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锦衣府的人?”骆子期自然而然地接话。
“锦衣府哪有女子,”陆栩无奈地看了一眼骆子期:“是圣上派去的密使。”
前面有户部侍郎丘远和太仓库左副使作为前车之鉴,只要这彭裕不是脑子坏掉的,就应该已然知晓,只要那藏在黑暗中的人想,拿走他的性命如同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这四位被安排在明面上的人,已经顾及到了彭裕一日十二时辰的所有行程,只要他惜命,倒也能性命无虞。
“你们锦衣府卫都能当户部侍郎了,怎么不直接就任户部尚书?”骆子期还是不放心:“就怕百密一疏。”
“户部尚书到底是二品大员,你当是那么好当的?”陆栩长叹出一口气:“彭裕已入局,若是能成饵,也算是他将功补过。”
“那可是活生生的一条人命!”骆子期急道。
“那你要如何?”陆栩冷言质问:“太仓库里几近就被搬空,就渎职来说,也够判他流放。你当真觉得,他能安然无恙的走到流放地?”
骆子期哑口无言。陆栩说的对,只要彭裕不判问斩,幕后黑手就定然会出手,是在上朝的路上,还是在流放的途中,又有何区别。
二人良久无言,还是陆栩率先打破了沉默:“你不是瞧了近几年太仓库的出入库记录么?可有什么收获?”
“我正是来与你说此事的。”骆子期正色道:“我发觉近几年支出多以金锭为主。”
“金锭?”陆栩不明白,被偷梁换柱的不是银锭么?
“也就是说,银锭自四年前开始,几近只进不出。如果不是有人趁夜色将太仓库中的所有银两都掉了包,那这四年来所有入库的银锭应当是在入库前就被换成了私银。”
“这又是如何做到的?银锭入库前要清点称重,还要核验封条和封章……”陆栩尚未说完,就明白了他们如何做到的。
“正是你所想的那样。”骆子期道:“这出入库的记录上落的都是那被人灭口的太仓库左副使的名章。”
屋内又陷入沉寂。
过了半晌,骆子期试探着问出口:“会不会是押运途中……就……”
那太仓库左副使就是文弱书生一个,无论是验尸的仵作还是其亲朋好友都是这样的结论。
那将银锭调包的必定还有同伙。
“不会。”陆栩否认,但语气却在犹豫:“各地送入京的税银,有统一地点熔炼,这地方在哪儿,官衙是什么名谓,连锦衣府都不知,贼人如何知晓?押运官差更是直归圣上任命……”
这简直是铁板一块,骆子期语气放的更轻:“你那日面见圣上禀报,可觉得圣上是真的着急?”
“放肆!”陆栩震惊,眼睛睁得生大,却又怕外人知晓,只敢轻声斥责:“你怀疑圣上?这可是灭国之举,圣上如此,又有何好处?”
骆子期忙道:“我只是问一问,并不是真的怀疑。”
陆栩眼中仍有怀疑,骆子期急忙继续解释:“你可想过,为什么是银锭?不是更值钱的金锭?或是制作成本更低的大奕宝钞?”
这问题陆栩倒是真的未曾想过,迟疑着摇了摇头。
骆子期见陆栩这般,轻声解释道:“金锭价值虽高,但市面上并不流通,多数商贩也并不收金子。大奕宝钞虽然虽然是由绢纸所造,但到底前期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去研究母本。这表明,幕后黑手是要用钱的,且急需用钱。”
这简直就是废话,陆栩一皱眉就要发作,若不是急需用钱,谁会干这种诛九族的祸事。
骆子期一瞧就知道是陆栩想差了,赶忙又道:“我的意思是,既如此,就不会是圣上所为。圣上没有可能同小商小贩打交道,他若要用钱,无论金银,臣民百姓也只有恭恭敬敬的接了的份。大奕宝钞更是如此,想要看母本一道口谕就见到了,也不必对着现行的宝钞研究。这不比造假银锭再偷梁换柱来的容易的多?”
