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人多,大家的买卖也都会好上好多,官差每个摊位会多收五文钱,这一日得交十文。”

    傅则萦:“多谢大哥提醒!”

    说来赶巧,话到这,就见远处出现了官差的身影。

    小哥连忙说道:“官差来了,大家注意了。”

    虽说小哥之前说过管这一片的官差性子还算好,不会故意为难人。

    可毕竟是官家人,小老百姓有着天然的害怕,想的都是能避着就避着,非得接触,那也是能少接触就少接触。

    小哥虽说这几个官差为人还算可以,那也是建立在所有人都老老实实上供的前提下。一旦有人不配合,他不敢想象。

    之前他眼前能看到的这一片,还没见过这种事情发生。

    “提前准备好铜钱啊,官差过来时老老实实交上去。”小哥还格外提醒还是新手的梨幼。其实是间接说给几个大人听,毕竟收的银钱并不在傅则萦和梨幼两个小丫头身上。

    傅则萦转过头看着彭氏:“三伯母。”

    “听到了,放心,这就数出来。”彭氏微笑地看着梨幼,然后又冲着前方虚无的地方,弱弱地说了一句:“多谢啊!”

    谢谁?不言而喻,只不过还是不好直接和陌生的外男接触,但是她也得领情,别人好意的提醒。

    彭氏想着,其实自己也得慢慢习惯,她不再是大宅里金尊玉贵的太太,也不是当初小宅里用着父亲微博操持小家生活的秀才女儿。

    以前不管哪种身份,她都是养在深闺里的女儿或太太,可现在她却是一个为了生计发愁和忙活的妇人。

    那么是不是也要学着摈弃以前恪尽职守的一些规矩,接受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的方式。

    她不要求自己立即就能做到小孩子那样毫无芥蒂,但是她心里的冰开始慢慢融化。

    感谢别人的好意,是她尝试的开始。

    彭氏说得轻,旁人可能听到了,也可能没听到了。

    不过彭氏不在意,这一刻她心中在意的是自己说出来了。

    事实上是小夫妻听到了彭氏这一句感谢。他们是真的愿意和这新来的一家人打交道。

    这一家人,大人规矩有礼,孩子机灵又乐于助人。昨日她们自己把顾客带来摊子上,小丫头还帮着引导来的顾客买他们摊子上的青菜萝卜。

    正因为这样,从来没空着菜筐回去的他们,第一次卖空了。

    彭氏将数出来的十个铜板递给傅则萦,让她到时交给官差。

    说起来,傅家以前打交道的官户人家不少,不过直接和民生接触的下层官差衙役倒是少有往来。至少她们内宅是没有交道的。

    这是落魄后因着生计第一次和官差对上,傅家的几个人都有些紧张。傅则萦在紧张之余可能还夹杂一点那一世里小民和当官的打交道的虚荣和忐忑。

    本来是不紧张的,可是看过的影视和小说,甚至史书总是把这些官吏描述得嚣张跋扈,对老百姓动辄打骂,让她也不得不有点畏惧。

    因着这样的心情,即便官差还远远的,傅家几人的眼睛却像是忍不住似的黏在他们身上,一直把他们从远方迎到近处。

    也就只有性格最为稳重的何姨娘还能顾着点自己的摊子。

    隔壁小夫妻俩还好,没刚才那么放松,但却也不至于紧张。

    傅则萦只见官差们一路走过,摊户们都恭恭敬敬奉上该交的铜钱。官差们也不是一直板着脸,间或碰上熟识的,还能说说笑笑叨叨几句。当然,碰上那不太上道的,也会凶脸呵斥。

    当然也因着注意力高度集中关注着官差们的动向,傅则萦还看到了一些衣袖遮掩下的行为。有那格外上道的,多拿出一把铜子,悄悄递给其中的某一位官差。

    而那官差也是手指碾动,像是在数着有多少,完了后,便悄无声息地将其收入自己衣袋中。

    这些孝敬,也许是特定讨好某一人,也许是让几位官差一起享用。不管怎样,反正每个官差都收到了这样的银钱。

    当然,这些不是她在意的,她也计较不了这种事。

    好在官差还有些距离,傅则萦示意一旁小哥和彭氏看这一幕。

    主要是想问,小哥他们是怎么样做的,有没有另外孝敬,而又向彭氏询问,她们要怎么做,要不要奉上一两文,买个平安。

    彭氏先给出了回应,毕竟也是做了十几年的傅家太太,还是深谙这些为人处世的法则的。

    她点点头向傅则萦示意,然后又数出三个铜板递给傅则萦。

    傅则萦接过后没和原来的五文混在一起,而是用另一只手捏着。

    这时就听到小哥说:“我们不知道要给这个啊,不是按要求交了吗?怎么还要给,挣个钱不容易!”

