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老金也无奈,其实他对江氏这个儿媳妇儿各方面都很满意,但唯独她什么都要算得清楚这一点上,他心里有点芥蒂,觉得把关系都弄得生分了。
但设身处地地想,兄弟之间和妯娌之间到底是不一样的。以老大媳妇儿老二媳妇儿的做派,还有老四媳妇儿那点小心思,她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
钟老金刚思忖片刻,那边周氏就喜不自胜道:“五弟妹大气!”
至于江衔月分的四成银子,她不是不眼馋的,但她就是把口水都滴上去,又有什么用?
那都是提前说定的,她要是表现出不满来,以公爹的性子,说不定连这一成都摸不着。
听钟二那话,那林子密不透风的,又在黎山上头一点儿,一般人可不敢去呢。
所以这会儿即便儿心里不服,却也得忍着,也只能在这些针头线脑,七零八碎的东西上计较计较。
可她自觉正常的反应,在周围人眼里,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钟老金气得够呛,陆氏一直都清楚她的德行,倒也没有太吃惊。
连徐氏和赵穗儿都皱皱眉,觉得周氏过于小家子气。
钟二怒不可遏,“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又一把夺过她手里的银子道:“你要是不满意,就回屋里去,这钱也不是非分给咱们不可的。”
这话大家都认同。
即便钟三今天亲眼看着钟五两口子挣了多少钱,他也只是羡慕,生不出半点别的心思。
往年桃儿可都是自家的,他们兄弟又不是没卖过,可卖给谁,卖多少,卖什么价他们说了可不算。
他们卖那么些年,可没有哪回像今天这么顺溜的……七筐桃儿,直接三家人就瓜分了,连讨价还价都没有。
凭什么能这样,凭的还不是老五媳妇儿的方子!
要是没有那方子,以往年的形势,同样七筐桃儿,就是他们爷七个都背着筐子往不地方去卖,两天也不一定能卖得完……可见老五两口子就是有这个福气。
他们这些做兄弟的如今能跟着沾点光,就已经是爹娘给他们攒的福分了。
钟大最清楚钟老金的性情,他可怕好好的分成,教钟二两口子搅和黄了,便忙按下钟二的肩膀,让他坐下。
“老二别恼。这荔枝又不是只卖这一回,依我看,这钱就先由爹娘保管着好了。等多卖几回,零头攒得多了,说不定就够分了,你们说是不是?”
跟着又说了几句玩笑话,把尴尬的场面混过去。
众人这才不再说什么,散了各自去歇息。
-----
第二日,钟五和江衔月早早就往西涧那边去。
那边不愧是官道,虽是大热天不宜出行,官道上却时不时就有商队往来,路上行人也多。
江衔月他们更是出摊不久,就遇到个大主顾——一户从京城往南方搬迁的人家。
那户人家较之昨日的吴、钱、李三家更为阔气,不仅以二十文每斤的价格买了五筐桃子给随行众人分,还将江衔月准备的那些甜点饮品都给包圆了。
当然这也有江衔月今天特地带了个可拆卸的竹架子,将这些东西都好好摆置了,看着就干净利落的缘故。
江衔月趁势就推销自家的甜品小册子,那家随行的管事看看册子,就带着册子到了一辆马车前,将册子递进去。
那辆马车里坐的应该是能主事的主人家,只见有人掀帘子往这边看了看,也不知道跟管事的说了什么,管事的直接就取了一张百两面额的银票过来买了一本。
一出摊就遇到开门红,钟五和江衔月自然也高兴,他们今天一共就带了十六筐桃子,这一下子就去了三分之一,能不高兴吗。
虽然甜点饮品没有了,但江衔月小两口长得养眼,连人带骡车都收拾得清爽干净,筐子也都是干干净净的,那篾条还带着隐隐的绿意,一看就是新编的,筐里的桃子也又大又水灵,看着十分喜人。
