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吃过饭,又忙活到很晚,才将糍粑做好。
江衔月也将剩下的牛肉卤在灶上,小火咕噜着,等明天早上大概就很入味了。
江涛要回去,江衔月拿了一瓦钵底料给他们,“拿回去给三奶奶他们尝尝,我加的盐多,就算能吃辣也别放多多,不然太咸。”
江涛没客气,抱着瓦罐走了。
江衔月找江旭还有话说,江生也想看看江衔月那幅绣品到底是什么样子,三人去了东厢。
江留青呵呵笑,拉着钟五坐下,“月儿肯定不放心旭哥儿收拾的行李,要亲眼看一看。来,咱爷俩喝茶,这茶还是上回你买的,亲戚们尝了都说好。”
火锅虽好吃,吃多了也上火,他年纪大了,消化不好,还是多喝点茶清清火吧。
“还是月儿说您喜欢喝这种绿茶呢,您喜欢就好,我们下次回来再带点儿。”
江留青算是个地道的农家人,不怎么喝茶,但是女婿这么一说,他心里顿时熨帖得不行。
闺女知道自己喜欢吃什么喝什么,肯定是关心自己的。闺女把自己的喜好跟女婿说,肯定是跟女婿俩人处得好。女婿又愿意给自己买,肯定是把闺女的话放在了心上,敬着他这个岳父,也敬重妻子。
这样想来,这门亲真是结得好。
想他只是无意去白石桥溜达了一圈,就解决了一桩大事,让闺女终身有靠,江留青心里不由有些得意,嘴上却道:“不用,不用,你买了那么多,够我喝好久了。这东西贵,我知道你能干,但你们过日子,也要省着点儿,不能顾前不顾后,以后还得养活孩子呢。”
“还是爹想得周到,我们年轻,有时候行事就欠考虑,还得您多帮着参谋参谋……”
翁婿俩一个有心教诲,一个有意聆听,也算其乐融融。
-----
东厢里,江旭问江衔月,“绣品在哪?给我们看看。”
江衔月去西厢房取了绣品出来。这是去年就完成的,本来是想留着以后给江旭的,所以出嫁的时候她也没带走。
绣品很长,展开来,比当初的鹿鹤同春还要庞大得多,而且汇集了山水、人物、村庄、市井等等,是一幅容纳万千景致的长卷,与江生送她的画卷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也是江衔月说只给江旭看看的原因。
她收到江生送她的画后就改主意了,想等江生高中或者成婚的时候,把绣品送给他当贺礼。
江生也明白了江衔月的意思,他斜江旭一眼,“要不是我娘当时确实没怀孩子,我都以为月儿是我娘生的了。怎么看,都是我俩更像亲兄妹。”
脾性像,心性更像,就是长相上还是江旭和江衔月比较像,这或许是江衔月跟他相处时间更多,耳濡目染的缘故?
江衔月也笑,或许那幅画卷和这幅绣品,创作的最初目的都是为了江旭,为了怀念,为了寄托,为了重逢。画里有他,绣品里也有他,仿佛他从未离开过……
不过他回来了,东西给不给他都不要紧了。
江旭自然也见过那幅画,他抚摸着绣品上的杏花,桃花,良久笑道:“你收好吧,就按你说的留给二哥。”
江衔月牙酸,“我能绣出第一幅,就能绣出第二幅、第三幅,你要是喜欢就收着吧,我再给二哥绣就是了。”
“不一样的,每个人在人生每个阶段的心情都是不一样的……”
江旭看着绣卷上的白石桥,一个妇人牵着一儿一女的背影,不由神伤,“你绣再多,也不是这一幅了。二哥画再多,也不是那一幅了。”
江生难得见他如此,也觉得牙酸,嚷嚷道:“什么再给我绣就是了,这幅就是我的,谁也别抢。你哥他该,但凡他能多想着咱们,早点来个信儿,现在画也好,绣品也好,都是他的,现在啊,就让他眼馋着吧!”
江旭不生气,两样东西虽然都没到他手里,但是他却有了更多感触。
“我以后绝对不会再冲动了。更何况,这次有二哥看着,你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我想着你手里要是有好的绣品,我就带去岭南卖了,总能比你去县城卖给绣庄划算。但是这样的宝贝还是不往外流了,给二哥就挺好的。”
江生哼哼两声,见他们还有话说,带着绣品走了。
江衔月问起别的,“哥,除了你给我带的那些,你还买卖什么货物?”
