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湖的夜色迷蒙,附近灯火通明,朦朦胧胧,看得人不免驻足观赏。
不远处勾栏瓦肆里灯火阑珊,有缭绕曲音隐隐传来,姚清梧驻足听了一会儿,赞叹道:“真是一把好嗓子......”
崔密祯听了却是淡然一笑,却是不语。
“走吧,别耽误了。”他牵过身边人的手,似乎毫不在意周遭的喧嚣,一心只奔着船只而去,又说:“今日是要陪我的不是么,你几时,变得这样三心二意起来。”
姚清梧撇了撇嘴角,说道:“只是远观,又不耽误什么,难道你就不觉得她唱的极好。”
“好?”崔密祯回头,玩味地看了她一眼,说道:“穗穗这些年耳朵是受了多大委屈,连珠玉顽石都分不曾真切了。”
“我看是你耳朵刁钻了,如今这等音色的,都叫你味同嚼蜡了。”她有些无奈地开口道。
“既听过天籁之音,岂会在乎靡靡之音,不过都是些取巧的把戏。”
感受着手心传来的温热,她有些疑惑地抬头看他。
“于我而言,”他压低声音凑近她,低沉的嗓音混着难以言说的诱惑,叫人忍不住酥到心坎里,道:“穗穗出自本心的哼叫,便是天籁之音。”
姚清梧刷的一下红了脸,却被他越发揽得紧了。
小心脚下,“到了。”
如此模样,倒像是男子护着心上人,担心她掉下去的光景。
幸而走到了无人处,否则必定要被人指指点点,说他们伤风败俗。
码头上有一艘不小的商船,跟着湖水摇曳。
“今儿在外头住一夜,可好?”他含笑看了她一眼,说道:“已派人去知会你那侍女了,不必担心有人来找。”
他端详的女子的神色,笑道:“不敢?”
“若我说不去,你必然有法子哄我上去,”姚清梧自然是了解他的,崔密祯的性子,是有些不择手段的。
“知我者,穗穗也。”他不置可否,扶着她上了船,解了缆绳,任由船只飘荡而去。
她有些狐疑地看了一眼崔密祯,道:“你会开船?”
崔密祯戏谑地看着她,说道:“不会。”
“那我们怎么回去?!”姚清梧一瞬有些不明白他脑子里都装了什么,难道是想带着她体验荒岛求生,或者两人一起跳湖游回去?
崔密祯审视着她脸上的变化,笑得轻快,道:“怕什么,又不是出海,横竖就在这个巴掌大的湖里。”
姚清梧听他如此说,不知怎么,心里就平静了许多。
船轻轻飘荡着。
今日夜色正好,有风徐徐而来,如薄纱一般的云层褪去后,是漫天星辰。
崔密祯拉着她躺在甲板上,有一搭没一搭地先聊着,似乎是卸下周身的重担,只与她花前月下偷闲。
“如今在临安城,认识的人可多?”他问。
“不算多,亦不算少吧,”她侧头看了一眼身边的人,眼前只剩下天上的明月,喃喃自语道。
“交好的几个,说出来让我听听。”
姚清梧思索了一番,说道:“与我家毗邻而居的婆婆,是个顶顶热心肠的人,初到临安时,她教了我好多事,平日里都相互照应,月牙儿也很喜欢她。”
“嗯,还有呢。”
“还有就是香烛铺子老爷爷,他不爱说话,但说出的话就跟老神仙似的,总能帮我避开许多坏事。”姚清梧想起,唯一一次没有听他的话,就是在临安遇到崔密祯的时候。
“还有些米铺的掌柜,卖我五彩丝线的元娘,性子虽然各有不同,却都是实在人。”她又笑着说道:“自然,徐大人和夫人,如今亦是常有往来的。”
崔密祯轻轻地笑了笑,说道:“算上你铺子里那些人,算下来,也能凑出两桌人来。”
“两桌人?”姚清梧问道。
“咱们挑个日子成亲吧。”他忽然平静开口道。
“”!”姚清梧刷的一下坐起身,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
她有些震惊地看向崔密祯,复又抱膝蜷缩成一团,自嘲一笑道:“你何苦说这话。”
崔密祯跟着起身,握住她的手,眼神中是不加掩饰的诚恳期盼,说道:“你我之间本就有婚书,我不想等了。”
“婚书......”她想起她的婚书,崔家并没有还给她,兴许早就毁了。
“婚书在我手里,”崔密祯看向她说道:“我既然分家出来了,婚事自然是我能做主的。至于长辈高堂,他们若是不来,我们就在成婚那日给母亲的牌位磕头。”
“我以为,崔家早就已经毁了。”她垂眸道。
“我逼着崔延策替我要回来的,”
“逼的?”
