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海湾之事办妥,觞泽也同觞漓就此分别,与修烛继续踏上找寻圣物之路。
这一日,二人行至一处山林。
放眼望去,峰峦绵延,草木郁郁青青,鸟兽虫鸣悦耳。
群山环绕下,古朴村落静卧山窝。
村民于田间地头劳作,鸡犬相闻,望衡对宇,俨然一派世外桃源之景。
“奇怪……”
行路间,觞泽侧目视向路旁田地中耕作的村民,心里不禁生出疑问,
“此处劳作田野的竟都是老人与孩童。”
“是啊,这路上也是一个年轻人也没有。”修烛回应。
广袤无垠的耕地上,几乎都是须发俱白或黄发垂髫的身影在忙碌,稍微年轻一些的也都两鬓斑白。
此时两人穿行于田野间,在一众或年迈或年幼的村民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不远处,一个约莫六七岁的小女孩捧着水碗,小心翼翼越过崎岖的泥地,端到锄地的老人面前。
老人听见小女孩甜糯的轻唤,放下锄头俯身下去,沟壑纵横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慈爱的笑容。
接着,他用衣袖拭去面颊上的汗珠,接过孙女端来的水饮尽。复又慈爱地摸了摸她的头,用粗糙的手掌牵起她的小手走向田埂上堆放饭菜的地方。
老人先从一旁薅了一把枯草,将枯草仔细铺平在田埂上后才护着小女孩坐下,自己则随意坐在了凹凸不平的泥土上。
他又在补丁密密麻麻的衣摆上擦了擦手上的尘土,方才打开包袱从中拿了个白面馍馍递给小女孩。
小女孩接过馍馍咬下一口,粉扑扑的脸颊上便洋溢出了幸福的笑容。
过了好一会儿,小女孩见老人又倒了碗水喝了大半,迟迟不去拿包袱中的馍馍,她便伸手拿出来递到老人眼前:
“爷爷,您吃。”
老人却不去接,他垂眼看了看空荡荡的包袱,笑着推开女孩的手送到她嘴边:
“爷爷不饿,囡囡吃。囡囡吃了快些长高,长大了就能见到爹爹娘亲了。”
听到老人提起爹娘,小女孩的眼神恍惚了一瞬。
但她还是确信地点了点头,脸上很快又换上了天真烂漫的笑容。
见此一幕,觞泽与修烛神色皆有所动容。
觞泽取下行囊,分出一半的干粮拿在手里,快步走到爷孙俩身旁将自己的干粮递到老人手中:
“老人家。”
生人突如其来的举动令爷孙俩愣了愣,他们抬头呆望向觞泽,半晌未缓过神来。
“我们外出时多带了些干粮,如今长途跋涉负重难行,正好遇你们爷孙二人用午膳,劳烦老人家替我们分担一些。”
觞泽寻了个不伤及他们尊严的由头道出,又将干粮往前送了送。
老人目光颤动,双手颤颤巍巍地接过觞泽送来的干粮,眼里满是数不尽的感激:“多谢。”
“多谢哥哥。”
小女孩仰着脑袋笑了,一双圆溜溜的眼睛里眸光明亮纯粹。
觞泽对小女孩温和地一笑,继而向老人询问:
“老人家,为何此处上至耄耋老者下至稚童皆要下地劳作,此处的年轻人呢?”
老人闻言神色黯淡了下来,他放下手中的干粮,浑浊的双目中透出无限哀痛:
“唉,年轻人……都走了……”
“我们这荒山小村偏僻,与世隔绝,我们平日里都依靠耕作为生。
年轻人身强力壮,作物丰收时若有余粮便驮去山外的小镇换些银钱,或是顺带买些家用回来。”
“可半年前,外出的年轻人陆续不归,甚至都无人往家中寄回书信。
渐渐的,村里便只剩下我们这帮老骨头和这些可怜的孩子了。”
时值深秋,山林里的风已有些刺骨。
凉风刮过田间,卷起无数枯叶草絮。那些老人与孩童劳作的身影单薄孤寂,渐被风沙模糊。
修烛收回目光,转又落到眼前的老人脸上:“就没有人去找过他们吗?”
“小镇离村子远,又要途经山林。且不说老老小小的经不住长途跋涉,若是在山中遇见豺狼虎豹……唉……”
老人的神情无奈到近乎无助,他低头喝了一口水,忽又抬起头,
“你们可是要往东边去?”
