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已是夏初。
熏风长昼,万物并秀。
院子里的枇杷果大都熟了,一簇簇沉甸甸、黄澄澄的,翘在枝头,让人心生喜爱。
程氏爱吃枇杷,本地却少见枇杷。
她怀着江旭的时候馋枇杷馋得厉害,江留青便费了大力气托人从外地运了果苗和种子回来。
种活的只有院子里这两株,如今已经有二十年了。
树长得两丈来高,枇杷结得一年比一年多,果子尝着一年比一年甜。
程氏怀着江旭的时候没吃上枇杷,怀着江衔月的时候吃了个够。
可能因为这个,江衔月也特别爱吃枇杷。
钟五背着樱桃登门的时候,江衔月和江涛正各据一方,站在东厢前的枇杷树上摘枇杷。
江留芳、江留善和江留青站在树下,不时接过他们递下来的篮子。
小玉郎则在树下跑来跑去,不时仰头往树上望。
他也想上去,但是爹娘不准,爷爷奶奶不准,太奶奶也不准,小叔叔和小姑姑还不来抱他。
江衔月本来没打算上去的,她只是看着四叔和大哥四哥在树上摘果子有些心动,江留青就主动扶了梯子。
“你也去摘枇杷吧。放心,爹肯定扶得稳稳的,绝不会让你摔下来的。”
女儿像玉郎这么大的时候,这枇杷树还没这么高,他举着她就能把低处的枇杷摘下来。
如今女儿长大了,还能在家里待几年呢,他能纵着她爬高上梯的机会又有几次呢。
江衔月没忍住心动,顺着梯子爬了上去。
小玉郎在旁边看着,觉得有门儿,就缠着他三叔爷爷,也要上去。
他人还没有板凳高,江留青哪敢让他上树,就举着他让他捡低处的摘。
-----
“三叔,在家吗?”门虚掩着,钟五听见院子里有动静,在门外喊了一声。
“是五郎啊!”江留青认出他的声音,抱着玉郎转过头迎他进来,“门没拴,快进来,快进来!你来得巧,正好咱们摘枇杷呢!”
江涛一边递了满满一篮子新摘的枇杷下去,一边勾着头冲钟五喊:“钟大哥,你来了!快看,我们刚摘的枇杷,可甜呢!”
钟五的目光穿过那层层叠叠的绿叶和累累簇簇的金丸,落在那抹红色裙角上。
他微微一笑,“嗯,看来我来得正是时候。”
他神色总是冷肃严整的,偶尔温煦和顺,便让人觉得可靠。这回猛然这么一笑,星眸点漆,顾盼神飞,整个人都神采飞扬起来。
江涛三步并作两步跃下梯子,忍不住惊叹,“钟大哥,你长得真俊,我原来以为我二哥和三哥就够俊了,你怎么长得比他们还俊?”
钟五的笑差点没端住。
长得俊是很好,但是这样直白且热切的夸赞,他不知道怎么接才好。
更何况,他虽没见过江旭,却见过江生和江衔月。
两人一个清逸俊秀,一个清丽娇媚,就是江海和江涛,也都身材高大,白皙俊朗,很是出挑。
想来,作为他们从兄弟和亲哥哥的江旭自然也不会差的。
即便明白江涛说的或许只是客气话,钟五心底还是悄悄蔓延出些许期待来……要是她也这么想就好了。随即就是懊恼……这样的期盼过于肤浅,也过于轻浮。
-----
江留善觉得儿子丢脸。
这小子从小就是个看脸的,谁长得好就跟着谁跑。
从小就跟在生哥儿和旭哥儿屁股后头转,却连一点聪明劲儿也没学到。
现在眼看又有跟着钟家五郎晃悠的架势了,也不知能不能学几分五郎的本事在身上。
江留芳很想拿针线把江涛的嘴缝上——你夸就夸,怎么还带贬自家人的。
钟五是长得很俊,那也没有你二哥俊啊。
江留青倒是很赞同。
“你也觉得五郎和你三哥有些像吧,我看着也像。
“你三哥个子也高,十三四岁的时候就比我还高了,现在肯定更高。
“他眼睛也亮得很,眼珠子黑黝黝的,特别有神,这点儿连月儿也比不过……你三婶儿那时候还说是天上的星星掉到娃儿眼眶里去了……”
江衔月的瞳仁颜色浅一些,是灰黑色,哭的时候显得特别可怜。小时候江旭一欺负她,她都不用出声,只含着两包泪,江旭就连话都不敢说了。
江留青想起过往来,侃侃而谈,却丝毫没想到江旭离家时江涛才多大,即便记得江旭又能记得多少。
江涛无语。他说他们长得俊,可没说他们长得像啊……
不过可能在三叔眼里,丑的人各有各的丑法,俊的人却都一样俊吧。
二哥那话怎么说来着……哦,叫丑得千姿百态,俊得如出一辙。
-----
江留芳拿这两大咧咧的人没辙,好在刚从另一棵树上下来的江留春和江海很靠谱,拉着钟五把人往屋里引。
钟五也不推拒,卸下背篓,顺着他们的招呼进了屋。
江涛赶紧把梯子换了个方向,方便江衔月下来。
“你要不要先去外面转一圈再回来?”
