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厉并不避讳,背手而立,轻笑答道:“都是。”
尉迟芸昇语气仍旧从容:“前者,太子不妨重新考量一番,放眼京城,自有比臣女更为合适的人选;而后者,臣女可在此向殿下禀明清楚,此生惟愿承志父业,效忠太元。”
话说到这份上了,范厉怎么会听不明白。尉迟芸昇的意思再明晰不过,无论情与利,她都不感一点兴趣。而尉迟芸昇的个性他也早有打探,聪慧通透,也耿直忠贞,若逼得太急,只会适得其反。
范厉笑了笑:“尉迟家果真世代忠良猛将,儿郎骁勇,女儿亦铮铮铁骨。孤心中实在敬佩。但孤的心意不会改变,既非卿不可,孤自会——等到你回心转意的那一天。”
无论男女,都会有成亲的一天,不过是时机还未成熟罢了。
今日大殿上,明眼人都知道太子殿下属意尉迟家长女,谁有这个胆子,敢和太子抢人?
范厉站在黑夜中,眼底暗光微闪,眉间是笃定无疑:“芸昇,你会知道,孤才是你最好的选择。”
尉迟芸昇没有作答,只是躬身一礼,转身告退。
而在转身的那一刻,那平静的神色在夜风中瞬间变得冷峻起来,眸光下藏着锋锐。
太子许诺这太子妃之位的意图再明显不过。并非什么非卿不可的儿女情长,而是与他的太子身份利害相关。
如今朝中三分兵权,自北征结束后,并未尽数收归太元帝手中。方才为父亲说话的护国侯正是皇后之父、周老将军。他为了防止与陛下生了嫌隙,有外戚独大的嫌疑,早将自己手里的兵权主动交还给了太元帝。
余下未归的那三分之一,便是尉迟军。
尉迟家之所以得享兵权特例,皆因世代忠良,忠骨刻于血脉之中。祖皇帝亲定祖训,明言尉迟家可独享养军之权。尉迟军的意义,一半护范氏江山,一半守苍生黎民。
如若范氏子孙出昏君孽障祸害百姓者,尉迟家甚至有权替祖皇帝斩之。
尘封于祖训的锋刃,从未真正钝过。
昔年尉迟家子嗣皆为男儿,便无联姻之忧。如今她为家中长女,若真应了太子所求,尉迟家在朝堂的立场便难免遭人揣测。
享有特权的家族,向来是众矢之的。
尉迟家这棵大树,本就被无数人暗中盯着。表面恭敬,背后咬牙切齿者,何止一二。一旦有任何机会,便会除之而后快。
更何况,陛下也不会允许太子这么做的。
太子如今在朝中已有诸多文臣暗中效力。虽说陛下近年放权,如那闹得满朝风雨的新策案,亦由太子主导,但除此之外,太子麾下并无一兵一卒。
若再得武将助力,是如虎添翼,还是引火上身?不过,那不是她该操心的。陛下在夜宴上答应了她随父出征,大概正是不愿太子如此急于揽收权力。
即便抛开朝政里的弯弯绕绕来说,太子妃是未来的皇后,尊贵无双,但也意味着将尉迟家的命运交予皇权掌控,受制于人。那是她绝不允许的事。
她是尉迟家长女,生来便肩负继承家族大统的责任。她的未来,只会在延续尉迟家基业使命,在太元的山河子民。
如此,太子的如意算盘注定落空。
这是毫无妥协的结局。
一旁等待的尉迟绛睿想蹲在地上数蚂蚁了。
“在等你阿姐吗?”宋仪见尉迟绛睿一个人站在这,却没见着尉迟芸昇的身影。
尉迟绛睿看了眼来人,点头叹道: “是啊。”
“你怎么瞧上去还不开心了?今日陛下亲封芸昇为中军校尉,可是件大喜事。”说着,宋仪敛眸微微出神,像是在回想什么,笑的温柔:“想必明日京邺就会传遍尉迟家长女奔赴沙场杀敌的消息了。”
尉迟绛睿看她一脸开心的模样,撇嘴道:“你倒是比我还高兴我阿姐封了官——”
语落,身后传来宋子铉吆喝的声音:“诶诶?你怎么跟我妹子说话呢,你酸就酸,自个儿窝囊就大方承认了呗,别冲着人阴阳怪气的,恶不恶心。”
“谁阴阳怪气了?”尉迟绛睿闻言白了宋子铉一眼,想了想,又上前一把搂过他脖子,悄声道:“子铉兄,你说,我们也入伍随军一起出征如何?”
