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侧营帐,有人刚从城内赶来,甩掉尾巴后驾马疾驰,奔入帐内,衣袂带风。
外出透风的季向南只来得及捕捉到一抹深蓝色裙角,和一匹士兵牵走的血烈马。
短短半个时辰就与一帐人混熟的童天盛一把圈住好友,把人往里带,小声说:“你不是好奇十一怎么当上统领么,兄弟帮你打听到林大哥有个朋友也在麒麟卫,你自己去问问。”
季向南:“西南是谁的营帐?”
童天盛不知他为何问别处营帐,旁侧插进来一个声音,是刚刚提到的那位林大哥。
“是于校尉的营帐。”
青龙卫有别于其他四卫,官职除却大统领和统领,另设军职,且高于军中同级。
“末将参见……”
田十一单手托住于梦回的胳膊,阻他下跪行礼,“虚礼免了,添月可有传信过来?”
“一个时辰前有一封,道是在青州南部有一伙形迹可疑的人,跟踪后发现是军队外派置办的人,根据他们买的货量判断,人数约在一万五到两万之间。”
弘名商行人心惶惶,自身难保,来自扬州的补给一断,潜藏的人不得不亲自出来。
有破口,将私军一网打尽只是时间问题。
眼下只要私军不会影响到扬州局势即可。
“你回一封,让苏添月见机行事,不必急于一时,围困为主,如果敌军反抗,尽量将伤亡控制在最小程度。”
“是。”
于梦回去左边写信,田十一拿起一边的部署图,熟悉晚上的夜袭计划。
三百青龙卫围一座庄园,传回京中定要说她小题大做,但这庄园的主人是辛云楼楼主,是前朝余孽,就算她将整座庄园夷为平地,朝中也无人敢指摘。
如果今日余晓梦如约带回田十一要的东西,她的任务完成,不会继续逗留扬州,也就不会有今夜的袭击计划。
等一众辛云楼高手冲往淮阳坊,城门一关,豪庭庄园将处于最薄弱的状态,最适合探囊取物。
幕后之人,很快就能盖棺定论。
今日扬州内涌入不少三教九流,谢重安公事繁忙,到晚膳时分都未归府。南宫羌出示玉佩后被谢府管事带去后院客房安顿,同行的季斐借光得见在家养伤的谢秉添。
谢秉添闻言,回忆童天盛白日来与他说过,若他与季向南两人都不见踪迹,则不必费力寻人。
“莫慌,我的人一直盯着季长临的动向,此刻你家郎君应该与齐年在一处,若齐年独自回来再派人去找品之也不迟。”
季斐担忧的心稍稍平稳,谢过谢秉添后回客房收拾细软,确保他家郎君能随时离开扬州,远离追兵。
公署内,虽然田十一提前打过招呼,说有两百青龙卫进城,但谢重安翻两遍入城册,人数一直对不上。
酒楼歇业,无所事事的忠掌柜边喝茶边翻龟壳,瞧见谢重安眉头紧锁,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嘿嘿一笑,“少东家不是说了吗,辛云楼也来人了,双方都是伪装身份后进的城,你就算把册子翻烂也查不出是谁。与其忧心这个,不如想想被少东家折腾过的扬州城后续怎么办。弘名商会不复存在,城中的商户都被弘名商会打压得难成气候,要想短时间内恢复商会运作需要推举一个新的商会领袖,你有人选了吗?”
无心一问,却见谢重安的眼神落在自己身上,老忠不由打个寒颤,“你别这么看我,弘名商会落到这般下场是他们惹毛了少东家,与我与田家产业没有任何关系。田家一心只挣钱,不掺和这种鸡毛事。”
“眼下扬州只有你家有足够的财力。”
老忠连连摆手,“不成,我能接受的最大官是掌柜,再往上我罢职不干。”
谢重安:“……”他是真看不懂面前这位,人人都想高处爬,唯他非往低处走。
“你手下有能担此任的人吗?”
老忠想都不想,直接回:“没有。”
“你家少东家呢?”
