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飒飒沙聚雾,绿草蓁蓁树惊雷。
蹄音停落,成三喘着粗气,边系上面巾,边来到高骥身后低声汇报。
“少将军,我回程时驿马已跑出驿馆,请调恒州医士的信函,现在应已送到晏将军手上。”
不远处,戍卒们个个头戴面巾,掩埋敌军尸首。
阿金一早就伏击在驿道沿线,救走阿银后,直向西关方向遁逃。
高骥收回视线,问道:“云州呢?”
“云州那边,因着粮草沉船,所有涉事官员都已罢黜。调粮之事,得等新来的刺史上任才能定夺。”
“新任云州刺史是谁?”
“兰台御史,沈流疏。”
“此人何时抵达云州?”
“刺史府有他的公传,人已然到了,只是避而不见。”
高骥仰望天边浓云:“眼下,只能指望恒州早日动身了。”
雷声轰然,伴着羊车疾疾,止步眼前。
老族长拄着鸠首王杖下车,紫檀木杖身掷地有声。
高骥趋步上迎,架起老族长正欲弯膝行礼的佝偻身体。
“小将军,老朽有一事相求。”
“耆老但说无妨,凡是力所能致,高骥定勉力为之。”
老族长枯瘦的手抓住高骥的臂膀,双眼矍铄,紧紧盯着他,寻一个承诺:“知其难,方称勉力为之。”
高骥不应,老族长继续说道:“自和亲公主入因陈,山上地动频发,阴兵白日显现,又及雾障四起,百姓恶疾缠身,实乃不祥之兆。还请小将军正身率下,莫再上山,惊扰金吾英魂,降下天罚!”
昨夜息博望送来面巾和避秽药时,已提及疫病之事,时下情形,远比想象中严重许多。
疫病已在因陈扩散,为今之计,只能极力阻止疫病蔓延。
“成三,备好面巾,送耆老回城。”
乌云骓却步眼前:“安国侯与其闭城封山,待时而动,不如早日应战,一劳永逸。”
见凤袭夜凤眸狭长,透出暗色,高骥取出诏书递还于他:“纷争之际,高骥不敢托大。待到边关平定,回京听候陛下问罪时,还请凤将军替我做个见证。”
凤袭夜见他言之凿凿,嘴角动了动,接过空白诏书:“也罢。高将军既然心意已决,只管安心备战。曜辰叫阵西关之时,北军将士定当死守国门,全力以赴。”
凤袭夜御马掉头,甩去尾随之人,破雾进山。
初秋冷意已侵入林间,枯枝落叶被朔风席卷,露出掩埋其中的腐败凹陷。
下马拨开边上土叶,寻迹深入,竟成一道沟渠,沿着整个山界,不知挖出多远。
沟中所埋皆是鸟兽尸体,羽翼皮毛已看不出原本形状,朽腐之气冲刺天灵。
凤袭夜举目山间重峦雾障,心中已有料想。
他翻身上马,轻车熟路,片刻间抵达达一处枯黄石砾地。
环首刀点开几处松软的沙石,脚步踏近用力一跃,刀下裂开一条小缝。
凤袭夜纵身一跃,落入洞窟之中。
此洞看似深不见底,却有一线天光自头顶落入。
光线随时间偏移,正好落在潭水之上,粼粼波光映亮石壁上光怪陆离的岩缝。
凤袭夜定睛使力,连刀带鞘掷入一道裂缝中。
潭水骤然沸腾起来,翻起汹涌波涛,眨眼已浅没几寸。
凤袭夜跑近几步,足尖勾于剑鞘,猛然握柄抽刀,倾身倒挂,双手使力将刀身深深插入洇湿的水线之中。
顷刻间,两处石隙各现出一线光亮,接着光线相连,竟在对面岩壁上射出两束明光,比之头顶一线天光耀目不少。
石壁如被这两束明光劈开,裂出一道口子,这口子越来越大,翕然洞开。
细石尘土纷扬其间,不安浮跃,不啻金鳞当空。
凤袭夜拔剑入鞘,脚尖向石壁借力,衣袍翩飞间,人已飞入明光之中。
