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数名宫娥抱着一摞摞经文从崇文殿走出,途径崇文馆时,从墙内传来了少女叽叽喳喳的声音,似鸟雀鸣叫。
走在前头的燕嬷嬷停下脚步,思索片刻,抬手让宫娥在馆外等待,自己独自步入,绕过影壁墙,见着一团桃粉拽着一缕紫烟飘向深处。
正在殿中稍作歇息的掌言张素莲瞥见来人,起身福礼:“尚宫局司言司掌言张素莲见过燕嬷嬷。”
“掌言不必多礼。”燕嬷嬷不动声色地扫及四下众人,又见她脸上红斑,“掌言在此处何事?看起来似有病症。”
张素莲将方才发生之事一五一十说了。
“原是如此。方才我步入时,远远瞧见乐昌殿下身旁有名着豆蔻紫襦裙的姑娘,她便是陛下新封的华嘉郡主?”燕嬷嬷浅笑询问。
“是的,嬷嬷。”
燕嬷嬷了然:“原是这孩子。”
随即,张素莲客套地询问道:“不知嬷嬷来此处有何事物?”
“太后命我来为她老人家取些经文,”燕嬷嬷缓言道,又关心了几句张素莲的红疹,"日头正盛,倒是有些炎热。掌言忙完公务,也该多加休养。”话毕,她也不多言,以馆外宫娥还在日头下站着为由,先行离去。
待燕嬷嬷走出馆门,跟在张素莲身侧的小女官在一旁碎碎念:“燕嬷嬷原是这样温和的人吗?我还以为会和……”
不待她说完,张素莲面色骤变,凛冽的眼刀立马杀过去,厉声道:“你是何等身份?能在背后随意妄议,你有几颗脑袋?”
瞬间,女官未说完的话被生生咽了下去,从未见过她如此大怒,急忙垂首认错:“是下官不知高低。”
“回去自行领罚。”张素莲道。
*
“殿下,乐昌殿下又来了。”
孟羽依靠在窗扉边上,见着乐昌正急冲冲地跑了进来,她身后还跟着一名脚步略慢的姑娘,定睛一看,有些意外道:“后面还跟着个姑娘。咦,怎么,这姑娘看着这么像陆姑娘?”
转头回望着正俯卧在榻上的李旌祐,略带点看戏的意味问道:“殿下,可还是闭门谢客?”
因伤只着了中衣的李旌祐没搭理正幸灾乐祸的人,命人将外衣取来,简单衣着了一番,半靠在榻上。
弄完这一切,下一刻砰砰的敲门声响起。
门外传来乐昌的喊声:“皇兄,开门。别躲着不见我,不就是被罚了吗?我都被罚了那么多次也不躲着,开门。”接着又是砰砰的一阵拍打。
总算跟上了的陆银华喘着粗气,断断续续道:“乐昌,不……不一定非要面见五皇子,将此物转交他人也可。”
乐昌扬起眉,一脸势在必得道:“不。”
接着作势要强硬推开,手还未搭上,门突然从里面打开,站着一穿着玄衣束袖的男子。
他面着笑,拱手行礼:“见过乐昌殿下,见过华嘉郡主。”
“皇兄呢?”
不等孟羽回话,乐昌一个闪身蹿进殿内,不由分说地四下找着人,而那人正散发在榻上斜躺着,手中攥着本书卷,他抬眸,二人四目相对。
停下脚步,乐昌若有所思地审视了一番卧床的李旌祐。下一瞬,她什么也没说,只将殿内宫人屏退,紧接着转身,把陆银华和孟羽推出。
“华儿你先在门外等半刻。”说完,将门关上,扣上门闩,快步到李旌祐榻前。
“皇兄,我有话问你。”乐昌一脸严肃道。
李旌祐将书放在膝上,凝着她,淡淡道:“请问。”
豁出去了。
乐昌深吸一口气,快语连珠道:“手腕上的伤是华儿咬的?”
“是。”
“为何?”
“她受了惊吓。”
“她为何要出宫?”
“为了她的父亲,大理寺狱大火。”
“大理寺大火发生时在酉时一刻左右,我托皇兄去往太清昌阁时是申时四刻,除去自留芳殿到阁中一刻,其中三刻皇兄做了有何事?”乐昌一板一眼道。
李旌祐眉梢微挑,很是讶异的模样,坦然道:“乐昌分析案件也需考虑诸多细节,譬如太清昌阁换班的时刻。”
乐昌明了,不再追问此事。
“她肩上的伤裂开,是为什么?”
