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在选修课接触关于女性主义学,对我来说是一个老旧的全新领域。
老旧,是因为它早就存在而非过时。
全新,是因为我没仔细读过。
我和满教室的女孩子坐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严谨的香味,她们一个接一个站起来发言。
举例子的环节,我想了又想,说了高中时期纹身的事情。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她们每一个人看向我的眼神充满了温柔、赞赏、倾佩。
我不愿再听这个世界对女人的要求,不愿再看到这个世界对女人的指责。
我期待这一天会来的,即使这条路似乎看不到尽头。
我的XX姐妹们,因为XX,我们站在一起,我们的手紧紧拉在一起。
研究生二年级时方小晓获得了去北京师范大学交换的名额,当这个消息被告知给所有家人好友,都得到祝贺与支持时,她的恋人却暂时阻断了这份激动。
挂断报喜的电话,方小晓在窗前激动地握着手机。
天气预报显示,此时的北京正飘着细雨。
刚刚,她还在电话里和周倾渡开玩笑,说如果陈敬宪还在北京读书,说不定她可以帮周倾渡抓到他呢。
不过周倾渡说,陈敬宪已经进部队了不再读书。
在听到身后宁聿问她:“研究生毕业后什么打算?”时,方小晓仍然那样天真地说:“能读博的话可以读一个,没那份能力的话就去工作。”
“方小晓,我们会结婚吗?”他突然另辟话题地问。
身边人低头,两人沉默的时间里,一道裂缝似乎悄然将相爱的人相隔异方。
手机屏幕倒映出方小晓蹙起的眉峰,窗缝漏进的冷风卷着雨丝钻进针织衫的领口,她忽然想起天气预报说明天是大雨。
她怎么感觉提前了。
“你想结婚吗?”咖啡厅里她挨着他坐下,低头凑近了问宁聿。
“你想和我结婚吗?”他却反问。
于是方小晓深呼吸,缓缓道:“宁聿,我现在23岁,明年毕业24岁,我还没有想过做任何人的妻子。”
她的声音冷静且决然,是她的真心话。
她当然爱宁聿,从15岁爱到24岁怎么可能会骗他。
此时的宁聿正在浙江大学读研,方向是智能机器人类。
他最先收到方小晓交换的消息,刚好有时间请假飞回了东平。
昨晚两人还在电话里幻想宁聿以后想去的那家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公司会不会做出教师机器人让方小晓丢了老师的工作。
此刻谁都不再有那份畅想的俏皮。
“我爸妈之前说……”宁聿的喉结滚动两下,“希望你研究生毕业就和我结婚的。我知道你肯定不会同意,所以我一直都不理会他们的想法。”
“但是昨天把你去交换的消息也分享给他们时,他们又追问了一次。”
宁聿疲惫地捂住脸叹息,“他们说我不要让他们失望,说我们年龄也差不多了……这些话我知道你一定不想听,所以这些年我都没告诉过你。”
上一次过年方小晓去找宁聿放烟花,在他家楼下遇到了他妈妈。
耳边又响起了她的话。
她对方小晓说话时总是带着绵软的腔调:“小晓呀,我刚还和小聿他爸爸说,等你们毕业了,他爸爸在教育局的老同学能帮你安排工作呢……”
之前方小晓的理想确实是当老师,但察觉到宁聿妈妈话里更深的意思让她不自在,于是哈哈笑几声糊弄过去了。
果然下雨了。
方小晓闭了闭眼,使自己情绪稳定下来,“宁聿,我们好好谈谈。”
方小晓看着咖啡杯里自己的倒影,总觉得自己和十七岁比起来几乎没变,除了眼底沉淀的阅历。
“你还没回答我,你想结婚吗?”
“我的选择跟着你改变。小晓,我们不要这么紧张好吗?”宁聿一笑,“我爸竟然还说什么女孩子没必要读那么多书,读太多书容易……”
“容易什么?”她转头看他,眼里漾着笑意,声音却像河堤石头般冷硬,“容易不甘心在家做贤妻良母?容易发现世界不止柴米油盐?容易不一心像个保姆一样围着丈夫孩子转?”