石壁缓缓关上,将不甘落地的尘埃隔绝在光明之外。
潭水回升,将干湿分明的水线掩埋在涟漪之下,一线天光又恢复普照,洞内复归平静。
余晖打在城楼之上,三层巍峨苍凉壮烈,偌大阴影直指东南。
大军浩浩荡荡回到西关,惊起风阵阵。旌旗本旆旆,倏尔迎风招展。
关内盛兵厉食,壁垒森严。唯吕述招摇营中,成日酩酊大醉。
高骥蹲下身敲了敲他身侧酒坛,吕述闻声,睁开一双醉眼,一时分不清他是哥哥还是弟弟。
“臭小子!小时候屁颠屁颠跟在我身后闹着要学刀法,现在长大了心思野了,连你吕伯伯都不信了?哼,还和那曜辰丫头联合起来骗我……你不是去叠浪关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高骥敛眉,低道:“吕将军,金吾卫上将军凤袭夜,带着五千北军,来援西关。”
“北军不是由五皇子职掌吗,什么时候钻出个姓凤的……”
话音未落,高骥提起酒坛,余酒泼在吕述脸上。
吕述浑身湿透,破口大骂,渐渐看清眼前黑衣沉眼,打了个隔,从地上爬起来。
“原来是阿骥啊!怎么样,他……认了?”
见高骥点头,吕述昂首欲饮,酒坛已空。
他忽而笑起来,笑到最后,竟溢出两行泪来。
“今为兄弟,戮力同心。王事多难,维其棘矣,不遑启居,不皇朝出。以我血肉,复我嘉邦,黍稷不华,未敢言归……去他的兄弟!”
吕述唱罢,虬髯抽搐,酒坛猝然掷地,陶片零碎,落在他赤红的眼中,只剩冰凉。
吕述靠在高骥肩头,已然醉得不省人事。高骥叹了口气,将人扶到行军床上。
无御诏在手,高骥能调配的兵马也只万数,算上北军的五千精锐,对抗曜辰的万人大军,西关可守。
自曜辰至叠浪关,天炎路远,高骥命斥候暗察其粮草先行之数,断其兵力不过五千。
昔日向狄一马当先,及至向云开统兵,战术一脉相承,他最善奇袭迂回之战,应为突围叠浪关的主将。
而眼下大军压境,主将无人得见,行军作风无从预测,高骥毫无庙算,只能见招拆招。
倏尔想到陆深之事,他看向行军布防图,斟酌之后取出罗盘,依照奇门遁甲之术排布命盘。
时值立秋下元,五行庚金。夏至已过,局走阴遁。
开门天柱落、勾陈现,西关有伏兵之象,交兵主凶。
死门迫宫克杀庚金,叠浪关虽有危情,终能化险为夷。
天心星却值符休门,看来因陈行疫并非偶然,对面之人早已筹谋许久。
高骥放下罗盘,看了眼沙盘上排衍出的九宫图,叹息一声。
得算少,则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生死存亡之际,只能冒险一搏。
鼓角齐鸣响彻云霄,高骥穿上甲胄,将吕述佩刀塞进他手中,掀帘而出。
曜辰士卒来势汹汹,视滚石箭雨于无物,只一个劲往前冲。
一人攀越城墙,腰腹被大刀砍过,动作只一顿,肠腔流落也毫不在意,一味挥刀厮杀。
城头士兵是新征的戍卒,见这般场景,口吐白沫,白眼上翻晕倒过去。
他的身体被一脚踢落,顺着台阶滚到城楼下,倒在更多人眼前。
不知何人喊道:“天罚,天罚了!曜辰已屠尽因陈,因陈的瘟疫已经传到西关……”
寒光一闪,余音戛然而止。
凤袭夜环首刀染血,金甲银鞍,高坐乌云骓上。他冷眼环视躁动不安的戍卒,高声发令。
“惑乱军心者,斩!临阵而退者,斩!夺敌首籍者,行数论赏!斩将夺旗者,记首功!”