“跌伤。”
“前两日,皇兄是否与华儿共处一室?”
“并无。可寻人问登云楼的小厮。”
乐昌旋身拿起茶壶,斟了杯茶,一饮而尽,目光始终停留在斜靠着那人身上。
骤然,猝不及防的一问:“在何处咬伤的?太清昌阁上?还是登云楼?”
“太清昌阁。”话音未落,李旌祐便答道。
皆能对得上,他们都无事瞒着自己。追加这一问倒显得自己疑心重,不信好友,不信兄长。
“还有要问的?”李旌祐翻动着膝上书页,掸了掸落灰。
乐昌咬了咬唇,眼睛滴溜滴溜地转着,沉声道:
“皇兄为何愿信华儿?可是有爱慕之意?”
乐昌向来是想什么便问什么,从来不弯弯绕绕。
她如今已信了自家皇兄并未欺辱华儿,但他所作所为太可疑了!
面前这人想来寡言少语,独来独往,从未插手过任何与自己不想干的事。是既不想同旁人沾边,也不愿旁人挨着自己,回回有任何事都会将自己择得干净。
可皇兄竟然愿意带华儿出宫,还将昏迷的人抱回,一直跟在他身边的侍卫是没长手吗?
光从这一点也不符合他的性子,难道真就是因自己所托和华儿救了母后的缘故?
若说自己再年少两岁,或许会相信这种借口胡话,可她也并不年少了……
李旌祐默了一瞬,道:“这该问你自己,是你托我照看她。只是照看一下,何谈爱慕与否?”
“那为何今日愿解释了?”乐昌不依不饶地追问。
“都把人带来了,难道不是准备当面对峙?”李旌祐理了理折角的书页,抬眸笑了笑,“本来就无需解释,何必多此一举。”
见真无半分猜测之事,她顿时心安不少。又觉方才自己太过于咄咄逼人,顿时底气不足认错道:“没了。我错了,皇兄。”垂眸,落寞道,“皇兄你别对华儿好,就算是因为我,也别对她太好,别让人知道。”话音到了最后,多了几分乞求意味。
“况且,她有婚约了。”
乐昌低头:“我想让她平安,不想她同那个和言娘娘相像的宫娥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声音渐渐低了下去。
言娘娘所指的是李旌祐那个早早殁了的生母何予言。
五年前,宫里来了个和言娘娘容貌有几分相像的宫娥,李旌祐多与她相谈了几句。数月后,她的尸体在宫中某处枯井里被人发现。
旁人只说是失足。
但乐昌同另一宫娥捉迷藏时藏身在假山中,曾亲眼见着是有人将与言娘娘相像的宫娥推入枯井,她在枯井里喊叫了半刻钟才咽气。
乐昌吓坏了,待人离去后,她仓皇无措地跑着,回到殿中,失语发烧好一阵。
不多时,陆银华入宫做了她的伴读,失语这才渐渐转好。
“华儿来还银钱和药瓶,我叫她进来。”乐昌垂头往殿门走去。
与此同时,殿外的孟羽倒是很自来熟,同陆银华套着近乎:“郡主今日气色好了许多。”
“多谢使君挂念。”陆银华挂念着殿内二人究竟在相谈什么,心不在焉地应着,“听闻殿下是犯擅离军营受责罚,不日就要离开云京?”
