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竹竿摔地上。
尤泾重复:“隔壁的,问你刚刚干嘛呢?”
一直没听到对面的动静,尤泾也不催,反正他现在耐心的很。
随琅紧紧抿着唇,一张脸通红,她抬脚跨过躺在地上的竹竿。
“隔壁的?”尤泾再次幽幽出声。
随琅收回想要跨过竹竿的腿,拿起倒在地上的竹竿,长长的竹竿瞬间在墙头冒了头。
“问你话呢,你把这些纸顶到我院子里干嘛?”
随琅一动不动的握着竹竿,身形宛如雕塑一般,她认真回话:“先生对不起,我的纸张被风吹到你那边去了,我刚刚是想着能不能拿竹竿把我的那些纸张捞回来。”
尤泾认真听完她的胡说八道:“哦,那你捞着没?”
“没有。”对面的声音很低,低到一不小心就会让人忽略了去。
“刺啦。”尤泾甩了下手里的纸张,“需要我帮忙吗?”
随琅抠着竹竿:“谢谢先生,但那些纸张应该都脏了,我、我不要了。”
一道女声响起,她听到那女声在问:“这是什么?”
“隔壁飞过来的。”
瑕娘见纸张上的字全是写责任、担当和礼节的,问道:“你隔壁住了书生?”
“女的,知县的女儿。”
瑕娘想到他在床上问她的话,脸色难看起来,扭他的腰:“你是不是早跟人勾搭上了?”
尤泾笑着躲开,搂着她的腰往屋走:“她是圆是扁我都不知道,再说了,谁人能有我的瑕娘好。”
娇嗔调笑音逐渐变远。
随琅默默的把竹竿放在角落。
把瑕娘送走后,尤泾回家在躺椅上躺着,悠闲的望着手里的纸张,拿开一张看下一张,又拿开一张看下一张,翻到底,尤泾眼里晕了笑意。
几十张纸都是一样的内容。
尤泾将纸张随意丢在桌上,闭上眼享受起这难得的清闲时光。
那天的事似落花入水,除了一开始泛起细小的波澜,余下的只剩平静。
之后隔壁院再有个什么动静,随琅除了把安寿打发出自己的院子,也就不做什么了,她已经逾矩做了那么多,再做其他的话就不合适了。
随琅在数她存了多少银子,一共六十两,还是太少了。
抬起头,她的愁眉苦脸和另一张愁眉苦脸对了个正着。
随琅将银子收好,问安寿为什么愁眉苦脸。
安寿欲言又止,还望了望院里的隔墙。
随琅面上没什么,但心里却因为她的这一眼砰砰跳个不停。
“到底怎么了?”
安寿压低声音:“姑娘,奴婢听说隔壁的人经常、经常去那种地方。”
随琅的嗓子眼随着安寿的话提起、落下,她嗓音软糯:“去什么地方?”
安寿有些难以启口:“就、就是那种地方。”
见随琅黑白分明的大眼里尽是不解,安寿心一横,脱口道:“就是男人去找女人的地方。”
安寿见随琅脸上的表情像是要哭出来一般,连忙问:“姑娘你怎么了?”
察觉到安寿在看她,随琅低下头,遮掩脸上的表情。
随琅再抬起头时,脸上的表情已没有异样:“会不会是你听错了?”
安寿摇头:“没有,据说经常去找一个叫瑕娘的花娘。”
瑕娘?随琅皱了下眉,怎么那么耳熟。
“姑娘?姑娘?”
随琅回过神:“你说什么?”
“姑娘,要不我们跟夫人说一下吧,让夫人把你的院子换一下。”
“不用!”
意识到自己的激动,随琅缓了语气:“我的意思是,这间院子我已经住惯了,要是换了别间院子我会不习惯的,夜里也会因此而睡不好,长久下来我担心自己的身体受不住。”
见安寿被她劝住,她又道:“隔壁的事你也不要跟爹娘提起,省的他们多想,更何况,这本就是捕风捉影的事,我们不要跟着去掺和一脚。”
“是。”
随琅望着安寿离开,瑕娘,这两个字她到底是在哪听过?