官道上人来人往,都是风尘仆仆,在路上走了挺久的旅人,猛然看见新鲜果子,哪有不爱的。
大多行人车马都会驻足过来看看。骑马坐车方便带行李的人就多买几个,全靠两条腿行路的不好带重物的就少买两个,若是有人多的商队或者镖队,直接就是一筐一筐的买。
所以剩下的十一筐桃子卖得也极为顺利,到了下半晌,车上的桃子就卖得差不多了,比昨天结束得还早些。
最重要的是,他们这一天就卖了一千多斤桃子,都是按二十文一斤的价格卖的,挣了有二十多两,这怎么能不让人兴奋呢。
自此,钟五和江衔月就开始了每天早出晚归卖桃的生活。
至于荔枝,钟家几兄弟后来又上了两次山,就把荔枝摘完了,都卖到了城里,主要还是吴、钱、李三家。
其实那片桃林看着大,也不到三亩地,头几批熟得多一点,后续每天也就能摘个五百来斤,大概九筐左右。钟五和江衔月卖了几天,到五月中旬,全熟的桃子就卖得差不多了,地里也没剩下多少。
江衔月的甜品小册子也又卖了三份给过路的行商。
而桃源里别家的桃子也逐渐熟了,在村里大部分人都开始坐在田间地头卖桃的时候,也有一些人眼睛尖,开始往城里和西涧那边跑,但是桃子的价格还是不可控制的从二十文一斤落到了十二文一斤,又到如今的六七文一斤,看着还有再往下落的趋势。
江衔月和钟五决定,桃林里的桃子,除了以后按约定给吴、钱、李三家送几筐,剩下的就不再卖了,留着一部分给钟六做糖水用,一部分自家吃。
钟大家也买好了砖瓦材料,准备建房,定了五月十六这日开工。钟五兄弟几个都过去帮忙。
有来做小工的人想起这个事,问:“五郎,你桃儿卖完了。”
钟家分家这事前脚发生,后脚就传进了村子每个人耳朵里。明明钟家人谁也没在外头多说什么,但是村里就是有人知道得比钟家这些当事人还清楚。
江衔月还开玩笑说,也不知道是不是谁贴着墙根听了,才知晓得那么清楚。
桃林分给钟五,村里人是知道的,钟五开始卖桃儿他们也清楚,他们还忙里忙慌得往自家地头瞅瞅,就盼着自家桃儿也熟了,能趁这个先机卖个好价。
是以钟五不卖桃儿了村里人也都惊奇……这就不卖了?是嫌价格低,还是卖完了?还有不少人闲的没事往后山去的,为的就是看看钟五那边桃林还有桃子没。
钟五不知道他们这些想法,听有人问,自然而然道:“还没呢,这不是不好卖嘛,剩下的自家吃。”
桃子和荔枝都卖得好,但他们也不是钻到钱眼里的人,所以刚熟的时候就留了不少自家吃,也给平日里亲近的人家分了些。杏花里那边钟五也趁空跑了一趟,送了好些荔枝和桃儿子过去,还有县城刘班头那里,也送了不少。再加上这些天卖的,估计得有五千多斤了,桃林里即便还有桃子,也是稀稀落落的。
这要是搁往年,他们想都不敢想。桃子不仅卖得贵,还卖得多,卖得好。
就是现在桃子都下来了,钟家的桃子送到吴家、钱家、李家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太压价。
尤其是客来鲜,那甜点饮品才推出没几天,李掌柜就赚了个盆满钵满,别说桃子钱,就是方子钱,他也不知道赚回了几倍了。
还是钟五率先提的,价格随时按照市价变动,几位管事嘴上不说,心里却是很欣赏的,也不是没有别家往他们那里送桃子,但是他们都给拒了,还是优先取用钟家送去的。
桃林里剩下那些桃子,钟五都觉得恐怕不够分,他媳妇儿还惦记多留点桃子做些别的吃食呢。
“咦,你是怎么卖的,今年桃子结得稠,但是甜度不够,吃起来水了吧唧的,没什么滋味儿,比往年还卖不上价。我看好多人家的都烂在树上了,还好我家种得少,自家留些,再给亲戚们分一些也差不多了。”
“我走得远,咱们这儿卖不上价可以去府城和别的乡试试,就算都去县城卖,在城北卖和在城南城西城东卖,也是不一样的,去别的乡肯定要比在自家门口卖得快。
