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栖自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瞒不过他的眼,便也没想着隐瞒什么,回道:“妾身去戏楼。”
“喜欢听戏?”
她摇了摇头,极力克制心底的紧张,柔声道:“只是觉得府里太闷了,才出去逛逛。”
殊不知自己的见了谁,早就被他知道的一清二楚。
程良仁忽而问道:“再遇故人,是何感想?”
故人?
燕栖觉得这个称呼并不合适,她今日的确见到了安澜,毫无准备的情况下。
许是知道了她的近况,见到她时,安澜没有靠近,他们隔得很远,彼此对望了一眼,而后他就离开了。
如果是故人的话,难道不该说几句话,叙叙旧的吗?
见她不说话,程良仁道:“既然他还活着,你若想走,待孩子生下来,我便放你走。”
放她走?可她又能去哪儿?
“孩子……”她舍不得,抬手轻轻抚在小腹上,像是在护住最后一个与自己有联系的人。
程良仁忽而笑道:“怎么?这是我程家的孩子,难不成,你还要把他也带走。”
“不,燕栖不走,燕栖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去了。”
程良仁的声音终于缓和了些,“既然不走,就要听话。你若喜欢听戏,我叫人来府里唱,戏楼里人多眼杂,今后不要去了。”
“是。”
燕栖明白自己的处境,身似浮萍,命不由己,是程良仁给了她栖身之所,无论要她怎样,她都没有拒绝的资格。
至于安澜,知道他还好好活着,心中便再没有遗憾了。
……
军饷这事儿不仅兵部户部急,连阿幼也跟着急。
李琅嬛传回的信中说,军中剩余的粮食,便是一份分成三份,也只够支撑半月余。
北部战事吃紧,将士们吃不饱的话,就只有挨打的份儿了。既然已经和奚族闹到这种地步,这一仗就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打下去,没有任何收兵和谈的余地。
崔喜容时任尚宫一职,她清点了宫中的花销用度,已经尽量帮她缩减了宫中各处的用度,但能省出来的银两还是没有多少。
为着这事儿,阿幼接连好几天都没有好好睡过一觉了,这一日实在是太困了,没坚持住就睡了过去。
李璟一回来,刚要张口喊皇姐,转而被静兰制止。
“嘘……小殿下,公主好不容易才睡着,就让她好好睡一会儿吧。”
“好……”他刚要抬脚离开寝殿,没想到阿幼却突然惊醒了。
“璟儿。”
“皇姐,是我吵醒你了吗?”
阿幼摇了摇头,有些疲惫地说:“没有,过来坐吧。”
李璟走过去,在她对面坐下,桌子上放了盘棋,是昨日未下完的那局。
阿幼本不会下棋,李慕慈却要她去学,说下棋可以磨炼心性,她学了有段日子了,却总是不得要领,也只敢让李璟陪她练手。
“又要下棋啊?”李璟有些吃惊。
“有其他事?”
李璟摇头。
窗外骤起的秋风掀开户部文书,这些文书阿幼尚未来得及看完,露出加税令朱批旁晕染的茶渍。
李璟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又点了点头,道:“皇姐,我听说了一个好消息,跟军饷有关……”
他也是今日才听说的,若是没有看完这份文书,想必阿幼还不知晓。
“听说太子在江州加征的蚕丝税,抵得上一支玄甲军的嚼用,这样一来,这次的军饷便有着落了。”
原本阿幼指尖已经捻起了一粒棋子,却在听到他说这话后倏忽滑落在棋盘上。
他以为军饷之难解决,阿幼便会开心,却没想到她的脸色反而更难看了……
“皇姐?”
李璟觉得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解决了军饷,前线的仗能继续打下去,他的皇姐也不用再每日愁的睡不着觉,可似乎她表现的并没有多高兴。
“这……不算一个好消息。”
李璟一愣,道:“璟儿不明白,皇姐是在担心什么?”