后面几天,随琅每次用完膳,白天就躺在躺椅上晒太阳,晚上就躺在躺椅上乘凉看星星。
就像星星等黑夜,太阳等白天一样,顺理成章,没有任何违和。
这天,她终于等来了她的星星。
她凝神细听,两个人的脚步声,一男一女的说话声。
她翻了个身,目光落在什么都没有的前方,绵软的声音足够周围的人都听清她在说什么:“瑕娘,瑕娘,你在吗?”
空气静了片刻,接着隔壁院响起女音。
“姑娘是在喊我吗?”
随琅猛地闭上眼,眼睫颤了又颤,一颗心紊乱的跳个不停!
“姑娘你也叫瑕娘吗?”随琅的声音有些哑,仔细听不难听出颤音。
可隔壁的两人都没注意到这点,只疑惑随琅怎么会知道瑕娘的名字?
瑕娘望了眼身边的尤泾:“姑娘唤我有什么事吗?”
随琅翻了个身:“不好意思啊姑娘,我养了只狸奴,也叫瑕娘,冒昧的问一句,姑娘的瑕是哪个瑕?”
瑕娘没作他想:“白玉无瑕的瑕。”
随琅:“我的狸奴是霞光的霞。”
随琅再次道歉:“不好意思啊姑娘,我会给我的狸奴改名字的。”
瑕娘:“没关系。”
尤泾搂着瑕娘进屋。
瑕娘回头看了眼那隔墙:“我刚刚还以为知县的女儿会生气我的名字和她的狸猫名字一样呢。”
尤泾搂紧她的腰:“这么担心啊?”
瑕娘嘟起嘴,捶了下尤泾的胸膛:“当然了,人家是知县的女儿,我又是什么。”
尤泾在她脸上嘬了一口,在她耳边道:“没事,若她生气,我就偷偷唤你,关上门谁也听不见。”
瑕娘两颊爬上红晕:“我才不要你唤。”
尤泾收紧她的腰:“那你要谁唤?”
“反正不要你。”
随琅一整夜没睡,透过窗缝望着又亮又圆的月亮,那亮黄色似夜间的暖风,拂过她的心间,微微荡漾。
第二天瑕娘离开的时候,被地上的石子硌了脚,等挪开后才发现是碎银子。
而且还不少,零零总总有个二十两左右,不算少了,够普通人家半年多的用度了。
瑕娘问银子是不是尤泾掉的,尤泾摇头否认。
银子是在尤泾院子里捡到的,瑕娘自然而然把银子给尤泾。
尤泾笑看着她递过来的手,浑身的不正经:“怎么,要养我?”
瑕娘恼羞成怒,银子也不乐意给他了,跺跺脚转身就走。
尤泾朝隔墙那望了眼,片刻,追了上去。
随琅后背紧紧贴着墙壁,听着二人的对话,知道瑕娘已经拿了银子。
尤泾没要那二十两还额外多给了瑕娘五两,让瑕娘把钱带回花院,当她的贴己,买漂亮衣裳穿。
尤泾如今手头上算是宽裕了点,但也没钱多到能乱用的地步,所以每次给瑕娘钱都是量力而行,钱多时就多给点,钱少时就少给点。
尤泾倒也没算是亏待她。
随琅等了几天,终于在这一夜,等到尤泾再次把瑕娘带回家。
入夜,随琅起身穿衣。
第二天,随琅这边炸开了锅。
安寿来唤随琅起床的时候,看到床上的人一脸通红,昏昏不醒的样子,人吓得连忙去叫大夫。
尤泾一起来就听见隔壁的动静,但也没在意,收拾收拾就送瑕娘回花院,再转头去了赌坊。
......
