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农的街道向来不缺热闹,尤其到了灯会这天,这座城似乎都提前半日沸腾了起来。
正午的日头高高悬起,街道上人头攒动,酒楼茶肆门前早已挂起各色彩灯,五颜六色的丝绸迎风轻扬。沿街的摊贩也比往日多了不少,吆喝声此起彼伏,糖画摊前围着孩童,卖胭脂的小贩忙的不亦乐乎。转角处的空地上,戏班子正搭建着戏台,锣鼓声伴随着嗡嗡的谈笑。
邓夷宁沿着街道缓步而行,从钱府出来时才发现,袖口蹭了点浆糊渍,身上的旧衣微微发白。她脚步不快,脑中还回想着方才在钱府内的种种,正想着,前方忽然有人拦住了她的去路。
“王妃,殿下有请。”魏越站在街口,褪去身上那副书生模样。墨色长袍熨帖地裹着挺拔的身形,腰间悬着两把短刀,袖口收紧,缠带上印着祥云纹样。
“有事?”
魏越垂眸,没有正面回答:“殿下在听风驿等您。”
邓夷宁有些诧异,昨日两人商讨的是李昭澜去调查张珣远,这才半日的功夫,他怎就回了听风驿?
她敛了敛神色,没有多问,抬步跟着魏越往听风驿而去。
今日的听风驿倒是热闹,院子里歇了不少马匹,楼底喝酒划拳的声音此起彼伏。邓夷宁随着魏越跨过门槛时,院中正有伙计来往忙碌,走廊一侧还站着几个等着茶水的客人。她微微侧目,循着熟悉的路数往上走,刚一推开房门,便闻到一股轻淡的沉香气息。
房间内光线柔和,帘子半掩着半开的窗户,微风拂进,吹得床榻上的纱帐微微晃动。
李昭澜正休闲地躺在榻上,单手枕在脑后,外袍松松垮垮地搭在身上,露出里衣的一角,整个人透着一股懒散随意的气息。他的目光在邓夷宁进门的瞬间便落了过去,眸色淡淡的,噙着一丝笑意。
“回来了?”一惯懒散的模样,像是在逗弄什么新奇玩意儿。
邓夷宁瞧着他这副模样,莫名有些不适应。自两人进遂农以来,几乎没怎么见过他这样悠闲的状态,今日倒是不同寻常。
“殿下这般自在,可是有何好事?”她顺手合上房门,将魏越关在门外。
李昭澜看着她,目光缓缓地扫过她身上那件发白的衣裙,唇角微微一勾:“本殿想着,你既在外奔波多日,今夜遂农灯会,本殿特意留了个闲,带你出去转转。”
邓夷宁微微一怔,半晌才反应过来:“……就这事?”
“否则呢?”李昭澜侧过身,单手支起脑袋,懒懒道,“遂农灯会一年一办,将军难得来一次,不瞧瞧?”
邓夷宁盯着他,试图从他脸上看出几分玩笑的意味,可惜没有。她原以为李昭澜叫她来,至少会是跟调查有关的事情,可没想到竟只是去逛灯会。
“殿下倒是悠闲得很。”她语气淡淡,透着几分疲惫,“如今遂农局势未明,殿下便有这等兴致,在下属实佩服。”
“局势未明,自然有本殿的人去理。”李昭澜起身,闲闲地拍了拍衣袖,朝她走近一步,弯着身子看她,“倒是将军,查的如何?”
邓夷宁与他对视片刻,侧过头:“殿下既然有心看戏,不如自己猜。”
“无趣。”
李昭澜走到茶桌前,倒了杯茶水递过去,悠悠地看着她,像是在打量,又像是在揣摩。
邓夷宁接过茶,垂眸轻抿了一口,茶水微凉,透着淡淡的苦意。她放下茶盏,语气淡然:“殿下既是要去灯会,何不现在就去,何必等着我?”
