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境宴会厅的休息室有两道门,一道由走廊通向厅内,一道直接开向室外,引入绿树丛中垂花小径。但小径尽头仍由侍应生把守,外围的隐蔽木门仅有宴会的特定客人可以通行。

    至于这场宴会的特定客人是谁,大家心里都有数。

    可是after party的时间是十一点——陈文翰寄邀请函的时候写错了?李雨薇迷惑了。什么风给大忙人提前刮来了?

    “真来了?”进门之前李雨薇都还在用指头戳边江越的肩膀,小声叨叨,“你喊的?”

    落到肩头的是李雨薇新做的延长甲的边沿,边江越被她戳得痒,笑着微微缩了一下:“我说话这样管用?”

    推门,绕过巧置门前作为隔断的柜架,他们先看见角落里被占用的衣帽架,纯色的围巾和纯黑的风衣外套;再向窗边看,才是确实已经等在屋里的人,正坐在小几旁的沙发上,喝一杯热茶。

    李雨薇看到他第一眼先笑了:“你们的毛衣是一起批发的?”

    边江越说:“那不一样。我的能有他贵?”

    沙发上的人放下茶杯起身,走过来。

    “本来就是文翰批发的,还能三种进价?

    “要算运费,也是去云城的更贵些。”

    身形颀长的男人在他们面前站定,极自然地微微俯身,向轮椅上的好友递出了手。

    边江越抬手握住了他,实实在在地用了力道与他掌心相贴,却在分开时轻轻“嘶”了一声。

    “好凉。你还是再喝两口热茶吧。”

    收回手的男人闻言轻嗤了一声,悠然走到桌边,端起一只小碟,若无其事地拿近了一些,正够边江越看见。

    “你确实不适合沾凉的——这个也不热,你就不必吃了。”

    边江越一偏头,看清他手里是什么,立刻变了嘴脸:“不能可惜,沾得沾得。”

    那端着小碟的男人,唇角笑意显露一瞬,又被一本正经地藏起。

    “都没确定是不是梨园的‘正品',”他淡淡评点好友的没出息,“节操已经丢出去了。”

    边江越连一刻语塞和心虚都不曾有过,大大方方向他伸出手:“诚然,诓骗朋友是你干得出来的事情。但信任是我美好的品德。”

    又被嗤了一声,但边江越非常顺利地接过了那只碟子,一时间,眉眼里皆是看来十分真挚的笑意。

    里边盛着的糕点,来自京大梨园地下一层,广受赞誉的小点心工坊。

    八珍糕,无麸质,无精制糖,非奶制品,堪得一品。

    当年无需忌口的时候,边江越也爱吃得很。

    “就一块?也太小气。阿姨这都肯卖?”

    嫌少,边江越甚至抬头张望了一番。

    “是你就只能吃一块,”男人拎起桌上不起眼但鼓鼓囊囊的纸袋,也展示给边江越,包装上写了一个“梨”字,他们都很熟悉,“其余的,足够雨薇他们敞开了吃。”

    李雨薇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残忍。”这是边江越的感言。

    那男人不置可否,将纸袋放回桌面,转身向茶室踱去,显然打算在那边坐下。

    茶几的高度,对边江越而言也会更方便些。

    李雨薇没急着将边江越推过去。

    她打量了一眼桌面的餐具,好心询问给大家带来点心的人:“你自己吃过了没?”