听着隔壁人仰马翻的动静,瑕娘依偎在尤泾怀里:“若我没记错,隔壁的姑娘病了许久了吧?怎么还没好?”
其实尤泾也不知道隔壁的人到底病了多久,听瑕娘提起,他才回忆起来。
瑕娘见尤泾眉头皱起,问道:“怎么了?”
尤泾朝隔墙那边的方向望了眼,他想或许是他想多了。
杜敏夫妇见女儿的病一直反反复复,嘴角都急得长了疱。
杜敏心疼的望着床上昏昏睡睡的女儿,眼眶是红了又红。
随琅难受的睁开眼,安慰她娘:“娘你别难过,等我病好了,我们一起去求个平安符,保佑我们平平安安。”
杜敏给她掖了掖被子:“娘知道了,你现在先好好休息,娘等你病好了一起去求平安符。”
等女儿睡熟,杜敏跟随益说出自己的决定:“我打算明日去请道士来家中一趟。”
随益皱了下眉,但想到病中难受的女儿,便也默许了杜敏的想法。
第二天,随琅刚刚睡醒,杜敏就带着道士来了她房间。
随琅不解的问她娘:“娘,这是要做什么?”
杜敏怕吓到女儿,只道:“道长就是单纯的来探望你一眼,探望过就走了。”
道长看向杜敏,杜敏意会过来,转头吩咐身边的安寿:“你跟我去厨房拿药。”
“是,夫人。”
杜敏站在门外,紧张的望着紧闭的房门。
大约一刻钟的时间,门就从里面打开了。
杜敏吩咐安寿照顾好随琅,随即引道长到正厅说话。
一到正厅,杜敏就急急追问结果:“道长怎么样?”
道长面容慈祥:“夫人放心,姑娘过两天就没事了,但...”
杜敏着急:“是还有什么不妥之处吗?”
“姑娘院子隔壁是不是住了一位独身男子?”
杜敏点头:“是那男子有什么不妥吗?”
“不是那男子的问题,是那男子房子的问题。”
尤泾重复:“隔壁的,问你刚刚干嘛呢?”
一直没听到对面的动静,尤泾也不催,反正他现在耐心的很。
随琅紧紧抿着唇,一张脸通红,她抬脚跨过躺在地上的竹竿。
“隔壁的?”尤泾再次幽幽出声。
随琅收回想要跨过竹竿的腿,拿起倒在地上的竹竿,长长的竹竿瞬间在墙头冒了头。
“问你话呢,你把这些纸顶到我院子里干嘛?”
随琅一动不动的握着竹竿,身形宛如雕塑一般,她认真回话:“先生对不起,我的纸张被风吹到你那边去了,我刚刚是想着能不能拿竹竿把我的那些纸张捞回来。”
尤泾认真听完她的胡说八道:“哦,那你捞着没?”
“没有。”对面的声音很低,低到一不小心就会让人忽略了去。
“刺啦。”尤泾甩了下手里的纸张,“需要我帮忙吗?”
随琅抠着竹竿:“谢谢先生,但那些纸张应该都脏了,我、我不要了。”
一道女声响起,她听到那女声在问:“这是什么?”
“隔壁飞过来的。”
瑕娘见纸张上的字全是写责任、担当和礼节的,问道:“你隔壁住了书生?”
“女的,知县的女儿。”
瑕娘想到他在床上问她的话,脸色难看起来,扭他的腰:“你是不是早跟人勾搭上了?”