李昭澜的视线落在她手腕的镯子上,目光一愣,随即恢复正常。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笑得意味深长:“将军与本殿本是夫妻,这等浪漫之事,定是要一同去才有意思。”
邓夷宁轻嗤一声,并未接话。瞧见李昭澜没有要躺回榻上的意思,懒懒地朝着床榻走去,毫不客气掀开被褥,干脆利落躺了进去。
李昭澜正打算带着她出门,闻声回头,眉梢微挑:“将军这便要歇下了?”
邓夷宁侧躺着,眼也不睁地哼道:“不然呢?殿下叫我来是去瞧灯会的,可这灯会未曾开始。”
李昭澜原以为她不过是随口一说,谁知话音刚落,她便翻了个身,拉高被褥,直接沉沉睡去。
他怔了片刻,走到床榻前低头看她,眉宇间浮现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邓夷宁睡得极快,呼吸平稳,方才进门时那股隐忍的疲惫感在此刻彻底显露出来,发出舒服的呼噜声。
他静静地站在床边,垂眸打量着她,直到邓夷宁在睡梦中翻了个身。李昭澜伸手替她掖了掖被角,随即转身走出了房门。
听风驿后院,一名驿丞正指挥着小斯们整理院落,见李昭澜走来,忙不迭行礼:“殿下。”
李昭澜摆了摆手,目光淡淡地扫过院中摆放整齐的行囊,开口问道:“遂农可有上好的料子铺?给女儿家的衣裳。”
驿丞微楞,旋即低头道:“若是上好的绸缎,自是芙杭巷的瑞锦坊最有名,殿下若需,小的即刻去寻。”
李昭澜“嗯”了一声,又道:“再去寻个手艺上好的花簪娘,申时四刻后带来。”
驿丞立刻点头称是,匆匆退下。
李昭澜负手立于廊下,目光投过院中那颗老槐树,微风穿堂而过,树影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点。他嘴角微微扬起,抬步走了出去。
邓夷宁醒来时,屋内已经点上了烛火。她坐起身,缓缓舒展了一下筋骨,正打算掀被下床,便见房门被轻轻推开,一道倩影缓步进来。
“夫人可是醒了?”
邓夷宁尚未完全清醒,眨了眨眼,目光扫向来人——是个生面孔,身形纤瘦,手上拎着一只檀木盒,身后还跟着魏越。
魏越越过女子上前,送上手中的木盘,上面放着的似是衣裳。
“夫人,瑞锦坊新制的成衣,殿下特意挑选的,这位是花簪娘,前来伺候夫人梳妆换衣。”言罢,魏越退出了房门。
“夫人好,我是诚司礼的花簪娘,前来伺候夫人梳妆。”
邓夷宁目光落在木盘上,那是一套月白色的纱裙,裙头是一朵绽放的昙花,裙摆处用银线绣着细腻的暗纹,衣料轻盈,光线下泛着莹润的光泽,乍一看便知是上好的绸缎。
邓夷宁虽不常穿着打扮,但见了这衣裳,倒也不得不承认,李昭澜挑的确实不错。
她站起身,转了转颈骨,随意道:“有劳了。”
一番梳妆后,邓夷宁对着铜镜看了看,头发被绾成简洁的飞仙髻,两侧垂下细细的发丝,搭在肩头,额前的碎发轻轻扫过眉心,少了几分英气。
邓夷宁轻轻拨弄了下发间的鲜花,目光落在镜中的自己,眉目微微一挑:“倒是有些陌生。”
“夫人天生丽质,如何打扮都是好看的。”发簪娘笑道,带着几分由衷的赞叹。
邓夷宁微微一笑,正要起身,便听得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
“夫人,捯饬的可好?”
