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鸟,大眼对小眼。
陆银华心中犯着嘀咕,蹲下与它平视,瞧着它圆溜溜的眼睛,小心翼翼地问道:“你是不是会……”
突然,灵穹振翅扑飞离去,紧接着洒金扑上石桌,落了个空,脚上却刹不住,一股脑地撞翻茶盏和瓷盘,继而滚作一团跌在陆银华怀中,而后人被撞得后仰,摔了个屁股蹲。
茶盏落地,哐当一声碎了一地,瓷片和水四溅,裙摆沾上星星点点的泥点子。怀中闯祸的猫吓得“嗷呜”大叫,挣扎着钻出,连滚打爬地一溜烟地跑向屋内。
转瞬间,四下空空,陆银华吃痛地捂着摔疼的屁股,脑中仍对灵穹学舌这件事纳罕得紧。
下一刻,游廊尽头传来一阵急促脚步声。陆银华循声望去,只见着一穿着深绯圆领袍风骨峻整的男子正疾步走来,胡须因疾步扰在脸上,其身后紧跟着两三个小厮。
“父亲!”
陆银华顿时雀跃起来,急忙双手撑着地站起来,随后抖了抖身上的灰,眉开眼笑地迎上去。
“华儿!爹爹的好闺女,让爹爹好好看看。”说着,陆时敏拉着陆银华转了好几圈,仔细上下瞧了个遍,进而皱眉道,“怎么刚才坐在地上?才好一些,就这么不爱惜自己。”
“刚才……”陆银华顿了顿,又嬉皮笑脸道,“没站稳。”
闻言,陆时敏面容严肃起来,开始老生常谈地念叨着一些“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不可轻易毁伤”的大道理,一面弯腰拿起藤椅上随意搭着的毯子披在陆银华肩上。
陆银华满脸认真地一一应下,但到底听进去多少就不得而知。
二人一同穿过游廊,往堂内走去。
堂内的木门大敞着,里面挂着的驱瘟避疫的傩神画像早已撤下,重新挂上了孙清念敬畏的太上老君。只剩下一些枯黄暗沉又干得掉渣的艾草和香蒲挂在门框上,流淌着残余的馨香,它们在低低细语着什么。
“回来了。”
孙清念将香插在香炉中,拱手拜了三拜,转头回望,轻声浅笑。
陆时敏上前,二人执手,一如往常。
家中无人谈论这二十余天所发生的一切,众人平淡温馨得过着,寂静而心满意足。
而藏在枝桠间的乌鸦向远处飞去,穿过层层起伏用黑瓦堆叠的海浪,最后落在了金碧辉煌的琉璃瓦盖的宫殿中,越过半支着的窗飞入,蹦跶着停在李旌祐榻前。
“坏家伙,啊——坏家伙!”
李旌祐眼皮一跳,而后挑眉,干裂无血色的唇扬了一下,手指抵在唇上。
灵穹不再叫唤。
下一刻,殿外的内侍尖声道:“殿下,陈太医来了。”
“请他进来。”紧接着,灵穹飞出窗外,似从未出现过一般。
红日自山脊隐下,暮色升起,外头漆黑一片。夜空幽蓝,空空荡荡的,没有月亮,也没有明亮的星空。
孙清念嘱咐福妈妈准备好驱邪药草,煮成汤药给陆银华沐浴。
净室内水汽氤氲,槛窗半支着。陆银华倚在浴桶边缘,双手搭在上面,头歪斜着枕在胳膊上,如瀑的发丝注入水中,似藻荇交横。
点翠舀起一瓢一瓢的热汤浇在陆银华的背上,水顺着起伏的身躯缓缓流淌下,濡湿的白玉肌肤在温热的水中熏得如春日里的桃花,柔软光滑。
“小姐……”
“嗯?”
“你有心事吗?”
“……怎么这么问?”