宋子铉呵呵笑了几声,伸手指了指彼此:“你,我?随军出征?”
尉迟绛睿点点头。
宋子铉翻了个更大的白眼,一把拍开尉迟绛睿的手:“去送死啊。”
后面的宋仪见状轻轻摇了摇头,提裙跟上去城楼看烟花的人群。
宋子铉见宋仪走了,连忙摆摆手追上去:“不说了不说了,我得跟着我家妹子。总之,这事儿你就别想了。我看你就是每天过的太快活了——”
尉迟绛睿暗地骂了声宋子铉怂包。
随即又蹲下身,无聊捡了根树枝戳泥土,还没戳一会儿,后脑勺被人轻拍了两下,他本来就烦闷呢,这会儿怒气一下窜上来,伸手挥向头顶:“又是哪个混账?老——”
尉迟绛睿一转头,正好和挑眉的尉迟芸昇对上眼神,满腔怒气以及嘴里没说完的“老子···”瞬间就消萎了。
尉迟绛睿扯出一个尴尬的笑,乖乖抱着膝盖喊道:“阿姐,是你啊。”
尉迟芸昇捏去尉迟绛睿头上的一片小叶子,音调和平常一样淡淡的:“宫里不是家里,说话注意点。走吧,去看烟花,那不是你最喜欢的吗。”
尉迟绛睿刚刚心里的各种小情绪在这句话面前消散的无影无踪,立即跟个小尾巴似的咧嘴笑着跟上尉迟芸昇:“姐,刚才太子有没有为难你啊——”
“没有。”
“那就好——”
······
最前方,是陛下的金撵,随后是贵妃所乘的轻辇。
皇后的轿撵却缓缓落在了最后,凤驾有意放慢了速度,前后皆是空荡无人,仿佛刻意划出的一段寂静来。
“父亲,”皇后隔着纱帘,语调低沉,“您今日殿中那番话是何用意?今夜除夕宴正是让厉儿向陛下求娶尉迟家长女的好时机。”
矫外缓行的周恒步履稳健,白发不掩英姿。他未曾回头,语气里是不留情面的诘责:“囡囡,你也在宫里这么些年了,不是初进宫门不懂事的小姑娘,怎地反倒糊涂起来了?做了皇后,便真当这皇城是你的一言堂了?”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重锤。周恒虽年过花甲,但前半生战场上杀出来的威势丝毫不减,只一眼,便足以叫人胆战心惊。即便是皇后也不例外,更不必说这人还是自己的父亲。
轿子里一时沉默。
周恒继续道:“今日大殿之上,陛下一句‘忽略了这一桩事,还是皇后心细’,当是夸你周全?分明是提醒你莫要逾矩,无中生事,可明白?”