李昭澜的声音透过门板传进来,这不是他第一次唤她夫人,但此刻传入邓夷宁的耳里,落下了几分情意,耳尖也爬上了一抹粉红。
邓夷宁走到门前,顺手推开。
李昭澜站在门外,与先前不同,身上也换了一套墨白色长袍,腰间束着墨玉腰带,衬得身形颀长。站姿随意,目光从头到脚扫过,露出满意的表情:“果然是换了身衣裳,好看了许多。”
邓夷宁瞧着他这身打扮,一副春日开花的模样,在心里默默翻了个白眼。
花簪娘快速收拾好东西,侧身离开房间,给两人留出说话的地儿。
邓夷宁本就生的极为标致,只是平日里习惯于素雅露面,神色凌厉,又因习武多年,周身总透着几分凌冽的英气。而今日难得精心梳妆,淡淡的珠光点缀在双颊上,艳红的口脂涂抹均匀,嫩的能掐出水来。
他没再多言,只是一言不发地盯着邓夷宁看,看的她心里一阵发毛。
正此时,屋外一阵风吹来,带着一丝料峭的春寒,邓夷宁下意识缩了缩肩膀,衣料轻薄,透着寒意。
李昭澜尽收眼底,随手解下自己披在肩上的外袍,走上前,直接搭在她身上。邓夷宁一怔,正要抬手去拂,手腕却被人握住,低沉的嗓音自头顶传来:“披着。”
她低头瞧了眼那披在身上的外袍,墨色的衣料轻软,带着他的气息。邓夷宁抿了抿唇,最终没再推拒,只是轻声道:“多谢殿下。”
李昭澜伸手往前一引:“夫人,走吧。”
——
遂农的夜晚灯火璀璨,街道早已人潮汹涌,沿街的灯笼被点亮,光影交错,映得整座城笼罩着一片暖光。
戏台上锣鼓声震天,一出《望妻石》正唱到妙处,台下围满了人。沿街的贩叫声不绝于耳,糖人摊前排着长长的队,刚出炉的桂花糕香气四溢,小孩手上提着精致的花灯。不远处的河畔,放灯的人已经聚集起来,一盏盏莲花灯被放入水中,缓缓顺流而去,好似一片花海。
李昭澜本是两手空空,负手而行。哪知没走几步,就见街上女子都提着各式各样的花灯,也不顾邓夷宁是否喜欢,自己做主就买了盏小猫灯。
邓夷宁满眼的嫌弃,说什么也不提着,最后只能落在了李昭澜自己手中。
她倒也不是不喜欢,只是觉得这东西提着只会影响她四处逛逛,这东西只能放在家,看看就行。
李昭澜见她四下打量,一个劲往人堆里凑,忍不住轻笑道:“将军可是第一次来灯会?”
邓夷宁目光直溜溜地盯着台子上貌美的花魁,根本没听男人说些什么,不管说什么她都点头应下。她兴冲冲地挤进人群里,站在里头看戏,跟着台上花魁的动作摇晃,兴致盎然。
李昭澜站在她身后不远处的珠钗摊,方才他注意到邓夷宁在摊前驻足良久,于是趁着邓夷宁不注意,与摊主交流后,将邓夷宁瞧过的珠钗全部买下,顺手收进袖中。
两人一路前行,邓夷宁看见小贩卖的鬼头面具,眼里透出一丝新奇;见到摊位上摆放的木雕品,目光停留片刻;甚至瞧见小孩子拿着拨浪鼓,脸上也露出了几分跃跃欲试的神色。
但无论她在什么地方驻足,李昭澜总是在她身后慢悠悠的跟着,见她多看两眼,便顺手买下。邓夷宁先前还觉得浪费,说了两句他也不听,就由着李昭澜去了。
直到两人走进一条稍显安静的巷子,邓夷宁的脚步才慢了下来。
她四下张望,才发现这条街不如方才那般热闹,摊贩虽有,远不如主街繁华。正打算折返回去,却瞥见了路边一个买纸鸢的小贩。
月黑风高卖纸鸢?
邓夷宁心下诧异,纸鸢这东西多半是白日放飞才有趣,这个时辰,即便有小孩买下,也无处可放,怎么会有人在此摆摊卖这个?