崔密祯笑了笑,说道:“我还是不说了,怕吓着你。”
姚清梧岂肯放过,摇着他的胳膊,非得叫他说一说。凭他对崔家人的了结,若是不退一层皮,这样的东西断然不会轻易给他。
“恶人不比小人,惯来欺软怕硬,”他轻描淡写道:“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心够狠够硬,自然谁也奈何不得我。”
“可你那时候,不是还得仰仗公府,惹恼了老太太,只怕日子不好过吧。”
崔密祯想起那段黑暗往事,体会过再次跌入深渊的的绝望,说出来,只怕没几个人能体会。他勾了勾唇角,揽着身边的人,笑道:“再不好,她也不能杀了我吧。我那时候,好歹也中了举子,又陪东宫读书一年有余,算得上是天子眼皮子底下的人。她不能,更不敢。”
姚清梧往他怀中寻了个舒服的位置,难免生出几分异样的情绪,这几年光景,他的日子未必有旁人以为的那般顺遂。
“可我没有什么像样的嫁妆,只要崔哥哥不觉得脸上无光......”
崔密祯却在她头顶落下一吻,打断道:“嫁妆不是早就给了吗,嫁妆单子我都收了。眼下虽然都抄没了,但进过崔府的门,自然就是算数了。”
当年姚府给她的嫁妆,可谓是金山银山,母亲几乎倾尽一切,只差将整个姚府根基都搭进去。
金堆玉砌长大的大家闺秀,对司空见惯的钱财珠宝早已视作茶饭一般不以为然,可那时着实也把她吓一跳,即便如此,她还是没能寻到一个庇护,甚至险些毁了崔密祯。
“值得吗?”她只觉得眼前月色变得朦胧,心口钝钝生疼。
修长的手指替她擦拭眼睛的湿润,她仰头看向他。
崔密祯的眼中只剩一片纯粹的温柔,与她记忆里的模样,别无二致。
“怪不得,旁人总爱欺负你。”
姚清梧不解地看向她,问道:“什么?”
“下次,在床上哭给我看可好?”他咬着她的耳朵细细呢喃着,眼中又添了几分灼热的汹涌之情,道:“穗穗心肝,哭起来当真好看的紧。”
姚清梧脸颊微微翻红,躲开他炽热的眼神,说:"这会儿又说这话,难道你还没见过么。"
“见过了,”他欢喜道:“如今越发念念不忘。”
湖上有风,吹得船儿轻轻摇曳。
漆黑一片的商船里,夹杂着令人遐想的喘息声,似压抑,似放纵。
第二日清晨,商船停靠在湖心岛屿码头上。
岛上有一处山庄,隐在山林之间,只露出一角,颇有些世外桃源的意境。
耳边黄鹂鸣叫,清脆动听。
姚清梧被着鸟儿的啼叫叫醒了,睁开眼,就见崔密祯松散着衣裳,正欲关窗。
一回头,两人视线相触,他露出一丝极为惬意的笑容。
"这两日黄鹂格外多,只怕北风已经入京了,"他坐到榻边,抚上她的脸颊,问道:“吵到你了么?”
“还好,”她一开口,嗓子却有些涩地生疼,又说:“想喝水。”
崔密祯愣了愣,四周观望了一下,说道:“茶都凉了,你等我一会儿可好?”
“凉的也可以。”
“茶冷伤身,你又畏寒,”崔密祯不疾不徐地说道:“身子骨不想要了?”