江涛神经虽粗,但也知道小娘子爬树不是什么好让人知道的事情。
江衔月眨眨眼,“我去给三奶奶送枇杷,中午就在那边了。”
今天大伯母、二伯母、四婶、大嫂她们都在这儿,只有三奶奶一个人在家,她刚好可以过去陪她。
“什么钟五,钟大哥在屋里,你可不能钟五钟五地乱喊一气,碰见了怎么也要称呼一声钟大哥或钟五哥才是,听见没有?”
江涛往屋里看了一眼,见没人注意这边,才压低声音叮嘱江衔月。
这份叮嘱来得过于莫名其妙,江衔月愣是没反应过来。
刚洗完枇杷往屋里去的赵氏扑哧一笑,“月儿说的是中午,”她指了指天上的太阳。
“可不是钟五。”她又指了指堂屋。
江衔月这才明白江涛的意思,不由冲他翻了个白眼,提着一篮枇杷走了。
四哥刚刚说钟五长得比二哥三哥还俊的话,她都听见了。
幸好四哥是四哥,要是四哥是四姐,说不得就对钟五一见倾心,以身相许了。
-----
钟五走时,背篓里的樱桃变成了枇杷。
钟三的媳妇儿赵穗儿怀了身孕,近来胃口不大好,爱吃些酸果子。
钟三寻遍山坡和草市给她弄了许多桑葚和山莓,她犹觉不够,反倒越发馋了。
钟五常常跑山,认识的果子也多,钟三便托他多留意,自己更是天天都守在门口等钟五,看他有没有带什么新鲜果子回来。
今天也不例外。
是以钟五一到家,就被钟三堵了个正着。
钟五今天心情好,加之他早上在山上摘了山樱桃就送去江家了,对着钟三有几分心虚,便将篓子里的枇杷分了一半给他。
“你让三嫂吃的时候小心些,回头把果核儿留给我。”
钟三看了一眼篓子里剩下的那一半,眼神眷恋,心里琢磨着,一定要想个什么法子,把老五剩下那些也弄到手。
陆氏见是枇杷,就猜到钟五去了江家,问道:“去杏花里了,怎么还带回来这么些枇杷?”
“我去得巧,正好赶上人家摘枇杷呢。”
钟三得了便宜还卖乖,在一旁笑他,“你那是去得巧么?你那是去得不巧。这枇杷咱们这儿少见呢,你这一背就是半篓子,别是把人家一棵树都薅光了吧?”
钟五挑了挑眉,看向他装枇杷的篮子。
钟三赶忙将篮子紧紧抱在怀里,讨好道:“去得巧,去得巧行了吧。你悠着点尝个味儿就行了啊,我估计篮子里这点肯定不够你三嫂解馋的。”
钟五不理他,将篓子里的枇杷洗了,又拿了个陶盆,径自坐在石桌旁,一颗颗给枇杷剥了皮,用刀划开,取出里面的果核儿。
不一会儿,桌子上就积了一堆油润润的枇杷核儿和一盆黄澄澄的枇杷果肉。
几个侄子侄女儿围在周围,轮流接受陆氏的投喂。
钟三和赵穗儿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连枇杷都忘了吃。
钟五将手里的枇杷处理完了,将盆往旁边推了推,又瞄向钟三怀里装枇杷的篮子。
钟三见状,赶紧将篮子递了过去,“老五,你行啊你,来,都给你。”
钟五接过来,把果核和小刀放进篮子里,提着回了屋子,徒留钟三在后头,大呼上当。
-----
钟三嬉皮笑脸的,还是把剩下的枇杷弄到手了,转头就投喂给自己媳妇儿,还奇怪钟五收集枇杷核儿干什么。
他不知道钟五收集果核儿做什么,陆氏却猜到一些。
她看钟五头也不抬地摆弄着那些果核儿,问:“老五,你想种枇杷啊?”