“没别的了,差不多就是那些,从内陆往沿海出售丝绸锦缎,从沿海往内陆贩卖宝石、香料、烧珠、玻璃、香皂这些舶来品,要是遇上稀罕的南洋的土产,也会带上一些。像是上次给你的那盒子羽毛,就是来自海外的一个小部落。
“他们部落有一种独特的鸟,叫眠鸟,也叫七彩鸟,特别偏爱色彩艳丽的植物,一生中除了飞,其他时候都在睡觉。它们刚破壳的时候一身雪白,破壳后就会吃掉自己的壳,然后开始寻找自己属意的植物,找到了就停驻在上面睡觉,时间长了一身雪白的羽毛就会染上植物的颜色,且经久不褪。不过它们孵化幼鸟后很快就会死去,尸骨也随之消散,但羽毛依旧鲜亮,不会腐烂。当地的人视之为幸运鸟,他们少有产出,便四处搜集这样的羽毛,售卖给外商,来换取所需的物品。
“像这样的特产不在少数,只是有的特别罕见,也就更加受人追捧罢了。
“说起来,你怎么突然对这个感兴趣?之前我让五郎跟着走一趟你都不乐意,现在是后悔了?”
“才没有!”江衔月反驳,她就不能听人提这茬,她哥提也不行。
“我是想问你,那些舶来品都是从海外商人手里买的吗?咱们国朝地大物博,能人辈出,难道就没有人学着制作吗?宝石和羽毛就罢了,这些天生地养的,咱们复制不来。像是香料,咱们就不能从海外引树种自己种植吗?还有烧珠、玻璃这些,番邦都能造出来,咱们多研究研究,肯定也能造出来吧。”
江衔月侃侃而谈,江旭不由发笑。
“珍珠、宝石这些本土也有,但这些东西哪都不嫌多,且越稀有的越珍贵,即便同样的品质,漂洋过海来的,在那些达官贵人、豪强巨富眼里终究不一样。
“至于香料,有的可以种植,但海外的气候和咱们的气候能一样吗?百样米还养百样人呢,更何况水土气候和草木的关系。而且有一些香料,种是种不出来的,得人去海底捞,去深山老林里寻,只有那些经年做这种活计的人才能找得到。
“玻璃本土也有,但是玻璃工序复杂,而且本土烧造的,大多是多彩的琉璃和类似玉器质感的玻璃,不如海外的玻璃清澈清明。本土的烧造成本也高,就算不从洋人手里买,进价也不低,利润不丰。
“香皂没有,因为香皂卖价高,一般也只有富贵人家或稍有积蓄的人家会买来用,而且本土有皂角、澡豆,香胰子这些东西,没人会想着去制造香皂。”
江旭没有说的是,本土的玻璃质感温润,一向受贵族喜爱和追捧,在某种程度上同珠宝玉器一样是奢侈品,甚至比之更加珍贵,基本上已经有了固定的走货渠道。
普通商贩,若是没有过硬的背景,贸贸然插入,能不能做成生意先不说,只怕触犯了某些人的利益,让人给盯上。
“但是玻璃和香皂的运输成本都很高吧。”
江旭点头,玻璃易碎,香皂则需要阴凉干燥的环境保存,不能受潮,也不能让太阳直晒,否则就会褪色,皂体发软,变色变味。
江衔月顺手拿起盆架上的香皂递过去,“咱们家这些你用过吧?都是我自己做的,你觉得怎么样?”
江旭惊愕,他回来后一直都在用,但是也没有在意,以为是他们在县城买的,可能是进货渠道不同,所以跟他带回来的有些差异。
“除了皂体软一些,其他的都比我带回来的好。月儿,你……”
不等他说完,江衔月就放出了更让他惊讶的消息。
“同样的一块,我做的用料成本不超过十文钱。即便要做高档的,想要不同的颜色、香味和效用,也只需额外加一个香料和药材的成本,肯定比你从外商手里买了再千里迢迢运回来划算。”
她轻轻捏了捏香皂,指着上面微微凹陷的痕迹给江旭看,“只是就像你说的,我们自己制作的香皂比较软,不容易成型,没有外面卖的硬实耐用。”
说着,她将提前写好的配料表和制作方法以及一些改进想法递过去,“哥,我觉得你可以好好研究一下,做出更好更耐用的香皂。
“如你所说,香皂现在还只是薄有资产的人家用得起,也就是说,即便利润很高,但买得起且愿意买的人很少。
“可是,如果你造出了家家户户都能用得起的香皂,即便利润微薄,买的人多了,利润自然也就高了,你说呢?”