姚清梧只觉得委屈,不高兴的说:“现如今飘到这不见人影的地方,又没人给我们烧水,小女又不比崔大人旷日持久耐力惊人,反倒连口水也不给,崔大人心肠真坏。”
崔密祯闻言身形微微一僵,却不生气,俯身轻轻落下一吻,笑道:“我只说等一等,哪里就不给你水喝了,娘子红口白牙就冤枉我,。”
说着,便提着茶壶,在船舱里找出一个炉子来,生了火温茶。
不过会儿功夫,他就反身回来,将茶盏递过去。
姚清梧咕咚咕咚一饮而尽,才觉得神清气爽了些,只是如今又该怎么办,湖心就如孤岛一般,少有人能发觉。
即便有人察觉,多半也会觉得他们孤男寡女在一处,还不知会传出什么闲话来。
如此一想,她便看向始作俑者,问道:“天都亮了,咱们回去么?”
崔密祯却怡然自得走到甲板上吹风,倚着栏杆回头,朝她一笑,反问道:“怎么回去?”
姚清梧只觉得满头雾水,穿戴整齐后,有些不解他这话的意思,只得苦笑道:“总不能游回去吧。”
“倒是个好主意。”
“啊?”分明是简单一句话,她竟有些拿捏不住其中的深意了。
正觉困惑时,身后忽然传来一声极轻的动静。
乘风一个纵身,已经跃到了甲板上。
“大人,姚姑娘。”
崔密祯看了他一会儿,不动声色地问道:“你怎么来了。”
“事出突然,京中传来消息,长风正在回信不得空,嘱咐卑职先来接应。”
崔密祯想了想,颔首道:“原来如此。”
“走吧,”他含笑看了一眼身边的女子,牵着她的手说道:“去吃点东西,逛一会儿再回去。”
“可是......”
去哪里吃东西,姚清梧一边跟着下船,一边心里疑惑。
崔密祯扶着她,踏上石阶,道:“山上有一处庄子,庄主与我有几分交情。”
姚清梧这才恍然大悟,他是早有准备的。
不远处勾栏瓦肆里灯火阑珊,有缭绕曲音隐隐传来,姚清梧驻足听了一会儿,赞叹道:“真是一把好嗓子......”
崔密祯听了却是淡然一笑,却是不语。
“走吧,别耽误了。”他牵过身边人的手,似乎毫不在意周遭的喧嚣,一心只奔着船只而去,又说:“今日是要陪我的不是么,你几时,变得这样三心二意起来。”
姚清梧撇了撇嘴角,说道:“只是远观,又不耽误什么,难道你就不觉得她唱的极好。”
“好?”崔密祯回头,玩味地看了她一眼,说道:“穗穗这些年耳朵是受了多大委屈,连珠玉顽石都分不曾真切了。”
“我看是你耳朵刁钻了,如今这等音色的,都叫你味同嚼蜡了。”她有些无奈地开口道。
“既听过天籁之音,岂会在乎靡靡之音,不过都是些取巧的把戏。”
感受着手心传来的温热,她有些疑惑地抬头看他。
“于我而言,”他压低声音凑近她,低沉的嗓音混着难以言说的诱惑,叫人忍不住酥到心坎里,道:“穗穗出自本心的哼叫,便是天籁之音。”
姚清梧刷的一下红了脸,却被他越发揽得紧了。
小心脚下,“到了。”
如此模样,倒像是男子护着心上人,担心她掉下去的光景。
幸而走到了无人处,否则必定要被人指指点点,说他们伤风败俗。
码头上有一艘不小的商船,跟着湖水摇曳。
“今儿在外头住一夜,可好?”他含笑看了她一眼,说道:“已派人去知会你那侍女了,不必担心有人来找。”
他端详的女子的神色,笑道:“不敢?”
“若我说不去,你必然有法子哄我上去,”姚清梧自然是了解他的,崔密祯的性子,是有些不择手段的。
“知我者,穗穗也。”他不置可否,扶着她上了船,解了缆绳,任由船只飘荡而去。
她有些狐疑地看了一眼崔密祯,道:“你会开船?”