点翠放下杓,取过漆花托盘上的木梳,用指尖勾起一缕发丝,一寸一寸地梳着:“我见你总出神,魂不守舍的。”
陆银华转过身,带起一片泠泠水声。涟漪荡起,又散去。
“看出来了?”
“没,猜的。小姐的心思缜密,我也就是陪着你时间久了,能从小姐的习惯上猜出两三分。你今日吃得少了些,出神多了些。”点翠目光平静地说着。
陆银华神色微漾,继而手指抚上左肩扎眼还在隐隐发痒的伤。这处也不知是用了什么药,竟已结痂,好了大半,随后她神情略带了些许忧愁道:“这半掌长的疤留在身上,怕是消不掉了。”
点翠目光落下,狰狞红艳的疤挂在无暇的肩头属实刺眼难忍,顿时恍然大悟。
她原担心陆银华是因为在宫中受了委屈才这样心不在焉的,一直惴惴不安,如今听陆银华这么说,反倒是放心了不少,急忙道:“这疤……我记得太医给了罐去疤痕的药膏,我这就去给小姐取来。”说着,不待陆银华作声,就快步绕过屏风出去寻药膏。
人渐渐走远,净室重归寂静。
陆银华垂眸看向手腕上已消的淤青,只有淡淡的痕迹留在上面。她随后屏息埋身入了水,热汤毫无间隙地包裹着她的身躯。
她在水中仰面睁眼望着,灯影打在粼粼的水面上,金光一圈一圈的。
在意疤痕是搪塞点翠的借口,不想让她因自己忧心,出神缘由不在此。
身处京城有诸多无奈和不可言语,一家人如今能平安实乃万幸,不可因妄议是非而惹祸上身。若想平安,需得谨慎小心,不容出分毫差错。
陆银华伸出手指,指甲划破水面,金光破碎,又一层一层地从烛火上飘落,落下一圈又一圈。
可是,她在忍抑着什么?
心如炭火上的白年糕,在炙热的温度下,开始膨胀,胸中的满胀感闷得人窒息。
浴汤的热气透过皮肤融到血液中,随着心跳颤动,一寸一寸地向指尖传去。
什么东西在引诱着她,她想触摸到什么?她在问自己。
夏夜的雨来得很急。
转瞬间,豆大的雨珠噼里啪啦地敲在半支着窗上,如注的水流顺着瓦檐哗啦哗啦落下。躁动不安的雨声回荡在狭窄的室内,融入水中,随着萦绕在心头的那股热流一同颤动,翻涌。
骤然,霹雳撕破夜空。刹那间,一方之地亮如白昼,继而轰隆隆的雷声阵响。
噼里啪啦的雨声、辚辚的车轮声和咯吱咯吱的踩雪声在惊雷劈下那刻清晰可见。
她在此刻,清晰地回想起枕在那人臂弯上的那刻。恍惚间,伸出水面的指尖似又触碰到那温热的肌肤,炙热滚烫,略带欣喜的话语回荡在耳畔。
水波惊扰了那如月色的容色。
“出神……魂不守舍的,可是丢了什么?”
陆银华问着自己。
丢了什么吗?丢了什么?究竟是什么?
红玉手串!
双手攀在浴桶两侧,人蓦地探出水面,水淋淋地溅了一地。
恰时,点翠折返回来了。
“小姐,这雨来得真急!”她推门而入,带着一身水汽,收伞靠在墙角,抖了抖衣袖上溅上的水珠步入。
“姐姐,你可见着我的手串了?”
突然的一问,倒让点翠愣了一下:“这不都是由夫人管着的吗?”