    其实也是明知故问。

    以此人的脾性,恐怕纯属造福他人,自己却尚未享受过的。

    那男人正弯身从桌上捞起他的茶杯,余温尚在,他低头抿了一口。

    话至耳边,他还没来得及放下茶杯,边江越却已帮他抢答。

    “我猜没有。”边江越悠然编排道,“这么自律的人怎么会被糕点诱惑呢?——除非咱们热烈邀请,或者八珍糕亲自求他。”

    听着夸张,但其实挺写实的。李雨薇轻轻笑了。

    她把边江越推到茶几边,又回身至餐厅,在柜架中取了空盘和叉子,从纸袋里再取了一只糕点出来。

    隐隐约约,边江越正用更为深入的剖析做论述总结:

    “早说了嘛,老夏这个人——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确然如此。

    几分钟后,边李二人看着某人神态自若、风轻云淡地接过同样装上了八珍糕的盘子,又无语又好笑。

    三十岁,幼稚癖好没减,不坦诚的毛病长了不止一点。

    李雨薇今晚的首要任务就是看好边江越,所以她这会儿闲,便坐在茶室的飘窗上看俩男人坐在一起吃糕点。

    她越看越无奈。

    亏他俩当年被戏传为“文新两院两颗可远观不可亵玩之草”……其实就是一对活宝。

    还“双璧”呢。

    嘁。

    她百无聊赖,顺手低头刷会儿手机,看见有OICQ的新消息,心里隐隐一动,猜到了是谁。

    点进去,果然是小姑娘在报平安。

    “安全到宿舍了就好!”回消息的时候,笑意不经心就漫上了眼角。

    边江越正好抬头,看见了,不动声色地又低头,用叉子戳了戳糕点散落的碎屑,信口道:“还是甜的好。”八珍糕虽好,却不够甜。

    正好收到新的猫猫头表情的李雨薇深有同感,也随意接口,语气很轻快:“嗯,还是甜的好,可惜你不能吃甜。”

    边江越看着手里的叉子抵着已经松散的白色软糕,切面里,莲子、扁豆、红枣依稀可见。

    他微微笑道:“小姑娘大多喜欢吃甜。”

    李雨薇正打字呢,没仔细听,只是下意识知道有人不爱接嘴,干脆在室内的片刻沉寂之后自己接了:“嗯。”声音微扬。

    边江越睨了一眼身边已经在用纸巾擦拭指间的男人,语气仍然如常,话却意有所指:“嗯,可惜。”

    李雨薇下意识继续接:“嗯……”

    她打字的手顿了一下,反应过来什么,抬起头来:“……嗯?”

    边江越没有解释。

    李雨薇眯了眯眼,看看这俩人各自平静的脸,又低头看了看屏幕上那句“晚安姐姐”,稍稍挑眉。

    “小姑娘好像是挺爱吃甜的,”已经没有需要处理的消息了,她收起手机,揽过一个靠枕抱在怀里,似笑非笑地重提起两个小时前对边江越的数落,“你骗她打的那个冰淇淋,她自己吃得可开心了,还给我推荐了草莓味和果干的搭配。”

    边江越讳莫如深地点点头:“有眼光的。”

    他顿了顿,又露出一点无辜的表情,澄清道:“我真没打算吃,一开始就是想让她帮我尝尝的。”

    李雨薇眯了眯眼睛,将信将疑,也不跟他计较这事了。

    但话题毕竟还有别的目的,李雨薇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将话锋转回小姑娘身上。

    “哎,你说,她要是不急着回,是不是也能尝尝咱们的梨园特产——”

    “啧,是啊,唉。”

    又好几声,装模作样,来自她的双簧搭档边江越。

    沉默,沉默中有人用指尖漫不经心敲了敲茶几的桌沿,良久,才若有所思地开口:“你也挺青睐?”

    边江越扫了一眼小几旁边被搁置已久的杂志:“十一月刊那篇,确实很有意思。”

    他把着扶手借力,直起身,向那本杂志探去;李雨薇见状也凑过来,帮忙递了一把。

    拎了书翻过来一看,正在被阅读的那一页却是他自己的稿。

    边江越顿了一下:“怎么在看我的。”

    “难得看你写京城。”

    边江越无声地笑了一下。

    原本也是写给这几个在京城的旧友的。就该他看。

    “别的看过了没?”