这人怎么真的在分析圣上才是那幕后黑手的可能。
陆栩蹙眉看向骆子期:“若真是圣上所为,你觉得你今日还能见到我么?”
只怕是当日出宫时就被圣上的暗卫给灭口了。
“也对,也对。”骆子期赔着笑脸继续往下道:“既然说过了为何要是银,还有一步,为何他要用真银。
“他既要付钱,大可就给出去假银锭。但收钱人却不一定要用整银,若是剪下一角当碎银用,当下就能知道是假的。”
这是再简单不过的检验方式,但陆栩依旧没有明白骆子期想说什么。
“其一,他要付钱的这人是要长期与他有买卖交易的,不是用个假身份假银锭就能一锤定音的一锤子买卖。其二,他也怕这人报官。”
“怕报官?”这是什么荒唐的理由。
“正是。”骆子期却说的言词凿凿:“若是普通人付了假的银锭出去,只要愿意赔偿,一句‘这假银也是旁人给我的’便追究不了许多。这人定是有什么显贵的身份衬着,让他开口说不了这话。”
骆子期的这一番言论在陆栩瞧来像是歪理,细细想来却还有这么两三分道理。
“其三,若是此人只是要用钱,也并不想让假银现世,引起民众恐慌呢?”
骆子期目光恳切,陆栩在不自觉的就将他的话听了进去,或许的确是这么一回事……
如此一来,能怀疑的人倒是少了不少……
屋内又陷入寂静。
骆子期一番长篇大论一吐为快,倒是此时感受到腹中空空,伸手持箸,一连吃了好几块排骨。
这排骨是耗了时间的,肉蒸的软烂,即便是已经凉透,依旧是一抿脱骨,丝毫没有溢出来的腥味,让人腻的难受。
这两日的所思所想对好友全盘托出,此刻倒是有些自在。
骆子期一边吃一边问些不该由他来操心的事情:“你说圣上让你凑齐银两,这凑齐了要怎么送进去啊?一支迷药先将那吴光迷倒?”
“吴光如今升了品级,可不再是护城司指挥使了,”陆栩道:“已然到军中任命了。”
“那如今的护城司指挥使……”
“十三皇子萧璟珏。”
陆栩说的淡然,对骆子期却是如雷贯耳:“十三殿下常年征战在外,呆在京中的时间寥寥无几,更遑论管理好护城司?”
“护城司一职落在他头上,难道不正因为如此?”陆栩道:“如若不然,即便是我们筹到了银两,如何换出来?”
筹钱,又是一桩难事。
“你打算怎么办?”
“抄家,禁赌。”
==
最近胡七娘日日都呆在济安楼里,一步也不出,就瞧着卓逸君和小玉竹读书习字。
卓逸君尚在用《声律启蒙》识字,小玉竹早就过了识字的阶段,被胡七娘盯着读《奕书》。
《奕书》是朝廷颁发的当代史书,胡七娘讲读前朝的史书总让容易让人抓住把柄,不如就读当代史书,让旁人没有话讲。
卓逸君觉得胡七娘是扑风捉影,大奕已经存续九代三百多年,哪还有那么多人疑心身边人想要复辟。
胡七娘只用一句话就让卓逸君乖乖闭了嘴:“你的身边人可是锦衣府。”
小玉竹刚开始还读《奕书》读的兴致勃勃,《奕书》记得是史实,说白了也就讲的是故事,一年一年的读下来,仿佛就和听话本一样。
但读多了,小玉竹就不像开始一样总是欢愉着,面色每每都是凝重。
卓逸君趁着胡七娘去后院休息时偷偷问小玉竹:“怎么了?是觉得枯燥了么?”