她绕进屏风后,见着站起来的陆银华,假意嗔怒道:“唉,怎么站起来,风一吹就着凉了。”
点翠放下药膏,按下陆银华,阖上窗,又重新往浴桶中加了些许热汤。
而这时,陆银华在水下憋气许久,急促地喘息着,竟热得又些晕头了,无力地伏在桶壁上,任由窗外的湿气吹着脸颊,清醒了半晌。
红玉手串是在宫中丢的,要寻也是要去宫中寻,继而道:“没事。我一时忘了,刚想起来了,应该是在母亲那儿。”
又泡了一会儿,陆银华出言:“姐姐,我想起来了。”
点翠闻言取来衣架上干燥的帕子和衣裳,为陆银华穿上,又熏上炉火,让她躺在榻上,将头发随意搭在熏笼上烤干。
饮了药后,需用熏香驱掉房中药味,陆银华晕沉沉地阖眼,似睡非睡道:“药膏放在那儿就行,我等下自己涂就好。过来烤烤火,驱下寒气。等着雨收了,姐姐再回吧。”眼睫微颤,声音在未察觉时多了些暗哑,“……这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那份心中的悸动也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今日已是二十三了。”点翠脱下外衣搭在熏笼上,又取来木梳将团成一团的乌发梳开,抬眸道,“大人说了,明日圣旨送来后,小姐您还要进宫谢恩,这月怕是去不了清微观。小姐,可要派人送信过去?”
闻言,眯着瞌睡的陆银华蓦然睁开眼,望向正垂眸看着自己的点翠。
原来她是真的忘了一事。
近来的生死危急容不得陆银华分心旁事,现下忆起,顿时讶然道:“怎么办?我真忘了。都过了八日,我从未失约过,她一定等着急了。不行,我得明一早就让松山出发去浮玉山送信,不然她肯定会怨我的。”
说着,陆银华急忙起身,回到卧房书案前,取出纸笔,借着摇曳的烛光,急急地撰写了一封信。
“少微道长会懂的,她不会怨你,”点翠跟在陆银华身后含着笑,给陆银华披了件外衣在一侧磨着墨,一面宽慰道,“小姐知道的,不是吗?”
知道是知道,可总归是自己食言了。
陆银华将写好的信装入信笺中,借着烛火融了蜡,盖上蜡封。只期这封信可早早送到浮玉山。
陆银华心中犯着嘀咕,蹲下与它平视,瞧着它圆溜溜的眼睛,小心翼翼地问道:“你是不是会……”
突然,灵穹振翅扑飞离去,紧接着洒金扑上石桌,落了个空,脚上却刹不住,一股脑地撞翻茶盏和瓷盘,继而滚作一团跌在陆银华怀中,而后人被撞得后仰,摔了个屁股蹲。
茶盏落地,哐当一声碎了一地,瓷片和水四溅,裙摆沾上星星点点的泥点子。怀中闯祸的猫吓得“嗷呜”大叫,挣扎着钻出,连滚打爬地一溜烟地跑向屋内。
转瞬间,四下空空,陆银华吃痛地捂着摔疼的屁股,脑中仍对灵穹学舌这件事纳罕得紧。
下一刻,游廊尽头传来一阵急促脚步声。陆银华循声望去,只见着一穿着深绯圆领袍风骨峻整的男子正疾步走来,胡须因疾步扰在脸上,其身后紧跟着两三个小厮。
“父亲!”
陆银华顿时雀跃起来,急忙双手撑着地站起来,随后抖了抖身上的灰,眉开眼笑地迎上去。
“华儿!爹爹的好闺女,让爹爹好好看看。”说着,陆时敏拉着陆银华转了好几圈,仔细上下瞧了个遍,进而皱眉道,“怎么刚才坐在地上?才好一些,就这么不爱惜自己。”
“刚才……”陆银华顿了顿,又嬉皮笑脸道,“没站稳。”
闻言,陆时敏面容严肃起来,开始老生常谈地念叨着一些“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不可轻易毁伤”的大道理,一面弯腰拿起藤椅上随意搭着的毯子披在陆银华肩上。
陆银华满脸认真地一一应下,但到底听进去多少就不得而知。
二人一同穿过游廊,往堂内走去。
堂内的木门大敞着,里面挂着的驱瘟避疫的傩神画像早已撤下,重新挂上了孙清念敬畏的太上老君。只剩下一些枯黄暗沉又干得掉渣的艾草和香蒲挂在门框上,流淌着残余的馨香,它们在低低细语着什么。
“回来了。”
孙清念将香插在香炉中,拱手拜了三拜,转头回望,轻声浅笑。
陆时敏上前,二人执手,一如往常。
家中无人谈论这二十余天所发生的一切,众人平淡温馨得过着,寂静而心满意足。
而藏在枝桠间的乌鸦向远处飞去,穿过层层起伏用黑瓦堆叠的海浪,最后落在了金碧辉煌的琉璃瓦盖的宫殿中,越过半支着的窗飞入,蹦跶着停在李旌祐榻前。
“坏家伙,啊——坏家伙!”