如果说在一起的这五年多两人有吵架的时刻,那就是现在。
宁聿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再说错一句话,方小晓一定会爆发。
压下同样剑拔弩张的心劲,宁聿摸了摸方小晓的脸颊,温度比刚见到时低了许多。
“你知道的,这么多年我一直都站在我爸的对立面。所以,我考上大学后我妈就算和我爸争执,不也出去游玩了那么多地方吗?”
“但我们也一直都认为阿姨还是不自由的,她还是在被无形的东西用力捆绑着。”
宁聿乖乖点头,赞同她的话,这是他们的共识。
“我想,我爸那样的人只是担心,担心谈了那么久的恋爱最后竟然没结婚。”说到此,宁聿好笑地摇摇头。
“那你呢?你也在担心吗?”方小晓抓住他的手腕,咖啡厅里再大的音乐声也消失了,“上周我听我们院的老师讲座,她说‘知识的疆域没有围裙’。”
“宁聿,我一定会去北师大的。毕业后如何,我也一定会按我的想法进行的。”
“哪怕前路坎坷,哪怕我摔跤吃亏,这都是我的选择,是我人生的必经路,与任何人都无关。”
她的声音清亮如剑:“现在,我不想做任何人的妻子或母亲,我只想做方小晓。”
宁聿的眼神是那样平静,平静地欣赏眼前滔天的海浪。
他想起高二那次的运动会,盯着照片时他听见自己的心声:只要能一直注视着她为自己向前奔跑的身影,哪怕是背影,他怎么都愿意。
这些年她从未变过,所以他也不能。
如果他变,他怎么对得起她的心。
“如果你不想和我分开。”方小晓保持清晰的思路,继续冷言道:“那么你就继续去和叔叔阿姨周旋,或者说服他们。这是你该做的事情。”
“嗯。”宁聿点点头,“我不想分手。”于是站起身来恢复笑容,向女朋友伸出手,“我知道了,走吧小晓,我们去吃晚饭。”
昨天他们约好今天要去吃炸鸡喝可乐的。
“你知道什么了?”方小晓像以前那样钩住他的手指,和他并肩迈开步子。
“知道你是如何想的了。”宁聿如释重负地呼出一口气,“不会有人阻碍你去做想做的事的,大步流星地向前吧小晓。”
或许是因为两人氛围转变得太快,方小晓愣了愣神,“那叔叔阿姨那边……”
“我会继续像以前那样推脱的,反正都干了这么久了,我很熟悉套路了。”宁聿向她眨眼。
去北京那天,一家人来到机场送方小晓离开。
电子屏滚动着航班信息,方小晓的行李每前进一步都发出轮子的细响。
她停下脚步蹲在外婆的轮椅面前,撅起嘴撒娇道:“都说了不用送,你现在不像以前那样健步如飞了,就应该在家里享受我爸妈照顾你。”
方小晓握住那双布满褐色斑块的手,闻见外婆衣服上淡淡的艾草香。
记忆突然倒带回儿时在乡下的雨季,幼年的她被这双手牵着趟过石板路的积水,两只鞋全都湿透时,外婆在大雨里大声说:“小晓啊!水涨得越高,越要挺直腰板向前走!”
方铮弯腰抱住两人,“妈,小晓该过安检了。”
话音未落,外婆重重拍了拍女儿的胳膊,“铮啊,你当年一个人去东平读大学,也是这么催我放手的……”
外婆青灰色的眼睛满含热泪。
方小晓迅速擦去眼泪,她看到母亲穿的外套似乎是十年前送她去初中那天的衣服。
“都这么旧了还穿……”怎么都擦不干的眼泪里方小晓嘟嘴埋怨。
方铮笑着抹去眼泪,“这衣服见证了我女儿每一次升学,怎么都要好好保存着,以后我还要穿呢!”