小玉竹摇摇头:“就是觉得想要过个安生日子也太难了些。我如今读到建英七年,几乎年年都有灾祸,不是旱灾洪涝,就是匪乱山火。大奕能撑到现在,真是不容易。”
这个卓逸君也不大懂,只能说:“人生在世,就是不大容易的。”
只是这样的话就连自己也不能说服。
两人静默的坐了一阵,胡七娘自后院回来,见了两人面色凝重,问了缘由后解释道:“年年天灾人祸不断,却不是每一个人都经历过每一场灾祸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生几十年,那些事情也不过就是一次两次的经历罢了。”
这话倒是卸下了不少小玉竹脸上的沉重,重新翻开被自己刚刚合上《奕书》。
胡七娘却将手按在书上,挡住小玉竹的视线:“今日不读了,带你们俩去李记选些糕饼吃。”
卓逸君日常饭菜做得好,但糕饼一事却不甚擅长。做了两三回都不尽如人意,胡七娘便不再要求卓逸君再试了。
李记是奕京城内最好的糕饼铺子,就连皇亲国戚也多有喜好的。
胡七娘带着卓逸君和小玉竹来时,已过了午时,客人不大多,柜台上也只有一个懒洋洋的小厮。
轮到胡七娘时,柜台上面摆的糕点只有寥寥几样,胡七娘瞧了瞧,没有以往自己喜欢的,便不再选,只让小玉竹和卓逸君自己来选。
卓逸君和小玉竹都是第一次来李记,左看看右看看不知道选什么。
好在后面没有其他客人排队,小二虽然懒懒散散的不热情,但也没有不耐烦。
最终是小玉竹瞧着好看的模样觉得喜欢,选了一款荷花糕,卓逸君选的五香糕倒是其貌不扬,但口感软糯,听小二介绍还加了好几种中药进去,卓逸君很是喜欢。
胡七娘付钱的时候多问了一句:“小二,大耐糕可还有么?”
小二一边称重一边答:“客官,杏子如今还没到季节,约莫下个月才能有。”
胡七娘没有多说什么,爽快的付了钱,就带着两人出了李记。
“锦衣府哪有女子,”陆栩无奈地看了一眼骆子期:“是圣上派去的密使。”
前面有户部侍郎丘远和太仓库左副使作为前车之鉴,只要这彭裕不是脑子坏掉的,就应该已然知晓,只要那藏在黑暗中的人想,拿走他的性命如同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这四位被安排在明面上的人,已经顾及到了彭裕一日十二时辰的所有行程,只要他惜命,倒也能性命无虞。
“你们锦衣府卫都能当户部侍郎了,怎么不直接就任户部尚书?”骆子期还是不放心:“就怕百密一疏。”
“户部尚书到底是二品大员,你当是那么好当的?”陆栩长叹出一口气:“彭裕已入局,若是能成饵,也算是他将功补过。”
“那可是活生生的一条人命!”骆子期急道。
“那你要如何?”陆栩冷言质问:“太仓库里几近就被搬空,就渎职来说,也够判他流放。你当真觉得,他能安然无恙的走到流放地?”
骆子期哑口无言。陆栩说的对,只要彭裕不判问斩,幕后黑手就定然会出手,是在上朝的路上,还是在流放的途中,又有何区别。
二人良久无言,还是陆栩率先打破了沉默:“你不是瞧了近几年太仓库的出入库记录么?可有什么收获?”
“我正是来与你说此事的。”骆子期正色道:“我发觉近几年支出多以金锭为主。”
“金锭?”陆栩不明白,被偷梁换柱的不是银锭么?