孟羽颔首,只说是李旌祐自愿请离,是为大雍分忧,未过多透露细节。
话头落下,二人沉寂了半刻。
“姑娘可是挂念殿下?”孟羽突然问道。
陆银华不知他为何这么问,思来想去后只道:“殿下救我一命是大恩,且我尚有一物未还。如今一去,殿下不知多久才返,想来还是还早些还回去才好。”
话音方落,殿门从里打开。陆银华闻声转眸,门前站着乐昌。
方才整个人还盛气凌人,仅过半刻就焉了。
“怎么焉了?”她眨着眼睛问道。
乐昌摇了摇头。
见乐昌不说,她也不多问,跟在身后入了殿,不动神色地往殿内偷瞄。
此时,李旌祐躺在榻上,腿上盖着薄毯,肩上披着见素色外衣,白玉发簪半挽着乌发,面上带着些病气,看着颇有几分病美人的样子。
四目相对时,二人目光又迅速挪开。
想来很是戏剧。
半个月前是陆银华自己躺在床上病恹恹的,今日却是他被杖责后躺在榻上,人也是病恹恹的。好似两人没有都好好的时候。
不知为什么,思及此处,她有点想笑。但她忍住了,毕竟不能让人觉得她是在幸灾乐祸。
“臣女……华嘉见过五皇子。”陆银华恭敬福礼,又开始了一以贯之地客套话术,“听闻乐昌殿下说起殿下受了责罚,卧病在床。来太清昌阁寻书时,臣女思及殿下也曾多次相帮,故来探望。”
李旌祐扯着有些干裂苍白的唇角,略笑了笑:“有心了,请坐。”觑了眼乐昌,又道:“陆姑娘如今入了玉牒,成了宸王义女,算得上是族亲,可同乐昌一道,唤我一声皇兄,或兄长即可。”
乐昌回看了一眼李旌祐,又撇开眸子,百无聊赖递撑着脑袋发呆,默默在一旁看着二人有一言没一言地客套着。
只是,见半晌都没话到重点。
乐昌心急,起身夺过陆银华手中荷包,往李旌祐怀中一塞,不满道:“还个银钱和药都磨磨蹭蹭的。”
“皇兄,这是那日华儿相欠的,今日还与你。”说完有些愠恼地离去,路过陆银华时只说她先去外间透透气。
孟羽见状也不多留,尾随着乐昌退至外间。
一时间,尴尬淌在房内隔着帷幕相望的二人之间。
陆银华坐立难安,屁股下的软凳似长了针一般,作势起身福礼离开。
“陆姑娘高热可好了?”李旌祐率先打破这份诡异的尴尬。
陆银华垂眸,缓慢将屁股放回凳子上,淡淡道:“托殿下照看,已好。”
“好了就行,免得乐昌又因此事不休不止地扰我清净。”李旌祐修长的手指一点点地抚平书页上的皱褶。
“是。”陆银华颔首,端坐着。
不经意间瞥见了榻上那人宽敞的袖口下的手腕还裹着纱布,陆银华顿时唇齿间有涌现那股血腥味,一抹绯色染上耳尖。
她不想让人觉得她在关心他,但见着他这副可怜样,心里总还是过意不去。她是既想笑,又心生愧疚。左想右想后,嘴好像不听使唤,只见一句话从唇缝中溢出。
“殿下……手腕上的伤,可好些了?”
陆银华刚说出这话,就后悔了,只得暗自手指绞着披帛,眼神呆呆的,望着人。
“小伤罢了。”言罢,手指抚上腕间纱布,而后浅笑。
又默了一瞬,李旌祐抬眸隔着帷幕凝望着那妆着绿眉、桃腮、眉际月的紫裙姑娘,带着些探究意味道:“不知姑娘可还记得前两日回宫路上之事?”
她知他问的何事,但她不想让他知道她想起了。
万一他向乐昌控诉自己是个女流氓怎么办?况且,短暂的心动可近似看作未曾心动,感情这事真不如活着重要。
现下,解决麻烦的最好办法就是把麻烦扼杀在摇篮中。
“回宫?”陆银华面上疑惑,装傻充愣道,“何事?”