李旌祐眼皮一跳,而后挑眉,干裂无血色的唇扬了一下,手指抵在唇上。
灵穹不再叫唤。
下一刻,殿外的内侍尖声道:“殿下,陈太医来了。”
“请他进来。”紧接着,灵穹飞出窗外,似从未出现过一般。
红日自山脊隐下,暮色升起,外头漆黑一片。夜空幽蓝,空空荡荡的,没有月亮,也没有明亮的星空。
孙清念嘱咐福妈妈准备好驱邪药草,煮成汤药给陆银华沐浴。
净室内水汽氤氲,槛窗半支着。陆银华倚在浴桶边缘,双手搭在上面,头歪斜着枕在胳膊上,如瀑的发丝注入水中,似藻荇交横。
点翠舀起一瓢一瓢的热汤浇在陆银华的背上,水顺着起伏的身躯缓缓流淌下,濡湿的白玉肌肤在温热的水中熏得如春日里的桃花,柔软光滑。
“小姐……”
“嗯?”
“你有心事吗?”
“……怎么这么问?”
点翠放下杓,取过漆花托盘上的木梳,用指尖勾起一缕发丝,一寸一寸地梳着:“我见你总出神,魂不守舍的。”
陆银华转过身,带起一片泠泠水声。涟漪荡起,又散去。
“看出来了?”
“没,猜的。小姐的心思缜密,我也就是陪着你时间久了,能从小姐的习惯上猜出两三分。你今日吃得少了些,出神多了些。”点翠目光平静地说着。
陆银华神色微漾,继而手指抚上左肩扎眼还在隐隐发痒的伤。这处也不知是用了什么药,竟已结痂,好了大半,随后她神情略带了些许忧愁道:“这半掌长的疤留在身上,怕是消不掉了。”
点翠目光落下,狰狞红艳的疤挂在无暇的肩头属实刺眼难忍,顿时恍然大悟。
她原担心陆银华是因为在宫中受了委屈才这样心不在焉的,一直惴惴不安,如今听陆银华这么说,反倒是放心了不少,急忙道:“这疤……我记得太医给了罐去疤痕的药膏,我这就去给小姐取来。”说着,不待陆银华作声,就快步绕过屏风出去寻药膏。
人渐渐走远,净室重归寂静。
陆银华垂眸看向手腕上已消的淤青,只有淡淡的痕迹留在上面。她随后屏息埋身入了水,热汤毫无间隙地包裹着她的身躯。
她在水中仰面睁眼望着,灯影打在粼粼的水面上,金光一圈一圈的。
在意疤痕是搪塞点翠的借口,不想让她因自己忧心,出神缘由不在此。
身处京城有诸多无奈和不可言语,一家人如今能平安实乃万幸,不可因妄议是非而惹祸上身。若想平安,需得谨慎小心,不容出分毫差错。
陆银华伸出手指,指甲划破水面,金光破碎,又一层一层地从烛火上飘落,落下一圈又一圈。
可是,她在忍抑着什么?