众人闻言,纷纷向前,冲杀愈甚。
月前余烟未烬,方今又起烽火。
风簌簌,吹动乌云罩月。望层霄,北辰居坐昭昭。
高骏极目远眺,见一人策驰而来,遥遥便以拉开弓弦,直到看清了成三的脸,才跑下燧台,疾步迎上去。
“为何这次是你亲自来?大哥可是遇到麻烦了?”
成三戴着面巾没有解下,退远一步,将北军抵达、陆深身死、因陈行疫之事简明以告,又从怀中掏出半枚虎符交予他。
高骏掏出怀中半枚虎符,两相交错,构合紧密,严丝合缝。
早在扶棺去恒州之前,高骥便已怀疑陆深,只是当时无凭无据,不好妄下结论。
当日城楼之上,陆深挟持公主逼向云开退兵,高骏只觉他过于求稳,依然不曾疑心。
一路护送和亲,探查程家马场,暗杀伏击接连不断。高骏渐渐觉察出两股势力,有些是曜辰敌探,还有一些则对行军路数了如指掌。
直至陆深不战而退据守因陈,借虎符挑拨兄弟二人关系,又以吕述之名怂恿他调兵。
高骏终于不得不确信,暴露大将军行军路线,害高裕惨死之人,竟是与父亲情同手足的陆深。
陆深是一军司马,所有物资信报都经由他手,乃至战情紧急,整个行州驿馆都以他调令为先。
是而高骥发去朝廷的信要特地跑到恒州去送,还专门留成三在因陈传递收取,只为窥得一线先机。
这般回想,那封混淆视听、三色布条杂乱无序的信函,也是出自陆深手笔。
高骏不曾想过,吕述会真的将虎符交给陆深,而陆深会将真的虎符交给自己。
虎符在手,大哥就不怕陆深趁机发难吗?
虎符在手,陆深就不怕自己回西关调兵吗?
转念一想,大哥运筹帷幄,定有全然的把握才敢兵行险着。譬如眼下援军已至,譬如已然保全虎符……
大哥在信中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一定守住七日,援军怎么这么快就到了?虎符既全,为何大哥不自己行调兵之权,要特意送到自己手上?
高骏越想越心神不定,抬眼成三已策出营外,回神跳上马追近,他只留下一个“守”字便绝尘而去。
守。
“守好叠浪关,不要让父亲毕生心血,毁在你我兄弟二人手上。我们高家男儿不做天胤的罪人!”
言犹在耳,高骏深吸一口气,策马在营外巡视一圈,再回营,已然平息不少。
再上燧台时,但见远处虽无火光,却尘烟四起,俨然是漏夜行军。
固荣也注意到了异样,正要升起烽火,忽然被高骏喝止。
他吩咐完一应事宜,径直下了燧台,直奔城门。
蹄音停落,成三喘着粗气,边系上面巾,边来到高骥身后低声汇报。
“少将军,我回程时驿马已跑出驿馆,请调恒州医士的信函,现在应已送到晏将军手上。”
不远处,戍卒们个个头戴面巾,掩埋敌军尸首。
阿金一早就伏击在驿道沿线,救走阿银后,直向西关方向遁逃。
高骥收回视线,问道:“云州呢?”
“云州那边,因着粮草沉船,所有涉事官员都已罢黜。调粮之事,得等新来的刺史上任才能定夺。”
“新任云州刺史是谁?”
“兰台御史,沈流疏。”
“此人何时抵达云州?”
“刺史府有他的公传,人已然到了,只是避而不见。”
高骥仰望天边浓云:“眼下,只能指望恒州早日动身了。”
雷声轰然,伴着羊车疾疾,止步眼前。
老族长拄着鸠首王杖下车,紫檀木杖身掷地有声。
高骥趋步上迎,架起老族长正欲弯膝行礼的佝偻身体。
“小将军,老朽有一事相求。”
“耆老但说无妨,凡是力所能致,高骥定勉力为之。”
老族长枯瘦的手抓住高骥的臂膀,双眼矍铄,紧紧盯着他,寻一个承诺:“知其难,方称勉力为之。”
高骥不应,老族长继续说道:“自和亲公主入因陈,山上地动频发,阴兵白日显现,又及雾障四起,百姓恶疾缠身,实乃不祥之兆。还请小将军正身率下,莫再上山,惊扰金吾英魂,降下天罚!”