赴任途中,谢重安偶然见过一位出外务的麒麟卫,涔涔雨夜,一人一剑一竹,杀光一林子的人,见他们一行路过,二话不说拔剑冲来,飞速逼近的眼睛在暗夜中如视死人,若非裴老同行,及时掏出御赐令牌亮明身份,不日就会有扬州知府还未上任便惨死途中的消息传回京都。
且永远找不到凶手。
那日食肆商谈,几番观察,田十一似乎与谢重安印象中的麒麟卫不一样。田十一思维缜密,杀伐果断,但不滥杀,入城以来看似事情闹大,实际死的都是暴戾之徒,死有余辜。
“不可能。”
“我知她要回京述职,商会会长就是一个虚职,挂名而已,年中年末露一下面,不会影响她在麒麟卫办事。”
“不行。”
“为何不行?一个虚职,你姓李,不行便罢了,田姑娘她姓田,有何不可?”
“你不想想她的田是哪个田。”
“还能是哪个……”
能使唤老忠当酒楼掌柜的田家,整个大靖只能寻出一家。
太后田氏。
谢重安的声量渐渐变小,老忠的表情也愈发有趣,等着看谢重安吃瘪。
皆道太宗得以即位仰赖受宠的嫡子与无心皇位的四弟,实际还有一位推波助澜者,即四年前仙逝的太后田氏。
朝政更迭,又遭外敌袭击,大靖初立时,四野废墟,国库空虚。
当时的田家占据矿脉,冶炼武器,靠战局大赚一笔,成为首富。
田家家主知守财不易,向高祖递上婚书,以半数家财换太子妃位。
田氏温年与太宗李晋闵虽无情分,但一个因家族入东宫,一个为太子之位娶商贾之女,婚后也算相敬如宾,各安无事。
田家出了一位太子妃,未因此迁居京都当勋贵人家,在各地继续经商,江南、边境、东海都有田家分号,尽管散去半数家财,仍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力。田家私下资助不少学子,十个寒门中,有七成受过田家恩惠。田家低调,除皇室外,很少有人关注到田家,唯二次被提及,一次是太宗登基,田温年入主景慈宫,一次是太宗驾崩,田温年成为太后。
外出透风的季向南只来得及捕捉到一抹深蓝色裙角,和一匹士兵牵走的血烈马。
短短半个时辰就与一帐人混熟的童天盛一把圈住好友,把人往里带,小声说:“你不是好奇十一怎么当上统领么,兄弟帮你打听到林大哥有个朋友也在麒麟卫,你自己去问问。”
季向南:“西南是谁的营帐?”
童天盛不知他为何问别处营帐,旁侧插进来一个声音,是刚刚提到的那位林大哥。
“是于校尉的营帐。”
青龙卫有别于其他四卫,官职除却大统领和统领,另设军职,且高于军中同级。
“末将参见……”
田十一单手托住于梦回的胳膊,阻他下跪行礼,“虚礼免了,添月可有传信过来?”