觞泽点头。
老人忙扶着田埂起身,步履蹒跚地在觞泽身前站定,用试探的口吻恳求:
“二位若途经小镇,可否替这些孩子们打听打听,小镇上可有从我们丰宁村出去的年轻人?”
“我们当尽力而为。”
听见觞泽答允,老人立即捧起他的手,言行难掩感激:
“多谢!多谢!”
————
跟随羊皮卷指引,二人离开丰宁村后便进入一片山林。
原以为很快便能到达山外小镇,哪知至傍晚时分他们也未走出密林。
偏在此时,空中落下淅沥小雨。
二人只得挤在一把局促的油纸伞下,依托着微弱的火折子在林间找寻出路。
夜雨携风而至,水汽渐渐弥散开来模糊了视线。山间秋雨寒凉,又伴夜幕而降,更将凉意大片布洒。
从前被修烛嫌弃的那件丑披风此时紧紧被她裹在了身上,火折子的那点火苗也成了她赖以驱寒的源泉。
火苗摇曳风中忽明忽暗,风稍大些它便几近熄灭。
修烛屈指挡在火苗前,小心翼翼将它护在凉风下,以保其燃烧不熄。
二人努力借着微光找寻避雨之处,可漆黑的天幕下,只有一眼望不见尽头的密林。
蓦然,一股异香穿透雨幕,霎时驱散了他们眼中的迷蒙。
修烛恹恹欲睡的眼神再度被点亮。她定了定神,仔细捕捉住这一根救命稻草,将目标锁定在密林深处。
香味如一盏引路明灯,为迷途中的二人指出了方向。
一路循着香味源头而去,不消多时,他们便行至一处竹屋前。
院落屋檐下烛火明灭,茶壶还放在炉子上温着。炭火炙烤下,壶中不断传来水泡翻滚破裂的声音。
桌案上文房四宝齐全,一素衣男子正执笔于纸上描绘。
香烟自博山炉中袅袅逸散,与茶壶里蒸腾出的热气交织,又被晚风送到二人鼻间。
院门虽虚掩着,他们却站在门外看了屋主一会儿,并未贸然踏足院中。
正要开口,屋主随意地一瞥却留意到了他们。
他收回轻揽衣袖的左手,将毛笔放置在手边的笔枕上,目光在他们身上停留一瞬:
“二位可是要躲雨借宿?”
“公子耳聪目明。”
修烛放高声音,顺着他的话道出了原由,
“我们本是游玩至此,可惜恰逢夜雨不慎迷失了方向。
不知公子能否行个方便,容我二人在舍下借宿一晚?”
“请进。”
温柔清澈的声音在淅沥的雨声中听来有些模糊,屋主虽答允二人进屋,却并未起身前来开门。
”多谢。“
觞泽推开竹门与修烛并肩迈入院中,又在回身掩上门后才慢慢来到檐下。
待二人行至桌案前,屋主仍未起身。
他客气地对二人一笑,只抬手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他们落座:
“二位请坐。”
招呼过二人,他将茶盘上反扣的茶杯翻转,提起炉上的茶壶斟好两杯茶,一面送至他们面前,一面调侃:
“二位这游玩之处选得可不好。此处景虽怡人却荒凉偏僻,生人到此极易迷失方向。
你们已不知是我见过的第几位迷途之人了。”
“幸而有公子收留,我们才不至困于山林。”
觞泽屈指拢住茶杯,杯身散发的热气很快自手掌传递全身,驱散雨夜的寒凉。
修烛扫视一番空荡的院落,执杯吹散热气,轻轻呷了口热茶:
“公子可是独居于此?”
屋主点点头,垂眸在自己身前看了一眼,眼中的情绪霎时间五味杂陈:
“我生来双腿残疾,自小便在同龄人嘲笑中长大。
后来父母早逝,我便也无牵无挂隐于山林,不再沾染尘世间的一切。”
闻得此言,二人的目光方才越过桌案停留到他的双腿上。
宽大的素色薄毯从座椅两侧的扶手垂到地面,将他整个下身遮掩。晚风掀起薄毯一角,露出了轮轴的轮廓。
定睛去看,二人才留意到他所坐着的是一辆木轮椅。
“避世隐居是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雅士艳羡之事,如此倒也乐得自在。”
修烛收回目光,言语有意避开他的痛处。燃烧着的香烟被倏而拂过的微风送来,她转而看向一旁放置着的博山炉,
“公子焚的可是沉香?”