“今年走咱们县里的客商多,若是不怕麻烦,可以到西城门那边,再远一点,去西涧或者西乡南乡,多少都能卖出去点儿。
“我也是托了关系才卖出去的,至于价格,能利落卖出去就是好的,也顾不上别的了。”
钟五不习惯交浅言深,所以也就大致提醒一下,没有往深里说。
旁边就有人问,“五郎,你托谁的关系啊?”他家桃子也多得很,卖不出去他媳妇儿整天在家和他闹脾气。
但是他也没办法啊,难道真的挑着担子走两个时辰往别的乡去?那还不如安生在这儿做小工呢,每日还有三十文工钱拿。
“托我媳妇儿的关系。”
江衔月和陆氏一起拎着茶水出来,钟五瞧见,眨了眨眼。
最先问话的那人笑了,“你有福气,信山有胆量,你们想不发财都难。冯二,你要是想卖,就跟着信山跑呗,吃点苦卖到外乡去。不过咱们这种品种的桃儿也不好运,五郎家的桃儿是脆桃儿,能放得住,咱们种的都是软桃儿,多颠簸几个时辰就不成样子了。”
当时大家都是看钟家的桃儿卖得好,才跟着种。买树苗儿的时候又不听钟家老叔的劝,只听那卖树苗的说软桃儿比脆桃儿卖得好,就都去种软桃儿了。
头两年结果,软桃儿确实好卖,不过后来随着种桃的人一年比一年多,行情就不行了,一年不如一年。当初夸到天上去的桃子也越来越不招人待见,听说有的人家还打算砍了桃树种别的。
这是实话,官道上的人敢一筐一筐买,也是钟五家的桃子脆生,不怕颠簸,也能放得住的原因。
“脆桃儿好吃,软桃儿也好吃,孙哥,我拿脆桃儿跟你换一筐软桃儿呗。”钟五一边手脚麻利地往墙上摞砖头,一边问。
江衔月想做蜜桃酱,这个脆桃儿做出来的不如软桃儿好,而且陆氏也爱吃些软桃儿。
“行啊,别看我娘岁数大了,她就爱吃口脆的,等会儿晌午歇晌的功夫,我就去摘一筐,下午给你带来。”
冯二也厚着脸皮想跟钟五换,不过钟五没给他说话的机会,就从架子上跳下去,喝茶水去了。
-----
最近这些日子起早贪黑的,钟五瘦了不少。
江衔月虽然也跟着跑,但是她的活儿主要就是摘桃儿,卖桃儿,做家务,虽是起得早,坐骡车的时候还能补补觉。
钟五却是见天从凌晨忙到深夜,抽点空还要去屋后头看看,把自家砌灶房和杂物房的地方给腾出来,天天不得歇息。
江衔月寻思着,得给他补补,一日三餐便做得越发丰盛。
钟五没长胖,倒是又长高了,夏初刚做的衣裳显见得短了一截。
江衔月让他站在槐树边儿,在槐树上比照着他头顶的高度做个记号,又拿裁衣尺对着比了比,嗯,大概有五尺七寸高。
两人回屋去,江衔月将尺子搁在柜子上,“你再长下去,这床都装不下你了。”
床是六尺七寸长,五尺七寸宽。
江衔月嗔中带笑,拿了新布,给他做衣裳。
长得高好啊,看着就赏心悦目。
“那怕什么,不是还有一尺吗,够我长的了。而且长得高了,再把你举起来,你不也能觉得更高了?衣裳先别做了,夏天衣裳宽松,凑活凑活这两个月就过去了。”
“外衣我做的时候就收了一截,等洗了给你放开再熨一遍就好,就是这寝衣穿着不合身了,再给你做一身寝衣。”
钟五看看床上堆着的自己的寝衣,不大舍得。
他俩的寝衣都是用同一匹料子做的,颜色纹路都一样的,看起来就是一对,这才刚穿了两个月就不能穿了,他有些遗憾。
再说江衔月手里新拿的这匹布,虽是柔软贴身,轻薄滑溜,但看那颜色,就跟她的寝衣半点关系都没有,一点也不像两口子的。
江衔月可不知道他心里想的啥。今年他们的寝衣用的都是香云纱,料子结实又轻快凉爽,钟五的那身就是不能穿了,江衔月也舍不得糟蹋,正好给自己改一条掐腰的裙子穿,接缝的地方缝点花边就会很漂亮了……
但设身处地地想,兄弟之间和妯娌之间到底是不一样的。以老大媳妇儿老二媳妇儿的做派,还有老四媳妇儿那点小心思,她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
钟老金刚思忖片刻,那边周氏就喜不自胜道:“五弟妹大气!”