钟五手上不停,一边换水,一边回陆氏的话,“我种个试试,种出来了自然好,种不出来就去找几株苗儿来种。”
陆氏点头,“行,不过咱没种过这东西,也不知道好不好养活。你要实在想种,不如等秋天去江家讨几根枝条,回来扦插或是嫁接,比种子容易活。”
她没出嫁时,家里父亲和叔伯们很精通扦插嫁接的活计,她见得多了,也懂一点。
钟五点点头,专注地摆弄着手里的东西,也不知道听进去没有。
“你四哥的事儿还有得磨,你年纪也不小了,总不能就这样耽误下去。娘前天跟你说的那个你觉得怎么样?要是合意,就让人安排相看了。”
钟五顿了顿,“娘,我的事儿不急。”
他们屡次相遇,但他明确跟家里说过的,也只有清明节那一遭,三月十五城门外的事,他一句带过,其他的更是提都没提。
如果第一次、第二次他还能在惊艳过后按捺下心中的悸动……那么第三次、第四次、及至后来的每一次,是不是就昭示着他与江家,与她并非没有缘分呢?
那些隐秘的心思,痴妄的念头,如果他能放下、肯放下,又何至于有后来这些故事?
缘法,缘法,应该不只有天定的缘,还有人为的法吧
只是如今,缘分到了,时机却还差点——即便在过去的相处中,江家人对他表现出极大的欣赏和善意,他也没有把握,当他觊觎人家掌上明珠的时候,他们还会对他这样友好。
熏风长昼,万物并秀。
院子里的枇杷果大都熟了,一簇簇沉甸甸、黄澄澄的,翘在枝头,让人心生喜爱。
程氏爱吃枇杷,本地却少见枇杷。
她怀着江旭的时候馋枇杷馋得厉害,江留青便费了大力气托人从外地运了果苗和种子回来。
种活的只有院子里这两株,如今已经有二十年了。
树长得两丈来高,枇杷结得一年比一年多,果子尝着一年比一年甜。
程氏怀着江旭的时候没吃上枇杷,怀着江衔月的时候吃了个够。
可能因为这个,江衔月也特别爱吃枇杷。
钟五背着樱桃登门的时候,江衔月和江涛正各据一方,站在东厢前的枇杷树上摘枇杷。
江留芳、江留善和江留青站在树下,不时接过他们递下来的篮子。
小玉郎则在树下跑来跑去,不时仰头往树上望。
他也想上去,但是爹娘不准,爷爷奶奶不准,太奶奶也不准,小叔叔和小姑姑还不来抱他。
江衔月本来没打算上去的,她只是看着四叔和大哥四哥在树上摘果子有些心动,江留青就主动扶了梯子。
“你也去摘枇杷吧。放心,爹肯定扶得稳稳的,绝不会让你摔下来的。”
女儿像玉郎这么大的时候,这枇杷树还没这么高,他举着她就能把低处的枇杷摘下来。
如今女儿长大了,还能在家里待几年呢,他能纵着她爬高上梯的机会又有几次呢。
江衔月没忍住心动,顺着梯子爬了上去。
小玉郎在旁边看着,觉得有门儿,就缠着他三叔爷爷,也要上去。
他人还没有板凳高,江留青哪敢让他上树,就举着他让他捡低处的摘。
-----
“三叔,在家吗?”门虚掩着,钟五听见院子里有动静,在门外喊了一声。
“是五郎啊!”江留青认出他的声音,抱着玉郎转过头迎他进来,“门没拴,快进来,快进来!你来得巧,正好咱们摘枇杷呢!”
