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珉订了一个羲和楼的包间,又点了一桌子的菜,光是荤菜便有八样,放在段红绫面前的是酸辣鸡杂、红烧羊肉、清蒸大鲤鱼、切片卤水鸡、麻油炒甲鱼。
她还没落座,便胃口大开,喝了一碗蓬蒿松菌炖鸡汤,夹了块老豆腐,边吃边道:“吴大人今日请我们来,想必是一定是有什么要事。”
吴珉举杯笑道:“今日下官备了一桌酒水,一是想给莫大人赔个不是,先前忙昏了头,忘了给大人接风,还请大人莫要怪罪。”
“二是近日城中连续发生三起灭门案,下官已命孙捕头等人彻查此案,然多日以来无甚进展,下官实在忧心不已,便想请段大人出手相助。”
方才段红绫一进门,就看见有两筐案卷放在桌下,想来和灭门案有关。她放下筷子,“吴大人何必这么客气,这几日我也听到不少百姓在议论,这凶手如此残暴,武德司岂能坐视不管?”
“原本下官也不想麻烦大人,可此案甚是棘手,下官也是无可奈何。”
吴珉将三起灭门案的大概情况介绍了一遍,其他两户被害人与郑家四口人一样,都是割喉至死,被害人家中没有任何财物丢失,且每一户死者的家中都出现了三根倒插的香,有的是插在院子里,有的是插在香炉里,凶手的用意不明。
“起初下官仅围绕了郑家各人进行调查,可三日之后,便又出现了新的受害人。”
第二起案件发生在城南,一对经营鲜果摊子的老夫妻被害,二人做的都是小本生意,平日里并不敢得罪什么人,说话做事都很低调,和郑家的情况相似。
孙捕头查了几日,没有查出什么线索,只知道一年前这对老夫妻的家中出了事,二人唯一的独子出外拿货遇到意外,摔断了一条腿,送回来的时候已经不行了。
老夫妻本想就此收摊,可还要给儿子置办丧仪,再聘个好的风水师傅挑选墓地,各种杂项加起来又是一大笔花费,于是只好继续出来摆摊维持生计。
第三起案件也发生在城南,受害人是钱家澡堂的东家钱龙一家,钱龙今年四十有三,发妻在二十年前就已经亡故,留下一个儿子。
钱龙自小把儿子养大,对儿子那是言听计从,只可惜儿子不学好,常常和街上的闲汉混在一块,两个月前喝醉酒溺死在清水河中了。
钱家独子溺死的事情,段红绫也曾听燕三提起过,当时她还为死者感到惋惜,没想到如今钱龙一家竟也遇害了。钱龙在儿子十岁那年再娶,第二任夫人生下了一对龙凤胎,四人全部都惨遭杀害,死于非命。
莫士元沉吟道:“怎会如此奇怪,三起案件的受害人都丧子,难道凶手只对丧子的人家下手?”
“正是因为这样,城中不少丧子的人家都开始惶恐不安,甚至有人说,凶手只对家中有儿子的人家下手,导致现在不少人家都把儿子往外送,更有甚者,去别人家里把女儿借来,说是可以挡灾。”
吴珉长叹一口气:“正是因为现在城中流言四起,民心渐乱,所以在下才不得不请求二位大人出手相助。”
他神情凝肃,当着二人的面,连着喝了三杯酒,段红绫赶紧拦下道:“好了吴大人,我们两个这么多年的交情了,你还不知道我是什么人吗,何必如此呢!”
她当即就应下了吴珉的请求,三人把酒言欢,将桌上的菜肴吃得一干二净,才离开羲和楼。
吴珉本要派人将他们送回去,段红绫觉得今晚吃得太饱,故而拉着莫士元走回去了,两个人手里还抱着满满一筐的卷宗。
走到一半,段红绫忽然觉得后背一寒,连忙转过身去,却发现身后空荡荡的,什么人都没有。
莫士元顺着她的目光转过身去,“大人,怎么了?”