至于江衔月分的四成银子,她不是不眼馋的,但她就是把口水都滴上去,又有什么用?
那都是提前说定的,她要是表现出不满来,以公爹的性子,说不定连这一成都摸不着。
听钟二那话,那林子密不透风的,又在黎山上头一点儿,一般人可不敢去呢。
所以这会儿即便儿心里不服,却也得忍着,也只能在这些针头线脑,七零八碎的东西上计较计较。
可她自觉正常的反应,在周围人眼里,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钟老金气得够呛,陆氏一直都清楚她的德行,倒也没有太吃惊。
连徐氏和赵穗儿都皱皱眉,觉得周氏过于小家子气。
钟二怒不可遏,“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又一把夺过她手里的银子道:“你要是不满意,就回屋里去,这钱也不是非分给咱们不可的。”
这话大家都认同。
即便钟三今天亲眼看着钟五两口子挣了多少钱,他也只是羡慕,生不出半点别的心思。
往年桃儿可都是自家的,他们兄弟又不是没卖过,可卖给谁,卖多少,卖什么价他们说了可不算。
他们卖那么些年,可没有哪回像今天这么顺溜的……七筐桃儿,直接三家人就瓜分了,连讨价还价都没有。
凭什么能这样,凭的还不是老五媳妇儿的方子!
要是没有那方子,以往年的形势,同样七筐桃儿,就是他们爷七个都背着筐子往不地方去卖,两天也不一定能卖得完……可见老五两口子就是有这个福气。
他们这些做兄弟的如今能跟着沾点光,就已经是爹娘给他们攒的福分了。
钟大最清楚钟老金的性情,他可怕好好的分成,教钟二两口子搅和黄了,便忙按下钟二的肩膀,让他坐下。
“老二别恼。这荔枝又不是只卖这一回,依我看,这钱就先由爹娘保管着好了。等多卖几回,零头攒得多了,说不定就够分了,你们说是不是?”
跟着又说了几句玩笑话,把尴尬的场面混过去。
众人这才不再说什么,散了各自去歇息。
-----
第二日,钟五和江衔月早早就往西涧那边去。
那边不愧是官道,虽是大热天不宜出行,官道上却时不时就有商队往来,路上行人也多。
江衔月他们更是出摊不久,就遇到个大主顾——一户从京城往南方搬迁的人家。
那户人家较之昨日的吴、钱、李三家更为阔气,不仅以二十文每斤的价格买了五筐桃子给随行众人分,还将江衔月准备的那些甜点饮品都给包圆了。
当然这也有江衔月今天特地带了个可拆卸的竹架子,将这些东西都好好摆置了,看着就干净利落的缘故。
江衔月趁势就推销自家的甜品小册子,那家随行的管事看看册子,就带着册子到了一辆马车前,将册子递进去。
那辆马车里坐的应该是能主事的主人家,只见有人掀帘子往这边看了看,也不知道跟管事的说了什么,管事的直接就取了一张百两面额的银票过来买了一本。
一出摊就遇到开门红,钟五和江衔月自然也高兴,他们今天一共就带了十六筐桃子,这一下子就去了三分之一,能不高兴吗。
虽然甜点饮品没有了,但江衔月小两口长得养眼,连人带骡车都收拾得清爽干净,筐子也都是干干净净的,那篾条还带着隐隐的绿意,一看就是新编的,筐里的桃子也又大又水灵,看着十分喜人。
官道上人来人往,都是风尘仆仆,在路上走了挺久的旅人,猛然看见新鲜果子,哪有不爱的。
大多行人车马都会驻足过来看看。骑马坐车方便带行李的人就多买几个,全靠两条腿行路的不好带重物的就少买两个,若是有人多的商队或者镖队,直接就是一筐一筐的买。
所以剩下的十一筐桃子卖得也极为顺利,到了下半晌,车上的桃子就卖得差不多了,比昨天结束得还早些。
