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的盛夏,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将整个世界都烘得滚烫。我的工作室里,那扇木质的门 “吱呀” 一声被缓缓推开,一位特殊的客人悄然踏入。初见她时,只觉一股仿若濒死般的绝望气息,如浓稠的雾霭将她紧紧裹挟。她身形佝偻,拄着拐杖,脚步踉跄,每一步都似用尽了全身力气,最终跌坐在那把略显陈旧的木椅之上。甫一落座,她便毫不客气地伸手,一把抓起桌边的茶碗,仰头将碗中茶水一饮而尽,那急切的模样,好似要借此驱散周身的寒意。

    随后,她不慌不忙地将手探入衣袋,掏出一沓早已破碎不堪的纸币,在手中轻轻摩挲着,继而喃喃自语道:“姑娘,我听闻你是这方圆百里内,唯一一位帮人著书立传的行家。今日我贸然前来,只求你一件事。”

    我闻言,不禁有些惊讶,下意识地抬起头,目光紧紧盯着眼前这位老太太。我细细打量着她,只见岁月的痕迹已然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浅浅的皱纹,满头银丝稀稀疏疏,所剩无几。然而,那周身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出尘气质,以及即便历经沧桑却仍掩饰不住的精致容颜,还是瞬间勾起了我的好奇之心。我顺手拖过一把木椅,在老太太身旁缓缓坐下。近距离观察,我发现她精神矍铄,眼神中透着一股明亮的光,全然没有被时间腐蚀的颓败之态。

    我微微点头,向她示意继续往下说。

    “我有一段故事,我盼着你能帮我写出来。待我百年之后,我想把它带到地下去,我欠那个人一份交代,一份情谊。” 老太太的声音略显沙哑,却又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

    “您瞧您,精神头这么好,可别说那般丧气话。” 我笑着宽慰道。

    “谢谢你,姑娘。我已经九十好几了,早就是个该入土的人了,能承蒙上天眷顾,多活这么些年,已然是赚的了。只是心里一直有桩心事未了,实在不敢急着奔赴黄泉。你若能帮我了却这心愿,那便是大功一件,佛菩萨定会庇佑你,我死后也会护着你。” 老太太一脸诚恳地说道。

    “哈哈…… 老奶奶您说笑了,写书既是我的兴趣所在,也是我的责任。您有什么故事,不妨慢慢道来,咱们有的是时间细细打磨。” 我微笑着回应。

    这时,老太太伸出手,轻轻摸过我的手,目光专注地看着。不多时,她那布满褶皱的脸上,突然滑落一滴泪,“啪嗒” 一声,直直地砸在我的手背上,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我一时有些措手不及,本能地想要抽回手,却被她紧紧握住。

    “很多很多年…… 我都忘了究竟是多少年了,我也曾有过你这般标致的手。姑娘,你可曾听闻,民国时期有一位演员,名叫冀明棠的?” 老太太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悠远的回忆。

    我轻轻摇了摇头,向她示意。说实话,对于民国时期的历史,我了解得并不深入,印象里有名的明星,无非也就是像蝴蝶、阮玲玉那般家喻户晓的人物,其他一些不太出名的,我确实难以记清。

    “对不住啊,姑娘,我都忘了,这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儿了。那个时候,有个女孩,大概也就十几岁的模样,在宣城声名大噪,成了当地最红的明星。可没人知道,她当时还有另一个身份,是共产党地下党员。” 老太太缓缓说道。

    一提到共产党地下党员,我瞬间来了兴致,心里暗自一算,像她这般年纪的老党员,那可真算得上是老祖宗辈的人物了。或许她身上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而这样的故事,说不定对国家的成立与壮大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想到这儿,我顿时热血沸腾,急忙起身,找来纸笔,准备认真聆听她接下来要讲述的一字一句。

章节目录

一世明棠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月月胡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月胡并收藏一世明棠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