昨夜息博望送来面巾和避秽药时,已提及疫病之事,时下情形,远比想象中严重许多。
疫病已在因陈扩散,为今之计,只能极力阻止疫病蔓延。
“成三,备好面巾,送耆老回城。”
乌云骓却步眼前:“安国侯与其闭城封山,待时而动,不如早日应战,一劳永逸。”
见凤袭夜凤眸狭长,透出暗色,高骥取出诏书递还于他:“纷争之际,高骥不敢托大。待到边关平定,回京听候陛下问罪时,还请凤将军替我做个见证。”
凤袭夜见他言之凿凿,嘴角动了动,接过空白诏书:“也罢。高将军既然心意已决,只管安心备战。曜辰叫阵西关之时,北军将士定当死守国门,全力以赴。”
凤袭夜御马掉头,甩去尾随之人,破雾进山。
初秋冷意已侵入林间,枯枝落叶被朔风席卷,露出掩埋其中的腐败凹陷。
下马拨开边上土叶,寻迹深入,竟成一道沟渠,沿着整个山界,不知挖出多远。
沟中所埋皆是鸟兽尸体,羽翼皮毛已看不出原本形状,朽腐之气冲刺天灵。
凤袭夜举目山间重峦雾障,心中已有料想。
他翻身上马,轻车熟路,片刻间抵达达一处枯黄石砾地。
环首刀点开几处松软的沙石,脚步踏近用力一跃,刀下裂开一条小缝。
凤袭夜纵身一跃,落入洞窟之中。
此洞看似深不见底,却有一线天光自头顶落入。
光线随时间偏移,正好落在潭水之上,粼粼波光映亮石壁上光怪陆离的岩缝。
凤袭夜定睛使力,连刀带鞘掷入一道裂缝中。
潭水骤然沸腾起来,翻起汹涌波涛,眨眼已浅没几寸。
凤袭夜跑近几步,足尖勾于剑鞘,猛然握柄抽刀,倾身倒挂,双手使力将刀身深深插入洇湿的水线之中。
顷刻间,两处石隙各现出一线光亮,接着光线相连,竟在对面岩壁上射出两束明光,比之头顶一线天光耀目不少。
石壁如被这两束明光劈开,裂出一道口子,这口子越来越大,翕然洞开。
细石尘土纷扬其间,不安浮跃,不啻金鳞当空。
凤袭夜拔剑入鞘,脚尖向石壁借力,衣袍翩飞间,人已飞入明光之中。
石壁缓缓关上,将不甘落地的尘埃隔绝在光明之外。
潭水回升,将干湿分明的水线掩埋在涟漪之下,一线天光又恢复普照,洞内复归平静。
余晖打在城楼之上,三层巍峨苍凉壮烈,偌大阴影直指东南。
大军浩浩荡荡回到西关,惊起风阵阵。旌旗本旆旆,倏尔迎风招展。
关内盛兵厉食,壁垒森严。唯吕述招摇营中,成日酩酊大醉。
高骥蹲下身敲了敲他身侧酒坛,吕述闻声,睁开一双醉眼,一时分不清他是哥哥还是弟弟。
“臭小子!小时候屁颠屁颠跟在我身后闹着要学刀法,现在长大了心思野了,连你吕伯伯都不信了?哼,还和那曜辰丫头联合起来骗我……你不是去叠浪关了吗,怎么又回来了?”
高骥敛眉,低道:“吕将军,金吾卫上将军凤袭夜,带着五千北军,来援西关。”
“北军不是由五皇子职掌吗,什么时候钻出个姓凤的……”
话音未落,高骥提起酒坛,余酒泼在吕述脸上。
吕述浑身湿透,破口大骂,渐渐看清眼前黑衣沉眼,打了个隔,从地上爬起来。
“原来是阿骥啊!怎么样,他……认了?”
