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小路子整个人趴在门上侧耳倾听,但门缝只有窄窄的一道缝隙,又被黑暗的夜色笼罩,什么也看不见。

    他抓耳挠腮的,急出了满头的汗水,但顾不得擦只对着屋顶连连作揖,“倚棋姑娘,好姑娘,里头到底如何了?”

    主子的清白还在吗?他们的脑袋能保住吗?

    倚棋僵着身子,不敢动不敢说话,更不敢错过任何一个字,但后院静悄悄的,春风比人喧嚣。

    小路子更着急了,如同蒙住眼睛的驴那般几乎将青石砖磨出一个洞来,偏偏院内院外屋顶廊下无人理他,只好长叹一口气,转身回了属于自己的角房。

    无论如何,他绝不同意这门亲事!

    只是,如何阻拦也是个难题,眼下他在唐家毫无地位,莫说是主子,便是倚棋也不曾将他放在眼里,如此身单力薄,必然是不能成事的。

    他想了想,还是得借助王爷的力量。

    虽然京城始终没有回信,但小路子依旧选择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双曾看见王爷与主子相处过程的眼睛。

    他敢确定,王爷对主子有情,是以没有回信的原因也很简单,定是有人在背后搞鬼。

    许是师父,被王爷‘教导’之后,师父就没有再看过他一眼。

    也可能是王仁,收钱不办事,活生生一王八蛋。

    又或是小安子,那个人素来是个好妒的,见不得旁人过得好。

    只要有人在里头稍微动些手脚,他的信便到不了王爷跟前,自然也无法提醒王爷海宁还有一位佳人在痴痴地等待。

    是了,他要找一个自己人,一个能确保将信送到王爷面前的自己人。

    小路子在心里挨个将熟人过了一遍,想了又想,算了又算,怀揣着无数不安,低头写信。

    不多时,他将写好的信装进怀里,又从角落的墙砖里找出最后一张银票,趁着夜色出了门。

    ——————

    京城,小忠子刚卸下差事,就被人拽到角落里。

    “有你的信”,一个面生的小厮从怀里掏出一封家书,“是海宁那边的”。

    小忠子动了动鼻子,闻到一股浓浓的马味,这些马厩里的小厮经常在外跑,三教九流都有熟人,消息最为灵通,这些内宅里头的信件多是由他们传送。

    他伸手接信,“多谢”。

    小厮嗤笑一声,“就·····多谢?”

    这种虚头巴脑的东西,谁乐意要?

    小忠子恍然大悟,从袖子里掏出六枚铜板送到小厮手心,“劳烦你了”。

    一枚铜板可以买一个馒头,六枚铜板可以割半斤肉,足够全家美美的吃上一顿。

    小厮满意地笑眯了眼,好心提醒道:“快看看吧,听说是加急送来的,应当有急事”。

    小忠子心头一紧,海宁那边只有小路子,而小路子知道他不识字还特意寄信给他,想必是遇到了难事。

    “多谢多谢”,他素来嘴笨,强笑一声算是谢过,连忙扭头往回赶。

    这种事情自然是不能劳烦前院里那些读书认字的大太监,小忠子一路避开众人视线,又特意换了身衣裳,躲躲藏藏地去往琉璃厂。

    他没寻好脾气的佟秀才,反倒在街角找了一个醉醺醺的刘童生,这人四十多岁却连秀才也不曾考上,日日沉溺于酒水之中,几乎没有清醒的时候。

    “不是什么大事”。

    看在十枚铜板的面子上,醉眼朦胧的刘童生随意扫过一眼,“嗝,就是问之前嗝,寄到书房的信收到了没?”

    “对了,这里头还有一封信”。

    即便喝醉了,刘童生也知道一壶酒和两壶酒的区别,他矜持地抬起下巴,“你需得再予我十文钱”。

    “不了,不了”,小忠子面色煞白地攥着还未拆开的那封信,“既是没有大事,还是不要浪费银钱了”。

    “哎你这人怎么说话的”,刘童生听着十分不快活,“什么叫浪费银钱?我一个读书人替你读信······”

    他还待教导两句,叫这人知道什么是礼义廉耻,却见花钱的人走得飞快,片刻功夫已经走得老远。

    “呸”,刘童生啐了一口,“腌臜的阉奴”。

    小忠子一路沿着墙角回了王府,躲在屋里将小路子的信翻来覆去地看了又看。

    这是他收到的第一封信,但小路子却问之前的信。

    他越想越觉得心惊胆颤——谁会拦主子的信?谁有那么大的胆子敢拦主子的信!

    小忠子默默地摩挲着信上的字迹,对照着刘童生的话将上头每一个字都刻在心里。

    他读了又读,看了又看,确保一字不落,悄悄将信撕成了碎末,担心白日点火引人注意,他就一点点地将纸嚼碎再咽进腹中。

    只有一次机会。

    他冷静的想着,若是不能一次成功,必然会打草惊蛇,再无靠近主子爷的机会。

    舌尖的墨味越来越浓,反而有种奇特的香味,小忠子喝下一碗凉茶,又借着水面检查唇齿,见并无墨色残留方才起身拉出床侧的一块青砖。

    这是他与小路子二人的宝库。

    有琉璃厂的鼻烟壶,有主子们打赏的碎银子和铜板,从票号换回来的银票,甚至还有片金叶子。

    他挨个地摸过去,心中有些不舍。

    太监们没有子孙根,自然无法拥有子嗣,死后也无人供奉香火,银子就是他们最重要的东西。

    两个小太监打算得很好,先攒钱将子孙根给赎回来,再攒钱买个小子丫头的,以后也好养老。

    但这个坎过不去,自然也就没有以后。

    小忠子咬着牙,将所有的金银一股脑的塞进怀里,又整理衣裳,见处处平日一般无二,才转身去寻陈义。

    这个新提上来的外管事最近的日子很是滋润,压在头上的王仁没了影踪,苏培盛又总吃挂落,只有他连升两级,成了穿二寸底皂靴的大太监。

    主子的看重就是风向标,院子里的小太监们也削尖了脑袋往他这里钻,床底下的盒子装得满满当当的,已经快要塞不下了。

    陈义自得地摸着腰间新长出来的二寸肥膘,眼角又瞥见一个直奔他而来的小太监。

    嗐,一天天的,真烦!

