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蘅整个人像被电击了一般,浑身一震,沈之恒也被她这么大反应吓了一跳,但也自知这个行为不合适,尤其是在班主任的眼皮底下,收回手时的动作落在别人眼中便带有那么一丝做贼心虚在其中。
好在皮平并未多言,但简蘅心中恐惧更甚,抓起桌上的卷子逃难似的离开座位,也因未多注意,动作太大,脚趾被书桌旁的书箱绊到,整个人以极其狼狈的姿态向前摔去,重重一声,引得全班瞩目。
简蘅再也没法有那么好的自控力,眼泪赛跑似的争先恐后从眼眶中涌出,简蘅咬着嘴唇快速从地上爬起,明明很在意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自己的难堪,走出教室时却连头也不敢回一次。
皮平注意到简蘅脸上泪水纵横,先让她去卫生间洗把脸。
冷水泼上脸,简蘅清醒了很多,意识到刚才自己的不理智,收拾好心情,重新走出去。
“简蘅,你最近很浮躁。”皮平没有让她自己找原因,也没用任何疑问的方式,开口便直击要害,既给人十足的压迫感,也让对话变得高效。
简蘅盯着脚尖,“浮躁”这个词很常见,词义很广,一旦被贴上这个标签就像得了不治之症,她见过其他“浮躁的”同学,成绩一落千丈,找不出原因,也无从下手调节,这让第一次“患病”的简蘅立刻焦虑起来。
“别的不说,就拿这次的数学成绩来看,选择错了两个,分别是第三题和第六题,第一道大题前面步骤都对,就最后的答案不对。”皮平的态度没有想象得严厉,但也绝算不上和颜悦色,
简蘅已经反反复复将试卷看了好几遍,此刻百口莫辩。
不过自己的确错了些不该错的题,但也不该就这样把自己诊断为“浮躁”吧,下一次考试她多注意些肯定就能考好。
很久之后的简蘅依旧记得称得上是人生第一次滑铁卢之后的谈话。
一是自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她的成绩一次不如一次,并长期被伴随“焦虑”的病症;
二是那时的她才意识到,这似乎是她第一次对上位者有了反抗意识。
当然这都是后话。
此时此刻,简蘅只觉得委屈、愤懑至极,考试时每一道题她都认真计算,平时她的练习也不比别人写得少,凭什么就因为一次考试对她下定义。
皮平仍在继续;“我没记错的话,第一次段考你就略微有所退步,当时我认为你只是考试状态不好,很快便能调整过来,上周的周考,你的数学也没上135,我没有找你,就想等着段考结束,看看你的成绩再说,果然不出我所料,甚至比我预想得退步的要更多。简蘅,你自己好好想一想,这一段时间你都在做些什么?高三了,你到底有没有做到全身心投入复习?”
“我知道你一直都是个很认真的学生,高中的前两年你在学习上从未有过纰漏,我曾在这学期的第一节课就说过,高三是一个关键又特殊的时期,”皮平语气放缓了些,“关键在你们所有人都需要放下一切杂念只为过一条独木桥,而特殊在初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很难抛弃所有杂念。这或许是你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间段,有些人愿意用学习浇灌青春,也有人想痛痛快快享受当下,没有对错,只是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简蘅,你需要好好想一想,你要选哪一种?你能负担得起哪一种?”
简蘅抿唇,她知道皮平是对的,而自己似乎成了不考虑未来的糊涂之人,她不敢抬头直视皮平,只能一直垂头紧盯脚尖。
“你先把这些想清楚,不用急功近利但也不能浪费时间。”皮平顿了下,又问,“你是不是和沈之恒很熟?”
这句话一出,简蘅不由自主地颤栗了一下,莫名觉得这个问题有点说不出的针对意味,避嫌似的赶紧否认;“没有。”
皮平似是惊讶一般重复了一遍,“没有?”
却也没再说什么,只是最后又叮嘱了遍;“整理好心态,仔细想一想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哪里出了问题?
简蘅想了许久都没有想出来,难道是练习跑步耽误了时间吗?还是说国庆前出去玩一天,不对,只能说是玩了几小时影响了考试?
难道这些就要被称为浮躁吗?
她明明依旧每天学习到凌晨,每天有自己的做题计划,每天按照规定背单词。
怎么还会考成这样?
