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眠不休的赶路,薛长平早已力竭,此刻月下她的身子伏在马背上,随着马儿奔走颠簸起伏。前方呼啸的冷风从指隙中穿过,像是刀片割得十指生疼,都说十指连心,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无比煎熬。
天很黑很黑,只能借着月光隐约看清眼前的路,可再前面的路到底在哪,就一点都看不清了。
好冷,好累——
薛长平耷拢着沉重的眼皮,呼吸一重喉咙就会传来一阵干痛,她实在是想不起来自己已经走了多久的路了,只是脑海中三番两次会浮现一些荒诞的念头,譬如现在如果她双手一松,就会脱力从马上滑下,倒在地上,便永远解脱了······
不。薛长平脸上的眉头用力皱起。
她要想点别的,她不能这样倒在半道上,她绝不能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死了。
她这样想着,而黑暗中模糊的视线里似乎真的出现了一丝微亮的烛光。她一抬眼,好像回到了客栈的旧木门口。
年三十是除夕夜,小镇各家各户罕见的,门前都会打上灯笼,沉浸在过节的氛围中。白雪映着大红灯笼,恶劣的黄沙上难得有了点喜庆祥和的味道。她们客栈也是这样的,掌柜养的麻雀在鸟笼子里叫的欢快,叽叽喳喳像在道喜。
收帐的柜台上摆着两盆兰草,平日都是掌柜的精心细养,虽没见过开花,但细长的绿叶笔挺舒展,毫无畏怯。薛长平会在这天给它们的叶子上挂上红纸,红纸可能是在村子里换的,也可能是从哪儿捡的,上面都会有掌柜的亲手写得吉祥话。
四娘在后厨忙的热火朝天,天蒙蒙黑就开始做菜,油锅爆炒的声响比放炮仗听着还火热。薛长平这一天似乎比往日客人多的时候还忙,一会儿去帮霍灵山洒扫院子,贴对联,换洗被褥;一会儿又跟着掌柜的后面写字,对比掌柜的那龙飞凤舞的墨笔,她的字那是拳打脚踢,根本没眼看,于是笔一扔就跑到后厨去给四娘打下手。
没有意外惊喜的话,客栈里都是到过年才能吃上肉,酱肘子在锅里煮得突突冒泡的时候,薛长平就扒到了灶台边闻着香味连连称赞四娘手艺好,四娘要是高兴了就会从锅里用筷子撕下一块肉皮叫她尝尝好没好。薛长平兴冲冲接过,端着碗就跑到前院,在掌柜的前大口嘚瑟吃着滚烫的肉,嘶哈嘶哈地直呼气。
往常掌柜的或许会呵斥她几句“没大没小,不把他放在眼里”这类话,但因为是除夕,过节嘛,也只笑呵呵说几句“馋鬼”。
李地主家吃的早,他家的鞭炮最早放,而声音一响,正好就到客栈开始吃年夜饭的时候。
“明年又是新年啊,这日子过得真快,以前没感觉,现在嘛——一转眼,小长平都长这么高了喽——”掌柜的馋酒,一般都是第一个敬酒的,说完就咪了半杯酒下肚。
“我没什么好说的,客栈如今这样好得很,新年旧年安稳过就是了。你这丫头这一年长进确实不少,那就祝你,还有灵山,新一年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四娘语气虽然和平日里没差,但话里也多了几分喜气。
“阿平,年纪没到,不许偷喝酒——”霍灵山挡住她要偷偷拿酒的手。
薛长平在马上闭着眼,嘴角不禁弯了弯,轻笑出声。
说她倒霉可怜,确实有点,毕竟她从小就没有父母,是个孤儿,一穷二白,屁都不算。但是她也没那么倒霉,至少没死在塞上,还住进了客栈里,遇到了这些家人。瞧,她多走运呐。虽说命不好,但运还是不错的。老天爷也没那么不公平。
还没等她看到自己,灯火突然全部熄灭,一阵山摇地动。
马蹄铁甲嘶吼着踏进了镇子,一片火光接天,血溅天幕。无数熟悉的面孔骤带惊恐,四散奔逃,却没有一个逃出了马上闪着冷光的锋刃。
“啊——”隔壁老板娘扭曲的脸在她眼前无限放大,血溅进了她的双眼。
薛长平陡然惊醒从马背上弹起,心口剧烈跳动起来。眼前还是一望无际的寂静黑夜,根本没有什么刀光剑影。她坐起身晃了晃脑袋,迎着冷风吹醒自己。
不是真的。这只是梦而已。
她这不是还没回到镇子,眼见为实——不会的——
强压下惊惧带来针扎的心悸,薛长平双腿夹紧马鞍,重重挥鞭。
“驾!”
