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营帐外旌旗猎猎,如同千万只无形之手撕扯着天穹。俘虏们或坐或立,被分批编队,神情各异。日光之下,有人面如死灰,眸中尽是绝望;有人忐忑不安,目光游移不定;更有甚者,眼中竟闪烁着几分难掩的期待,仿佛看到了新生的可能。

    郝邵便是后者。

    他斜倚着一棵被战火劈得只剩半截的老槐树,神情恍惚地望着远处那面绣着“吕“字的大旗。那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如雄狮的咆哮,震慑着每一个看到它的人。旗下,几名甲胄鲜明的将领正依照吕布的吩咐,对俘虏们进行甄别分类。他们的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仿佛是天神下凡,掌握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命运。

    “壮者编入军中,弱者送往鄄城...“

    隐约传来的话语飘入郝邵耳中,宛如一缕游丝,勾起他心中那一丝微弱的希望。他苦笑一声,苍白的指尖无意识地拨弄着脚边的草茎。今年一十五岁的年纪,正是血气方刚之时,若论体格,他断不算弱者。只是此刻,心中却如死水一般平静,又如灰烬般冷寂。

    “邵哥,你说咱们会怎样?“身旁的小卒子陈六低声问道,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惊惧,如同风中摇曳的烛火,随时可能熄灭。

    郝邵摇摇头,没有回答。他出身太原郝家,虽非大族,却也颇有底蕴。十六岁便随军征战,为曹操效力。近日,曹操收服三十万黄巾,又东征徐州,军中人才辈出如繁星,他也因战功卓著,被提拔为部曲督。麾下一管就是几十号人,虽比不得校尉等大人物,却也算是小有身份了。

    恍然间,他想起十日前,他刚提笔给远在家乡的老母亲写了信。蘸墨挥毫,字字珠玑,信中颇为得意地提及自己的升迁,许诺日后寄回的俸禄会更丰厚些。

    “足够让娘过上好日子,也许还能给小妹添些嫁妆...“郝邵回忆着自己在信中的豪言壮语,心中忽地如刀割般刺痛。

    谁曾想,世事变幻如翻云覆雨,一瞬可至沧海桑田。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战,曹军溃败如山倒,他带着残部被围,终究难逃被俘的宿命。那些曾与他同饮同歌、生死与共的兄弟,如今已有大半长眠于黄土之下,魂归故里。

    “唉,隔壁的小菊还等着我回去呢。“郝邵忽然低声呢喃,话语里满是苦涩。战事过去已一日有余,他们只饮了些清水,肚中饥肠辘辘,如同有千万只蚂蚁在噬咬。郝邵手不自觉地摸向怀中那个香包——那是邻家女子小菊在他出征前塞给他的,说是保佑他平安归来。香包上绣着一对并蒂莲,针脚细密如蚁行,香气虽已淡了,却仍带着几分安慰,似乎还残留着那姑娘指尖的温度。

    郝邵的眼中满是绝望,既为自己,也为那些将永远等不到归人的人们。他们的希望,如同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喂,别发呆了。“

    一个突如其来的声音打断了郝邵的思绪,如同一根锐利的箭矢刺破了他的回忆之网。抬头望去,只见一名吕布麾下的士兵站在面前,手中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米粥。那士兵看上去不过二十出头,脸庞黝黑如铁,却带着几分憨厚的笑意。与其他军中士卒不同,吕布军士兵的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如同星辰般璀璨。一眼望去,便知非比寻常。

    “吃点东西吧,“士兵将碗递到郝邵面前,热气腾腾,如同一缕生的希望,“刚熬的,趁热喝。否则,味道就不好了。“

    郝邵愣住了,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反应,仿佛被雷电击中。在他的认知中,战场上俘虏的下场不过两种:要么被杀,要么被卖为奴隶。哪有敌军主动送粥的道理?他接过碗时,手都在颤抖,如同秋风中的落叶:“你...你们不杀我们?“

    士兵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如同夜空中的新月:“我们温侯仁义无双,岂会滥杀无辜?战场上是敌人,放下武器就是汉家子民。你若愿意,还可投我军麾下。“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主要你们人太多了,虽然你们大战之后没有力气,但是四万人也不是小数目啊,所以温侯就让我们先给你们水喝,还望你们体谅啊。“

    郝邵捧着粥碗,热气熏得他眼眶发红,如同一团火在胸中燃烧,一时分不清是因为热气还是情绪使然。他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粥虽粗糙,却是真真切切的热食,如甘露般滋润着他干涸的心田。多少日子了,他已记不清上一次吃到热乎饭食是什么时候。那味道虽简单,却胜过了世间任何珍馐。