她正想转身离去,谁知刚迈出一步,目光无意间扫到了摊位上方挂着的一只纸鸢。
好生眼熟。
正午的日头高高悬起,街道上人头攒动,酒楼茶肆门前早已挂起各色彩灯,五颜六色的丝绸迎风轻扬。沿街的摊贩也比往日多了不少,吆喝声此起彼伏,糖画摊前围着孩童,卖胭脂的小贩忙的不亦乐乎。转角处的空地上,戏班子正搭建着戏台,锣鼓声伴随着嗡嗡的谈笑。
邓夷宁沿着街道缓步而行,从钱府出来时才发现,袖口蹭了点浆糊渍,身上的旧衣微微发白。她脚步不快,脑中还回想着方才在钱府内的种种,正想着,前方忽然有人拦住了她的去路。
“王妃,殿下有请。”魏越站在街口,褪去身上那副书生模样。墨色长袍熨帖地裹着挺拔的身形,腰间悬着两把短刀,袖口收紧,缠带上印着祥云纹样。
“有事?”
魏越垂眸,没有正面回答:“殿下在听风驿等您。”
邓夷宁有些诧异,昨日两人商讨的是李昭澜去调查张珣远,这才半日的功夫,他怎就回了听风驿?
她敛了敛神色,没有多问,抬步跟着魏越往听风驿而去。
今日的听风驿倒是热闹,院子里歇了不少马匹,楼底喝酒划拳的声音此起彼伏。邓夷宁随着魏越跨过门槛时,院中正有伙计来往忙碌,走廊一侧还站着几个等着茶水的客人。她微微侧目,循着熟悉的路数往上走,刚一推开房门,便闻到一股轻淡的沉香气息。
房间内光线柔和,帘子半掩着半开的窗户,微风拂进,吹得床榻上的纱帐微微晃动。
李昭澜正休闲地躺在榻上,单手枕在脑后,外袍松松垮垮地搭在身上,露出里衣的一角,整个人透着一股懒散随意的气息。他的目光在邓夷宁进门的瞬间便落了过去,眸色淡淡的,噙着一丝笑意。
“回来了?”一惯懒散的模样,像是在逗弄什么新奇玩意儿。
邓夷宁瞧着他这副模样,莫名有些不适应。自两人进遂农以来,几乎没怎么见过他这样悠闲的状态,今日倒是不同寻常。
“殿下这般自在,可是有何好事?”她顺手合上房门,将魏越关在门外。
李昭澜看着她,目光缓缓地扫过她身上那件发白的衣裙,唇角微微一勾:“本殿想着,你既在外奔波多日,今夜遂农灯会,本殿特意留了个闲,带你出去转转。”
邓夷宁微微一怔,半晌才反应过来:“……就这事?”
“否则呢?”李昭澜侧过身,单手支起脑袋,懒懒道,“遂农灯会一年一办,将军难得来一次,不瞧瞧?”
邓夷宁盯着他,试图从他脸上看出几分玩笑的意味,可惜没有。她原以为李昭澜叫她来,至少会是跟调查有关的事情,可没想到竟只是去逛灯会。
“殿下倒是悠闲得很。”她语气淡淡,透着几分疲惫,“如今遂农局势未明,殿下便有这等兴致,在下属实佩服。”
“局势未明,自然有本殿的人去理。”李昭澜起身,闲闲地拍了拍衣袖,朝她走近一步,弯着身子看她,“倒是将军,查的如何?”
邓夷宁与他对视片刻,侧过头:“殿下既然有心看戏,不如自己猜。”
“无趣。”
李昭澜走到茶桌前,倒了杯茶水递过去,悠悠地看着她,像是在打量,又像是在揣摩。
邓夷宁接过茶,垂眸轻抿了一口,茶水微凉,透着淡淡的苦意。她放下茶盏,语气淡然:“殿下既是要去灯会,何不现在就去,何必等着我?”