轿撵上的周皇后闻言眉头微微一蹙,旋即又缓缓舒展开,接着唇角勾起了一抹若有若无的笑。
那笑意极淡,叫人看不透。
她垂眸,淡漠的目光望着指尖的帕角,轻轻摩挲。
莫要逾矩,无中生事。周熙在心里缓缓默念这八个字,似乎在回味。
随意掐着指头算一算,她进宫也有几十载了。
她与太元帝共处一宫这么多年来,名为夫妻,实则君臣。她本来就是个寡情冷淡的人,既无情爱可言,亦无柔肠可叙。他们之间,只谈朝局,不谈私情,只论权谋,不论恩怨。
她做皇后,是享受高坐凤位,俯瞰众生;享受众生伏首,万目仰望。她喜欢殿前朝拜时那齐齐叩首的静默,喜欢垂眸间众臣噤声的敬畏,那种一言既出,天下随之起伏的感觉更是妙不可言。
而她的家族正好也需要一个皇后,于是这副凤冠霞帔一穿便是几十年。
可人心总是高了再高。
即便做了皇后,她的头顶还是有一片云,一片天,而这片天,从不容许任何人越界。
半晌,周恒听见女儿缓缓开口:“您这大半辈子都是这么过来的吧。夜夜入睡前,恐怕都还在反复回想白日说过的每一句话,有没有哪个字说差了,落了话柄,惹了忌讳。”
周恒神色未动,语气如常:“但凡还想护住这家、这人、这份权位,就得谨慎,如履薄冰,不可出丝毫差错。”
这些年,周氏身为外戚之首,不仅未遭帝王猜忌,反而愈加显出繁盛之势。家主周恒功不可没。自那场“释兵权”之后,他便以一身干净退得妥帖,给足了太元帝所需的决心与体面。说是信任,不如说是他对君臣之间分寸与权衡的拿捏恰到好处。
皇后轻轻一笑,声线低柔:“人活一世,每时每刻都要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得过……有时候我在想,这样到底是为了什么。”
周恒听了,沉默片刻,目光掠过轿帘,看了女儿的轿辇一眼,继而仰头望向远方宫阙上空的火光。
“快些追上陛下吧,”他说道,“烟火要开始了。”
夜风轻轻拂过轿帘,皇后应声的话随之传出:“晓得了。”
夜幕低垂,薄雾笼罩,京中寂静无声,唯有宫殿屋脊上的琉璃瓦,在月色下泛着幽幽微光。城门之下,人群已聚,万众屏息。无数双眼睛仰望着天空,等候着那即将划破黑夜的瞬间。
太元帝立于城楼中央,身后是金色的帝撵与肃然侍立的宫人群臣,身前则是万家灯火、人声鼎沸的京城。
夜色渐深,盛大的宴会正值高潮。
尉迟芸昇语气仍旧从容:“前者,太子不妨重新考量一番,放眼京城,自有比臣女更为合适的人选;而后者,臣女可在此向殿下禀明清楚,此生惟愿承志父业,效忠太元。”
话说到这份上了,范厉怎么会听不明白。尉迟芸昇的意思再明晰不过,无论情与利,她都不感一点兴趣。而尉迟芸昇的个性他也早有打探,聪慧通透,也耿直忠贞,若逼得太急,只会适得其反。
范厉笑了笑:“尉迟家果真世代忠良猛将,儿郎骁勇,女儿亦铮铮铁骨。孤心中实在敬佩。但孤的心意不会改变,既非卿不可,孤自会——等到你回心转意的那一天。”
无论男女,都会有成亲的一天,不过是时机还未成熟罢了。
今日大殿上,明眼人都知道太子殿下属意尉迟家长女,谁有这个胆子,敢和太子抢人?