最重要的是,他们这一天就卖了一千多斤桃子,都是按二十文一斤的价格卖的,挣了有二十多两,这怎么能不让人兴奋呢。
自此,钟五和江衔月就开始了每天早出晚归卖桃的生活。
至于荔枝,钟家几兄弟后来又上了两次山,就把荔枝摘完了,都卖到了城里,主要还是吴、钱、李三家。
其实那片桃林看着大,也不到三亩地,头几批熟得多一点,后续每天也就能摘个五百来斤,大概九筐左右。钟五和江衔月卖了几天,到五月中旬,全熟的桃子就卖得差不多了,地里也没剩下多少。
江衔月的甜品小册子也又卖了三份给过路的行商。
而桃源里别家的桃子也逐渐熟了,在村里大部分人都开始坐在田间地头卖桃的时候,也有一些人眼睛尖,开始往城里和西涧那边跑,但是桃子的价格还是不可控制的从二十文一斤落到了十二文一斤,又到如今的六七文一斤,看着还有再往下落的趋势。
江衔月和钟五决定,桃林里的桃子,除了以后按约定给吴、钱、李三家送几筐,剩下的就不再卖了,留着一部分给钟六做糖水用,一部分自家吃。
钟大家也买好了砖瓦材料,准备建房,定了五月十六这日开工。钟五兄弟几个都过去帮忙。
有来做小工的人想起这个事,问:“五郎,你桃儿卖完了。”
钟家分家这事前脚发生,后脚就传进了村子每个人耳朵里。明明钟家人谁也没在外头多说什么,但是村里就是有人知道得比钟家这些当事人还清楚。
江衔月还开玩笑说,也不知道是不是谁贴着墙根听了,才知晓得那么清楚。
桃林分给钟五,村里人是知道的,钟五开始卖桃儿他们也清楚,他们还忙里忙慌得往自家地头瞅瞅,就盼着自家桃儿也熟了,能趁这个先机卖个好价。
是以钟五不卖桃儿了村里人也都惊奇……这就不卖了?是嫌价格低,还是卖完了?还有不少人闲的没事往后山去的,为的就是看看钟五那边桃林还有桃子没。
钟五不知道他们这些想法,听有人问,自然而然道:“还没呢,这不是不好卖嘛,剩下的自家吃。”
桃子和荔枝都卖得好,但他们也不是钻到钱眼里的人,所以刚熟的时候就留了不少自家吃,也给平日里亲近的人家分了些。杏花里那边钟五也趁空跑了一趟,送了好些荔枝和桃儿子过去,还有县城刘班头那里,也送了不少。再加上这些天卖的,估计得有五千多斤了,桃林里即便还有桃子,也是稀稀落落的。
这要是搁往年,他们想都不敢想。桃子不仅卖得贵,还卖得多,卖得好。
就是现在桃子都下来了,钟家的桃子送到吴家、钱家、李家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太压价。
尤其是客来鲜,那甜点饮品才推出没几天,李掌柜就赚了个盆满钵满,别说桃子钱,就是方子钱,他也不知道赚回了几倍了。
还是钟五率先提的,价格随时按照市价变动,几位管事嘴上不说,心里却是很欣赏的,也不是没有别家往他们那里送桃子,但是他们都给拒了,还是优先取用钟家送去的。
桃林里剩下那些桃子,钟五都觉得恐怕不够分,他媳妇儿还惦记多留点桃子做些别的吃食呢。
“咦,你是怎么卖的,今年桃子结得稠,但是甜度不够,吃起来水了吧唧的,没什么滋味儿,比往年还卖不上价。我看好多人家的都烂在树上了,还好我家种得少,自家留些,再给亲戚们分一些也差不多了。”
“我走得远,咱们这儿卖不上价可以去府城和别的乡试试,就算都去县城卖,在城北卖和在城南城西城东卖,也是不一样的,去别的乡肯定要比在自家门口卖得快。
“今年走咱们县里的客商多,若是不怕麻烦,可以到西城门那边,再远一点,去西涧或者西乡南乡,多少都能卖出去点儿。