她刚刚分明觉得有人跟在身后,如今却什么也没发现,恐怕是今夜酒喝多了,加上秋风习习,便有些疑神疑鬼了。
“算了没事,快回去吧。”
二人快步走回武德司,拉着邢贵和辛萝,彻夜研究三起灭门案。
由于郑家灭门案发生得最早,故而在卷宗中,郑家的情况被记录得十分详实。根据卷宗记载,凶手是在十月初九夜晚行凶,第二日一早隔壁邻居听见舒兰儿子的哭声,才发现郑家出了事。
仵作检验后发现,尸体身上都只有一道明显的伤口,全部在颈部,凶手只用一刀便割破了四名死者的脖子,仵作据此推断,凶手是趁着郑家人在睡梦之中下手的。
郑家的宅子并不大,小院左侧那间稍大的屋子,是郑水发平时起居使用,郑水发及其妻子的尸体,便是在此屋中被发现。
其余的两间屋子在院子的右侧,一间原本是舒兰的房间,已被郑水发改成儿子的居所,后来其子病逝,便一直空置,隔壁的房间便是郑水发爹娘所用。
郑家灭门案的第二日,孙捕头就带着舒兰回了郑家,确认现场所有财物都没有丢失,且家中各种摆设,也没有被动过的痕迹,唯一与平日不同的,就是那三根倒插着的香。凶手做得非常干净,院子里一个足迹都没有留下,更别说是什么物件了。
其余两家与郑家情况相似,凶手都是在夜间犯案,且都是一刀割喉,所有死者身上都没有其余伤口。
钱家由于经营澡堂,故平日卯时便开门。事发那日,澡堂的伙计等了许久发现钱龙没来,于是跑去钱家,才发现钱家出事了。除了钱家外,其余两户都是等到第二日白天才被邻居发现。
辛萝仔细看了看卷宗上画出来的死者伤口,“这伤口很普通,我看不出凶器是什么,只能推断是刀剑一类的东西。只是凶手能够做到如此干净利落,想必他的武功、心性不同常人,但是我并不知道永清县有这样的高手。”
她顿了顿,又道:“我看这凶手,多半像是江湖中人。”
莫士元不解:“可是郑家只是开书坊的,怎么会惹上江湖中人?难道是有人买凶杀人?”
辛萝看了他一眼,“这也不是没可能,不过我刚刚又想到,一般的江湖中人,怕是不会倒插三根香吧?”
“你们知不知道,这倒插香有什么说法?”段红绫问。
邢贵闻言应声:“在我们建平,这倒插香很是邪门,寻常人碰上了,回家都要用柚子叶洗澡的。”
按照他的说法,倒插在地上的三根香烛,不是拿来敬人世间的神灵的,而是给阴曹地府诸位阴司的,通常只有在已为人妇的女子丧仪上才会出现。若那名妇人离世,则其娘家人会在丧仪的香炉中倒插三炷香,若是香炉中无烟而出,则代表妇人心中的怨气极重,其死恐有蹊跷。
“难道凶手此举意在表示,三户死者家中都有妇人去世了?”
郑水发的儿子是在半年前因消渴症病逝的,卖水果的那对老夫妻一年前意外丧子,至于钱龙的儿子,两个月前溺水而亡。
段红绫翻看卷宗,“孙捕头查过,三户人家彼此都是不认识的,平日里没有任何的交集,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前不久都没了儿子,加上凶手又故意做出了倒插香的举动,想来凶手是想告诉我们一件事——”
她与莫士元异口同声说了出来,“这三户人家,该不会结了阴婚吧?”
段红绫一怔,转头去看身旁的人,莫士元继续道,“据在下拙见,或许由这个方向入手便能找到凶手的踪迹。”
他说完便去看段红绫以寻认同,谁料她淡淡地瞥了他一眼,弄得他一脸茫然。
“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尽管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下官不敢,照大人的吩咐便是。”
她清了清嗓子:“罢了,我也觉得你说得不错。”
那对卖水果的老夫妻在永清县中并无其他亲属,钱家一家也都死光了,如今能让二人问个清楚的,恐怕就只有舒兰和周二狗了。
段红绫立马让丁大丁二把周二狗提出来,周二狗还以为是郑家的事有什么新的进展,听完她问的话后,犹豫了好一会,“郑家的事,我真是不太清楚。”
和他之前跟孙捕头交代的一样,郑家人本就不怎么同意他和舒兰的婚事,因此周二狗对郑家的事知之甚少,更别说是关于郑水发儿子的事了。
于是乎第二日一早,段红绫就带着莫士元去了周家。
原本她只想一个人独自前去,可后院的鸡刚打鸣,莫士元就敲开了她的房门,站在那里支支吾吾的,她打着哈欠问:“这是怎么了,又出什么事了?”