范厉站在黑夜中,眼底暗光微闪,眉间是笃定无疑:“芸昇,你会知道,孤才是你最好的选择。”
尉迟芸昇没有作答,只是躬身一礼,转身告退。
而在转身的那一刻,那平静的神色在夜风中瞬间变得冷峻起来,眸光下藏着锋锐。
太子许诺这太子妃之位的意图再明显不过。并非什么非卿不可的儿女情长,而是与他的太子身份利害相关。
如今朝中三分兵权,自北征结束后,并未尽数收归太元帝手中。方才为父亲说话的护国侯正是皇后之父、周老将军。他为了防止与陛下生了嫌隙,有外戚独大的嫌疑,早将自己手里的兵权主动交还给了太元帝。
余下未归的那三分之一,便是尉迟军。
尉迟家之所以得享兵权特例,皆因世代忠良,忠骨刻于血脉之中。祖皇帝亲定祖训,明言尉迟家可独享养军之权。尉迟军的意义,一半护范氏江山,一半守苍生黎民。
如若范氏子孙出昏君孽障祸害百姓者,尉迟家甚至有权替祖皇帝斩之。
尘封于祖训的锋刃,从未真正钝过。
昔年尉迟家子嗣皆为男儿,便无联姻之忧。如今她为家中长女,若真应了太子所求,尉迟家在朝堂的立场便难免遭人揣测。
享有特权的家族,向来是众矢之的。
尉迟家这棵大树,本就被无数人暗中盯着。表面恭敬,背后咬牙切齿者,何止一二。一旦有任何机会,便会除之而后快。
更何况,陛下也不会允许太子这么做的。
太子如今在朝中已有诸多文臣暗中效力。虽说陛下近年放权,如那闹得满朝风雨的新策案,亦由太子主导,但除此之外,太子麾下并无一兵一卒。
若再得武将助力,是如虎添翼,还是引火上身?不过,那不是她该操心的。陛下在夜宴上答应了她随父出征,大概正是不愿太子如此急于揽收权力。
即便抛开朝政里的弯弯绕绕来说,太子妃是未来的皇后,尊贵无双,但也意味着将尉迟家的命运交予皇权掌控,受制于人。那是她绝不允许的事。
她是尉迟家长女,生来便肩负继承家族大统的责任。她的未来,只会在延续尉迟家基业使命,在太元的山河子民。
如此,太子的如意算盘注定落空。
这是毫无妥协的结局。
一旁等待的尉迟绛睿想蹲在地上数蚂蚁了。
“在等你阿姐吗?”宋仪见尉迟绛睿一个人站在这,却没见着尉迟芸昇的身影。
尉迟绛睿看了眼来人,点头叹道: “是啊。”
“你怎么瞧上去还不开心了?今日陛下亲封芸昇为中军校尉,可是件大喜事。”说着,宋仪敛眸微微出神,像是在回想什么,笑的温柔:“想必明日京邺就会传遍尉迟家长女奔赴沙场杀敌的消息了。”
尉迟绛睿看她一脸开心的模样,撇嘴道:“你倒是比我还高兴我阿姐封了官——”
语落,身后传来宋子铉吆喝的声音:“诶诶?你怎么跟我妹子说话呢,你酸就酸,自个儿窝囊就大方承认了呗,别冲着人阴阳怪气的,恶不恶心。”
“谁阴阳怪气了?”尉迟绛睿闻言白了宋子铉一眼,想了想,又上前一把搂过他脖子,悄声道:“子铉兄,你说,我们也入伍随军一起出征如何?”
宋子铉呵呵笑了几声,伸手指了指彼此:“你,我?随军出征?”
尉迟绛睿点点头。
宋子铉翻了个更大的白眼,一把拍开尉迟绛睿的手:“去送死啊。”
后面的宋仪见状轻轻摇了摇头,提裙跟上去城楼看烟花的人群。
宋子铉见宋仪走了,连忙摆摆手追上去:“不说了不说了,我得跟着我家妹子。总之,这事儿你就别想了。我看你就是每天过的太快活了——”
尉迟绛睿暗地骂了声宋子铉怂包。
随即又蹲下身,无聊捡了根树枝戳泥土,还没戳一会儿,后脑勺被人轻拍了两下,他本来就烦闷呢,这会儿怒气一下窜上来,伸手挥向头顶:“又是哪个混账?老——”
尉迟绛睿一转头,正好和挑眉的尉迟芸昇对上眼神,满腔怒气以及嘴里没说完的“老子···”瞬间就消萎了。
尉迟绛睿扯出一个尴尬的笑,乖乖抱着膝盖喊道:“阿姐,是你啊。”
尉迟芸昇捏去尉迟绛睿头上的一片小叶子,音调和平常一样淡淡的:“宫里不是家里,说话注意点。走吧,去看烟花,那不是你最喜欢的吗。”