李旌祐将手中书卷覆在腿上,而后整个人散漫地靠在榻上,缄默片刻,无所谓道:“无事,出去吧。”
陆银华起身准备离开,思及他不日要离开云京,也不知何时能回。
不是,怎么他还没有走,自己就想着他何事会回。
陆银华在心中浅骂了自己一句。转念一想,既然都关心了,再多说一句应该也无妨吧。
“听闻殿下要去湘水赴任。湘水疫情反复,还望殿下‘身健在,且加餐’。”话毕,福礼离开。
谢恩也谢过了,寻红玉手串也寻了,也将银钱还了,陆银华与乐昌二人回到议政殿,又同皇后话了几句,而后便与孙清念一同离宫。
让想在家中躲得清静的陆银华意想不到的是,与端午大祭案情告破的皇榜一同下来的,还有三皇子受封魏王,陆银华受封郡主,以及追谥文臣武将等人的旨意。
一时间,不少陆时敏的同僚皆上门道贺,真可谓是车马盈门。
皇城内,议论纷纷。
而少微见着外人纷至沓来,本想多待几日的她急让陆银华命人送自己回清微观。
送至徽州老家和蜀地锦官城的信笺也纷纷得了回信。回徽州小住的祖父母本想急着赶回,但被陆时敏劝住,让二老先避过暑热,待到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再返京即可。
而孙清念的兄长不多言,只是寄来数箱蜀锦以作贺礼。
孙清念念及陆银华身子尚未痊愈,在这场热闹的三日后便对外称陆银华又有些病了,让她在院子里待着不出门见客。
这正合了陆银华心意。她在院中看书写字,逗着陆银竹和紫苏,团着胖成猪的洒金,一时间,悠闲自在地不真实。
偶有一夜,悉悉索索叩着窗扉的哒哒声扰了陆银华的清梦。
迷糊间,误以为听错了,本意不愿搭理,但那股哒哒声却无休无止,在寂静的夜里是那么的清晰可见。
困倦极了的陆银华只得披上外衣,趿鞋,推开窗看了看,四下无人,只有一只口衔一物的乌鸦站在窗台上。
“你怎么又来了?这么晚了,我可没给你准备瓜子肉块。”
陆银华戳着灵穹的脑袋抱怨着:“知道吗?扰人清梦会遭报应的,你这个小脑袋能懂吗?”
可灵穹却不同往日般四下巡逻似的在屋内蹦跶。只将口中衔的一物放在陆银华手中,便振翅飞走了,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夜幕中。
借着月光看着,她这才发觉手中物件是一颗指甲盖大小的石榴石。在月色下,是似血滴般厚重的红。
赃物?!
陆银华脑中倏尔蹦出一个猜测。
这坏家伙偷人珠宝藏到她家来了!说着抬头,哪儿还寻得到灵穹的身影。
而不远处,李旌祐摩挲着缀满玉石的匕首,刀柄那儿空缺了块宝石,又取出了怀中的手串,默默念了句:“就当作是交换吧。”
灵穹飞回,停在他的肩上。李旌祐远望着寂静无声的院墙,随后隐身在无尽的夜色中。
曾有诗言: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他何时能直言思念?他不知。
走在前头的燕嬷嬷停下脚步,思索片刻,抬手让宫娥在馆外等待,自己独自步入,绕过影壁墙,见着一团桃粉拽着一缕紫烟飘向深处。
正在殿中稍作歇息的掌言张素莲瞥见来人,起身福礼:“尚宫局司言司掌言张素莲见过燕嬷嬷。”
“掌言不必多礼。”燕嬷嬷不动声色地扫及四下众人,又见她脸上红斑,“掌言在此处何事?看起来似有病症。”
张素莲将方才发生之事一五一十说了。
“原是如此。方才我步入时,远远瞧见乐昌殿下身旁有名着豆蔻紫襦裙的姑娘,她便是陛下新封的华嘉郡主?”燕嬷嬷浅笑询问。
“是的,嬷嬷。”
燕嬷嬷了然:“原是这孩子。”
随即,张素莲客套地询问道:“不知嬷嬷来此处有何事物?”
“太后命我来为她老人家取些经文,”燕嬷嬷缓言道,又关心了几句张素莲的红疹,"日头正盛,倒是有些炎热。掌言忙完公务,也该多加休养。”话毕,她也不多言,以馆外宫娥还在日头下站着为由,先行离去。
待燕嬷嬷走出馆门,跟在张素莲身侧的小女官在一旁碎碎念:“燕嬷嬷原是这样温和的人吗?我还以为会和……”
不待她说完,张素莲面色骤变,凛冽的眼刀立马杀过去,厉声道:“你是何等身份?能在背后随意妄议,你有几颗脑袋?”
瞬间,女官未说完的话被生生咽了下去,从未见过她如此大怒,急忙垂首认错:“是下官不知高低。”
“回去自行领罚。”张素莲道。
*
“殿下,乐昌殿下又来了。”
孟羽依靠在窗扉边上,见着乐昌正急冲冲地跑了进来,她身后还跟着一名脚步略慢的姑娘,定睛一看,有些意外道:“后面还跟着个姑娘。咦,怎么,这姑娘看着这么像陆姑娘?”