“也就是说,银锭自四年前开始,几近只进不出。如果不是有人趁夜色将太仓库中的所有银两都掉了包,那这四年来所有入库的银锭应当是在入库前就被换成了私银。”
“这又是如何做到的?银锭入库前要清点称重,还要核验封条和封章……”陆栩尚未说完,就明白了他们如何做到的。
“正是你所想的那样。”骆子期道:“这出入库的记录上落的都是那被人灭口的太仓库左副使的名章。”
屋内又陷入沉寂。
过了半晌,骆子期试探着问出口:“会不会是押运途中……就……”
那太仓库左副使就是文弱书生一个,无论是验尸的仵作还是其亲朋好友都是这样的结论。
那将银锭调包的必定还有同伙。
“不会。”陆栩否认,但语气却在犹豫:“各地送入京的税银,有统一地点熔炼,这地方在哪儿,官衙是什么名谓,连锦衣府都不知,贼人如何知晓?押运官差更是直归圣上任命……”
这简直是铁板一块,骆子期语气放的更轻:“你那日面见圣上禀报,可觉得圣上是真的着急?”
“放肆!”陆栩震惊,眼睛睁得生大,却又怕外人知晓,只敢轻声斥责:“你怀疑圣上?这可是灭国之举,圣上如此,又有何好处?”
骆子期忙道:“我只是问一问,并不是真的怀疑。”
陆栩眼中仍有怀疑,骆子期急忙继续解释:“你可想过,为什么是银锭?不是更值钱的金锭?或是制作成本更低的大奕宝钞?”
这问题陆栩倒是真的未曾想过,迟疑着摇了摇头。
骆子期见陆栩这般,轻声解释道:“金锭价值虽高,但市面上并不流通,多数商贩也并不收金子。大奕宝钞虽然虽然是由绢纸所造,但到底前期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去研究母本。这表明,幕后黑手是要用钱的,且急需用钱。”
这简直就是废话,陆栩一皱眉就要发作,若不是急需用钱,谁会干这种诛九族的祸事。
骆子期一瞧就知道是陆栩想差了,赶忙又道:“我的意思是,既如此,就不会是圣上所为。圣上没有可能同小商小贩打交道,他若要用钱,无论金银,臣民百姓也只有恭恭敬敬的接了的份。大奕宝钞更是如此,想要看母本一道口谕就见到了,也不必对着现行的宝钞研究。这不比造假银锭再偷梁换柱来的容易的多?”
这人怎么真的在分析圣上才是那幕后黑手的可能。
陆栩蹙眉看向骆子期:“若真是圣上所为,你觉得你今日还能见到我么?”
只怕是当日出宫时就被圣上的暗卫给灭口了。
“也对,也对。”骆子期赔着笑脸继续往下道:“既然说过了为何要是银,还有一步,为何他要用真银。
“他既要付钱,大可就给出去假银锭。但收钱人却不一定要用整银,若是剪下一角当碎银用,当下就能知道是假的。”
这是再简单不过的检验方式,但陆栩依旧没有明白骆子期想说什么。
“其一,他要付钱的这人是要长期与他有买卖交易的,不是用个假身份假银锭就能一锤定音的一锤子买卖。其二,他也怕这人报官。”
“怕报官?”这是什么荒唐的理由。
“正是。”骆子期却说的言词凿凿:“若是普通人付了假的银锭出去,只要愿意赔偿,一句‘这假银也是旁人给我的’便追究不了许多。这人定是有什么显贵的身份衬着,让他开口说不了这话。”
骆子期的这一番言论在陆栩瞧来像是歪理,细细想来却还有这么两三分道理。
“其三,若是此人只是要用钱,也并不想让假银现世,引起民众恐慌呢?”
骆子期目光恳切,陆栩在不自觉的就将他的话听了进去,或许的确是这么一回事……
如此一来,能怀疑的人倒是少了不少……
屋内又陷入寂静。
骆子期一番长篇大论一吐为快,倒是此时感受到腹中空空,伸手持箸,一连吃了好几块排骨。
这排骨是耗了时间的,肉蒸的软烂,即便是已经凉透,依旧是一抿脱骨,丝毫没有溢出来的腥味,让人腻的难受。
这两日的所思所想对好友全盘托出,此刻倒是有些自在。
骆子期一边吃一边问些不该由他来操心的事情:“你说圣上让你凑齐银两,这凑齐了要怎么送进去啊?一支迷药先将那吴光迷倒?”