阿幼最担心的局面还是出现了,早在上次李琅嬛来信恳请筹措军饷之时,阿幼便想过要不要加征赋税……
可思来想去还是不妥。
这两年天灾频发,百姓本就过得艰难,若是在加征赋税,不知又要饿死多少人,再者,官逼民反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
若是百姓被逼急了,难免要发生暴动。
所以她跟李琅嬛宁可自己省吃俭用地把军饷凑出来,也没想过把主意打到百姓的头上。
可是太子为了在皇帝面前立功,竟然丝毫没有考虑过这样做的后果。
“璟儿,我们与奚族交战,除了是为了护我国威外,更是为了护佑边境百姓生活安乐,不受异族侵扰,可是为了筹措军饷,便要牺牲万民,你觉得这样做是对的吗?”
“皇姐……可是眼下军饷要紧,先苦一苦百姓,等来年战事结束,再减轻赋税便是。”
阿幼平静地看着他,随手翻出了昨日看过的折子,“昨儿尚食局说岭南荔枝膏断了供,你可知是为何?”
李璟向来不管这些杂事琐事,自然也不知晓小小一盒荔枝膏能出什么问题。
“璟儿不知。”
阿幼便将始末说与他听:“今年年中,岭南府报,三百老弱妇孺被逼,吊死在刺史衙门前的古槐上,起因便是,今年南方大寒,荔枝成熟的较往年更晚些,原本再过一个月便可以等到荔枝成熟,可岭南官员怕延误进贡,便逼迫果农采果,果农依言,才回来的皆是青果,岭南官员便认定他们以次充好,将果农统统抓入大牢,逼迫他们交出成熟的荔枝,可这一逼,却逼出了三百条人命来……”
“怎会如此?竟有如此狗官?”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百姓不会明白什么战事吃紧,他们只知道,朝廷不给活路,官逼民反,到时真的出了问题,不知道又要死多少人。”
阿幼叹气道:“璟儿,无论何时,你都要记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
宫墙夹道忽起秋风,将沈昭绯色官袍吹得猎猎作响。他转身时腰间新佩的鎏金鱼符撞在宫墙砖缝间,那缝隙里嵌着的半片枯叶,于风中摇摇欲坠。
阿幼驻足,见俯身拾取最大那片残叶,又想到早朝时,皇帝似乎很是高兴,因为李瑾为他解决了军饷之事,他自然也对太子大加赞赏,反而对阿幼有诸多的苛责。
只是没想到,转眼便与沈昭相遇在宫墙一角。
察觉来人,沈昭松了手,那半片残叶自他手中滑落,他恭敬地行礼。
如今程氏倒台之后,护国公主得势,朝堂上仍然存在着两方势力。
但是,以前那个正直、从不偏袒徇私的沈昭似乎也变了,出人意料的是,他选择了帮助太子。
阿幼不知他是不是为了报复自己,但如今的他很冷漠,也很无情。
就比如今日,在她面前,他除了恭敬的行礼外,他似乎没有任何话想要对她说了……
“找百姓讨军饷是沈大人的主意?”阿幼的语气并不算好,似乎带着那么点挖苦的意思。
沈昭垂眸望她,还是那双熟悉的眸子,只是眼底似是淬了寒冰,“殿下觉得可能吗?”
阿幼当然知道不会是他,她是故意这般说,好试试沈昭的反应。
毕竟他既然选择帮太子,再如何也不会主动把太子推上绝路。
“既然不是,沈大人为何不劝?”