尤泾笑着躲开,搂着她的腰往屋走:“她是圆是扁我都不知道,再说了,谁人能有我的瑕娘好。”
娇嗔调笑音逐渐变远。
随琅默默的把竹竿放在角落。
把瑕娘送走后,尤泾回家在躺椅上躺着,悠闲的望着手里的纸张,拿开一张看下一张,又拿开一张看下一张,翻到底,尤泾眼里晕了笑意。
几十张纸都是一样的内容。
尤泾将纸张随意丢在桌上,闭上眼享受起这难得的清闲时光。
那天的事似落花入水,除了一开始泛起细小的波澜,余下的只剩平静。
之后隔壁院再有个什么动静,随琅除了把安寿打发出自己的院子,也就不做什么了,她已经逾矩做了那么多,再做其他的话就不合适了。
随琅在数她存了多少银子,一共六十两,还是太少了。
抬起头,她的愁眉苦脸和另一张愁眉苦脸对了个正着。
随琅将银子收好,问安寿为什么愁眉苦脸。
安寿欲言又止,还望了望院里的隔墙。
随琅面上没什么,但心里却因为她的这一眼砰砰跳个不停。
“到底怎么了?”
安寿压低声音:“姑娘,奴婢听说隔壁的人经常、经常去那种地方。”
随琅的嗓子眼随着安寿的话提起、落下,她嗓音软糯:“去什么地方?”
安寿有些难以启口:“就、就是那种地方。”
见随琅黑白分明的大眼里尽是不解,安寿心一横,脱口道:“就是男人去找女人的地方。”
安寿见随琅脸上的表情像是要哭出来一般,连忙问:“姑娘你怎么了?”
察觉到安寿在看她,随琅低下头,遮掩脸上的表情。
随琅再抬起头时,脸上的表情已没有异样:“会不会是你听错了?”
安寿摇头:“没有,据说经常去找一个叫瑕娘的花娘。”
瑕娘?随琅皱了下眉,怎么那么耳熟。
“姑娘?姑娘?”
随琅回过神:“你说什么?”
“姑娘,要不我们跟夫人说一下吧,让夫人把你的院子换一下。”
“不用!”
意识到自己的激动,随琅缓了语气:“我的意思是,这间院子我已经住惯了,要是换了别间院子我会不习惯的,夜里也会因此而睡不好,长久下来我担心自己的身体受不住。”
见安寿被她劝住,她又道:“隔壁的事你也不要跟爹娘提起,省的他们多想,更何况,这本就是捕风捉影的事,我们不要跟着去掺和一脚。”
“是。”
随琅望着安寿离开,瑕娘,这两个字她到底是在哪听过?
后面几天,随琅每次用完膳,白天就躺在躺椅上晒太阳,晚上就躺在躺椅上乘凉看星星。
就像星星等黑夜,太阳等白天一样,顺理成章,没有任何违和。
这天,她终于等来了她的星星。
她凝神细听,两个人的脚步声,一男一女的说话声。
她翻了个身,目光落在什么都没有的前方,绵软的声音足够周围的人都听清她在说什么:“瑕娘,瑕娘,你在吗?”
空气静了片刻,接着隔壁院响起女音。
“姑娘是在喊我吗?”
随琅猛地闭上眼,眼睫颤了又颤,一颗心紊乱的跳个不停!
“姑娘你也叫瑕娘吗?”随琅的声音有些哑,仔细听不难听出颤音。
可隔壁的两人都没注意到这点,只疑惑随琅怎么会知道瑕娘的名字?
瑕娘望了眼身边的尤泾:“姑娘唤我有什么事吗?”
随琅翻了个身:“不好意思啊姑娘,我养了只狸奴,也叫瑕娘,冒昧的问一句,姑娘的瑕是哪个瑕?”
瑕娘没作他想:“白玉无瑕的瑕。”
随琅:“我的狸奴是霞光的霞。”
随琅再次道歉:“不好意思啊姑娘,我会给我的狸奴改名字的。”
瑕娘:“没关系。”
尤泾搂着瑕娘进屋。
瑕娘回头看了眼那隔墙:“我刚刚还以为知县的女儿会生气我的名字和她的狸猫名字一样呢。”
尤泾搂紧她的腰:“这么担心啊?”