转头回望着正俯卧在榻上的李旌祐,略带点看戏的意味问道:“殿下,可还是闭门谢客?”
因伤只着了中衣的李旌祐没搭理正幸灾乐祸的人,命人将外衣取来,简单衣着了一番,半靠在榻上。
弄完这一切,下一刻砰砰的敲门声响起。
门外传来乐昌的喊声:“皇兄,开门。别躲着不见我,不就是被罚了吗?我都被罚了那么多次也不躲着,开门。”接着又是砰砰的一阵拍打。
总算跟上了的陆银华喘着粗气,断断续续道:“乐昌,不……不一定非要面见五皇子,将此物转交他人也可。”
乐昌扬起眉,一脸势在必得道:“不。”
接着作势要强硬推开,手还未搭上,门突然从里面打开,站着一穿着玄衣束袖的男子。
他面着笑,拱手行礼:“见过乐昌殿下,见过华嘉郡主。”
“皇兄呢?”
不等孟羽回话,乐昌一个闪身蹿进殿内,不由分说地四下找着人,而那人正散发在榻上斜躺着,手中攥着本书卷,他抬眸,二人四目相对。
停下脚步,乐昌若有所思地审视了一番卧床的李旌祐。下一瞬,她什么也没说,只将殿内宫人屏退,紧接着转身,把陆银华和孟羽推出。
“华儿你先在门外等半刻。”说完,将门关上,扣上门闩,快步到李旌祐榻前。
“皇兄,我有话问你。”乐昌一脸严肃道。
李旌祐将书放在膝上,凝着她,淡淡道:“请问。”
豁出去了。
乐昌深吸一口气,快语连珠道:“手腕上的伤是华儿咬的?”
“是。”
“为何?”
“她受了惊吓。”
“她为何要出宫?”
“为了她的父亲,大理寺狱大火。”
“大理寺大火发生时在酉时一刻左右,我托皇兄去往太清昌阁时是申时四刻,除去自留芳殿到阁中一刻,其中三刻皇兄做了有何事?”乐昌一板一眼道。
李旌祐眉梢微挑,很是讶异的模样,坦然道:“乐昌分析案件也需考虑诸多细节,譬如太清昌阁换班的时刻。”
乐昌明了,不再追问此事。
“她肩上的伤裂开,是为什么?”
“跌伤。”
“前两日,皇兄是否与华儿共处一室?”
“并无。可寻人问登云楼的小厮。”
乐昌旋身拿起茶壶,斟了杯茶,一饮而尽,目光始终停留在斜靠着那人身上。
骤然,猝不及防的一问:“在何处咬伤的?太清昌阁上?还是登云楼?”
“太清昌阁。”话音未落,李旌祐便答道。
皆能对得上,他们都无事瞒着自己。追加这一问倒显得自己疑心重,不信好友,不信兄长。
“还有要问的?”李旌祐翻动着膝上书页,掸了掸落灰。
乐昌咬了咬唇,眼睛滴溜滴溜地转着,沉声道:
“皇兄为何愿信华儿?可是有爱慕之意?”
乐昌向来是想什么便问什么,从来不弯弯绕绕。
她如今已信了自家皇兄并未欺辱华儿,但他所作所为太可疑了!
面前这人想来寡言少语,独来独往,从未插手过任何与自己不想干的事。是既不想同旁人沾边,也不愿旁人挨着自己,回回有任何事都会将自己择得干净。
可皇兄竟然愿意带华儿出宫,还将昏迷的人抱回,一直跟在他身边的侍卫是没长手吗?
光从这一点也不符合他的性子,难道真就是因自己所托和华儿救了母后的缘故?
若说自己再年少两岁,或许会相信这种借口胡话,可她也并不年少了……
李旌祐默了一瞬,道:“这该问你自己,是你托我照看她。只是照看一下,何谈爱慕与否?”