“太子岂是下官能劝住的?左右军饷已经筹备出来了,又与殿下无关,殿下便莫要多管闲事了。”
“若无旁的事,下官便先行一步。”
……
开春时,李琅嬛传来好消息,她打算集结兵力,与阿咄剌决一死战,这一战若胜,阿咄剌便会退出燕门关。
燕门关地处天险之地,易守难攻,若是能夺回燕门关,再派重兵把守,今后阿咄剌再想攻破关口,难如登天,如此便可解决奚族这个心腹大患。
开春时节,草长莺飞,在广阔的草原之上,阿咄剌再次见到天丰威风凛凛的镇国公主李琅嬛。
这也是阿咄剌逃出东都之后,到李琅嬛率兵出征以来,第一次与他打照面。
燕门关外的朔风卷起李琅嬛猩红披风时,她发间金簪突然迸裂,断落的簪尾与箭羽一起没入浅草,瞬间,乌发如瀑散在血色战袍上。
她转而听到阿咄剌狂妄的声音:“琅嬛公主,别来无恙啊。”
阿咄剌这样桀骜不驯的人,甚至从未将天丰的皇帝放在眼里,却唯独对眼前这个公主刮目相看。
十岁后长于军营,跟随天丰高宗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二十岁被封为镇国公主,如今二十八岁,在天丰岌岌可危之时,孤身受命,力挽狂澜,凭她一个女子,竟领兵击退敌军数百里。
这样的传奇女子,他早就想见识见识了……
李琅嬛一袭红色战袍,□□骑着一匹红鬃烈马,她独自一人策马奔驰而来,快至之时猛然勒紧缰绳,马发出一阵嘶鸣声,高高地抬起前蹄,蓦然停住。
来者虽只她一人,却气势逼人。
“阿咄剌,三日后决一死战,你若输了,滚回你的草原,此生都不要染指我天丰的一寸土地。若我李琅嬛输,我便将自己的性命送与你。你可敢应战?”
阿咄剌笑了笑,道:“我要琅嬛公主的性命做什么?不如这样,若你输了,便将自己送给我,我让你做我草原的女主人……”
这话一出口,周围奚族的士兵都哄笑起来。
若是普通女子,听得此言怕是早就面红耳赤,可奈何李琅嬛不是普通女子,她是天丰的名将,是天丰的守门神,有她在的地方,异族休想前进一步。
“喜欢听戏?”
她摇了摇头,极力克制心底的紧张,柔声道:“只是觉得府里太闷了,才出去逛逛。”
殊不知自己的见了谁,早就被他知道的一清二楚。
程良仁忽而问道:“再遇故人,是何感想?”
故人?
燕栖觉得这个称呼并不合适,她今日的确见到了安澜,毫无准备的情况下。
许是知道了她的近况,见到她时,安澜没有靠近,他们隔得很远,彼此对望了一眼,而后他就离开了。
如果是故人的话,难道不该说几句话,叙叙旧的吗?
见她不说话,程良仁道:“既然他还活着,你若想走,待孩子生下来,我便放你走。”
放她走?可她又能去哪儿?
“孩子……”她舍不得,抬手轻轻抚在小腹上,像是在护住最后一个与自己有联系的人。
程良仁忽而笑道:“怎么?这是我程家的孩子,难不成,你还要把他也带走。”
“不,燕栖不走,燕栖已经没有地方可以去了。”
程良仁的声音终于缓和了些,“既然不走,就要听话。你若喜欢听戏,我叫人来府里唱,戏楼里人多眼杂,今后不要去了。”
“是。”
燕栖明白自己的处境,身似浮萍,命不由己,是程良仁给了她栖身之所,无论要她怎样,她都没有拒绝的资格。
至于安澜,知道他还好好活着,心中便再没有遗憾了。
……
军饷这事儿不仅兵部户部急,连阿幼也跟着急。
李琅嬛传回的信中说,军中剩余的粮食,便是一份分成三份,也只够支撑半月余。
北部战事吃紧,将士们吃不饱的话,就只有挨打的份儿了。既然已经和奚族闹到这种地步,这一仗就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打下去,没有任何收兵和谈的余地。
崔喜容时任尚宫一职,她清点了宫中的花销用度,已经尽量帮她缩减了宫中各处的用度,但能省出来的银两还是没有多少。
为着这事儿,阿幼接连好几天都没有好好睡过一觉了,这一日实在是太困了,没坚持住就睡了过去。
李璟一回来,刚要张口喊皇姐,转而被静兰制止。
“嘘……小殿下,公主好不容易才睡着,就让她好好睡一会儿吧。”
“好……”他刚要抬脚离开寝殿,没想到阿幼却突然惊醒了。
“璟儿。”
“皇姐,是我吵醒你了吗?”