“不错。”
“公子的沉香嗅来醇厚清苦,但回味却带一丝甘甜,还有一点……”
修烛细细品析着沉香的气味,又以手掌扇动身前缭绕的香烟,深深吸了一口,
“一点辛辣之味。”
“姑娘对香倒是颇有见解。”
屋主笑言,继而低头看向桌案上的画作,眉眼间逐渐浮现出几分温情,
“此香乃是拙荆为让我养心凝神所制。
可惜我不懂品香,只觉每焚此香身心愉悦。闲来饮茶作画时,便爱燃上一点。
不过,是万不能像姑娘一般能品得其中滋味了。”
话音落下,修烛与觞泽随他的目光移目至画上。
画中描绘的女子身着白衣,容貌清丽脱俗。
其朱唇轻点胭脂,细眉宛若远山。简单朴素的发髻间,一支梅花簪令其高雅尽显。
屋主挪动画纸,画卷轻动,画中人便如同有了生命般,仿佛下一刻便会自画中走出。
觞泽抬头望了一眼屋内。
此时,窗棂中灯火未燃,屋里漆黑一片,不见有他人身影。
此处方圆几里渺无人烟,山中又正值夜雨。屋主夫妻二人既隐居于此,这样的天却只见丈夫独在家中,的确有些奇怪。
许是捉妖师做得久了,哪怕面对一些小事,觞泽总有超乎寻常的细心与灵敏。
他稍加思索,询问:“为何不见夫人?”
屋主低下头,伸手轻放在膝上:
“我这双腿每至阴雨时便会疼痛难忍,须得依靠药石缓解,因而夫人每月会去镇上为我抓药。
小镇路途遥远,今晚又下着雨,山路泥泞难行,想来今晚夫人她不会回来了。”
望着檐下滴落的雨珠,屋主轻皱起眉,眼里生出些许担忧。
修烛的目光落在那幅画像上许久,抬眼正好扫过画像旁侧放置着的书法末尾的落款。
她笑叹:
“柳、颐、简,公子的姓名听来确有隐居闲逸之意。
青山竹舍,佳人相伴,吟诗作画,琴瑟和鸣,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啊?”
闻得旁人称赞,柳颐简的脸色羞赧中带着幸福。
他微笑着垂眸抚上适才细细描绘的画作,指尖停留在画中人面颊时,眼底柔情似水。
沉香夹杂着茶香缭绕檐下,伴随萧瑟的风雨声缓缓逸散,引人沉醉。
这一日,二人行至一处山林。
放眼望去,峰峦绵延,草木郁郁青青,鸟兽虫鸣悦耳。
群山环绕下,古朴村落静卧山窝。
村民于田间地头劳作,鸡犬相闻,望衡对宇,俨然一派世外桃源之景。
“奇怪……”
行路间,觞泽侧目视向路旁田地中耕作的村民,心里不禁生出疑问,
“此处劳作田野的竟都是老人与孩童。”
“是啊,这路上也是一个年轻人也没有。”修烛回应。
广袤无垠的耕地上,几乎都是须发俱白或黄发垂髫的身影在忙碌,稍微年轻一些的也都两鬓斑白。
此时两人穿行于田野间,在一众或年迈或年幼的村民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不远处,一个约莫六七岁的小女孩捧着水碗,小心翼翼越过崎岖的泥地,端到锄地的老人面前。
老人听见小女孩甜糯的轻唤,放下锄头俯身下去,沟壑纵横的脸上露出了一个慈爱的笑容。
接着,他用衣袖拭去面颊上的汗珠,接过孙女端来的水饮尽。复又慈爱地摸了摸她的头,用粗糙的手掌牵起她的小手走向田埂上堆放饭菜的地方。
老人先从一旁薅了一把枯草,将枯草仔细铺平在田埂上后才护着小女孩坐下,自己则随意坐在了凹凸不平的泥土上。
他又在补丁密密麻麻的衣摆上擦了擦手上的尘土,方才打开包袱从中拿了个白面馍馍递给小女孩。
小女孩接过馍馍咬下一口,粉扑扑的脸颊上便洋溢出了幸福的笑容。
过了好一会儿,小女孩见老人又倒了碗水喝了大半,迟迟不去拿包袱中的馍馍,她便伸手拿出来递到老人眼前:
“爷爷,您吃。”
老人却不去接,他垂眼看了看空荡荡的包袱,笑着推开女孩的手送到她嘴边:
“爷爷不饿,囡囡吃。囡囡吃了快些长高,长大了就能见到爹爹娘亲了。”
听到老人提起爹娘,小女孩的眼神恍惚了一瞬。
但她还是确信地点了点头,脸上很快又换上了天真烂漫的笑容。
见此一幕,觞泽与修烛神色皆有所动容。
觞泽取下行囊,分出一半的干粮拿在手里,快步走到爷孙俩身旁将自己的干粮递到老人手中:
“老人家。”
生人突如其来的举动令爷孙俩愣了愣,他们抬头呆望向觞泽,半晌未缓过神来。
“我们外出时多带了些干粮,如今长途跋涉负重难行,正好遇你们爷孙二人用午膳,劳烦老人家替我们分担一些。”
觞泽寻了个不伤及他们尊严的由头道出,又将干粮往前送了送。
老人目光颤动,双手颤颤巍巍地接过觞泽送来的干粮,眼里满是数不尽的感激:“多谢。”
“多谢哥哥。”
小女孩仰着脑袋笑了,一双圆溜溜的眼睛里眸光明亮纯粹。
觞泽对小女孩温和地一笑,继而向老人询问:
“老人家,为何此处上至耄耋老者下至稚童皆要下地劳作,此处的年轻人呢?”