“那为何今日愿解释了?”乐昌不依不饶地追问。
“都把人带来了,难道不是准备当面对峙?”李旌祐理了理折角的书页,抬眸笑了笑,“本来就无需解释,何必多此一举。”
见真无半分猜测之事,她顿时心安不少。又觉方才自己太过于咄咄逼人,顿时底气不足认错道:“没了。我错了,皇兄。”垂眸,落寞道,“皇兄你别对华儿好,就算是因为我,也别对她太好,别让人知道。”话音到了最后,多了几分乞求意味。
“况且,她有婚约了。”
乐昌低头:“我想让她平安,不想她同那个和言娘娘相像的宫娥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声音渐渐低了下去。
言娘娘所指的是李旌祐那个早早殁了的生母何予言。
五年前,宫里来了个和言娘娘容貌有几分相像的宫娥,李旌祐多与她相谈了几句。数月后,她的尸体在宫中某处枯井里被人发现。
旁人只说是失足。
但乐昌同另一宫娥捉迷藏时藏身在假山中,曾亲眼见着是有人将与言娘娘相像的宫娥推入枯井,她在枯井里喊叫了半刻钟才咽气。
乐昌吓坏了,待人离去后,她仓皇无措地跑着,回到殿中,失语发烧好一阵。
不多时,陆银华入宫做了她的伴读,失语这才渐渐转好。
“华儿来还银钱和药瓶,我叫她进来。”乐昌垂头往殿门走去。
与此同时,殿外的孟羽倒是很自来熟,同陆银华套着近乎:“郡主今日气色好了许多。”
“多谢使君挂念。”陆银华挂念着殿内二人究竟在相谈什么,心不在焉地应着,“听闻殿下是犯擅离军营受责罚,不日就要离开云京?”
孟羽颔首,只说是李旌祐自愿请离,是为大雍分忧,未过多透露细节。
话头落下,二人沉寂了半刻。
“姑娘可是挂念殿下?”孟羽突然问道。
陆银华不知他为何这么问,思来想去后只道:“殿下救我一命是大恩,且我尚有一物未还。如今一去,殿下不知多久才返,想来还是还早些还回去才好。”
话音方落,殿门从里打开。陆银华闻声转眸,门前站着乐昌。
方才整个人还盛气凌人,仅过半刻就焉了。
“怎么焉了?”她眨着眼睛问道。
乐昌摇了摇头。
见乐昌不说,她也不多问,跟在身后入了殿,不动神色地往殿内偷瞄。
此时,李旌祐躺在榻上,腿上盖着薄毯,肩上披着见素色外衣,白玉发簪半挽着乌发,面上带着些病气,看着颇有几分病美人的样子。
四目相对时,二人目光又迅速挪开。
想来很是戏剧。
半个月前是陆银华自己躺在床上病恹恹的,今日却是他被杖责后躺在榻上,人也是病恹恹的。好似两人没有都好好的时候。
不知为什么,思及此处,她有点想笑。但她忍住了,毕竟不能让人觉得她是在幸灾乐祸。
“臣女……华嘉见过五皇子。”陆银华恭敬福礼,又开始了一以贯之地客套话术,“听闻乐昌殿下说起殿下受了责罚,卧病在床。来太清昌阁寻书时,臣女思及殿下也曾多次相帮,故来探望。”
李旌祐扯着有些干裂苍白的唇角,略笑了笑:“有心了,请坐。”觑了眼乐昌,又道:“陆姑娘如今入了玉牒,成了宸王义女,算得上是族亲,可同乐昌一道,唤我一声皇兄,或兄长即可。”
乐昌回看了一眼李旌祐,又撇开眸子,百无聊赖递撑着脑袋发呆,默默在一旁看着二人有一言没一言地客套着。
只是,见半晌都没话到重点。
乐昌心急,起身夺过陆银华手中荷包,往李旌祐怀中一塞,不满道:“还个银钱和药都磨磨蹭蹭的。”
“皇兄,这是那日华儿相欠的,今日还与你。”说完有些愠恼地离去,路过陆银华时只说她先去外间透透气。
孟羽见状也不多留,尾随着乐昌退至外间。
一时间,尴尬淌在房内隔着帷幕相望的二人之间。
陆银华坐立难安,屁股下的软凳似长了针一般,作势起身福礼离开。
“陆姑娘高热可好了?”李旌祐率先打破这份诡异的尴尬。
陆银华垂眸,缓慢将屁股放回凳子上,淡淡道:“托殿下照看,已好。”
“好了就行,免得乐昌又因此事不休不止地扰我清净。”李旌祐修长的手指一点点地抚平书页上的皱褶。
“是。”陆银华颔首,端坐着。
不经意间瞥见了榻上那人宽敞的袖口下的手腕还裹着纱布,陆银华顿时唇齿间有涌现那股血腥味,一抹绯色染上耳尖。
她不想让人觉得她在关心他,但见着他这副可怜样,心里总还是过意不去。她是既想笑,又心生愧疚。左想右想后,嘴好像不听使唤,只见一句话从唇缝中溢出。
“殿下……手腕上的伤,可好些了?”