阿幼摇了摇头,有些疲惫地说:“没有,过来坐吧。”
李璟走过去,在她对面坐下,桌子上放了盘棋,是昨日未下完的那局。
阿幼本不会下棋,李慕慈却要她去学,说下棋可以磨炼心性,她学了有段日子了,却总是不得要领,也只敢让李璟陪她练手。
“又要下棋啊?”李璟有些吃惊。
“有其他事?”
李璟摇头。
窗外骤起的秋风掀开户部文书,这些文书阿幼尚未来得及看完,露出加税令朱批旁晕染的茶渍。
李璟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又点了点头,道:“皇姐,我听说了一个好消息,跟军饷有关……”
他也是今日才听说的,若是没有看完这份文书,想必阿幼还不知晓。
“听说太子在江州加征的蚕丝税,抵得上一支玄甲军的嚼用,这样一来,这次的军饷便有着落了。”
原本阿幼指尖已经捻起了一粒棋子,却在听到他说这话后倏忽滑落在棋盘上。
他以为军饷之难解决,阿幼便会开心,却没想到她的脸色反而更难看了……
“皇姐?”
李璟觉得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解决了军饷,前线的仗能继续打下去,他的皇姐也不用再每日愁的睡不着觉,可似乎她表现的并没有多高兴。
“这……不算一个好消息。”
李璟一愣,道:“璟儿不明白,皇姐是在担心什么?”
阿幼最担心的局面还是出现了,早在上次李琅嬛来信恳请筹措军饷之时,阿幼便想过要不要加征赋税……
可思来想去还是不妥。
这两年天灾频发,百姓本就过得艰难,若是在加征赋税,不知又要饿死多少人,再者,官逼民反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
若是百姓被逼急了,难免要发生暴动。
所以她跟李琅嬛宁可自己省吃俭用地把军饷凑出来,也没想过把主意打到百姓的头上。
可是太子为了在皇帝面前立功,竟然丝毫没有考虑过这样做的后果。
“璟儿,我们与奚族交战,除了是为了护我国威外,更是为了护佑边境百姓生活安乐,不受异族侵扰,可是为了筹措军饷,便要牺牲万民,你觉得这样做是对的吗?”
“皇姐……可是眼下军饷要紧,先苦一苦百姓,等来年战事结束,再减轻赋税便是。”
阿幼平静地看着他,随手翻出了昨日看过的折子,“昨儿尚食局说岭南荔枝膏断了供,你可知是为何?”