“吴光如今升了品级,可不再是护城司指挥使了,”陆栩道:“已然到军中任命了。”
“那如今的护城司指挥使……”
“十三皇子萧璟珏。”
陆栩说的淡然,对骆子期却是如雷贯耳:“十三殿下常年征战在外,呆在京中的时间寥寥无几,更遑论管理好护城司?”
“护城司一职落在他头上,难道不正因为如此?”陆栩道:“如若不然,即便是我们筹到了银两,如何换出来?”
筹钱,又是一桩难事。
“你打算怎么办?”
“抄家,禁赌。”
==
最近胡七娘日日都呆在济安楼里,一步也不出,就瞧着卓逸君和小玉竹读书习字。
卓逸君尚在用《声律启蒙》识字,小玉竹早就过了识字的阶段,被胡七娘盯着读《奕书》。
《奕书》是朝廷颁发的当代史书,胡七娘讲读前朝的史书总让容易让人抓住把柄,不如就读当代史书,让旁人没有话讲。
卓逸君觉得胡七娘是扑风捉影,大奕已经存续九代三百多年,哪还有那么多人疑心身边人想要复辟。
胡七娘只用一句话就让卓逸君乖乖闭了嘴:“你的身边人可是锦衣府。”
小玉竹刚开始还读《奕书》读的兴致勃勃,《奕书》记得是史实,说白了也就讲的是故事,一年一年的读下来,仿佛就和听话本一样。
但读多了,小玉竹就不像开始一样总是欢愉着,面色每每都是凝重。
卓逸君趁着胡七娘去后院休息时偷偷问小玉竹:“怎么了?是觉得枯燥了么?”
小玉竹摇摇头:“就是觉得想要过个安生日子也太难了些。我如今读到建英七年,几乎年年都有灾祸,不是旱灾洪涝,就是匪乱山火。大奕能撑到现在,真是不容易。”
这个卓逸君也不大懂,只能说:“人生在世,就是不大容易的。”
只是这样的话就连自己也不能说服。
两人静默的坐了一阵,胡七娘自后院回来,见了两人面色凝重,问了缘由后解释道:“年年天灾人祸不断,却不是每一个人都经历过每一场灾祸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生几十年,那些事情也不过就是一次两次的经历罢了。”
这话倒是卸下了不少小玉竹脸上的沉重,重新翻开被自己刚刚合上《奕书》。
胡七娘却将手按在书上,挡住小玉竹的视线:“今日不读了,带你们俩去李记选些糕饼吃。”
卓逸君日常饭菜做得好,但糕饼一事却不甚擅长。做了两三回都不尽如人意,胡七娘便不再要求卓逸君再试了。
李记是奕京城内最好的糕饼铺子,就连皇亲国戚也多有喜好的。
胡七娘带着卓逸君和小玉竹来时,已过了午时,客人不大多,柜台上也只有一个懒洋洋的小厮。
轮到胡七娘时,柜台上面摆的糕点只有寥寥几样,胡七娘瞧了瞧,没有以往自己喜欢的,便不再选,只让小玉竹和卓逸君自己来选。
卓逸君和小玉竹都是第一次来李记,左看看右看看不知道选什么。
好在后面没有其他客人排队,小二虽然懒懒散散的不热情,但也没有不耐烦。
最终是小玉竹瞧着好看的模样觉得喜欢,选了一款荷花糕,卓逸君选的五香糕倒是其貌不扬,但口感软糯,听小二介绍还加了好几种中药进去,卓逸君很是喜欢。
胡七娘付钱的时候多问了一句:“小二,大耐糕可还有么?”
小二一边称重一边答:“客官,杏子如今还没到季节,约莫下个月才能有。”
胡七娘没有多说什么,爽快的付了钱,就带着两人出了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