老人闻言神色黯淡了下来,他放下手中的干粮,浑浊的双目中透出无限哀痛:
“唉,年轻人……都走了……”
“我们这荒山小村偏僻,与世隔绝,我们平日里都依靠耕作为生。
年轻人身强力壮,作物丰收时若有余粮便驮去山外的小镇换些银钱,或是顺带买些家用回来。”
“可半年前,外出的年轻人陆续不归,甚至都无人往家中寄回书信。
渐渐的,村里便只剩下我们这帮老骨头和这些可怜的孩子了。”
时值深秋,山林里的风已有些刺骨。
凉风刮过田间,卷起无数枯叶草絮。那些老人与孩童劳作的身影单薄孤寂,渐被风沙模糊。
修烛收回目光,转又落到眼前的老人脸上:“就没有人去找过他们吗?”
“小镇离村子远,又要途经山林。且不说老老小小的经不住长途跋涉,若是在山中遇见豺狼虎豹……唉……”
老人的神情无奈到近乎无助,他低头喝了一口水,忽又抬起头,
“你们可是要往东边去?”
觞泽点头。
老人忙扶着田埂起身,步履蹒跚地在觞泽身前站定,用试探的口吻恳求:
“二位若途经小镇,可否替这些孩子们打听打听,小镇上可有从我们丰宁村出去的年轻人?”
“我们当尽力而为。”
听见觞泽答允,老人立即捧起他的手,言行难掩感激:
“多谢!多谢!”
————
跟随羊皮卷指引,二人离开丰宁村后便进入一片山林。
原以为很快便能到达山外小镇,哪知至傍晚时分他们也未走出密林。
偏在此时,空中落下淅沥小雨。
二人只得挤在一把局促的油纸伞下,依托着微弱的火折子在林间找寻出路。
夜雨携风而至,水汽渐渐弥散开来模糊了视线。山间秋雨寒凉,又伴夜幕而降,更将凉意大片布洒。
从前被修烛嫌弃的那件丑披风此时紧紧被她裹在了身上,火折子的那点火苗也成了她赖以驱寒的源泉。
火苗摇曳风中忽明忽暗,风稍大些它便几近熄灭。
修烛屈指挡在火苗前,小心翼翼将它护在凉风下,以保其燃烧不熄。
二人努力借着微光找寻避雨之处,可漆黑的天幕下,只有一眼望不见尽头的密林。
蓦然,一股异香穿透雨幕,霎时驱散了他们眼中的迷蒙。
修烛恹恹欲睡的眼神再度被点亮。她定了定神,仔细捕捉住这一根救命稻草,将目标锁定在密林深处。
香味如一盏引路明灯,为迷途中的二人指出了方向。
一路循着香味源头而去,不消多时,他们便行至一处竹屋前。
院落屋檐下烛火明灭,茶壶还放在炉子上温着。炭火炙烤下,壶中不断传来水泡翻滚破裂的声音。
桌案上文房四宝齐全,一素衣男子正执笔于纸上描绘。
香烟自博山炉中袅袅逸散,与茶壶里蒸腾出的热气交织,又被晚风送到二人鼻间。
院门虽虚掩着,他们却站在门外看了屋主一会儿,并未贸然踏足院中。
正要开口,屋主随意地一瞥却留意到了他们。
他收回轻揽衣袖的左手,将毛笔放置在手边的笔枕上,目光在他们身上停留一瞬:
“二位可是要躲雨借宿?”