“哒哒哒哒——”急促的马蹄声沉重敲击在北塞的大地上。
快,快一点,快一点,再快一点!!!
·
夜风柔拂,拉开宫廷夜宴的序幕。
皇宫大殿里燃着上千盏烛火,金顶玉柱在烛光下流转出灿若星河的光泽。寒冬的肃杀早被隔绝在宫墙之外,大殿门窗大开,冷风从四面吹进,可等吹到人跟前时,却也夹杂着和煦的暖意,带着醇厚的酒香熏得人心旷神怡。
“咚!咚!咚——”一阵急促的鼓点落下。
紧接着三排三十六人的丝竹管弦齐齐奏响,大殿中央,金莲台上七位舞女身披金霞彩锦,踩着节拍,那赤练水袖若云似雾柔柔舞起。舞动的身姿优美如鹤,乘风欲飞,嗓音如溶在灯影里的碧波,浅浅吟唱道:
“吾皇圣典恩泽厚——安得今朝丰瑞年——”
“千里人家皆安乐——四海天下尽笑颜——”
座下大臣们的衣服华广彩绣,在烛火间令人恍目,夜宴间觥筹交错,欢笑声此起彼伏。
今夜是宫中一年一度的除夕盛宴,朝中重臣皆携家眷入宫,共贺天子恩德。美酒佳肴自不必多说,还有烟花火术表演为这场繁华盛宴做点缀。除却彰显皇恩浩荡,君臣共庆。实则也是给太子,适婚王爷,以及各家大臣子女相看的大好机会。
若说哪两家子女终能喜结良缘,竟是在这除夕盛宴上隔着华灯看对了眼,倒也是一桩流传京中的佳话。京城茶肆酒楼间总津津乐道,花灯千盏,烟火如昼,仿佛天地都在成全一场命定的相逢。
不过,佳话终究是佳话,在这种地方,深情也好,意重也罢,就是抹恰到好处的胭脂,用红粉掩去那些盘根错节的门第算计。看似情投意合的一瞥,落得妙,便成了佳话;落得不好,不过是再添几分腥风血雨后的唏嘘罢了。
当朝太元皇后周皇后膝下育有一子一女,都到了适婚的年纪。长子范厉,是当朝太子,颇有治世之才,性格刚毅。妹妹范娥小太子两岁,深得皇后宠爱,是太元最尊贵的公主,也是宫中唯一的一位公主,出落得窈窕有致,封号惠仪。
朝中适婚王爷只有两位,可惜今日这两位都不在。
一位是宸阳王,范淮。他的母妃是当朝最得宠的林贵妃。今日便就坐在太元帝的另一侧,位置分量不亚于一边的皇后。范淮是贵妃当年随太元帝出征时有的,随军途中环境恶劣,母子虽平安,但范淮生来就有些体弱,太元帝赐“宸阳”的封号也是希望范淮体格能更刚健些。
在所有的皇子中,太元帝最偏爱范淮。送到他府里的宝贝都不说了,大小的宴席来不来都随他兴致,即便是这最为重要的除夕宴也不例外,便养成了他从小随意懒散,我行我素的性子。
贵妃前几日才收到范淮的来信,估计这夜又不知在太元的哪个角落里鬼混。
另一位则是已故贤妃之子,靖渊王范逸。
范逸为人随了其母妃品行,温和谦恭,不喜多言,从不争不抢。却能力相当,是朝中不可多得的贤才,很受太元帝重用。他一人直属太元帝,掌管都察院六载。
这次被派去南下治理饥荒,除夕夜也赶不及回来。
未封王的还有两位年幼的皇子,一位只有十岁,出自淑妃。另一位十四岁,出自惠嫔。
皇后虽身着华丽的凤服,但相比于太元帝另一侧坐着的贵妃,装扮显得端庄素雅许多。她端起酒杯抿唇饮了一小口,扫了眼右侧座下的太子,范厉轻轻颔首,放下手中酒杯。
方才太元帝已说过了祝酒辞,现在众人可随意举杯畅谈。
皇后举起酒杯给太元帝敬酒,嗓音柔和:“陛下。”
太元帝正和贵妃聊着话,闻言笑着转向皇后。
皇后笑道:“前几日,臣妾听闻太子夜里读书得了趣,竟一直捧着书卷在桌前坐到了早上,还是早晨去服侍更衣的下人发现,太子竟一夜未眠。您看他,一得了空闲就只知道练武读书的,现在到了适婚的年纪,也该找个知心人解一解冷暖了。”
皇后声音不高不低,话一落,下边坐着的一些女眷不禁正襟危坐,不发一言竖耳认真听着。
太元帝挑了挑眉,手扶着膝上,笑道:“哦?朕倒是忽略了这一桩事,还是皇后心细。不知皇后可有心仪的太子妃人选了?”