当然最让她感到害怕的还是皮平最后那个问题。
难道他已经知道自己每天和沈之恒一起跑步,国庆假期还和他一起去咖啡厅打游戏了吗?
皮平不会觉得自己早恋了吧?因为早恋才没有考好。
他会不会告诉江莲?
但是转念一想也不对啊,自己和沈之恒什么都没有,或许和班里其他同学相比会和沈之恒更熟一点,但也远远不是早恋啊。
只是自己...单方面喜欢沈之恒罢了。
一整晚什么事情都没做,练习题摊开在眼前,却一个字都没法进脑子,各种杂乱的想法像雨后的花瓣一般纷纷坠落,再也拼不成一株完整的花朵。
最后默默、默默地立下重誓,哪怕不睡觉不吃饭,期中考试也一定要考回年级前五十!
--
接下来一周到底是怎么度过的,简蘅也搞不清楚,只记得浑浑噩噩、度日如年。
回家遭到江莲的质问自然不必说,这是她进入高中以来考得最差的一次,她也没什么能够辩解的。
但也正正因如此,江莲采取了一系列在她看来有效的“拯救”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每天放学到家后的念叨,陪着简蘅一起学习到深夜,找了各科老师、辅导班老师秦虹玉聊天了解情况,还找了同班的相熟的家长打听哪家补习班比较好。
最终敲定了折桂街上一家名叫“择优”的补习班。
地方也是陈方烨妈妈推荐的,江莲一开始对“择优”并不很满意,主要是因为地理位置。
折桂街太热闹太繁华,在这里能有什么心思学习。
陈方烨妈妈是新城区那边的小学老师,和江莲同行,又非常乐见陈方烨和简蘅这样努力上进的学生多接触,领着江莲去择优认了个门。
门面很小,说是在折桂街,实则是在折桂街附近的一条小巷子里,安静人少,来来往往的大都是陪读的家长和学生或老街坊,和折桂街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家小烨高一就一直在这上,这边只排理科课程,老师之前都是安大附中的,虽然比不过一中,但也很厉害的,经验很丰富。就是晚上下课这边太黑了,到时候就让蘅蘅和小烨一起走,你也可以放心了。”
江莲给简蘅报了两门,化学和生物,并谢过她的好意,“我来看看有没有白天的时间。”
简蘅发现自己接受这个消息的速度很快,甚至可以说是欣然接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简蘅发现自己好像感觉不到累和困。
学习到凌晨两点,早上六点再接着起来背英语,周六晚上数学竞赛班,周日上午英语和化学,下午上生物,晚上返返校上晚自习。
每一天都是重复的、规律的、循环的、看不到头的、喘不过气的。
简蘅觉得自己由一个溺水者变成久居水下的人,刚开始还想要挣扎呼救,时间长了,也就麻木着习惯、接受。
这一切都会被写在脸上。
沈之恒看出来了,“你最近怎么看着这么疲惫?”
简蘅摇摇头,她是真的不累,但最近总有人问她这个问题。
“就一次没考好而已,下次好好考不就好了,路还长着呢,一次考试真的没什么的。”
沈之恒很认真地宽慰简蘅,人都看着憔悴了好多,可别为了一次考试把自己累出病了。
嗯,只是担心她的身体关心同学而已。
简蘅听得认真,答得敷衍;“嗯,我知道,谢谢你。”
一周时间她已经想得清楚,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学习,喜欢什么的都是过眼云烟,而皮平已经对她和沈之恒的关系有所怀疑,明明就清清白白,不如保持距离,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沈之恒当她是还在为考试难过,不禁想各种办法哄她开心,“小简老师是不是上次说我数学考及格要奖励我来着?”
简蘅恍然想起还有这档子事,当时她信誓旦旦要挑个称心的礼物,现在完全没心情了。
“那你想要什么?”
“这么敷衍?”沈之恒话里嫌弃,但表情依旧带笑,“要不请我喝奶茶吧。”
简蘅迟疑着答应;“行,喝什么奶茶?”
“六月雪吧?”沈之恒观察着简蘅脸上的表情,“中午出去买,你方便吗?”
简蘅犹豫了下,最终还是允诺,不过不太想单独行动。
“可以,我问下陶跃然要不要一起吧。”
沈之恒动作很快,扶住简蘅的肩,阻止了简蘅想要转身的动作,“就我们俩,可以吗?”