江涛一边递了满满一篮子新摘的枇杷下去,一边勾着头冲钟五喊:“钟大哥,你来了!快看,我们刚摘的枇杷,可甜呢!”
钟五的目光穿过那层层叠叠的绿叶和累累簇簇的金丸,落在那抹红色裙角上。
他微微一笑,“嗯,看来我来得正是时候。”
他神色总是冷肃严整的,偶尔温煦和顺,便让人觉得可靠。这回猛然这么一笑,星眸点漆,顾盼神飞,整个人都神采飞扬起来。
江涛三步并作两步跃下梯子,忍不住惊叹,“钟大哥,你长得真俊,我原来以为我二哥和三哥就够俊了,你怎么长得比他们还俊?”
钟五的笑差点没端住。
长得俊是很好,但是这样直白且热切的夸赞,他不知道怎么接才好。
更何况,他虽没见过江旭,却见过江生和江衔月。
两人一个清逸俊秀,一个清丽娇媚,就是江海和江涛,也都身材高大,白皙俊朗,很是出挑。
想来,作为他们从兄弟和亲哥哥的江旭自然也不会差的。
即便明白江涛说的或许只是客气话,钟五心底还是悄悄蔓延出些许期待来……要是她也这么想就好了。随即就是懊恼……这样的期盼过于肤浅,也过于轻浮。
-----
江留善觉得儿子丢脸。
这小子从小就是个看脸的,谁长得好就跟着谁跑。
从小就跟在生哥儿和旭哥儿屁股后头转,却连一点聪明劲儿也没学到。
现在眼看又有跟着钟家五郎晃悠的架势了,也不知能不能学几分五郎的本事在身上。
江留芳很想拿针线把江涛的嘴缝上——你夸就夸,怎么还带贬自家人的。
钟五是长得很俊,那也没有你二哥俊啊。
江留青倒是很赞同。
“你也觉得五郎和你三哥有些像吧,我看着也像。
“你三哥个子也高,十三四岁的时候就比我还高了,现在肯定更高。
“他眼睛也亮得很,眼珠子黑黝黝的,特别有神,这点儿连月儿也比不过……你三婶儿那时候还说是天上的星星掉到娃儿眼眶里去了……”
江衔月的瞳仁颜色浅一些,是灰黑色,哭的时候显得特别可怜。小时候江旭一欺负她,她都不用出声,只含着两包泪,江旭就连话都不敢说了。
江留青想起过往来,侃侃而谈,却丝毫没想到江旭离家时江涛才多大,即便记得江旭又能记得多少。
江涛无语。他说他们长得俊,可没说他们长得像啊……
不过可能在三叔眼里,丑的人各有各的丑法,俊的人却都一样俊吧。
二哥那话怎么说来着……哦,叫丑得千姿百态,俊得如出一辙。
-----
江留芳拿这两大咧咧的人没辙,好在刚从另一棵树上下来的江留春和江海很靠谱,拉着钟五把人往屋里引。
钟五也不推拒,卸下背篓,顺着他们的招呼进了屋。
江涛赶紧把梯子换了个方向,方便江衔月下来。
“你要不要先去外面转一圈再回来?”
江涛神经虽粗,但也知道小娘子爬树不是什么好让人知道的事情。
江衔月眨眨眼,“我去给三奶奶送枇杷,中午就在那边了。”
今天大伯母、二伯母、四婶、大嫂她们都在这儿,只有三奶奶一个人在家,她刚好可以过去陪她。
“什么钟五,钟大哥在屋里,你可不能钟五钟五地乱喊一气,碰见了怎么也要称呼一声钟大哥或钟五哥才是,听见没有?”