李璟向来不管这些杂事琐事,自然也不知晓小小一盒荔枝膏能出什么问题。
“璟儿不知。”
阿幼便将始末说与他听:“今年年中,岭南府报,三百老弱妇孺被逼,吊死在刺史衙门前的古槐上,起因便是,今年南方大寒,荔枝成熟的较往年更晚些,原本再过一个月便可以等到荔枝成熟,可岭南官员怕延误进贡,便逼迫果农采果,果农依言,才回来的皆是青果,岭南官员便认定他们以次充好,将果农统统抓入大牢,逼迫他们交出成熟的荔枝,可这一逼,却逼出了三百条人命来……”
“怎会如此?竟有如此狗官?”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百姓不会明白什么战事吃紧,他们只知道,朝廷不给活路,官逼民反,到时真的出了问题,不知道又要死多少人。”
阿幼叹气道:“璟儿,无论何时,你都要记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
宫墙夹道忽起秋风,将沈昭绯色官袍吹得猎猎作响。他转身时腰间新佩的鎏金鱼符撞在宫墙砖缝间,那缝隙里嵌着的半片枯叶,于风中摇摇欲坠。
阿幼驻足,见俯身拾取最大那片残叶,又想到早朝时,皇帝似乎很是高兴,因为李瑾为他解决了军饷之事,他自然也对太子大加赞赏,反而对阿幼有诸多的苛责。
只是没想到,转眼便与沈昭相遇在宫墙一角。
察觉来人,沈昭松了手,那半片残叶自他手中滑落,他恭敬地行礼。
如今程氏倒台之后,护国公主得势,朝堂上仍然存在着两方势力。
但是,以前那个正直、从不偏袒徇私的沈昭似乎也变了,出人意料的是,他选择了帮助太子。
阿幼不知他是不是为了报复自己,但如今的他很冷漠,也很无情。
就比如今日,在她面前,他除了恭敬的行礼外,他似乎没有任何话想要对她说了……
“找百姓讨军饷是沈大人的主意?”阿幼的语气并不算好,似乎带着那么点挖苦的意思。
沈昭垂眸望她,还是那双熟悉的眸子,只是眼底似是淬了寒冰,“殿下觉得可能吗?”
阿幼当然知道不会是他,她是故意这般说,好试试沈昭的反应。
毕竟他既然选择帮太子,再如何也不会主动把太子推上绝路。
“既然不是,沈大人为何不劝?”
“太子岂是下官能劝住的?左右军饷已经筹备出来了,又与殿下无关,殿下便莫要多管闲事了。”
“若无旁的事,下官便先行一步。”
……
开春时,李琅嬛传来好消息,她打算集结兵力,与阿咄剌决一死战,这一战若胜,阿咄剌便会退出燕门关。
燕门关地处天险之地,易守难攻,若是能夺回燕门关,再派重兵把守,今后阿咄剌再想攻破关口,难如登天,如此便可解决奚族这个心腹大患。
开春时节,草长莺飞,在广阔的草原之上,阿咄剌再次见到天丰威风凛凛的镇国公主李琅嬛。
这也是阿咄剌逃出东都之后,到李琅嬛率兵出征以来,第一次与他打照面。
燕门关外的朔风卷起李琅嬛猩红披风时,她发间金簪突然迸裂,断落的簪尾与箭羽一起没入浅草,瞬间,乌发如瀑散在血色战袍上。
她转而听到阿咄剌狂妄的声音:“琅嬛公主,别来无恙啊。”
阿咄剌这样桀骜不驯的人,甚至从未将天丰的皇帝放在眼里,却唯独对眼前这个公主刮目相看。
十岁后长于军营,跟随天丰高宗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二十岁被封为镇国公主,如今二十八岁,在天丰岌岌可危之时,孤身受命,力挽狂澜,凭她一个女子,竟领兵击退敌军数百里。
这样的传奇女子,他早就想见识见识了……
李琅嬛一袭红色战袍,□□骑着一匹红鬃烈马,她独自一人策马奔驰而来,快至之时猛然勒紧缰绳,马发出一阵嘶鸣声,高高地抬起前蹄,蓦然停住。
来者虽只她一人,却气势逼人。
“阿咄剌,三日后决一死战,你若输了,滚回你的草原,此生都不要染指我天丰的一寸土地。若我李琅嬛输,我便将自己的性命送与你。你可敢应战?”
阿咄剌笑了笑,道:“我要琅嬛公主的性命做什么?不如这样,若你输了,便将自己送给我,我让你做我草原的女主人……”
这话一出口,周围奚族的士兵都哄笑起来。
若是普通女子,听得此言怕是早就面红耳赤,可奈何李琅嬛不是普通女子,她是天丰的名将,是天丰的守门神,有她在的地方,异族休想前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