皇后淡淡笑道:“太子妃,自然是要让太子自己选了。”说完看向范厉。
太元帝又望向太子:“那太子是否已有心仪的太子妃人选?”
范厉闻言,顿了顿,并没有立即接话,目光却径直投向尉迟林后边端坐着的尉迟芸昇身上。
这下底下坐着的众人心里全都明了了。太子殿下这是也倾心京邺第一女子,尉迟家长女的风采啊。
范厉起身朝太元帝行礼,面上带着温柔的笑意:“多谢父皇母后关心,儿臣···确实有心上人了。”
尉迟林粗粝的胡子动了动,缓缓抬手抚着下须,眼神微微眯起,不善地看向范厉,似乎想要说什么又忍住了。
尉迟芸昇则是姿态端正地坐在那里,眼皮都没抬一下。
众人都等着太元帝发话,苏公公忽然抹着额脚步匆忙地绕到太元帝身后,颤颤递上前一个托盘,上面是一信封。
太元帝瞥见这信封,放下筷子微微蹙眉,看了眼身侧的苏公公。
“陛下,是方才千里黑骑刚送到的密信——”苏公公低声道。
天很黑很黑,只能借着月光隐约看清眼前的路,可再前面的路到底在哪,就一点都看不清了。
好冷,好累——
薛长平耷拢着沉重的眼皮,呼吸一重喉咙就会传来一阵干痛,她实在是想不起来自己已经走了多久的路了,只是脑海中三番两次会浮现一些荒诞的念头,譬如现在如果她双手一松,就会脱力从马上滑下,倒在地上,便永远解脱了······
不。薛长平脸上的眉头用力皱起。
她要想点别的,她不能这样倒在半道上,她绝不能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死了。
她这样想着,而黑暗中模糊的视线里似乎真的出现了一丝微亮的烛光。她一抬眼,好像回到了客栈的旧木门口。
年三十是除夕夜,小镇各家各户罕见的,门前都会打上灯笼,沉浸在过节的氛围中。白雪映着大红灯笼,恶劣的黄沙上难得有了点喜庆祥和的味道。她们客栈也是这样的,掌柜养的麻雀在鸟笼子里叫的欢快,叽叽喳喳像在道喜。
收帐的柜台上摆着两盆兰草,平日都是掌柜的精心细养,虽没见过开花,但细长的绿叶笔挺舒展,毫无畏怯。薛长平会在这天给它们的叶子上挂上红纸,红纸可能是在村子里换的,也可能是从哪儿捡的,上面都会有掌柜的亲手写得吉祥话。
四娘在后厨忙的热火朝天,天蒙蒙黑就开始做菜,油锅爆炒的声响比放炮仗听着还火热。薛长平这一天似乎比往日客人多的时候还忙,一会儿去帮霍灵山洒扫院子,贴对联,换洗被褥;一会儿又跟着掌柜的后面写字,对比掌柜的那龙飞凤舞的墨笔,她的字那是拳打脚踢,根本没眼看,于是笔一扔就跑到后厨去给四娘打下手。
没有意外惊喜的话,客栈里都是到过年才能吃上肉,酱肘子在锅里煮得突突冒泡的时候,薛长平就扒到了灶台边闻着香味连连称赞四娘手艺好,四娘要是高兴了就会从锅里用筷子撕下一块肉皮叫她尝尝好没好。薛长平兴冲冲接过,端着碗就跑到前院,在掌柜的前大口嘚瑟吃着滚烫的肉,嘶哈嘶哈地直呼气。
往常掌柜的或许会呵斥她几句“没大没小,不把他放在眼里”这类话,但因为是除夕,过节嘛,也只笑呵呵说几句“馋鬼”。
李地主家吃的早,他家的鞭炮最早放,而声音一响,正好就到客栈开始吃年夜饭的时候。