两人之间的氛围从未如此沉默尴尬过。
简蘅把买奶茶当成了一项任务,只想着快些完成,步伐也不经意间越来越快。
纵使沈之恒再迟钝,也察觉出简蘅应该不是因为在考试一个星期之后还在为此难过。
红灯亮起,简蘅终于无处可躲,不得不停下脚步。
沈之恒加快了两步,站到她面前,似一棵郁郁葱葱的青年大树,遮天蔽日,“你怎么了?”
简蘅不明所以,“什么怎么了?”
“为什么对我爱答不理?”
沈之恒知道自己的性格并不讨喜,尤其是转学后,一直抱着不与人深交的态度,但对自己释放善意的人他也会真诚以待,如今是哪里惹到简蘅了?他想破脑袋也不明白。
简蘅努力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耸耸肩,“没有啊。”
沈之恒不信,盯着她的眼睛,“真的?”
简蘅移开视线,但语气坚定,“我骗你干嘛?”
沈之恒信了,整个人也松了下来,语气立刻又上扬,“那就好,我之前独来独往的,不太会照顾别人感受,怕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惹你不开心。”
面前的大树移栽了,光线得以肆意侵略进来,简蘅却觉得突然被刺得眼睛睁不开。
“你的笔记记得很有条理,虽然刚上手理解起来有点费劲,做题也总出错,但练多了正确率上来了,我竟然开始享受这种成就感,感觉下次考试我就能上一百!”
相比于成绩带来的成就感本身来说,沈之恒更希望这份进步能够让简蘅对自己另眼相看。
但简蘅实在有心无力,她打心眼里觉得沈之恒了不起,但由于情绪没法到位显得自己的话更像在敷衍。
“你真厉害。”
莫名觉得她在讽刺自己,但又没有证据,沈之恒选择谦虚一点。
“但我几门小学科还是不太行,考试全靠运气,有没有笔记能借我看一下?”
简蘅点头,又补充;“化学和生物得多背。”
沈之恒趁机问,“那你能不能给我划划重点监督监督我?”
简蘅本下意识要答应,“行”的字音刚出又想到什么似的紧急收回,“再看吧。”
那棵树又堵在了她面前,声音自上而下传来,“到底怎么了,能不能好好跟我说说?”
好在皮平并未多言,但简蘅心中恐惧更甚,抓起桌上的卷子逃难似的离开座位,也因未多注意,动作太大,脚趾被书桌旁的书箱绊到,整个人以极其狼狈的姿态向前摔去,重重一声,引得全班瞩目。
简蘅再也没法有那么好的自控力,眼泪赛跑似的争先恐后从眼眶中涌出,简蘅咬着嘴唇快速从地上爬起,明明很在意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自己的难堪,走出教室时却连头也不敢回一次。
皮平注意到简蘅脸上泪水纵横,先让她去卫生间洗把脸。
冷水泼上脸,简蘅清醒了很多,意识到刚才自己的不理智,收拾好心情,重新走出去。
“简蘅,你最近很浮躁。”皮平没有让她自己找原因,也没用任何疑问的方式,开口便直击要害,既给人十足的压迫感,也让对话变得高效。
简蘅盯着脚尖,“浮躁”这个词很常见,词义很广,一旦被贴上这个标签就像得了不治之症,她见过其他“浮躁的”同学,成绩一落千丈,找不出原因,也无从下手调节,这让第一次“患病”的简蘅立刻焦虑起来。
“别的不说,就拿这次的数学成绩来看,选择错了两个,分别是第三题和第六题,第一道大题前面步骤都对,就最后的答案不对。”皮平的态度没有想象得严厉,但也绝算不上和颜悦色,
简蘅已经反反复复将试卷看了好几遍,此刻百口莫辩。
不过自己的确错了些不该错的题,但也不该就这样把自己诊断为“浮躁”吧,下一次考试她多注意些肯定就能考好。
很久之后的简蘅依旧记得称得上是人生第一次滑铁卢之后的谈话。
一是自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她的成绩一次不如一次,并长期被伴随“焦虑”的病症;
二是那时的她才意识到,这似乎是她第一次对上位者有了反抗意识。
当然这都是后话。
此时此刻,简蘅只觉得委屈、愤懑至极,考试时每一道题她都认真计算,平时她的练习也不比别人写得少,凭什么就因为一次考试对她下定义。
皮平仍在继续;“我没记错的话,第一次段考你就略微有所退步,当时我认为你只是考试状态不好,很快便能调整过来,上周的周考,你的数学也没上135,我没有找你,就想等着段考结束,看看你的成绩再说,果然不出我所料,甚至比我预想得退步的要更多。简蘅,你自己好好想一想,这一段时间你都在做些什么?高三了,你到底有没有做到全身心投入复习?”