崔密祯戏谑地看着她,说道:“不会。”
“那我们怎么回去?!”姚清梧一瞬有些不明白他脑子里都装了什么,难道是想带着她体验荒岛求生,或者两人一起跳湖游回去?
崔密祯审视着她脸上的变化,笑得轻快,道:“怕什么,又不是出海,横竖就在这个巴掌大的湖里。”
姚清梧听他如此说,不知怎么,心里就平静了许多。
船轻轻飘荡着。
今日夜色正好,有风徐徐而来,如薄纱一般的云层褪去后,是漫天星辰。
崔密祯拉着她躺在甲板上,有一搭没一搭地先聊着,似乎是卸下周身的重担,只与她花前月下偷闲。
“如今在临安城,认识的人可多?”他问。
“不算多,亦不算少吧,”她侧头看了一眼身边的人,眼前只剩下天上的明月,喃喃自语道。
“交好的几个,说出来让我听听。”
姚清梧思索了一番,说道:“与我家毗邻而居的婆婆,是个顶顶热心肠的人,初到临安时,她教了我好多事,平日里都相互照应,月牙儿也很喜欢她。”
“嗯,还有呢。”
“还有就是香烛铺子老爷爷,他不爱说话,但说出的话就跟老神仙似的,总能帮我避开许多坏事。”姚清梧想起,唯一一次没有听他的话,就是在临安遇到崔密祯的时候。
“还有些米铺的掌柜,卖我五彩丝线的元娘,性子虽然各有不同,却都是实在人。”她又笑着说道:“自然,徐大人和夫人,如今亦是常有往来的。”
崔密祯轻轻地笑了笑,说道:“算上你铺子里那些人,算下来,也能凑出两桌人来。”
“两桌人?”姚清梧问道。
“咱们挑个日子成亲吧。”他忽然平静开口道。
“”!”姚清梧刷的一下坐起身,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
她有些震惊地看向崔密祯,复又抱膝蜷缩成一团,自嘲一笑道:“你何苦说这话。”
崔密祯跟着起身,握住她的手,眼神中是不加掩饰的诚恳期盼,说道:“你我之间本就有婚书,我不想等了。”
“婚书......”她想起她的婚书,崔家并没有还给她,兴许早就毁了。
“婚书在我手里,”崔密祯看向她说道:“我既然分家出来了,婚事自然是我能做主的。至于长辈高堂,他们若是不来,我们就在成婚那日给母亲的牌位磕头。”
“我以为,崔家早就已经毁了。”她垂眸道。
“我逼着崔延策替我要回来的,”
“逼的?”
崔密祯笑了笑,说道:“我还是不说了,怕吓着你。”
姚清梧岂肯放过,摇着他的胳膊,非得叫他说一说。凭他对崔家人的了结,若是不退一层皮,这样的东西断然不会轻易给他。
“恶人不比小人,惯来欺软怕硬,”他轻描淡写道:“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心够狠够硬,自然谁也奈何不得我。”
“可你那时候,不是还得仰仗公府,惹恼了老太太,只怕日子不好过吧。”
崔密祯想起那段黑暗往事,体会过再次跌入深渊的的绝望,说出来,只怕没几个人能体会。他勾了勾唇角,揽着身边的人,笑道:“再不好,她也不能杀了我吧。我那时候,好歹也中了举子,又陪东宫读书一年有余,算得上是天子眼皮子底下的人。她不能,更不敢。”
姚清梧往他怀中寻了个舒服的位置,难免生出几分异样的情绪,这几年光景,他的日子未必有旁人以为的那般顺遂。
“可我没有什么像样的嫁妆,只要崔哥哥不觉得脸上无光......”