“小晓,一路顺风!”进廊桥前方小晓听见母亲带着笑音大声叮嘱,她回头向两个与自己生命紧密相连的女人大力挥手。
坐上飞机,给宁聿发去消息,方小晓终于有了可以好好休息的时候。
正当她准备眯一会儿,口袋里意外发现的信封惊扰了这份惬意。
淡蓝信笺上是她最熟悉的字迹:给我永不降落的小福星——后面的字迹被泪水晕开了,却依然能看出是宝贝女儿四个字。
打开信封,母亲温热的呼吸仿佛扑面而来。
亲爱的女儿,当年你保研时妈妈那些发自肺腑称赞你的话早就说完了,你那是总说我太夸张。
可我看你从不会走路到走到现在,走了这么远的路,成长得这么健康,妈妈还是觉得以前说的好听话远远不够。
外婆用双手捧着我走到了大城市,现在我终于可以捧着我的宝贝女儿坐上理想的飞机,去打开你自己人生的所有可能了。
妈妈为你骄傲。
继续向前走吧女儿,不要回头,向前跑给妈妈看吧!
让妈妈见证你会为自己、为身边人、为这个社会、为这个世界创造多少美好的未来。
就算上面这一句话没有实现,你也一定要赞赏自己,走到这里并不容易,孩子,你非常棒了。
尽人事,听天命。
不过感到不顺利的时候,就不要相信命运啦,肯定出错了,错不在你。
不要责怪自己,要永远支持自己。
亲爱的女儿,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注意安全。
永远爱你的妈妈。
为了不让自己哭出声,方小晓掩面靠在窗户上。
她想起自己层看到的资料里说:构建耳囊所需的营养物质,是由母亲孕16周左右时的饮食供给的。所以,在我们的脑袋里,那块大小仅够盛下4滴雨水的小骨头大概要在我们余生中都携带着母亲怀孕4个月时的午餐化学元素。
第一次看到后方小晓就一直想告诉妈妈,她们会永远在一起,却总是忘记。
玻璃上似乎晃过三重交叠的身影。
外婆的花布外套、母亲的黑色风衣与自己的白衬衫,在黄昏中融成渐变的云絮。
方小晓忽然读懂了三代女性掌纹里共同的秘密:外婆的手是渡船,母亲的手是桥梁,而她的手,想要触碰决断层的天花板。
老旧,是因为它早就存在而非过时。
全新,是因为我没仔细读过。
我和满教室的女孩子坐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严谨的香味,她们一个接一个站起来发言。
举例子的环节,我想了又想,说了高中时期纹身的事情。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她们每一个人看向我的眼神充满了温柔、赞赏、倾佩。
我不愿再听这个世界对女人的要求,不愿再看到这个世界对女人的指责。
我期待这一天会来的,即使这条路似乎看不到尽头。
我的XX姐妹们,因为XX,我们站在一起,我们的手紧紧拉在一起。
研究生二年级时方小晓获得了去北京师范大学交换的名额,当这个消息被告知给所有家人好友,都得到祝贺与支持时,她的恋人却暂时阻断了这份激动。
挂断报喜的电话,方小晓在窗前激动地握着手机。
天气预报显示,此时的北京正飘着细雨。
刚刚,她还在电话里和周倾渡开玩笑,说如果陈敬宪还在北京读书,说不定她可以帮周倾渡抓到他呢。
不过周倾渡说,陈敬宪已经进部队了不再读书。
在听到身后宁聿问她:“研究生毕业后什么打算?”时,方小晓仍然那样天真地说:“能读博的话可以读一个,没那份能力的话就去工作。”
“方小晓,我们会结婚吗?”他突然另辟话题地问。
身边人低头,两人沉默的时间里,一道裂缝似乎悄然将相爱的人相隔异方。
手机屏幕倒映出方小晓蹙起的眉峰,窗缝漏进的冷风卷着雨丝钻进针织衫的领口,她忽然想起天气预报说明天是大雨。
她怎么感觉提前了。
“你想结婚吗?”咖啡厅里她挨着他坐下,低头凑近了问宁聿。
“你想和我结婚吗?”他却反问。
于是方小晓深呼吸,缓缓道:“宁聿,我现在23岁,明年毕业24岁,我还没有想过做任何人的妻子。”
她的声音冷静且决然,是她的真心话。
她当然爱宁聿,从15岁爱到24岁怎么可能会骗他。
此时的宁聿正在浙江大学读研,方向是智能机器人类。
他最先收到方小晓交换的消息,刚好有时间请假飞回了东平。