陆银华刚说出这话,就后悔了,只得暗自手指绞着披帛,眼神呆呆的,望着人。
“小伤罢了。”言罢,手指抚上腕间纱布,而后浅笑。
又默了一瞬,李旌祐抬眸隔着帷幕凝望着那妆着绿眉、桃腮、眉际月的紫裙姑娘,带着些探究意味道:“不知姑娘可还记得前两日回宫路上之事?”
她知他问的何事,但她不想让他知道她想起了。
万一他向乐昌控诉自己是个女流氓怎么办?况且,短暂的心动可近似看作未曾心动,感情这事真不如活着重要。
现下,解决麻烦的最好办法就是把麻烦扼杀在摇篮中。
“回宫?”陆银华面上疑惑,装傻充愣道,“何事?”
李旌祐将手中书卷覆在腿上,而后整个人散漫地靠在榻上,缄默片刻,无所谓道:“无事,出去吧。”
陆银华起身准备离开,思及他不日要离开云京,也不知何时能回。
不是,怎么他还没有走,自己就想着他何事会回。
陆银华在心中浅骂了自己一句。转念一想,既然都关心了,再多说一句应该也无妨吧。
“听闻殿下要去湘水赴任。湘水疫情反复,还望殿下‘身健在,且加餐’。”话毕,福礼离开。
谢恩也谢过了,寻红玉手串也寻了,也将银钱还了,陆银华与乐昌二人回到议政殿,又同皇后话了几句,而后便与孙清念一同离宫。
让想在家中躲得清静的陆银华意想不到的是,与端午大祭案情告破的皇榜一同下来的,还有三皇子受封魏王,陆银华受封郡主,以及追谥文臣武将等人的旨意。
一时间,不少陆时敏的同僚皆上门道贺,真可谓是车马盈门。
皇城内,议论纷纷。
而少微见着外人纷至沓来,本想多待几日的她急让陆银华命人送自己回清微观。
送至徽州老家和蜀地锦官城的信笺也纷纷得了回信。回徽州小住的祖父母本想急着赶回,但被陆时敏劝住,让二老先避过暑热,待到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再返京即可。
而孙清念的兄长不多言,只是寄来数箱蜀锦以作贺礼。
孙清念念及陆银华身子尚未痊愈,在这场热闹的三日后便对外称陆银华又有些病了,让她在院子里待着不出门见客。
这正合了陆银华心意。她在院中看书写字,逗着陆银竹和紫苏,团着胖成猪的洒金,一时间,悠闲自在地不真实。
偶有一夜,悉悉索索叩着窗扉的哒哒声扰了陆银华的清梦。
迷糊间,误以为听错了,本意不愿搭理,但那股哒哒声却无休无止,在寂静的夜里是那么的清晰可见。
困倦极了的陆银华只得披上外衣,趿鞋,推开窗看了看,四下无人,只有一只口衔一物的乌鸦站在窗台上。
“你怎么又来了?这么晚了,我可没给你准备瓜子肉块。”
陆银华戳着灵穹的脑袋抱怨着:“知道吗?扰人清梦会遭报应的,你这个小脑袋能懂吗?”
可灵穹却不同往日般四下巡逻似的在屋内蹦跶。只将口中衔的一物放在陆银华手中,便振翅飞走了,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夜幕中。
借着月光看着,她这才发觉手中物件是一颗指甲盖大小的石榴石。在月色下,是似血滴般厚重的红。
赃物?!
陆银华脑中倏尔蹦出一个猜测。
这坏家伙偷人珠宝藏到她家来了!说着抬头,哪儿还寻得到灵穹的身影。
而不远处,李旌祐摩挲着缀满玉石的匕首,刀柄那儿空缺了块宝石,又取出了怀中的手串,默默念了句:“就当作是交换吧。”
灵穹飞回,停在他的肩上。李旌祐远望着寂静无声的院墙,随后隐身在无尽的夜色中。
曾有诗言: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他何时能直言思念?他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