“我知道你一直都是个很认真的学生,高中的前两年你在学习上从未有过纰漏,我曾在这学期的第一节课就说过,高三是一个关键又特殊的时期,”皮平语气放缓了些,“关键在你们所有人都需要放下一切杂念只为过一条独木桥,而特殊在初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很难抛弃所有杂念。这或许是你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间段,有些人愿意用学习浇灌青春,也有人想痛痛快快享受当下,没有对错,只是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简蘅,你需要好好想一想,你要选哪一种?你能负担得起哪一种?”
简蘅抿唇,她知道皮平是对的,而自己似乎成了不考虑未来的糊涂之人,她不敢抬头直视皮平,只能一直垂头紧盯脚尖。
“你先把这些想清楚,不用急功近利但也不能浪费时间。”皮平顿了下,又问,“你是不是和沈之恒很熟?”
这句话一出,简蘅不由自主地颤栗了一下,莫名觉得这个问题有点说不出的针对意味,避嫌似的赶紧否认;“没有。”
皮平似是惊讶一般重复了一遍,“没有?”
却也没再说什么,只是最后又叮嘱了遍;“整理好心态,仔细想一想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哪里出了问题?
简蘅想了许久都没有想出来,难道是练习跑步耽误了时间吗?还是说国庆前出去玩一天,不对,只能说是玩了几小时影响了考试?
难道这些就要被称为浮躁吗?
她明明依旧每天学习到凌晨,每天有自己的做题计划,每天按照规定背单词。
怎么还会考成这样?
当然最让她感到害怕的还是皮平最后那个问题。
难道他已经知道自己每天和沈之恒一起跑步,国庆假期还和他一起去咖啡厅打游戏了吗?
皮平不会觉得自己早恋了吧?因为早恋才没有考好。
他会不会告诉江莲?
但是转念一想也不对啊,自己和沈之恒什么都没有,或许和班里其他同学相比会和沈之恒更熟一点,但也远远不是早恋啊。
只是自己...单方面喜欢沈之恒罢了。
一整晚什么事情都没做,练习题摊开在眼前,却一个字都没法进脑子,各种杂乱的想法像雨后的花瓣一般纷纷坠落,再也拼不成一株完整的花朵。
最后默默、默默地立下重誓,哪怕不睡觉不吃饭,期中考试也一定要考回年级前五十!
--
接下来一周到底是怎么度过的,简蘅也搞不清楚,只记得浑浑噩噩、度日如年。
回家遭到江莲的质问自然不必说,这是她进入高中以来考得最差的一次,她也没什么能够辩解的。
但也正正因如此,江莲采取了一系列在她看来有效的“拯救”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每天放学到家后的念叨,陪着简蘅一起学习到深夜,找了各科老师、辅导班老师秦虹玉聊天了解情况,还找了同班的相熟的家长打听哪家补习班比较好。
最终敲定了折桂街上一家名叫“择优”的补习班。
地方也是陈方烨妈妈推荐的,江莲一开始对“择优”并不很满意,主要是因为地理位置。
折桂街太热闹太繁华,在这里能有什么心思学习。
陈方烨妈妈是新城区那边的小学老师,和江莲同行,又非常乐见陈方烨和简蘅这样努力上进的学生多接触,领着江莲去择优认了个门。
门面很小,说是在折桂街,实则是在折桂街附近的一条小巷子里,安静人少,来来往往的大都是陪读的家长和学生或老街坊,和折桂街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家小烨高一就一直在这上,这边只排理科课程,老师之前都是安大附中的,虽然比不过一中,但也很厉害的,经验很丰富。就是晚上下课这边太黑了,到时候就让蘅蘅和小烨一起走,你也可以放心了。”
江莲给简蘅报了两门,化学和生物,并谢过她的好意,“我来看看有没有白天的时间。”
简蘅发现自己接受这个消息的速度很快,甚至可以说是欣然接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简蘅发现自己好像感觉不到累和困。
学习到凌晨两点,早上六点再接着起来背英语,周六晚上数学竞赛班,周日上午英语和化学,下午上生物,晚上返返校上晚自习。
每一天都是重复的、规律的、循环的、看不到头的、喘不过气的。
简蘅觉得自己由一个溺水者变成久居水下的人,刚开始还想要挣扎呼救,时间长了,也就麻木着习惯、接受。
这一切都会被写在脸上。
沈之恒看出来了,“你最近怎么看着这么疲惫?”