昨晚两人还在电话里幻想宁聿以后想去的那家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公司会不会做出教师机器人让方小晓丢了老师的工作。
此刻谁都不再有那份畅想的俏皮。
“我爸妈之前说……”宁聿的喉结滚动两下,“希望你研究生毕业就和我结婚的。我知道你肯定不会同意,所以我一直都不理会他们的想法。”
“但是昨天把你去交换的消息也分享给他们时,他们又追问了一次。”
宁聿疲惫地捂住脸叹息,“他们说我不要让他们失望,说我们年龄也差不多了……这些话我知道你一定不想听,所以这些年我都没告诉过你。”
上一次过年方小晓去找宁聿放烟花,在他家楼下遇到了他妈妈。
耳边又响起了她的话。
她对方小晓说话时总是带着绵软的腔调:“小晓呀,我刚还和小聿他爸爸说,等你们毕业了,他爸爸在教育局的老同学能帮你安排工作呢……”
之前方小晓的理想确实是当老师,但察觉到宁聿妈妈话里更深的意思让她不自在,于是哈哈笑几声糊弄过去了。
果然下雨了。
方小晓闭了闭眼,使自己情绪稳定下来,“宁聿,我们好好谈谈。”
方小晓看着咖啡杯里自己的倒影,总觉得自己和十七岁比起来几乎没变,除了眼底沉淀的阅历。
“你还没回答我,你想结婚吗?”
“我的选择跟着你改变。小晓,我们不要这么紧张好吗?”宁聿一笑,“我爸竟然还说什么女孩子没必要读那么多书,读太多书容易……”
“容易什么?”她转头看他,眼里漾着笑意,声音却像河堤石头般冷硬,“容易不甘心在家做贤妻良母?容易发现世界不止柴米油盐?容易不一心像个保姆一样围着丈夫孩子转?”
如果说在一起的这五年多两人有吵架的时刻,那就是现在。
宁聿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再说错一句话,方小晓一定会爆发。
压下同样剑拔弩张的心劲,宁聿摸了摸方小晓的脸颊,温度比刚见到时低了许多。
“你知道的,这么多年我一直都站在我爸的对立面。所以,我考上大学后我妈就算和我爸争执,不也出去游玩了那么多地方吗?”
“但我们也一直都认为阿姨还是不自由的,她还是在被无形的东西用力捆绑着。”
宁聿乖乖点头,赞同她的话,这是他们的共识。
“我想,我爸那样的人只是担心,担心谈了那么久的恋爱最后竟然没结婚。”说到此,宁聿好笑地摇摇头。
“那你呢?你也在担心吗?”方小晓抓住他的手腕,咖啡厅里再大的音乐声也消失了,“上周我听我们院的老师讲座,她说‘知识的疆域没有围裙’。”
“宁聿,我一定会去北师大的。毕业后如何,我也一定会按我的想法进行的。”
“哪怕前路坎坷,哪怕我摔跤吃亏,这都是我的选择,是我人生的必经路,与任何人都无关。”
她的声音清亮如剑:“现在,我不想做任何人的妻子或母亲,我只想做方小晓。”
宁聿的眼神是那样平静,平静地欣赏眼前滔天的海浪。
他想起高二那次的运动会,盯着照片时他听见自己的心声:只要能一直注视着她为自己向前奔跑的身影,哪怕是背影,他怎么都愿意。
这些年她从未变过,所以他也不能。
如果他变,他怎么对得起她的心。
“如果你不想和我分开。”方小晓保持清晰的思路,继续冷言道:“那么你就继续去和叔叔阿姨周旋,或者说服他们。这是你该做的事情。”
“嗯。”宁聿点点头,“我不想分手。”于是站起身来恢复笑容,向女朋友伸出手,“我知道了,走吧小晓,我们去吃晚饭。”
昨天他们约好今天要去吃炸鸡喝可乐的。
“你知道什么了?”方小晓像以前那样钩住他的手指,和他并肩迈开步子。
“知道你是如何想的了。”宁聿如释重负地呼出一口气,“不会有人阻碍你去做想做的事的,大步流星地向前吧小晓。”
或许是因为两人氛围转变得太快,方小晓愣了愣神,“那叔叔阿姨那边……”
“我会继续像以前那样推脱的,反正都干了这么久了,我很熟悉套路了。”宁聿向她眨眼。
去北京那天,一家人来到机场送方小晓离开。
电子屏滚动着航班信息,方小晓的行李每前进一步都发出轮子的细响。
她停下脚步蹲在外婆的轮椅面前,撅起嘴撒娇道:“都说了不用送,你现在不像以前那样健步如飞了,就应该在家里享受我爸妈照顾你。”
方小晓握住那双布满褐色斑块的手,闻见外婆衣服上淡淡的艾草香。
记忆突然倒带回儿时在乡下的雨季,幼年的她被这双手牵着趟过石板路的积水,两只鞋全都湿透时,外婆在大雨里大声说:“小晓啊!水涨得越高,越要挺直腰板向前走!”