“大人早,倒是没有什么事,只是……”
他说了一大堆话,段红绫眯着眼睛靠在门框上,听了好一会总算听明白了。他说自己先前与郑家有些误会,如今郑家出事,他心中也不好过,便也想过去探望舒兰。
她在心中翻了个大白眼,“行了我知道了,待会你就跟我一起去吧。”
眼见天还有些暗,她估量着还能睡小半个时辰,便要关上房门,谁料莫士元还站在那里,跟个木头一样,有些难为情道:“大人,不知您能否借我些银子,我想给舒兰买些补品,可手头的银子实在是不够了。”
段红绫双眼发亮,立刻困意全无,笑眯眯柔声道:“好说好说,你要借一百两也没问题,最主要是记得还,至于利息嘛,我给你打个折如何?”
天亮了,莫士元拿着字据走出了段红绫的房门,他也不是没想过找旁人,可辛萝不理他,邢贵说自己没银子,其他干办察子的俸银也不多,兜兜转转还是得找段红绫借。
段红绫心情大好,带着莫士元去了周家,路上还请他吃了一碗馄饨。
二人到了周家见舒兰,她刚坐完月子,脸上一点血色都没有,却还要照顾刚出生的儿子。
知道二人的来意后,舒兰忍不住问道:“这……家里的命案,和晟儿的死还有关?”
段红绫没提阴婚,只问她关于郑晟的事,还有郑晟死亡后的丧仪,是如何办的。
舒兰道:“我出嫁之后,晟儿才出生,由于我很少回家,因此我跟他也不是很亲近,只知道他读书很用功,大哥常在我面前说,他是个聪明孩子。”
“晟儿生病的事我并不知道,是他过世之后,大哥才告诉我的。”
舒兰回忆道,当时郑水发伤心欲绝,还说儿子死得太早,连个老婆都没讨上便死了,实在是可怜。或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郑水发和他老婆总是梦到郑晟,说他自己一人在地府很是凄凉,想要找他们去陪自己。
“当时大哥大嫂都吓坏了,不知如何是好,是我在街上打听,说大相国寺有一个大仙很是灵验,便让他们去那里问问,”舒兰想了想,“至于后面的事,我也没有再过问了。”
莫士元赶紧问:“你可还记得那大仙叫什么名字?”
“每逢初一十五,那个大仙都会在大相国寺门口摆摊,那大仙瞎了一只眼,留了一把很长的胡子。”
莫士元连忙道谢,段红绫却是越想越觉得不对了。
舒兰所说的这个大仙,和自己认识的一个人,那么像呢。
她还没落座,便胃口大开,喝了一碗蓬蒿松菌炖鸡汤,夹了块老豆腐,边吃边道:“吴大人今日请我们来,想必是一定是有什么要事。”
吴珉举杯笑道:“今日下官备了一桌酒水,一是想给莫大人赔个不是,先前忙昏了头,忘了给大人接风,还请大人莫要怪罪。”
“二是近日城中连续发生三起灭门案,下官已命孙捕头等人彻查此案,然多日以来无甚进展,下官实在忧心不已,便想请段大人出手相助。”
方才段红绫一进门,就看见有两筐案卷放在桌下,想来和灭门案有关。她放下筷子,“吴大人何必这么客气,这几日我也听到不少百姓在议论,这凶手如此残暴,武德司岂能坐视不管?”
“原本下官也不想麻烦大人,可此案甚是棘手,下官也是无可奈何。”
吴珉将三起灭门案的大概情况介绍了一遍,其他两户被害人与郑家四口人一样,都是割喉至死,被害人家中没有任何财物丢失,且每一户死者的家中都出现了三根倒插的香,有的是插在院子里,有的是插在香炉里,凶手的用意不明。
“起初下官仅围绕了郑家各人进行调查,可三日之后,便又出现了新的受害人。”
第二起案件发生在城南,一对经营鲜果摊子的老夫妻被害,二人做的都是小本生意,平日里并不敢得罪什么人,说话做事都很低调,和郑家的情况相似。
孙捕头查了几日,没有查出什么线索,只知道一年前这对老夫妻的家中出了事,二人唯一的独子出外拿货遇到意外,摔断了一条腿,送回来的时候已经不行了。
老夫妻本想就此收摊,可还要给儿子置办丧仪,再聘个好的风水师傅挑选墓地,各种杂项加起来又是一大笔花费,于是只好继续出来摆摊维持生计。
第三起案件也发生在城南,受害人是钱家澡堂的东家钱龙一家,钱龙今年四十有三,发妻在二十年前就已经亡故,留下一个儿子。
钱龙自小把儿子养大,对儿子那是言听计从,只可惜儿子不学好,常常和街上的闲汉混在一块,两个月前喝醉酒溺死在清水河中了。
钱家独子溺死的事情,段红绫也曾听燕三提起过,当时她还为死者感到惋惜,没想到如今钱龙一家竟也遇害了。钱龙在儿子十岁那年再娶,第二任夫人生下了一对龙凤胎,四人全部都惨遭杀害,死于非命。
莫士元沉吟道:“怎会如此奇怪,三起案件的受害人都丧子,难道凶手只对丧子的人家下手?”