“我也是托了关系才卖出去的,至于价格,能利落卖出去就是好的,也顾不上别的了。”
钟五不习惯交浅言深,所以也就大致提醒一下,没有往深里说。
旁边就有人问,“五郎,你托谁的关系啊?”他家桃子也多得很,卖不出去他媳妇儿整天在家和他闹脾气。
但是他也没办法啊,难道真的挑着担子走两个时辰往别的乡去?那还不如安生在这儿做小工呢,每日还有三十文工钱拿。
“托我媳妇儿的关系。”
江衔月和陆氏一起拎着茶水出来,钟五瞧见,眨了眨眼。
最先问话的那人笑了,“你有福气,信山有胆量,你们想不发财都难。冯二,你要是想卖,就跟着信山跑呗,吃点苦卖到外乡去。不过咱们这种品种的桃儿也不好运,五郎家的桃儿是脆桃儿,能放得住,咱们种的都是软桃儿,多颠簸几个时辰就不成样子了。”
当时大家都是看钟家的桃儿卖得好,才跟着种。买树苗儿的时候又不听钟家老叔的劝,只听那卖树苗的说软桃儿比脆桃儿卖得好,就都去种软桃儿了。
头两年结果,软桃儿确实好卖,不过后来随着种桃的人一年比一年多,行情就不行了,一年不如一年。当初夸到天上去的桃子也越来越不招人待见,听说有的人家还打算砍了桃树种别的。
这是实话,官道上的人敢一筐一筐买,也是钟五家的桃子脆生,不怕颠簸,也能放得住的原因。
“脆桃儿好吃,软桃儿也好吃,孙哥,我拿脆桃儿跟你换一筐软桃儿呗。”钟五一边手脚麻利地往墙上摞砖头,一边问。
江衔月想做蜜桃酱,这个脆桃儿做出来的不如软桃儿好,而且陆氏也爱吃些软桃儿。
“行啊,别看我娘岁数大了,她就爱吃口脆的,等会儿晌午歇晌的功夫,我就去摘一筐,下午给你带来。”
冯二也厚着脸皮想跟钟五换,不过钟五没给他说话的机会,就从架子上跳下去,喝茶水去了。
-----
最近这些日子起早贪黑的,钟五瘦了不少。
江衔月虽然也跟着跑,但是她的活儿主要就是摘桃儿,卖桃儿,做家务,虽是起得早,坐骡车的时候还能补补觉。
钟五却是见天从凌晨忙到深夜,抽点空还要去屋后头看看,把自家砌灶房和杂物房的地方给腾出来,天天不得歇息。
江衔月寻思着,得给他补补,一日三餐便做得越发丰盛。
钟五没长胖,倒是又长高了,夏初刚做的衣裳显见得短了一截。
江衔月让他站在槐树边儿,在槐树上比照着他头顶的高度做个记号,又拿裁衣尺对着比了比,嗯,大概有五尺七寸高。
两人回屋去,江衔月将尺子搁在柜子上,“你再长下去,这床都装不下你了。”
床是六尺七寸长,五尺七寸宽。
江衔月嗔中带笑,拿了新布,给他做衣裳。
长得高好啊,看着就赏心悦目。
“那怕什么,不是还有一尺吗,够我长的了。而且长得高了,再把你举起来,你不也能觉得更高了?衣裳先别做了,夏天衣裳宽松,凑活凑活这两个月就过去了。”
“外衣我做的时候就收了一截,等洗了给你放开再熨一遍就好,就是这寝衣穿着不合身了,再给你做一身寝衣。”
钟五看看床上堆着的自己的寝衣,不大舍得。
他俩的寝衣都是用同一匹料子做的,颜色纹路都一样的,看起来就是一对,这才刚穿了两个月就不能穿了,他有些遗憾。
再说江衔月手里新拿的这匹布,虽是柔软贴身,轻薄滑溜,但看那颜色,就跟她的寝衣半点关系都没有,一点也不像两口子的。
江衔月可不知道他心里想的啥。今年他们的寝衣用的都是香云纱,料子结实又轻快凉爽,钟五的那身就是不能穿了,江衔月也舍不得糟蹋,正好给自己改一条掐腰的裙子穿,接缝的地方缝点花边就会很漂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