方铮弯腰抱住两人,“妈,小晓该过安检了。”
话音未落,外婆重重拍了拍女儿的胳膊,“铮啊,你当年一个人去东平读大学,也是这么催我放手的……”
外婆青灰色的眼睛满含热泪。
方小晓迅速擦去眼泪,她看到母亲穿的外套似乎是十年前送她去初中那天的衣服。
“都这么旧了还穿……”怎么都擦不干的眼泪里方小晓嘟嘴埋怨。
方铮笑着抹去眼泪,“这衣服见证了我女儿每一次升学,怎么都要好好保存着,以后我还要穿呢!”
“小晓,一路顺风!”进廊桥前方小晓听见母亲带着笑音大声叮嘱,她回头向两个与自己生命紧密相连的女人大力挥手。
坐上飞机,给宁聿发去消息,方小晓终于有了可以好好休息的时候。
正当她准备眯一会儿,口袋里意外发现的信封惊扰了这份惬意。
淡蓝信笺上是她最熟悉的字迹:给我永不降落的小福星——后面的字迹被泪水晕开了,却依然能看出是宝贝女儿四个字。
打开信封,母亲温热的呼吸仿佛扑面而来。
亲爱的女儿,当年你保研时妈妈那些发自肺腑称赞你的话早就说完了,你那是总说我太夸张。
可我看你从不会走路到走到现在,走了这么远的路,成长得这么健康,妈妈还是觉得以前说的好听话远远不够。
外婆用双手捧着我走到了大城市,现在我终于可以捧着我的宝贝女儿坐上理想的飞机,去打开你自己人生的所有可能了。
妈妈为你骄傲。
继续向前走吧女儿,不要回头,向前跑给妈妈看吧!
让妈妈见证你会为自己、为身边人、为这个社会、为这个世界创造多少美好的未来。
就算上面这一句话没有实现,你也一定要赞赏自己,走到这里并不容易,孩子,你非常棒了。
尽人事,听天命。
不过感到不顺利的时候,就不要相信命运啦,肯定出错了,错不在你。
不要责怪自己,要永远支持自己。
亲爱的女儿,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注意安全。
永远爱你的妈妈。
为了不让自己哭出声,方小晓掩面靠在窗户上。
她想起自己层看到的资料里说:构建耳囊所需的营养物质,是由母亲孕16周左右时的饮食供给的。所以,在我们的脑袋里,那块大小仅够盛下4滴雨水的小骨头大概要在我们余生中都携带着母亲怀孕4个月时的午餐化学元素。
第一次看到后方小晓就一直想告诉妈妈,她们会永远在一起,却总是忘记。
玻璃上似乎晃过三重交叠的身影。
外婆的花布外套、母亲的黑色风衣与自己的白衬衫,在黄昏中融成渐变的云絮。
方小晓忽然读懂了三代女性掌纹里共同的秘密:外婆的手是渡船,母亲的手是桥梁,而她的手,想要触碰决断层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