“正是因为这样,城中不少丧子的人家都开始惶恐不安,甚至有人说,凶手只对家中有儿子的人家下手,导致现在不少人家都把儿子往外送,更有甚者,去别人家里把女儿借来,说是可以挡灾。”
吴珉长叹一口气:“正是因为现在城中流言四起,民心渐乱,所以在下才不得不请求二位大人出手相助。”
他神情凝肃,当着二人的面,连着喝了三杯酒,段红绫赶紧拦下道:“好了吴大人,我们两个这么多年的交情了,你还不知道我是什么人吗,何必如此呢!”
她当即就应下了吴珉的请求,三人把酒言欢,将桌上的菜肴吃得一干二净,才离开羲和楼。
吴珉本要派人将他们送回去,段红绫觉得今晚吃得太饱,故而拉着莫士元走回去了,两个人手里还抱着满满一筐的卷宗。
走到一半,段红绫忽然觉得后背一寒,连忙转过身去,却发现身后空荡荡的,什么人都没有。
莫士元顺着她的目光转过身去,“大人,怎么了?”
她刚刚分明觉得有人跟在身后,如今却什么也没发现,恐怕是今夜酒喝多了,加上秋风习习,便有些疑神疑鬼了。
“算了没事,快回去吧。”
二人快步走回武德司,拉着邢贵和辛萝,彻夜研究三起灭门案。
由于郑家灭门案发生得最早,故而在卷宗中,郑家的情况被记录得十分详实。根据卷宗记载,凶手是在十月初九夜晚行凶,第二日一早隔壁邻居听见舒兰儿子的哭声,才发现郑家出了事。
仵作检验后发现,尸体身上都只有一道明显的伤口,全部在颈部,凶手只用一刀便割破了四名死者的脖子,仵作据此推断,凶手是趁着郑家人在睡梦之中下手的。
郑家的宅子并不大,小院左侧那间稍大的屋子,是郑水发平时起居使用,郑水发及其妻子的尸体,便是在此屋中被发现。
其余的两间屋子在院子的右侧,一间原本是舒兰的房间,已被郑水发改成儿子的居所,后来其子病逝,便一直空置,隔壁的房间便是郑水发爹娘所用。
郑家灭门案的第二日,孙捕头就带着舒兰回了郑家,确认现场所有财物都没有丢失,且家中各种摆设,也没有被动过的痕迹,唯一与平日不同的,就是那三根倒插着的香。凶手做得非常干净,院子里一个足迹都没有留下,更别说是什么物件了。
其余两家与郑家情况相似,凶手都是在夜间犯案,且都是一刀割喉,所有死者身上都没有其余伤口。
钱家由于经营澡堂,故平日卯时便开门。事发那日,澡堂的伙计等了许久发现钱龙没来,于是跑去钱家,才发现钱家出事了。除了钱家外,其余两户都是等到第二日白天才被邻居发现。
辛萝仔细看了看卷宗上画出来的死者伤口,“这伤口很普通,我看不出凶器是什么,只能推断是刀剑一类的东西。只是凶手能够做到如此干净利落,想必他的武功、心性不同常人,但是我并不知道永清县有这样的高手。”
她顿了顿,又道:“我看这凶手,多半像是江湖中人。”
莫士元不解:“可是郑家只是开书坊的,怎么会惹上江湖中人?难道是有人买凶杀人?”
辛萝看了他一眼,“这也不是没可能,不过我刚刚又想到,一般的江湖中人,怕是不会倒插三根香吧?”
“你们知不知道,这倒插香有什么说法?”段红绫问。
邢贵闻言应声:“在我们建平,这倒插香很是邪门,寻常人碰上了,回家都要用柚子叶洗澡的。”
按照他的说法,倒插在地上的三根香烛,不是拿来敬人世间的神灵的,而是给阴曹地府诸位阴司的,通常只有在已为人妇的女子丧仪上才会出现。若那名妇人离世,则其娘家人会在丧仪的香炉中倒插三炷香,若是香炉中无烟而出,则代表妇人心中的怨气极重,其死恐有蹊跷。
“难道凶手此举意在表示,三户死者家中都有妇人去世了?”