瑕娘嘟起嘴,捶了下尤泾的胸膛:“当然了,人家是知县的女儿,我又是什么。”
尤泾在她脸上嘬了一口,在她耳边道:“没事,若她生气,我就偷偷唤你,关上门谁也听不见。”
瑕娘两颊爬上红晕:“我才不要你唤。”
尤泾收紧她的腰:“那你要谁唤?”
“反正不要你。”
随琅一整夜没睡,透过窗缝望着又亮又圆的月亮,那亮黄色似夜间的暖风,拂过她的心间,微微荡漾。
第二天瑕娘离开的时候,被地上的石子硌了脚,等挪开后才发现是碎银子。
而且还不少,零零总总有个二十两左右,不算少了,够普通人家半年多的用度了。
瑕娘问银子是不是尤泾掉的,尤泾摇头否认。
银子是在尤泾院子里捡到的,瑕娘自然而然把银子给尤泾。
尤泾笑看着她递过来的手,浑身的不正经:“怎么,要养我?”
瑕娘恼羞成怒,银子也不乐意给他了,跺跺脚转身就走。
尤泾朝隔墙那望了眼,片刻,追了上去。
随琅后背紧紧贴着墙壁,听着二人的对话,知道瑕娘已经拿了银子。
尤泾没要那二十两还额外多给了瑕娘五两,让瑕娘把钱带回花院,当她的贴己,买漂亮衣裳穿。
尤泾如今手头上算是宽裕了点,但也没钱多到能乱用的地步,所以每次给瑕娘钱都是量力而行,钱多时就多给点,钱少时就少给点。
尤泾倒也没算是亏待她。
随琅等了几天,终于在这一夜,等到尤泾再次把瑕娘带回家。
入夜,随琅起身穿衣。
第二天,随琅这边炸开了锅。
安寿来唤随琅起床的时候,看到床上的人一脸通红,昏昏不醒的样子,人吓得连忙去叫大夫。
尤泾一起来就听见隔壁的动静,但也没在意,收拾收拾就送瑕娘回花院,再转头去了赌坊。
......
听着隔壁人仰马翻的动静,瑕娘依偎在尤泾怀里:“若我没记错,隔壁的姑娘病了许久了吧?怎么还没好?”
其实尤泾也不知道隔壁的人到底病了多久,听瑕娘提起,他才回忆起来。
瑕娘见尤泾眉头皱起,问道:“怎么了?”
尤泾朝隔墙那边的方向望了眼,他想或许是他想多了。
杜敏夫妇见女儿的病一直反反复复,嘴角都急得长了疱。
杜敏心疼的望着床上昏昏睡睡的女儿,眼眶是红了又红。
随琅难受的睁开眼,安慰她娘:“娘你别难过,等我病好了,我们一起去求个平安符,保佑我们平平安安。”
杜敏给她掖了掖被子:“娘知道了,你现在先好好休息,娘等你病好了一起去求平安符。”
等女儿睡熟,杜敏跟随益说出自己的决定:“我打算明日去请道士来家中一趟。”
随益皱了下眉,但想到病中难受的女儿,便也默许了杜敏的想法。
第二天,随琅刚刚睡醒,杜敏就带着道士来了她房间。
随琅不解的问她娘:“娘,这是要做什么?”
杜敏怕吓到女儿,只道:“道长就是单纯的来探望你一眼,探望过就走了。”
道长看向杜敏,杜敏意会过来,转头吩咐身边的安寿:“你跟我去厨房拿药。”
“是,夫人。”
杜敏站在门外,紧张的望着紧闭的房门。
大约一刻钟的时间,门就从里面打开了。
杜敏吩咐安寿照顾好随琅,随即引道长到正厅说话。
一到正厅,杜敏就急急追问结果:“道长怎么样?”
道长面容慈祥:“夫人放心,姑娘过两天就没事了,但...”
杜敏着急:“是还有什么不妥之处吗?”
“姑娘院子隔壁是不是住了一位独身男子?”
杜敏点头:“是那男子有什么不妥吗?”
“不是那男子的问题,是那男子房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