崔密祯却在她头顶落下一吻,打断道:“嫁妆不是早就给了吗,嫁妆单子我都收了。眼下虽然都抄没了,但进过崔府的门,自然就是算数了。”
当年姚府给她的嫁妆,可谓是金山银山,母亲几乎倾尽一切,只差将整个姚府根基都搭进去。
金堆玉砌长大的大家闺秀,对司空见惯的钱财珠宝早已视作茶饭一般不以为然,可那时着实也把她吓一跳,即便如此,她还是没能寻到一个庇护,甚至险些毁了崔密祯。
“值得吗?”她只觉得眼前月色变得朦胧,心口钝钝生疼。
修长的手指替她擦拭眼睛的湿润,她仰头看向他。
崔密祯的眼中只剩一片纯粹的温柔,与她记忆里的模样,别无二致。
“怪不得,旁人总爱欺负你。”
姚清梧不解地看向她,问道:“什么?”
“下次,在床上哭给我看可好?”他咬着她的耳朵细细呢喃着,眼中又添了几分灼热的汹涌之情,道:“穗穗心肝,哭起来当真好看的紧。”
姚清梧脸颊微微翻红,躲开他炽热的眼神,说:"这会儿又说这话,难道你还没见过么。"
“见过了,”他欢喜道:“如今越发念念不忘。”
湖上有风,吹得船儿轻轻摇曳。
漆黑一片的商船里,夹杂着令人遐想的喘息声,似压抑,似放纵。
第二日清晨,商船停靠在湖心岛屿码头上。
岛上有一处山庄,隐在山林之间,只露出一角,颇有些世外桃源的意境。
耳边黄鹂鸣叫,清脆动听。
姚清梧被着鸟儿的啼叫叫醒了,睁开眼,就见崔密祯松散着衣裳,正欲关窗。
一回头,两人视线相触,他露出一丝极为惬意的笑容。
"这两日黄鹂格外多,只怕北风已经入京了,"他坐到榻边,抚上她的脸颊,问道:“吵到你了么?”
“还好,”她一开口,嗓子却有些涩地生疼,又说:“想喝水。”
崔密祯愣了愣,四周观望了一下,说道:“茶都凉了,你等我一会儿可好?”
“凉的也可以。”
“茶冷伤身,你又畏寒,”崔密祯不疾不徐地说道:“身子骨不想要了?”
姚清梧只觉得委屈,不高兴的说:“现如今飘到这不见人影的地方,又没人给我们烧水,小女又不比崔大人旷日持久耐力惊人,反倒连口水也不给,崔大人心肠真坏。”
崔密祯闻言身形微微一僵,却不生气,俯身轻轻落下一吻,笑道:“我只说等一等,哪里就不给你水喝了,娘子红口白牙就冤枉我,。”
说着,便提着茶壶,在船舱里找出一个炉子来,生了火温茶。
不过会儿功夫,他就反身回来,将茶盏递过去。
姚清梧咕咚咕咚一饮而尽,才觉得神清气爽了些,只是如今又该怎么办,湖心就如孤岛一般,少有人能发觉。
即便有人察觉,多半也会觉得他们孤男寡女在一处,还不知会传出什么闲话来。
如此一想,她便看向始作俑者,问道:“天都亮了,咱们回去么?”
崔密祯却怡然自得走到甲板上吹风,倚着栏杆回头,朝她一笑,反问道:“怎么回去?”
姚清梧只觉得满头雾水,穿戴整齐后,有些不解他这话的意思,只得苦笑道:“总不能游回去吧。”
“倒是个好主意。”
“啊?”分明是简单一句话,她竟有些拿捏不住其中的深意了。
正觉困惑时,身后忽然传来一声极轻的动静。
乘风一个纵身,已经跃到了甲板上。
“大人,姚姑娘。”
崔密祯看了他一会儿,不动声色地问道:“你怎么来了。”
“事出突然,京中传来消息,长风正在回信不得空,嘱咐卑职先来接应。”
崔密祯想了想,颔首道:“原来如此。”
“走吧,”他含笑看了一眼身边的女子,牵着她的手说道:“去吃点东西,逛一会儿再回去。”
“可是......”
去哪里吃东西,姚清梧一边跟着下船,一边心里疑惑。
崔密祯扶着她,踏上石阶,道:“山上有一处庄子,庄主与我有几分交情。”
姚清梧这才恍然大悟,他是早有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