简蘅摇摇头,她是真的不累,但最近总有人问她这个问题。
“就一次没考好而已,下次好好考不就好了,路还长着呢,一次考试真的没什么的。”
沈之恒很认真地宽慰简蘅,人都看着憔悴了好多,可别为了一次考试把自己累出病了。
嗯,只是担心她的身体关心同学而已。
简蘅听得认真,答得敷衍;“嗯,我知道,谢谢你。”
一周时间她已经想得清楚,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学习,喜欢什么的都是过眼云烟,而皮平已经对她和沈之恒的关系有所怀疑,明明就清清白白,不如保持距离,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沈之恒当她是还在为考试难过,不禁想各种办法哄她开心,“小简老师是不是上次说我数学考及格要奖励我来着?”
简蘅恍然想起还有这档子事,当时她信誓旦旦要挑个称心的礼物,现在完全没心情了。
“那你想要什么?”
“这么敷衍?”沈之恒话里嫌弃,但表情依旧带笑,“要不请我喝奶茶吧。”
简蘅迟疑着答应;“行,喝什么奶茶?”
“六月雪吧?”沈之恒观察着简蘅脸上的表情,“中午出去买,你方便吗?”
简蘅犹豫了下,最终还是允诺,不过不太想单独行动。
“可以,我问下陶跃然要不要一起吧。”
沈之恒动作很快,扶住简蘅的肩,阻止了简蘅想要转身的动作,“就我们俩,可以吗?”
两人之间的氛围从未如此沉默尴尬过。
简蘅把买奶茶当成了一项任务,只想着快些完成,步伐也不经意间越来越快。
纵使沈之恒再迟钝,也察觉出简蘅应该不是因为在考试一个星期之后还在为此难过。
红灯亮起,简蘅终于无处可躲,不得不停下脚步。
沈之恒加快了两步,站到她面前,似一棵郁郁葱葱的青年大树,遮天蔽日,“你怎么了?”
简蘅不明所以,“什么怎么了?”
“为什么对我爱答不理?”
沈之恒知道自己的性格并不讨喜,尤其是转学后,一直抱着不与人深交的态度,但对自己释放善意的人他也会真诚以待,如今是哪里惹到简蘅了?他想破脑袋也不明白。
简蘅努力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耸耸肩,“没有啊。”
沈之恒不信,盯着她的眼睛,“真的?”
简蘅移开视线,但语气坚定,“我骗你干嘛?”
沈之恒信了,整个人也松了下来,语气立刻又上扬,“那就好,我之前独来独往的,不太会照顾别人感受,怕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惹你不开心。”
面前的大树移栽了,光线得以肆意侵略进来,简蘅却觉得突然被刺得眼睛睁不开。
“你的笔记记得很有条理,虽然刚上手理解起来有点费劲,做题也总出错,但练多了正确率上来了,我竟然开始享受这种成就感,感觉下次考试我就能上一百!”
相比于成绩带来的成就感本身来说,沈之恒更希望这份进步能够让简蘅对自己另眼相看。
但简蘅实在有心无力,她打心眼里觉得沈之恒了不起,但由于情绪没法到位显得自己的话更像在敷衍。
“你真厉害。”
莫名觉得她在讽刺自己,但又没有证据,沈之恒选择谦虚一点。
“但我几门小学科还是不太行,考试全靠运气,有没有笔记能借我看一下?”
简蘅点头,又补充;“化学和生物得多背。”
沈之恒趁机问,“那你能不能给我划划重点监督监督我?”
简蘅本下意识要答应,“行”的字音刚出又想到什么似的紧急收回,“再看吧。”
那棵树又堵在了她面前,声音自上而下传来,“到底怎么了,能不能好好跟我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