“一个时辰前有一封,道是在青州南部有一伙形迹可疑的人,跟踪后发现是军队外派置办的人,根据他们买的货量判断,人数约在一万五到两万之间。”
弘名商行人心惶惶,自身难保,来自扬州的补给一断,潜藏的人不得不亲自出来。
有破口,将私军一网打尽只是时间问题。
眼下只要私军不会影响到扬州局势即可。
“你回一封,让苏添月见机行事,不必急于一时,围困为主,如果敌军反抗,尽量将伤亡控制在最小程度。”
“是。”
于梦回去左边写信,田十一拿起一边的部署图,熟悉晚上的夜袭计划。
三百青龙卫围一座庄园,传回京中定要说她小题大做,但这庄园的主人是辛云楼楼主,是前朝余孽,就算她将整座庄园夷为平地,朝中也无人敢指摘。
如果今日余晓梦如约带回田十一要的东西,她的任务完成,不会继续逗留扬州,也就不会有今夜的袭击计划。
等一众辛云楼高手冲往淮阳坊,城门一关,豪庭庄园将处于最薄弱的状态,最适合探囊取物。
幕后之人,很快就能盖棺定论。
今日扬州内涌入不少三教九流,谢重安公事繁忙,到晚膳时分都未归府。南宫羌出示玉佩后被谢府管事带去后院客房安顿,同行的季斐借光得见在家养伤的谢秉添。
谢秉添闻言,回忆童天盛白日来与他说过,若他与季向南两人都不见踪迹,则不必费力寻人。
“莫慌,我的人一直盯着季长临的动向,此刻你家郎君应该与齐年在一处,若齐年独自回来再派人去找品之也不迟。”
季斐担忧的心稍稍平稳,谢过谢秉添后回客房收拾细软,确保他家郎君能随时离开扬州,远离追兵。
公署内,虽然田十一提前打过招呼,说有两百青龙卫进城,但谢重安翻两遍入城册,人数一直对不上。
酒楼歇业,无所事事的忠掌柜边喝茶边翻龟壳,瞧见谢重安眉头紧锁,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嘿嘿一笑,“少东家不是说了吗,辛云楼也来人了,双方都是伪装身份后进的城,你就算把册子翻烂也查不出是谁。与其忧心这个,不如想想被少东家折腾过的扬州城后续怎么办。弘名商会不复存在,城中的商户都被弘名商会打压得难成气候,要想短时间内恢复商会运作需要推举一个新的商会领袖,你有人选了吗?”
无心一问,却见谢重安的眼神落在自己身上,老忠不由打个寒颤,“你别这么看我,弘名商会落到这般下场是他们惹毛了少东家,与我与田家产业没有任何关系。田家一心只挣钱,不掺和这种鸡毛事。”
“眼下扬州只有你家有足够的财力。”
老忠连连摆手,“不成,我能接受的最大官是掌柜,再往上我罢职不干。”
谢重安:“……”他是真看不懂面前这位,人人都想高处爬,唯他非往低处走。
“你手下有能担此任的人吗?”
老忠想都不想,直接回:“没有。”
“你家少东家呢?”
赴任途中,谢重安偶然见过一位出外务的麒麟卫,涔涔雨夜,一人一剑一竹,杀光一林子的人,见他们一行路过,二话不说拔剑冲来,飞速逼近的眼睛在暗夜中如视死人,若非裴老同行,及时掏出御赐令牌亮明身份,不日就会有扬州知府还未上任便惨死途中的消息传回京都。
且永远找不到凶手。
那日食肆商谈,几番观察,田十一似乎与谢重安印象中的麒麟卫不一样。田十一思维缜密,杀伐果断,但不滥杀,入城以来看似事情闹大,实际死的都是暴戾之徒,死有余辜。
“不可能。”
“我知她要回京述职,商会会长就是一个虚职,挂名而已,年中年末露一下面,不会影响她在麒麟卫办事。”
“不行。”
“为何不行?一个虚职,你姓李,不行便罢了,田姑娘她姓田,有何不可?”
“你不想想她的田是哪个田。”
“还能是哪个……”
能使唤老忠当酒楼掌柜的田家,整个大靖只能寻出一家。
太后田氏。
谢重安的声量渐渐变小,老忠的表情也愈发有趣,等着看谢重安吃瘪。
皆道太宗得以即位仰赖受宠的嫡子与无心皇位的四弟,实际还有一位推波助澜者,即四年前仙逝的太后田氏。
朝政更迭,又遭外敌袭击,大靖初立时,四野废墟,国库空虚。
当时的田家占据矿脉,冶炼武器,靠战局大赚一笔,成为首富。
田家家主知守财不易,向高祖递上婚书,以半数家财换太子妃位。
田氏温年与太宗李晋闵虽无情分,但一个因家族入东宫,一个为太子之位娶商贾之女,婚后也算相敬如宾,各安无事。
田家出了一位太子妃,未因此迁居京都当勋贵人家,在各地继续经商,江南、边境、东海都有田家分号,尽管散去半数家财,仍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力。田家私下资助不少学子,十个寒门中,有七成受过田家恩惠。田家低调,除皇室外,很少有人关注到田家,唯二次被提及,一次是太宗登基,田温年入主景慈宫,一次是太宗驾崩,田温年成为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