郑水发的儿子是在半年前因消渴症病逝的,卖水果的那对老夫妻一年前意外丧子,至于钱龙的儿子,两个月前溺水而亡。
段红绫翻看卷宗,“孙捕头查过,三户人家彼此都是不认识的,平日里没有任何的交集,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前不久都没了儿子,加上凶手又故意做出了倒插香的举动,想来凶手是想告诉我们一件事——”
她与莫士元异口同声说了出来,“这三户人家,该不会结了阴婚吧?”
段红绫一怔,转头去看身旁的人,莫士元继续道,“据在下拙见,或许由这个方向入手便能找到凶手的踪迹。”
他说完便去看段红绫以寻认同,谁料她淡淡地瞥了他一眼,弄得他一脸茫然。
“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尽管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下官不敢,照大人的吩咐便是。”
她清了清嗓子:“罢了,我也觉得你说得不错。”
那对卖水果的老夫妻在永清县中并无其他亲属,钱家一家也都死光了,如今能让二人问个清楚的,恐怕就只有舒兰和周二狗了。
段红绫立马让丁大丁二把周二狗提出来,周二狗还以为是郑家的事有什么新的进展,听完她问的话后,犹豫了好一会,“郑家的事,我真是不太清楚。”
和他之前跟孙捕头交代的一样,郑家人本就不怎么同意他和舒兰的婚事,因此周二狗对郑家的事知之甚少,更别说是关于郑水发儿子的事了。
于是乎第二日一早,段红绫就带着莫士元去了周家。
原本她只想一个人独自前去,可后院的鸡刚打鸣,莫士元就敲开了她的房门,站在那里支支吾吾的,她打着哈欠问:“这是怎么了,又出什么事了?”
“大人早,倒是没有什么事,只是……”
他说了一大堆话,段红绫眯着眼睛靠在门框上,听了好一会总算听明白了。他说自己先前与郑家有些误会,如今郑家出事,他心中也不好过,便也想过去探望舒兰。
她在心中翻了个大白眼,“行了我知道了,待会你就跟我一起去吧。”
眼见天还有些暗,她估量着还能睡小半个时辰,便要关上房门,谁料莫士元还站在那里,跟个木头一样,有些难为情道:“大人,不知您能否借我些银子,我想给舒兰买些补品,可手头的银子实在是不够了。”
段红绫双眼发亮,立刻困意全无,笑眯眯柔声道:“好说好说,你要借一百两也没问题,最主要是记得还,至于利息嘛,我给你打个折如何?”
天亮了,莫士元拿着字据走出了段红绫的房门,他也不是没想过找旁人,可辛萝不理他,邢贵说自己没银子,其他干办察子的俸银也不多,兜兜转转还是得找段红绫借。
段红绫心情大好,带着莫士元去了周家,路上还请他吃了一碗馄饨。
二人到了周家见舒兰,她刚坐完月子,脸上一点血色都没有,却还要照顾刚出生的儿子。
知道二人的来意后,舒兰忍不住问道:“这……家里的命案,和晟儿的死还有关?”
段红绫没提阴婚,只问她关于郑晟的事,还有郑晟死亡后的丧仪,是如何办的。
舒兰道:“我出嫁之后,晟儿才出生,由于我很少回家,因此我跟他也不是很亲近,只知道他读书很用功,大哥常在我面前说,他是个聪明孩子。”
“晟儿生病的事我并不知道,是他过世之后,大哥才告诉我的。”
舒兰回忆道,当时郑水发伤心欲绝,还说儿子死得太早,连个老婆都没讨上便死了,实在是可怜。或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郑水发和他老婆总是梦到郑晟,说他自己一人在地府很是凄凉,想要找他们去陪自己。
“当时大哥大嫂都吓坏了,不知如何是好,是我在街上打听,说大相国寺有一个大仙很是灵验,便让他们去那里问问,”舒兰想了想,“至于后面的事,我也没有再过问了。”
莫士元赶紧问:“你可还记得那大仙叫什么名字?”
“每逢初一十五,那个大仙都会在大相国寺门口摆摊,那大仙瞎了一只眼,留了一把很长的胡子。”
莫士元连忙道谢,段红绫却是越想越觉得不对了。
舒兰所说的这个大仙,和自己认识的一个人,那么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