暂时不要告诉家里其他人,她过几日去买宅子。

    忙完人参败毒散大单之后,苏叶继续沉迷她的话本子,回家的路上特意拐去买了几本新出的。

    云初驾着马车,苏叶坐在旁边,一边抱着紫苏饮喝,一边细数她最近看过的话本。

    “阿姐,前几日,我看一个话本子,嫡庶教,嫡子继承家里一切,庶子庶女没有任何家庭地位,以结婚嫁了高官、生了三个儿子为人生成功典范,连生五个女儿就是女人最大的失败。好像除了结婚生孩子、跟小妾斗争,家长里短,就没有别的事情了。苏辙大人家五个女儿,个个嫁的都是进士呢,可没人说他家夫人失败。”

    “还看了一个话本子更有意思,说刚成亲的一对小夫妻,新郎一夜十几次。可怜的新郎,农户家的牛,都不敢这么使的。”

    “皇帝爱一个女子,就让她当外室,作者写皇帝多么多么爱她呀。怎么会呢,本朝的皇帝,可是最爱哪个女子,想方设法都要让她当皇后,比如真宗的皇后,二婚,生不出儿子,借别人肚子生一个儿子给她,也要让她当皇后。”

    “还有一个更奇葩啊,一个皇子爱上一个异国公主,灭了公主的国家,杀了她父母,公主的复仇竟然是自杀,让他失去她。这简直匪夷所思。”

    云初:“·········”

章节目录

她在大宋搞收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雪泡梅花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雪泡梅花酒并收藏她在大宋搞收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