江旭听她说得明白,怎么会不知道其中的利益。可他怎么也不会占妹妹的便宜,他将纸还给江衔月。
“月儿,我不要这个,你留着,你们自己做这笔生意,我给你投银子,你算我一股就行。”
说到最后,他反倒笑了起来,说不定,以后还要指着妹妹吃饭呢。
江衔月不接,“我都跟五郎商量过了,我们不是做这行的料,而且以后的日子,我们有些想法了,正想找你帮忙呢。”
“你有事儿就说,还给我来这一套。”
“我说的事说简单也简单,可要做起来,也不容易。”
江衔月先卖个关子,才将之前琢磨的事情娓娓道来……
江衔月也将剩下的牛肉卤在灶上,小火咕噜着,等明天早上大概就很入味了。
江涛要回去,江衔月拿了一瓦钵底料给他们,“拿回去给三奶奶他们尝尝,我加的盐多,就算能吃辣也别放多多,不然太咸。”
江涛没客气,抱着瓦罐走了。
江衔月找江旭还有话说,江生也想看看江衔月那幅绣品到底是什么样子,三人去了东厢。
江留青呵呵笑,拉着钟五坐下,“月儿肯定不放心旭哥儿收拾的行李,要亲眼看一看。来,咱爷俩喝茶,这茶还是上回你买的,亲戚们尝了都说好。”
火锅虽好吃,吃多了也上火,他年纪大了,消化不好,还是多喝点茶清清火吧。
“还是月儿说您喜欢喝这种绿茶呢,您喜欢就好,我们下次回来再带点儿。”
江留青算是个地道的农家人,不怎么喝茶,但是女婿这么一说,他心里顿时熨帖得不行。
闺女知道自己喜欢吃什么喝什么,肯定是关心自己的。闺女把自己的喜好跟女婿说,肯定是跟女婿俩人处得好。女婿又愿意给自己买,肯定是把闺女的话放在了心上,敬着他这个岳父,也敬重妻子。
这样想来,这门亲真是结得好。
想他只是无意去白石桥溜达了一圈,就解决了一桩大事,让闺女终身有靠,江留青心里不由有些得意,嘴上却道:“不用,不用,你买了那么多,够我喝好久了。这东西贵,我知道你能干,但你们过日子,也要省着点儿,不能顾前不顾后,以后还得养活孩子呢。”
“还是爹想得周到,我们年轻,有时候行事就欠考虑,还得您多帮着参谋参谋……”
翁婿俩一个有心教诲,一个有意聆听,也算其乐融融。
-----
东厢里,江旭问江衔月,“绣品在哪?给我们看看。”
江衔月去西厢房取了绣品出来。这是去年就完成的,本来是想留着以后给江旭的,所以出嫁的时候她也没带走。
绣品很长,展开来,比当初的鹿鹤同春还要庞大得多,而且汇集了山水、人物、村庄、市井等等,是一幅容纳万千景致的长卷,与江生送她的画卷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也是江衔月说只给江旭看看的原因。
她收到江生送她的画后就改主意了,想等江生高中或者成婚的时候,把绣品送给他当贺礼。
江生也明白了江衔月的意思,他斜江旭一眼,“要不是我娘当时确实没怀孩子,我都以为月儿是我娘生的了。怎么看,都是我俩更像亲兄妹。”
脾性像,心性更像,就是长相上还是江旭和江衔月比较像,这或许是江衔月跟他相处时间更多,耳濡目染的缘故?
江衔月也笑,或许那幅画卷和这幅绣品,创作的最初目的都是为了江旭,为了怀念,为了寄托,为了重逢。画里有他,绣品里也有他,仿佛他从未离开过……
不过他回来了,东西给不给他都不要紧了。
江旭自然也见过那幅画,他抚摸着绣品上的杏花,桃花,良久笑道:“你收好吧,就按你说的留给二哥。”
江衔月牙酸,“我能绣出第一幅,就能绣出第二幅、第三幅,你要是喜欢就收着吧,我再给二哥绣就是了。”
“不一样的,每个人在人生每个阶段的心情都是不一样的……”
江旭看着绣卷上的白石桥,一个妇人牵着一儿一女的背影,不由神伤,“你绣再多,也不是这一幅了。二哥画再多,也不是那一幅了。”
江生难得见他如此,也觉得牙酸,嚷嚷道:“什么再给我绣就是了,这幅就是我的,谁也别抢。你哥他该,但凡他能多想着咱们,早点来个信儿,现在画也好,绣品也好,都是他的,现在啊,就让他眼馋着吧!”
江旭不生气,两样东西虽然都没到他手里,但是他却有了更多感触。
“我以后绝对不会再冲动了。更何况,这次有二哥看着,你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我想着你手里要是有好的绣品,我就带去岭南卖了,总能比你去县城卖给绣庄划算。但是这样的宝贝还是不往外流了,给二哥就挺好的。”
江生哼哼两声,见他们还有话说,带着绣品走了。
江衔月问起别的,“哥,除了你给我带的那些,你还买卖什么货物?”