心如炭火上的白年糕,在炙热的温度下,开始膨胀,胸中的满胀感闷得人窒息。
浴汤的热气透过皮肤融到血液中,随着心跳颤动,一寸一寸地向指尖传去。
什么东西在引诱着她,她想触摸到什么?她在问自己。
夏夜的雨来得很急。
转瞬间,豆大的雨珠噼里啪啦地敲在半支着窗上,如注的水流顺着瓦檐哗啦哗啦落下。躁动不安的雨声回荡在狭窄的室内,融入水中,随着萦绕在心头的那股热流一同颤动,翻涌。
骤然,霹雳撕破夜空。刹那间,一方之地亮如白昼,继而轰隆隆的雷声阵响。
噼里啪啦的雨声、辚辚的车轮声和咯吱咯吱的踩雪声在惊雷劈下那刻清晰可见。
她在此刻,清晰地回想起枕在那人臂弯上的那刻。恍惚间,伸出水面的指尖似又触碰到那温热的肌肤,炙热滚烫,略带欣喜的话语回荡在耳畔。
水波惊扰了那如月色的容色。
“出神……魂不守舍的,可是丢了什么?”
陆银华问着自己。
丢了什么吗?丢了什么?究竟是什么?
红玉手串!
双手攀在浴桶两侧,人蓦地探出水面,水淋淋地溅了一地。
恰时,点翠折返回来了。
“小姐,这雨来得真急!”她推门而入,带着一身水汽,收伞靠在墙角,抖了抖衣袖上溅上的水珠步入。
“姐姐,你可见着我的手串了?”
突然的一问,倒让点翠愣了一下:“这不都是由夫人管着的吗?”
她绕进屏风后,见着站起来的陆银华,假意嗔怒道:“唉,怎么站起来,风一吹就着凉了。”
点翠放下药膏,按下陆银华,阖上窗,又重新往浴桶中加了些许热汤。
而这时,陆银华在水下憋气许久,急促地喘息着,竟热得又些晕头了,无力地伏在桶壁上,任由窗外的湿气吹着脸颊,清醒了半晌。
红玉手串是在宫中丢的,要寻也是要去宫中寻,继而道:“没事。我一时忘了,刚想起来了,应该是在母亲那儿。”
又泡了一会儿,陆银华出言:“姐姐,我想起来了。”
点翠闻言取来衣架上干燥的帕子和衣裳,为陆银华穿上,又熏上炉火,让她躺在榻上,将头发随意搭在熏笼上烤干。
饮了药后,需用熏香驱掉房中药味,陆银华晕沉沉地阖眼,似睡非睡道:“药膏放在那儿就行,我等下自己涂就好。过来烤烤火,驱下寒气。等着雨收了,姐姐再回吧。”眼睫微颤,声音在未察觉时多了些暗哑,“……这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那份心中的悸动也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今日已是二十三了。”点翠脱下外衣搭在熏笼上,又取来木梳将团成一团的乌发梳开,抬眸道,“大人说了,明日圣旨送来后,小姐您还要进宫谢恩,这月怕是去不了清微观。小姐,可要派人送信过去?”
闻言,眯着瞌睡的陆银华蓦然睁开眼,望向正垂眸看着自己的点翠。
原来她是真的忘了一事。
近来的生死危急容不得陆银华分心旁事,现下忆起,顿时讶然道:“怎么办?我真忘了。都过了八日,我从未失约过,她一定等着急了。不行,我得明一早就让松山出发去浮玉山送信,不然她肯定会怨我的。”
说着,陆银华急忙起身,回到卧房书案前,取出纸笔,借着摇曳的烛光,急急地撰写了一封信。
“少微道长会懂的,她不会怨你,”点翠跟在陆银华身后含着笑,给陆银华披了件外衣在一侧磨着墨,一面宽慰道,“小姐知道的,不是吗?”
知道是知道,可总归是自己食言了。
陆银华将写好的信装入信笺中,借着烛火融了蜡,盖上蜡封。只期这封信可早早送到浮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