    “温侯...他是个怎样的人?“郝邵终于鼓起勇气问道,眼中带着几分好奇和警惕,如同一只试探前路的小兽。

    那士兵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如同被点燃的灯盏,就如同谈及心中偶像的少年:“那可了不得!“他竖起大拇指,语气中满是崇敬,“温侯神勇无敌,虎牢关一人独挡十八路诸侯,方天画戟所指,无人能敌。更难得的是,他重信守义,待将士如兄弟,视百姓如子女。“

    士兵压低声音,像是分享一个天大的秘密般靠近了些,呼吸间带着几分热切:“入我军者,不但月饷丰厚,家眷还有安置。我原本是个无家可归的流民,家乡被灾荒席卷,妻离子散,入伍不过一年,如今不但自己吃饱穿暖,还能每月寄些钱回给老家的弟妹。如今,我那小妹已有人提亲,弟弟也在私塾读书了。“

    郝邵的心头微微一动,如同一池死水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他小口喝着粥,感受着那温暖顺着喉咙流入空荡荡的胃中,如同一股暖流注入冰冷的河床。他咽了口唾沫,犹豫片刻后问道:“当真?那...若我等加入,可有什么规矩?“

    士兵欣然道:“也没什么难的,主要是要信仰儒道教。温侯说了,治军必先治心,儒以立德,道以养性,二者相辅相成,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这样的军队,才能真正为百姓谋福祉,为天下立太平。“

    “儒道教?“郝邵心头一震,眉头微蹙,如同秋日的落叶,“听着与我等平日信的太平道有何区别?“他本是出身儒家小户,幼时诵读四书五经,对那些神神鬼鬼之说向来半信半疑。只是入军之后,身边多是信奉太平道的黄巾降卒,久而久之,也染上了几分信仰,如同白布沾了墨,再难洗净。

    士兵神秘一笑,嘴角微扬,仿佛握有天大的秘密,压低声音道:“温侯吕布乃是玄女亲自选取的救世者,儒道教也是信仰道,三清和玄女的。“他看了看郝邵的神情,又补充道,“你认字吗?认字的话可以去那边领一个小册子,上面写得明明白白。温侯常说,儒道乃华夏根本,治国平天下,皆须以此为基。犹如大厦之基石,不可动摇。“

    士兵神情忽然变得更为郑重,如同将要参与一场重要的仪式:“而且,信仰儒道教的兄弟,还有机会进入我们的精锐部队。比如张辽将军的侦察营和高顺将军的陷阵营,那可是全军上下最受重视的队伍!每次出战,必先锋陷阵,所获赏赐,亦是寻常士卒的三倍不止。“

    郝邵的目光不自觉地望向远处,如同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牵引。军营中央,几个身披华丽铠甲的将领正在巡视,铠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同星辰般闪烁。其中一人身材高大魁梧,骑在一匹赤红色的骏马之上,那马四蹄如飞,宛如踏着云霞,正是传说中的飞将吕布。即便相隔甚远,郝邵也能感受到那人身上散发出的无形威压,如同大山般沉重,又如同烈火般炽热。

    “月饷...家眷安置...“郝邵低声重复着,仿佛咀嚼着这些字眼中蕴含的希望,脑海中浮现出母亲期盼的眼神和妹妹天真的笑容。他已许久未曾寄银子回家,不知她们如何了,是否衣食无忧,是否安居乐业。

    一时间,心中天人交战,如两军对垒。投敌?背叛?可自己效忠的曹操,又给过自己什么?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部曲督,一场败仗后就弃如敝履,视若无睹。而这吕布,至少看起来,似乎将士兵当做真正的人看待,而非战场上的棋子,随时可以抛弃。

    身旁的陈六悄声道:“邵哥,我看这吕军待俘不薄,不如...“他的话没有说完,但意思不言而喻,如同白纸上的一滴墨,一目了然。

    郝邵深吸一口气,眼中的迷茫逐渐散去,如同拨开云雾见青天,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决然。他将碗中最后一口粥喝尽,粥碗见底,如同他的决心已定,站起身来,拍了拍膝上的尘土。

    “好,我愿入温侯军队!“他的声音不大,却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如同铁锤敲击在铜钟上。

    “你要是真想加入,别说我没提醒你哈,“那士兵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如同发现了宝藏的孩童,“这次张辽将军的骑兵侦察营,高顺将军步兵陷阵营都是我们的精锐。曹性将军的獒骑兵,魏续将军的狼骑兵和郝萌将军的弓弩兵是我军的五大特种兵部队。刀似水,枪如林,想想便令人心潮澎湃。这次听说每个将军各选一千人呢。以后固定每个部队两千人,一共一万人,后续不会增加了。“