尉迟绛睿刚刚心里的各种小情绪在这句话面前消散的无影无踪,立即跟个小尾巴似的咧嘴笑着跟上尉迟芸昇:“姐,刚才太子有没有为难你啊——”
“没有。”
“那就好——”
······
最前方,是陛下的金撵,随后是贵妃所乘的轻辇。
皇后的轿撵却缓缓落在了最后,凤驾有意放慢了速度,前后皆是空荡无人,仿佛刻意划出的一段寂静来。
“父亲,”皇后隔着纱帘,语调低沉,“您今日殿中那番话是何用意?今夜除夕宴正是让厉儿向陛下求娶尉迟家长女的好时机。”
矫外缓行的周恒步履稳健,白发不掩英姿。他未曾回头,语气里是不留情面的诘责:“囡囡,你也在宫里这么些年了,不是初进宫门不懂事的小姑娘,怎地反倒糊涂起来了?做了皇后,便真当这皇城是你的一言堂了?”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重锤。周恒虽年过花甲,但前半生战场上杀出来的威势丝毫不减,只一眼,便足以叫人胆战心惊。即便是皇后也不例外,更不必说这人还是自己的父亲。
轿子里一时沉默。
周恒继续道:“今日大殿之上,陛下一句‘忽略了这一桩事,还是皇后心细’,当是夸你周全?分明是提醒你莫要逾矩,无中生事,可明白?”
轿撵上的周皇后闻言眉头微微一蹙,旋即又缓缓舒展开,接着唇角勾起了一抹若有若无的笑。
那笑意极淡,叫人看不透。
她垂眸,淡漠的目光望着指尖的帕角,轻轻摩挲。
莫要逾矩,无中生事。周熙在心里缓缓默念这八个字,似乎在回味。
随意掐着指头算一算,她进宫也有几十载了。
她与太元帝共处一宫这么多年来,名为夫妻,实则君臣。她本来就是个寡情冷淡的人,既无情爱可言,亦无柔肠可叙。他们之间,只谈朝局,不谈私情,只论权谋,不论恩怨。
她做皇后,是享受高坐凤位,俯瞰众生;享受众生伏首,万目仰望。她喜欢殿前朝拜时那齐齐叩首的静默,喜欢垂眸间众臣噤声的敬畏,那种一言既出,天下随之起伏的感觉更是妙不可言。
而她的家族正好也需要一个皇后,于是这副凤冠霞帔一穿便是几十年。
可人心总是高了再高。
即便做了皇后,她的头顶还是有一片云,一片天,而这片天,从不容许任何人越界。
半晌,周恒听见女儿缓缓开口:“您这大半辈子都是这么过来的吧。夜夜入睡前,恐怕都还在反复回想白日说过的每一句话,有没有哪个字说差了,落了话柄,惹了忌讳。”
周恒神色未动,语气如常:“但凡还想护住这家、这人、这份权位,就得谨慎,如履薄冰,不可出丝毫差错。”
这些年,周氏身为外戚之首,不仅未遭帝王猜忌,反而愈加显出繁盛之势。家主周恒功不可没。自那场“释兵权”之后,他便以一身干净退得妥帖,给足了太元帝所需的决心与体面。说是信任,不如说是他对君臣之间分寸与权衡的拿捏恰到好处。
皇后轻轻一笑,声线低柔:“人活一世,每时每刻都要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得过……有时候我在想,这样到底是为了什么。”
周恒听了,沉默片刻,目光掠过轿帘,看了女儿的轿辇一眼,继而仰头望向远方宫阙上空的火光。
“快些追上陛下吧,”他说道,“烟火要开始了。”
夜风轻轻拂过轿帘,皇后应声的话随之传出:“晓得了。”
夜幕低垂,薄雾笼罩,京中寂静无声,唯有宫殿屋脊上的琉璃瓦,在月色下泛着幽幽微光。城门之下,人群已聚,万众屏息。无数双眼睛仰望着天空,等候着那即将划破黑夜的瞬间。
太元帝立于城楼中央,身后是金色的帝撵与肃然侍立的宫人群臣,身前则是万家灯火、人声鼎沸的京城。
夜色渐深,盛大的宴会正值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