    “陈爷爷”,小忠子是个嘴笨的,此刻却强撑着模仿小路子的模样,“最近这天儿太干,这是我自个儿做的香膏,劳烦您帮我试试?”

    “嘁”,陈义没好气的嗤笑一声,“什么劳什子香膏,娘们兮兮的,快拿远些罢”。

    不值钱的东西,也配往他面前送。

    “您试试呗”,小忠子一面低声下气的哀求,一面打开香膏的盖子,“您瞧,可香可润了”。

    陈义不耐烦的打眼一瞧,只见几张崭新的银票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味,那味道勾魂夺魄,沁人心脾。

    “哟,确实香”,陈义下意识的伸手,又拐了个弯将双手背在身后。

    一般的小太监送个五两、十两的,自然无需犹豫,但这种大手笔,还是得谨慎些。

    一顿饱和顿顿饱相比,自然是顿顿饱更重要。

    陈义轻咳一声,“小······忠子是吧,说罢,所求何事?”

    “不是什么大事”,小忠子满脸不好意思的模样,“就是想让陈爷爷在主子爷那里多提携提携小的”。

    “哟,你倒是个心野的”。

    陈义了然,太监与宫女不同,宫女到了年岁还能出府嫁人,可太监若是不得重用,只能一辈子蹉跎在王府后院,是以所有的太监只有一个目的——往上爬,拼命往上爬。

    只有爬到高处,才能被旁人尊称一句爷爷,才能勉强被当做一个人。

    “不是什么大事”,他点点头,将‘香膏’盒子塞进怀里,“且等着吧”。

    小忠子低头哈腰地送走陈义,又强忍着心头的焦虑,按部就班地做着所有事情。

    一日两日三日,日日不变。

    陈义观察好几日,见这个小太监不是个不着调的,性子也还算沉稳,加上怀里的香膏实在是香得紧,便瞅了个机会将小忠子塞进了奉茶的太监里头。

    “千万别弄什么幺蛾子”,他冷着脸,“别怪爷爷没提醒你,挨顿板子是小事,但脑袋,只有一个”。

    许是陈义爬上高位的时间有些短,心肠还没有完全硬下来,他威胁罢又苦口婆心地劝道:“这个位置离主子爷很近,只要老老实实地干下去,一定能被王爷看在眼里”。

    “陈爷爷放心”,小忠子垂头应下,低眉顺眼的显得格外听话,“小的知道”。

    陈义看了又看,又将小太监身上搜罗个遍,除开衣衫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指甲牙缝都是干干净净的,这才放下心来。

    “去罢”,他盯着人进了茶房,“别辜负了咱家的一片好意”。

    在迫人的视线中,小忠子垂着脑袋进了茶房,这处常常烧着炭火,比旁的地方热上许多,炉子上的水一直保持着将沸未沸的状态,随时等着主子的召唤。

    他摩挲着自个的袖口,同样在等待。

    小忠子一直是个很有耐心的人,他既不说话,也不偷懒,只一门心思的盯着炉子里通红的炭火,别的小太监说话顽笑从不入耳,只闷着头干活。

    日头渐渐地落下去,院子里的风也带了丝丝凉意,万物具静,只有门房有蹄声传来。

    一直竖着耳朵的小忠子立刻将沸水倒进茶碗里,头一个等在书房外头。

    王爷如一阵风似得快步走来,看上去比海宁的时候消瘦不少,可能是夜里没睡好,眼下也有些青黑。

    小忠子没动,此刻人多眼杂,不是一个好时机。

    他静静地等着,听到屋内传来水声,接着是衣料摩挲的声音,而后是王爷的吩咐声,“上茶”。

    小忠子深吸一口气,将跳到嗓子眼的心重新咽下去,抬腿迈过门槛。

    身穿藏蓝色衣裳的小太监一路低着头,弓着腰将素白的茶碗放在书案上,顺着桌边跪下身子。

    “王爷,这是海宁路全送来的信”。

    小忠子动作很快,牙齿也很利,哧溜一下将袖口咬开,将里头的信递到四爷眼下。

    他只有一条命,只有一句话的机会。

    小忠子快速又顺畅地说着心中咀嚼多次的句子,“事关唐主子,求王爷······”

    他并没有说完第二句话的机会,有人如狼似虎的扑过来捂住他的嘴,片刻之后便如同死狗一般被人拽着脚拖了出去,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

    嘭!

    桌上茶碗被略有些急切的动作带落在地,碎瓷片散落一地,反射着点点寒光,四爷直起身子,各种光汇聚于身,又在身后投射出一片阴影。

    那阴影蓬勃一片,如同怒极的雄狮。

    “让他说!”

章节目录

清穿之娘娘是个万人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马达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马达达并收藏清穿之娘娘是个万人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