    “没来得及。”

    边江越捻了捻标记着页码的书角,微微用力,把书页按开,凭记忆大致定位,再翻找了几页。

    “都不看看自己作品上刊什么效果?”边江越把页码定在那篇《眼睛》,主插图是署名为“I”的摄影作品,装下了一个以低层俯看角度摄下的萧瑟秋日巷景,无意间容纳了一个惊惶身影,一双回看时无助的眼睛。

    “拍这张照的时候,还见义勇为了不是?”

    他把书递给身边的好友,对方视线垂落,微微停滞了一下,而后从善如流地接过了。

    阅读速度是可快可慢的。拿着杂志的人不算敷衍。他在边江越和李雨薇的注视下仔细读完了整篇,最后说:“确实值得青睐。

    “很完整的表达,也够独特。九月那期开始进步很大,这篇尤其。”

    边江越笑了:“原来你都看了?差点想让你把不需要的徒弟让给有需要的我了。”

    “真想要?”得到的回应却再一次出乎意料,“真做了你的徒弟,她能收获的会更多。”

    边江越惊了:“真想让?”

    这次是不置可否的沉默。

    李雨薇抱着枕头,内心深深叹了口气。

    她把自己懒懒丢在飘窗上设置的靠背软垫里,绵软的质感和温厚的暖气让她有点昏昏欲睡。

    当年戏传“文新双璧”时,还有一条伴生的评点,说中文系那位令人如沐春风,新闻系那位令人如沐寒冬。

    确实啊确实,这么多年还是没怎么变。虽然,传闻并不全对,新闻系这位脾性并不冷漠。

    他只是喜欢嘴硬。

    对什么都故意不执着。

    “Ludus”和“I”最开始的交集诞生在编辑部设计的随机配对活动里。

    总编认为一众摄影师们都太沉默太低调,太习惯只用镜头表达,以至于杂志无法让他们这些内容生产者和读者产生足够有效、足够充分的交互;同时,文字内容与摄影内容除了调性的相似,也并没有其他可靠的联结……这些都不利于《去日留影》的发展。所以编辑部做了一个策划,试着让作者们与摄影师们合作完成一些命题项目。

    这个策划做了一个季度,三期,以增刊的形式展现。三期里,作者与摄影师们如果重复参加,就会再更换搭档,得到尽可能多的配对机会。

    最后效果还不错。

    虽然新鲜度毕竟有限,也存在一些临时搭档合作效率堪忧的问题,致使活动并没有成为正式常驻项目,但经此一举,还是顺利地提升了不少自由摄影师们对杂志的黏着度。

    今年开会,大家还有再启该项目的意愿。

    而在活动策划刚发布、很多人还持观望态度的时候,“I”和“边城”这样兼具实力与人气的自己人当然就“首当其冲”,被抓了壮丁,公示在最早的报名名单上。

    活动的实操负责人李雨薇深谙威逼利诱需双管齐下的道理,彼时给这两位壮丁适当地提供了一些特权,即定向许愿。“边城”除了半开玩笑点了“I”的名之外没有任何其它要求;“I”倒是出人意料,考虑了几天后提供了一份名单,三五个人,都是初出茅庐的新人作者。

    其中就包括“Ludus”。

    于是李雨薇贯彻“物尽其用”的原则,毫不客气地给他排了三期三个小作者。

    限时的合作活动结束后,对其中关节一无所知的“Ludus”在高中繁忙学业的闲散间隙里偷借手机蹭网给李雨薇发消息,感谢这美好安排。

    李雨薇那时才后知后觉意识到,他们要保持交流,其实应该很困难。

    所以Ludus只报名了一期,大抵也是如此原因。

    但他们的合作成果在那三期增刊里数一数二。在编辑部收到的读者信里,有不少人点其名进行称赞。

    李雨薇很欣慰。

    而那之后,再过了两天。

    “I”主动提出跟“Ludus”长期合作。

章节目录

她与夏夜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遣悲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遣悲怀并收藏她与夏夜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