“没别的了,差不多就是那些,从内陆往沿海出售丝绸锦缎,从沿海往内陆贩卖宝石、香料、烧珠、玻璃、香皂这些舶来品,要是遇上稀罕的南洋的土产,也会带上一些。像是上次给你的那盒子羽毛,就是来自海外的一个小部落。
“他们部落有一种独特的鸟,叫眠鸟,也叫七彩鸟,特别偏爱色彩艳丽的植物,一生中除了飞,其他时候都在睡觉。它们刚破壳的时候一身雪白,破壳后就会吃掉自己的壳,然后开始寻找自己属意的植物,找到了就停驻在上面睡觉,时间长了一身雪白的羽毛就会染上植物的颜色,且经久不褪。不过它们孵化幼鸟后很快就会死去,尸骨也随之消散,但羽毛依旧鲜亮,不会腐烂。当地的人视之为幸运鸟,他们少有产出,便四处搜集这样的羽毛,售卖给外商,来换取所需的物品。
“像这样的特产不在少数,只是有的特别罕见,也就更加受人追捧罢了。
“说起来,你怎么突然对这个感兴趣?之前我让五郎跟着走一趟你都不乐意,现在是后悔了?”
“才没有!”江衔月反驳,她就不能听人提这茬,她哥提也不行。
“我是想问你,那些舶来品都是从海外商人手里买的吗?咱们国朝地大物博,能人辈出,难道就没有人学着制作吗?宝石和羽毛就罢了,这些天生地养的,咱们复制不来。像是香料,咱们就不能从海外引树种自己种植吗?还有烧珠、玻璃这些,番邦都能造出来,咱们多研究研究,肯定也能造出来吧。”
江衔月侃侃而谈,江旭不由发笑。
“珍珠、宝石这些本土也有,但这些东西哪都不嫌多,且越稀有的越珍贵,即便同样的品质,漂洋过海来的,在那些达官贵人、豪强巨富眼里终究不一样。
“至于香料,有的可以种植,但海外的气候和咱们的气候能一样吗?百样米还养百样人呢,更何况水土气候和草木的关系。而且有一些香料,种是种不出来的,得人去海底捞,去深山老林里寻,只有那些经年做这种活计的人才能找得到。
“玻璃本土也有,但是玻璃工序复杂,而且本土烧造的,大多是多彩的琉璃和类似玉器质感的玻璃,不如海外的玻璃清澈清明。本土的烧造成本也高,就算不从洋人手里买,进价也不低,利润不丰。
“香皂没有,因为香皂卖价高,一般也只有富贵人家或稍有积蓄的人家会买来用,而且本土有皂角、澡豆,香胰子这些东西,没人会想着去制造香皂。”
江旭没有说的是,本土的玻璃质感温润,一向受贵族喜爱和追捧,在某种程度上同珠宝玉器一样是奢侈品,甚至比之更加珍贵,基本上已经有了固定的走货渠道。
普通商贩,若是没有过硬的背景,贸贸然插入,能不能做成生意先不说,只怕触犯了某些人的利益,让人给盯上。
“但是玻璃和香皂的运输成本都很高吧。”
江旭点头,玻璃易碎,香皂则需要阴凉干燥的环境保存,不能受潮,也不能让太阳直晒,否则就会褪色,皂体发软,变色变味。
江衔月顺手拿起盆架上的香皂递过去,“咱们家这些你用过吧?都是我自己做的,你觉得怎么样?”
江旭惊愕,他回来后一直都在用,但是也没有在意,以为是他们在县城买的,可能是进货渠道不同,所以跟他带回来的有些差异。
“除了皂体软一些,其他的都比我带回来的好。月儿,你……”
不等他说完,江衔月就放出了更让他惊讶的消息。
“同样的一块,我做的用料成本不超过十文钱。即便要做高档的,想要不同的颜色、香味和效用,也只需额外加一个香料和药材的成本,肯定比你从外商手里买了再千里迢迢运回来划算。”
她轻轻捏了捏香皂,指着上面微微凹陷的痕迹给江旭看,“只是就像你说的,我们自己制作的香皂比较软,不容易成型,没有外面卖的硬实耐用。”
说着,她将提前写好的配料表和制作方法以及一些改进想法递过去,“哥,我觉得你可以好好研究一下,做出更好更耐用的香皂。
“如你所说,香皂现在还只是薄有资产的人家用得起,也就是说,即便利润很高,但买得起且愿意买的人很少。
“可是,如果你造出了家家户户都能用得起的香皂,即便利润微薄,买的人多了,利润自然也就高了,你说呢?”
江旭听她说得明白,怎么会不知道其中的利益。可他怎么也不会占妹妹的便宜,他将纸还给江衔月。
“月儿,我不要这个,你留着,你们自己做这笔生意,我给你投银子,你算我一股就行。”
说到最后,他反倒笑了起来,说不定,以后还要指着妹妹吃饭呢。
江衔月不接,“我都跟五郎商量过了,我们不是做这行的料,而且以后的日子,我们有些想法了,正想找你帮忙呢。”
“你有事儿就说,还给我来这一套。”
“我说的事说简单也简单,可要做起来,也不容易。”
江衔月先卖个关子,才将之前琢磨的事情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