李昭澜的视线落在她手腕的镯子上,目光一愣,随即恢复正常。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笑得意味深长:“将军与本殿本是夫妻,这等浪漫之事,定是要一同去才有意思。”
邓夷宁轻嗤一声,并未接话。瞧见李昭澜没有要躺回榻上的意思,懒懒地朝着床榻走去,毫不客气掀开被褥,干脆利落躺了进去。
李昭澜正打算带着她出门,闻声回头,眉梢微挑:“将军这便要歇下了?”
邓夷宁侧躺着,眼也不睁地哼道:“不然呢?殿下叫我来是去瞧灯会的,可这灯会未曾开始。”
李昭澜原以为她不过是随口一说,谁知话音刚落,她便翻了个身,拉高被褥,直接沉沉睡去。
他怔了片刻,走到床榻前低头看她,眉宇间浮现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邓夷宁睡得极快,呼吸平稳,方才进门时那股隐忍的疲惫感在此刻彻底显露出来,发出舒服的呼噜声。
他静静地站在床边,垂眸打量着她,直到邓夷宁在睡梦中翻了个身。李昭澜伸手替她掖了掖被角,随即转身走出了房门。
听风驿后院,一名驿丞正指挥着小斯们整理院落,见李昭澜走来,忙不迭行礼:“殿下。”
李昭澜摆了摆手,目光淡淡地扫过院中摆放整齐的行囊,开口问道:“遂农可有上好的料子铺?给女儿家的衣裳。”
驿丞微楞,旋即低头道:“若是上好的绸缎,自是芙杭巷的瑞锦坊最有名,殿下若需,小的即刻去寻。”
李昭澜“嗯”了一声,又道:“再去寻个手艺上好的花簪娘,申时四刻后带来。”
驿丞立刻点头称是,匆匆退下。
李昭澜负手立于廊下,目光投过院中那颗老槐树,微风穿堂而过,树影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点。他嘴角微微扬起,抬步走了出去。
邓夷宁醒来时,屋内已经点上了烛火。她坐起身,缓缓舒展了一下筋骨,正打算掀被下床,便见房门被轻轻推开,一道倩影缓步进来。
“夫人可是醒了?”
邓夷宁尚未完全清醒,眨了眨眼,目光扫向来人——是个生面孔,身形纤瘦,手上拎着一只檀木盒,身后还跟着魏越。
魏越越过女子上前,送上手中的木盘,上面放着的似是衣裳。
“夫人,瑞锦坊新制的成衣,殿下特意挑选的,这位是花簪娘,前来伺候夫人梳妆换衣。”言罢,魏越退出了房门。
“夫人好,我是诚司礼的花簪娘,前来伺候夫人梳妆。”
邓夷宁目光落在木盘上,那是一套月白色的纱裙,裙头是一朵绽放的昙花,裙摆处用银线绣着细腻的暗纹,衣料轻盈,光线下泛着莹润的光泽,乍一看便知是上好的绸缎。
邓夷宁虽不常穿着打扮,但见了这衣裳,倒也不得不承认,李昭澜挑的确实不错。
她站起身,转了转颈骨,随意道:“有劳了。”
一番梳妆后,邓夷宁对着铜镜看了看,头发被绾成简洁的飞仙髻,两侧垂下细细的发丝,搭在肩头,额前的碎发轻轻扫过眉心,少了几分英气。
邓夷宁轻轻拨弄了下发间的鲜花,目光落在镜中的自己,眉目微微一挑:“倒是有些陌生。”
“夫人天生丽质,如何打扮都是好看的。”发簪娘笑道,带着几分由衷的赞叹。
邓夷宁微微一笑,正要起身,便听得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
“夫人,捯饬的可好?”