“公子耳聪目明。”
修烛放高声音,顺着他的话道出了原由,
“我们本是游玩至此,可惜恰逢夜雨不慎迷失了方向。
不知公子能否行个方便,容我二人在舍下借宿一晚?”
“请进。”
温柔清澈的声音在淅沥的雨声中听来有些模糊,屋主虽答允二人进屋,却并未起身前来开门。
”多谢。“
觞泽推开竹门与修烛并肩迈入院中,又在回身掩上门后才慢慢来到檐下。
待二人行至桌案前,屋主仍未起身。
他客气地对二人一笑,只抬手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他们落座:
“二位请坐。”
招呼过二人,他将茶盘上反扣的茶杯翻转,提起炉上的茶壶斟好两杯茶,一面送至他们面前,一面调侃:
“二位这游玩之处选得可不好。此处景虽怡人却荒凉偏僻,生人到此极易迷失方向。
你们已不知是我见过的第几位迷途之人了。”
“幸而有公子收留,我们才不至困于山林。”
觞泽屈指拢住茶杯,杯身散发的热气很快自手掌传递全身,驱散雨夜的寒凉。
修烛扫视一番空荡的院落,执杯吹散热气,轻轻呷了口热茶:
“公子可是独居于此?”
屋主点点头,垂眸在自己身前看了一眼,眼中的情绪霎时间五味杂陈:
“我生来双腿残疾,自小便在同龄人嘲笑中长大。
后来父母早逝,我便也无牵无挂隐于山林,不再沾染尘世间的一切。”
闻得此言,二人的目光方才越过桌案停留到他的双腿上。
宽大的素色薄毯从座椅两侧的扶手垂到地面,将他整个下身遮掩。晚风掀起薄毯一角,露出了轮轴的轮廓。
定睛去看,二人才留意到他所坐着的是一辆木轮椅。
“避世隐居是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雅士艳羡之事,如此倒也乐得自在。”
修烛收回目光,言语有意避开他的痛处。燃烧着的香烟被倏而拂过的微风送来,她转而看向一旁放置着的博山炉,
“公子焚的可是沉香?”
“不错。”
“公子的沉香嗅来醇厚清苦,但回味却带一丝甘甜,还有一点……”
修烛细细品析着沉香的气味,又以手掌扇动身前缭绕的香烟,深深吸了一口,
“一点辛辣之味。”
“姑娘对香倒是颇有见解。”
屋主笑言,继而低头看向桌案上的画作,眉眼间逐渐浮现出几分温情,
“此香乃是拙荆为让我养心凝神所制。
可惜我不懂品香,只觉每焚此香身心愉悦。闲来饮茶作画时,便爱燃上一点。
不过,是万不能像姑娘一般能品得其中滋味了。”
话音落下,修烛与觞泽随他的目光移目至画上。
画中描绘的女子身着白衣,容貌清丽脱俗。
其朱唇轻点胭脂,细眉宛若远山。简单朴素的发髻间,一支梅花簪令其高雅尽显。
屋主挪动画纸,画卷轻动,画中人便如同有了生命般,仿佛下一刻便会自画中走出。
觞泽抬头望了一眼屋内。
此时,窗棂中灯火未燃,屋里漆黑一片,不见有他人身影。
此处方圆几里渺无人烟,山中又正值夜雨。屋主夫妻二人既隐居于此,这样的天却只见丈夫独在家中,的确有些奇怪。
许是捉妖师做得久了,哪怕面对一些小事,觞泽总有超乎寻常的细心与灵敏。
他稍加思索,询问:“为何不见夫人?”
屋主低下头,伸手轻放在膝上:
“我这双腿每至阴雨时便会疼痛难忍,须得依靠药石缓解,因而夫人每月会去镇上为我抓药。
小镇路途遥远,今晚又下着雨,山路泥泞难行,想来今晚夫人她不会回来了。”
望着檐下滴落的雨珠,屋主轻皱起眉,眼里生出些许担忧。
修烛的目光落在那幅画像上许久,抬眼正好扫过画像旁侧放置着的书法末尾的落款。
她笑叹:
“柳、颐、简,公子的姓名听来确有隐居闲逸之意。
青山竹舍,佳人相伴,吟诗作画,琴瑟和鸣,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啊?”
闻得旁人称赞,柳颐简的脸色羞赧中带着幸福。
他微笑着垂眸抚上适才细细描绘的画作,指尖停留在画中人面颊时,眼底柔情似水。
沉香夹杂着茶香缭绕檐下,伴随萧瑟的风雨声缓缓逸散,引人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