“明年又是新年啊,这日子过得真快,以前没感觉,现在嘛——一转眼,小长平都长这么高了喽——”掌柜的馋酒,一般都是第一个敬酒的,说完就咪了半杯酒下肚。
“我没什么好说的,客栈如今这样好得很,新年旧年安稳过就是了。你这丫头这一年长进确实不少,那就祝你,还有灵山,新一年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四娘语气虽然和平日里没差,但话里也多了几分喜气。
“阿平,年纪没到,不许偷喝酒——”霍灵山挡住她要偷偷拿酒的手。
薛长平在马上闭着眼,嘴角不禁弯了弯,轻笑出声。
说她倒霉可怜,确实有点,毕竟她从小就没有父母,是个孤儿,一穷二白,屁都不算。但是她也没那么倒霉,至少没死在塞上,还住进了客栈里,遇到了这些家人。瞧,她多走运呐。虽说命不好,但运还是不错的。老天爷也没那么不公平。
还没等她看到自己,灯火突然全部熄灭,一阵山摇地动。
马蹄铁甲嘶吼着踏进了镇子,一片火光接天,血溅天幕。无数熟悉的面孔骤带惊恐,四散奔逃,却没有一个逃出了马上闪着冷光的锋刃。
“啊——”隔壁老板娘扭曲的脸在她眼前无限放大,血溅进了她的双眼。
薛长平陡然惊醒从马背上弹起,心口剧烈跳动起来。眼前还是一望无际的寂静黑夜,根本没有什么刀光剑影。她坐起身晃了晃脑袋,迎着冷风吹醒自己。
不是真的。这只是梦而已。
她这不是还没回到镇子,眼见为实——不会的——
强压下惊惧带来针扎的心悸,薛长平双腿夹紧马鞍,重重挥鞭。
“驾!”
“哒哒哒哒——”急促的马蹄声沉重敲击在北塞的大地上。
快,快一点,快一点,再快一点!!!
·
夜风柔拂,拉开宫廷夜宴的序幕。
皇宫大殿里燃着上千盏烛火,金顶玉柱在烛光下流转出灿若星河的光泽。寒冬的肃杀早被隔绝在宫墙之外,大殿门窗大开,冷风从四面吹进,可等吹到人跟前时,却也夹杂着和煦的暖意,带着醇厚的酒香熏得人心旷神怡。
“咚!咚!咚——”一阵急促的鼓点落下。
紧接着三排三十六人的丝竹管弦齐齐奏响,大殿中央,金莲台上七位舞女身披金霞彩锦,踩着节拍,那赤练水袖若云似雾柔柔舞起。舞动的身姿优美如鹤,乘风欲飞,嗓音如溶在灯影里的碧波,浅浅吟唱道:
“吾皇圣典恩泽厚——安得今朝丰瑞年——”
“千里人家皆安乐——四海天下尽笑颜——”
座下大臣们的衣服华广彩绣,在烛火间令人恍目,夜宴间觥筹交错,欢笑声此起彼伏。
今夜是宫中一年一度的除夕盛宴,朝中重臣皆携家眷入宫,共贺天子恩德。美酒佳肴自不必多说,还有烟花火术表演为这场繁华盛宴做点缀。除却彰显皇恩浩荡,君臣共庆。实则也是给太子,适婚王爷,以及各家大臣子女相看的大好机会。
若说哪两家子女终能喜结良缘,竟是在这除夕盛宴上隔着华灯看对了眼,倒也是一桩流传京中的佳话。京城茶肆酒楼间总津津乐道,花灯千盏,烟火如昼,仿佛天地都在成全一场命定的相逢。
不过,佳话终究是佳话,在这种地方,深情也好,意重也罢,就是抹恰到好处的胭脂,用红粉掩去那些盘根错节的门第算计。看似情投意合的一瞥,落得妙,便成了佳话;落得不好,不过是再添几分腥风血雨后的唏嘘罢了。