李昭澜的声音透过门板传进来,这不是他第一次唤她夫人,但此刻传入邓夷宁的耳里,落下了几分情意,耳尖也爬上了一抹粉红。
邓夷宁走到门前,顺手推开。
李昭澜站在门外,与先前不同,身上也换了一套墨白色长袍,腰间束着墨玉腰带,衬得身形颀长。站姿随意,目光从头到脚扫过,露出满意的表情:“果然是换了身衣裳,好看了许多。”
邓夷宁瞧着他这身打扮,一副春日开花的模样,在心里默默翻了个白眼。
花簪娘快速收拾好东西,侧身离开房间,给两人留出说话的地儿。
邓夷宁本就生的极为标致,只是平日里习惯于素雅露面,神色凌厉,又因习武多年,周身总透着几分凌冽的英气。而今日难得精心梳妆,淡淡的珠光点缀在双颊上,艳红的口脂涂抹均匀,嫩的能掐出水来。
他没再多言,只是一言不发地盯着邓夷宁看,看的她心里一阵发毛。
正此时,屋外一阵风吹来,带着一丝料峭的春寒,邓夷宁下意识缩了缩肩膀,衣料轻薄,透着寒意。
李昭澜尽收眼底,随手解下自己披在肩上的外袍,走上前,直接搭在她身上。邓夷宁一怔,正要抬手去拂,手腕却被人握住,低沉的嗓音自头顶传来:“披着。”
她低头瞧了眼那披在身上的外袍,墨色的衣料轻软,带着他的气息。邓夷宁抿了抿唇,最终没再推拒,只是轻声道:“多谢殿下。”
李昭澜伸手往前一引:“夫人,走吧。”
——
遂农的夜晚灯火璀璨,街道早已人潮汹涌,沿街的灯笼被点亮,光影交错,映得整座城笼罩着一片暖光。
戏台上锣鼓声震天,一出《望妻石》正唱到妙处,台下围满了人。沿街的贩叫声不绝于耳,糖人摊前排着长长的队,刚出炉的桂花糕香气四溢,小孩手上提着精致的花灯。不远处的河畔,放灯的人已经聚集起来,一盏盏莲花灯被放入水中,缓缓顺流而去,好似一片花海。
李昭澜本是两手空空,负手而行。哪知没走几步,就见街上女子都提着各式各样的花灯,也不顾邓夷宁是否喜欢,自己做主就买了盏小猫灯。
邓夷宁满眼的嫌弃,说什么也不提着,最后只能落在了李昭澜自己手中。
她倒也不是不喜欢,只是觉得这东西提着只会影响她四处逛逛,这东西只能放在家,看看就行。
李昭澜见她四下打量,一个劲往人堆里凑,忍不住轻笑道:“将军可是第一次来灯会?”
邓夷宁目光直溜溜地盯着台子上貌美的花魁,根本没听男人说些什么,不管说什么她都点头应下。她兴冲冲地挤进人群里,站在里头看戏,跟着台上花魁的动作摇晃,兴致盎然。
李昭澜站在她身后不远处的珠钗摊,方才他注意到邓夷宁在摊前驻足良久,于是趁着邓夷宁不注意,与摊主交流后,将邓夷宁瞧过的珠钗全部买下,顺手收进袖中。
两人一路前行,邓夷宁看见小贩卖的鬼头面具,眼里透出一丝新奇;见到摊位上摆放的木雕品,目光停留片刻;甚至瞧见小孩子拿着拨浪鼓,脸上也露出了几分跃跃欲试的神色。
但无论她在什么地方驻足,李昭澜总是在她身后慢悠悠的跟着,见她多看两眼,便顺手买下。邓夷宁先前还觉得浪费,说了两句他也不听,就由着李昭澜去了。
直到两人走进一条稍显安静的巷子,邓夷宁的脚步才慢了下来。
她四下张望,才发现这条街不如方才那般热闹,摊贩虽有,远不如主街繁华。正打算折返回去,却瞥见了路边一个买纸鸢的小贩。
月黑风高卖纸鸢?
邓夷宁心下诧异,纸鸢这东西多半是白日放飞才有趣,这个时辰,即便有小孩买下,也无处可放,怎么会有人在此摆摊卖这个?
她正想转身离去,谁知刚迈出一步,目光无意间扫到了摊位上方挂着的一只纸鸢。
好生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