江涛往屋里看了一眼,见没人注意这边,才压低声音叮嘱江衔月。
这份叮嘱来得过于莫名其妙,江衔月愣是没反应过来。
刚洗完枇杷往屋里去的赵氏扑哧一笑,“月儿说的是中午,”她指了指天上的太阳。
“可不是钟五。”她又指了指堂屋。
江衔月这才明白江涛的意思,不由冲他翻了个白眼,提着一篮枇杷走了。
四哥刚刚说钟五长得比二哥三哥还俊的话,她都听见了。
幸好四哥是四哥,要是四哥是四姐,说不得就对钟五一见倾心,以身相许了。
-----
钟五走时,背篓里的樱桃变成了枇杷。
钟三的媳妇儿赵穗儿怀了身孕,近来胃口不大好,爱吃些酸果子。
钟三寻遍山坡和草市给她弄了许多桑葚和山莓,她犹觉不够,反倒越发馋了。
钟五常常跑山,认识的果子也多,钟三便托他多留意,自己更是天天都守在门口等钟五,看他有没有带什么新鲜果子回来。
今天也不例外。
是以钟五一到家,就被钟三堵了个正着。
钟五今天心情好,加之他早上在山上摘了山樱桃就送去江家了,对着钟三有几分心虚,便将篓子里的枇杷分了一半给他。
“你让三嫂吃的时候小心些,回头把果核儿留给我。”
钟三看了一眼篓子里剩下的那一半,眼神眷恋,心里琢磨着,一定要想个什么法子,把老五剩下那些也弄到手。
陆氏见是枇杷,就猜到钟五去了江家,问道:“去杏花里了,怎么还带回来这么些枇杷?”
“我去得巧,正好赶上人家摘枇杷呢。”
钟三得了便宜还卖乖,在一旁笑他,“你那是去得巧么?你那是去得不巧。这枇杷咱们这儿少见呢,你这一背就是半篓子,别是把人家一棵树都薅光了吧?”
钟五挑了挑眉,看向他装枇杷的篮子。
钟三赶忙将篮子紧紧抱在怀里,讨好道:“去得巧,去得巧行了吧。你悠着点尝个味儿就行了啊,我估计篮子里这点肯定不够你三嫂解馋的。”
钟五不理他,将篓子里的枇杷洗了,又拿了个陶盆,径自坐在石桌旁,一颗颗给枇杷剥了皮,用刀划开,取出里面的果核儿。
不一会儿,桌子上就积了一堆油润润的枇杷核儿和一盆黄澄澄的枇杷果肉。
几个侄子侄女儿围在周围,轮流接受陆氏的投喂。
钟三和赵穗儿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连枇杷都忘了吃。
钟五将手里的枇杷处理完了,将盆往旁边推了推,又瞄向钟三怀里装枇杷的篮子。
钟三见状,赶紧将篮子递了过去,“老五,你行啊你,来,都给你。”
钟五接过来,把果核和小刀放进篮子里,提着回了屋子,徒留钟三在后头,大呼上当。
-----
钟三嬉皮笑脸的,还是把剩下的枇杷弄到手了,转头就投喂给自己媳妇儿,还奇怪钟五收集枇杷核儿干什么。
他不知道钟五收集果核儿做什么,陆氏却猜到一些。
她看钟五头也不抬地摆弄着那些果核儿,问:“老五,你想种枇杷啊?”
钟五手上不停,一边换水,一边回陆氏的话,“我种个试试,种出来了自然好,种不出来就去找几株苗儿来种。”
陆氏点头,“行,不过咱没种过这东西,也不知道好不好养活。你要实在想种,不如等秋天去江家讨几根枝条,回来扦插或是嫁接,比种子容易活。”
她没出嫁时,家里父亲和叔伯们很精通扦插嫁接的活计,她见得多了,也懂一点。
钟五点点头,专注地摆弄着手里的东西,也不知道听进去没有。
“你四哥的事儿还有得磨,你年纪也不小了,总不能就这样耽误下去。娘前天跟你说的那个你觉得怎么样?要是合意,就让人安排相看了。”
钟五顿了顿,“娘,我的事儿不急。”
他们屡次相遇,但他明确跟家里说过的,也只有清明节那一遭,三月十五城门外的事,他一句带过,其他的更是提都没提。
如果第一次、第二次他还能在惊艳过后按捺下心中的悸动……那么第三次、第四次、及至后来的每一次,是不是就昭示着他与江家,与她并非没有缘分呢?
那些隐秘的心思,痴妄的念头,如果他能放下、肯放下,又何至于有后来这些故事?
缘法,缘法,应该不只有天定的缘,还有人为的法吧
只是如今,缘分到了,时机却还差点——即便在过去的相处中,江家人对他表现出极大的欣赏和善意,他也没有把握,当他觊觎人家掌上明珠的时候,他们还会对他这样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