当朝太元皇后周皇后膝下育有一子一女,都到了适婚的年纪。长子范厉,是当朝太子,颇有治世之才,性格刚毅。妹妹范娥小太子两岁,深得皇后宠爱,是太元最尊贵的公主,也是宫中唯一的一位公主,出落得窈窕有致,封号惠仪。
朝中适婚王爷只有两位,可惜今日这两位都不在。
一位是宸阳王,范淮。他的母妃是当朝最得宠的林贵妃。今日便就坐在太元帝的另一侧,位置分量不亚于一边的皇后。范淮是贵妃当年随太元帝出征时有的,随军途中环境恶劣,母子虽平安,但范淮生来就有些体弱,太元帝赐“宸阳”的封号也是希望范淮体格能更刚健些。
在所有的皇子中,太元帝最偏爱范淮。送到他府里的宝贝都不说了,大小的宴席来不来都随他兴致,即便是这最为重要的除夕宴也不例外,便养成了他从小随意懒散,我行我素的性子。
贵妃前几日才收到范淮的来信,估计这夜又不知在太元的哪个角落里鬼混。
另一位则是已故贤妃之子,靖渊王范逸。
范逸为人随了其母妃品行,温和谦恭,不喜多言,从不争不抢。却能力相当,是朝中不可多得的贤才,很受太元帝重用。他一人直属太元帝,掌管都察院六载。
这次被派去南下治理饥荒,除夕夜也赶不及回来。
未封王的还有两位年幼的皇子,一位只有十岁,出自淑妃。另一位十四岁,出自惠嫔。
皇后虽身着华丽的凤服,但相比于太元帝另一侧坐着的贵妃,装扮显得端庄素雅许多。她端起酒杯抿唇饮了一小口,扫了眼右侧座下的太子,范厉轻轻颔首,放下手中酒杯。
方才太元帝已说过了祝酒辞,现在众人可随意举杯畅谈。
皇后举起酒杯给太元帝敬酒,嗓音柔和:“陛下。”
太元帝正和贵妃聊着话,闻言笑着转向皇后。
皇后笑道:“前几日,臣妾听闻太子夜里读书得了趣,竟一直捧着书卷在桌前坐到了早上,还是早晨去服侍更衣的下人发现,太子竟一夜未眠。您看他,一得了空闲就只知道练武读书的,现在到了适婚的年纪,也该找个知心人解一解冷暖了。”
皇后声音不高不低,话一落,下边坐着的一些女眷不禁正襟危坐,不发一言竖耳认真听着。
太元帝挑了挑眉,手扶着膝上,笑道:“哦?朕倒是忽略了这一桩事,还是皇后心细。不知皇后可有心仪的太子妃人选了?”
皇后淡淡笑道:“太子妃,自然是要让太子自己选了。”说完看向范厉。
太元帝又望向太子:“那太子是否已有心仪的太子妃人选?”
范厉闻言,顿了顿,并没有立即接话,目光却径直投向尉迟林后边端坐着的尉迟芸昇身上。
这下底下坐着的众人心里全都明了了。太子殿下这是也倾心京邺第一女子,尉迟家长女的风采啊。
范厉起身朝太元帝行礼,面上带着温柔的笑意:“多谢父皇母后关心,儿臣···确实有心上人了。”
尉迟林粗粝的胡子动了动,缓缓抬手抚着下须,眼神微微眯起,不善地看向范厉,似乎想要说什么又忍住了。
尉迟芸昇则是姿态端正地坐在那里,眼皮都没抬一下。
众人都等着太元帝发话,苏公公忽然抹着额脚步匆忙地绕到太元帝身后,颤颤递上前一个托盘,上面是一信封。
太元帝瞥见这信封,放下筷子微微蹙眉,看了眼身侧的苏公公。
“陛下,是方才千里黑骑刚送到的密信——”苏公公低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