    “那这五个部队就是温侯军队最强的?“郝邵急切地问道,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如饥似渴。

    “最强的是温侯近卫军,有四支部队:庞舒将军的枪盾,陈卫的刀盾,李黑的斧盾,魏续的重骑,但是他们人数固定四千人,可惜这次不会增员。“士兵的语气中带着几分遗憾,又带着几分自豪。

    郝邵暗自思量,估摸着自己与近卫军无缘了,如同凡人难以触及的天上星辰。现在就是要努力进入特种部队,为自己博得一个前程,也为家中老小谋一份安稳。

    看着正在发呆的郝邵,那人继续说道,如同在诉说一个令人神往的传奇:“近卫兵,特种兵都是精锐中精锐,如同宝剑上的锋芒,锐不可当。而后便是裨将军张辽将军下属的刘何步兵,成廉骑兵,侯成枪兵的部队,以及裨将军高顺将军下属的高雅水军,秦宜骑兵以及宋宪的骑兵部队。这是我们的精锐部队,如同天空中最亮的星辰,照耀四方。“

    “再然后是四大太守的部队,这是我们的主力部队,人数众多如大海之水,连绵不绝。选最后便是中郎将陈宫的军纪司,以及和兖州别驾薛兰,治中李封的部队。他们主要负责军纪和粮草之类的,虽不直接征战,却如同军队的血脉,不可或缺。“

    “另外还有温侯单骑去冀州请回来的袁绍军的裨将军麴义和温侯非常看重的赵云将军。如同两颗耀眼的明珠,光彩夺目。他们这次也会选几千人。“

    郝邵微微颔首,“非常感谢兄弟的指点。这些信息你怎么知道得如此详细?“他的眼中满是好奇,如同沙漠中的旅人看到了绿洲。

    那小兵用手一指不远处的一个牌子,木牌上书写着密密麻麻的字迹,迎风招展,“其实我也是刚刚加入温侯军队没多久。瞧见没?温侯设置了公告栏,要求公平公正公开,这些信息都是可以从上面看到的。如阳光下的文字,人人可见,毫无隐瞒。“

    “感谢兄弟指点,不知兄弟如何称呼,后续好生相报。“郝邵拱手致谢,如同面对故交。

    “哦,我叫杜长。“士兵爽朗地回答,声音如同清风拂过湖面,清亮动听。

    “感谢杜长兄的指点,我叫郝邵,字伯道,杜长兄如果不介意,我后续便以兄弟相称。如何?“郝邵的语气诚恳,眼神中带着真挚的感激,如同遇到了救命恩人。

    郝邵虽是俘虏,却受到如此待遇,心中感激难言。他突然双膝跪地,恭敬地拜道:“大哥在上,受小弟一拜。“他的动作郑重,仿佛不是简单的谢意,而是一种结义的仪式。

    杜长连忙将郝邵扶起,神情有些慌乱,却又带着几分喜悦:“你这个弟弟我就认下了,后续再好生喝酒庆祝,一会儿就要选人了。你想好选哪边了吗?“

    “我想没用啊。也得人家选我啊,不知贤兄在哪支部队?“郝邵苦笑着摇头,如同秋风中的落叶,虽有去处,却难以自主。

    “刚才我也说了,我也是新加入。实不相瞒,“杜长压低声音,如同在诉说一个不愿人知的秘密,“我之前是黑山军张燕的部将,也曾纵横山林,所向披靡。之前袁绍和公孙瓒争夺冀州,我带兵前去支援,奈何被袁绍击破,无颜回归黑山军,便在冀州常山一带隐居了。“

    “想必你也听说过温侯之前帮袁绍打击黑山军,声名在外,黑山军听到温侯的名字都瑟瑟发抖,如同听闻虎啸的羊群。后来温侯在冀州单骑找到麴义和赵云将军,招募士兵的时候,我便加入了。现在是麴义将军下属的部曲督,也算是找到了归宿。“

    “不若你去投靠赵云,我在麴义将军部队,听说他们的夫人和温侯新夫人是姐妹,都是冀州甄家的女儿。想必关系非同一般,如同一根绳上的蚂蚱,休戚与共。“

    “感谢兄长指点,我便去投奔赵云将军那边了。“郝邵再次叩首,如同对待自己的生死恩人。他的眼中燃起了新的希望之火,心中的迷茫如同被风吹散的云雾,消失无踪。

章节目录

东汉末年奇幻百科全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吾梦中好人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吾梦中好人七并收藏东汉末年奇幻百科全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