    不过他也注意到了彭氏的举动,看着傅则萦另一只手捏着的三个铜板,他又自言自语道:“是不是还是给了好啊。”

    毕竟这一家的行为举止之间无不透露着以前是大户人家。可能照着她们的行事方式才是正理。

    想着于是对小娘子说道:“媳妇,你也再数三枚铜板给我。”

    小娘子一向都是听小哥的,没有任何异议,直接数出铜板递给小哥。

    这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也就两三人在摊子前停留过,最后成功卖出去一斤笋。

    官差已经临近到她们这了,先是到的小夫妻的菜摊上。

    小哥先是老老实实地奉上五文钱,官差没什么表情地接过,其中一人拿着笔在册子上画画,然后几人就准备去下一个。

    正这是,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这个老实的小伙子竟然拉住落在后面的一个官差的衣袖。

    官差本欲发火,随即手指上传来冰凉之感。这感觉,他们哥几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低头一看,三枚铜板就在指尖。

    他没有任何负担地手指一转,钱已经从卖菜人手上转到他手中。

    另一种手拍了拍小哥肩膀,笑着说道:“小哥上道了哈!”

    小哥不知该说什么,只是憨憨地赔笑着。

    只听见走在最前面的官差说道:“你们是新来的?规矩都懂吧!”

    梨幼脆脆的声音说道:“知道,知道!”

    傅则萦也立即将五枚铜板交过去,然后又私下将另三枚铜板递给一个看着不是头,也不是跟班的官差。

    头,可能看不上这三枚铜板,他能得到的好处太多了,她们这三枚只是锦上添花,却如石子落入河里,除了一点涟漪,激不起水花。

    跟班,说话没地位,真遇上事,也不会出面帮忙说句话,那她们的孝敬也是打水漂。

    收了傅则萦钱的官差,不推拒,也不啰嗦。只是对傅则萦和梨幼两个大胆的丫头笑笑,格外和蔼。还问了句:“丫头,姓什么啊?”

    梨幼知道傅则萦不热衷和人热络,于是接话道:“官差叔叔,我家姓傅。”

    “傅家丫头啊,注意收摊时要把地面清理干净!”

    “会的,我们会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梨幼讨喜的样子,让几位官差表情都松快了些。

    收傅则萦铜板的官差还耐心地给傅家人交代了几句街市注意事项才离去。

    直到官差的身影走远了,完全听不见这边的话后,小哥才拍着胸脯说道:“这官差一千都是公事公办,还从来没对我说过多余的话了,看来是三枚铜板的作用。”

    彭氏对着傅则萦和梨幼说道:“这菩萨啊,得平时就供着,不能有事了才想着上香。费三个铜板,在官差那里买个印象,要是万一遇着事了,也好寻他们帮着主持个公道。人家平日里什么都没得着咱的,又凭什么帮咱们了。对于他们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懂了吗?”

    两丫头听得直点头。

    “三太太说的是正理,你俩要学着点,舍小财买平安是对的。”何姨娘也在一旁搭腔道。

    “原来是这个道理啊。”小哥夫妻俩后知后觉道,“难怪官差以前在我们这一片,虽说不欺负人,却也没个笑脸,看来我们这一片都是苦日子的农户,不懂,舍不得孝敬。之前都没看到人这样做,我们也同样没想到。”

    “那我们孝敬了钱,以后官差叔叔就一定会帮着我们吗?”梨幼不懂就问。

    彭氏笑笑:“那话可不能这么说!”

    “三太太,你这是什么意思呢?”李幼斌更加疑惑了。

    彭氏不答,只是高深莫测地微笑着。

    还是何姨娘把话接过去:“咱没孝敬,官差可能也会管,咱孝敬了,官差也可能不会管。这一切都是说不定的。但是,孝敬了,也就增大了他们搭一把手的可能。”

    梨幼毕竟年幼,听得似懂非懂,眼睛亮亮的,抬着头看着何姨娘。

    反而是多了一些经历的傅则萦,一下子明白了。

    她拉过了梨幼的手:“没事,慢慢的,我们就会懂了,不急在一时。”

    梨幼向来听傅则萦的话,听傅则萦一说,立马就丢开了这一茬。

    一旁的小夫妻也将何姨娘的话听进去了,从前,他们都是在老实耕种的朴实农户,少见这些弯弯绕绕。

    今日在这傅家人一旁,跟着学到了好多,两人也是努力把何姨娘的话牢牢记在心里,不约而同地打算回家后和对方好好探讨一下这番话的深意。

    最有可能会出岔子的官差这一关过去了,傅家人都放下了心神。

    傅则萦看着地上篮子里剩下的竹笋,用眼神向梨幼示意。

章节目录

萦缘织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刘芋何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刘芋何并收藏萦缘织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