见高骥点头,吕述昂首欲饮,酒坛已空。
他忽而笑起来,笑到最后,竟溢出两行泪来。
“今为兄弟,戮力同心。王事多难,维其棘矣,不遑启居,不皇朝出。以我血肉,复我嘉邦,黍稷不华,未敢言归……去他的兄弟!”
吕述唱罢,虬髯抽搐,酒坛猝然掷地,陶片零碎,落在他赤红的眼中,只剩冰凉。
吕述靠在高骥肩头,已然醉得不省人事。高骥叹了口气,将人扶到行军床上。
无御诏在手,高骥能调配的兵马也只万数,算上北军的五千精锐,对抗曜辰的万人大军,西关可守。
自曜辰至叠浪关,天炎路远,高骥命斥候暗察其粮草先行之数,断其兵力不过五千。
昔日向狄一马当先,及至向云开统兵,战术一脉相承,他最善奇袭迂回之战,应为突围叠浪关的主将。
而眼下大军压境,主将无人得见,行军作风无从预测,高骥毫无庙算,只能见招拆招。
倏尔想到陆深之事,他看向行军布防图,斟酌之后取出罗盘,依照奇门遁甲之术排布命盘。
时值立秋下元,五行庚金。夏至已过,局走阴遁。
开门天柱落、勾陈现,西关有伏兵之象,交兵主凶。
死门迫宫克杀庚金,叠浪关虽有危情,终能化险为夷。
天心星却值符休门,看来因陈行疫并非偶然,对面之人早已筹谋许久。
高骥放下罗盘,看了眼沙盘上排衍出的九宫图,叹息一声。
得算少,则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生死存亡之际,只能冒险一搏。
鼓角齐鸣响彻云霄,高骥穿上甲胄,将吕述佩刀塞进他手中,掀帘而出。
曜辰士卒来势汹汹,视滚石箭雨于无物,只一个劲往前冲。
一人攀越城墙,腰腹被大刀砍过,动作只一顿,肠腔流落也毫不在意,一味挥刀厮杀。
城头士兵是新征的戍卒,见这般场景,口吐白沫,白眼上翻晕倒过去。
他的身体被一脚踢落,顺着台阶滚到城楼下,倒在更多人眼前。
不知何人喊道:“天罚,天罚了!曜辰已屠尽因陈,因陈的瘟疫已经传到西关……”
寒光一闪,余音戛然而止。
凤袭夜环首刀染血,金甲银鞍,高坐乌云骓上。他冷眼环视躁动不安的戍卒,高声发令。
“惑乱军心者,斩!临阵而退者,斩!夺敌首籍者,行数论赏!斩将夺旗者,记首功!”
众人闻言,纷纷向前,冲杀愈甚。
月前余烟未烬,方今又起烽火。
风簌簌,吹动乌云罩月。望层霄,北辰居坐昭昭。
高骏极目远眺,见一人策驰而来,遥遥便以拉开弓弦,直到看清了成三的脸,才跑下燧台,疾步迎上去。
“为何这次是你亲自来?大哥可是遇到麻烦了?”
成三戴着面巾没有解下,退远一步,将北军抵达、陆深身死、因陈行疫之事简明以告,又从怀中掏出半枚虎符交予他。
高骏掏出怀中半枚虎符,两相交错,构合紧密,严丝合缝。
早在扶棺去恒州之前,高骥便已怀疑陆深,只是当时无凭无据,不好妄下结论。
当日城楼之上,陆深挟持公主逼向云开退兵,高骏只觉他过于求稳,依然不曾疑心。
一路护送和亲,探查程家马场,暗杀伏击接连不断。高骏渐渐觉察出两股势力,有些是曜辰敌探,还有一些则对行军路数了如指掌。
直至陆深不战而退据守因陈,借虎符挑拨兄弟二人关系,又以吕述之名怂恿他调兵。
高骏终于不得不确信,暴露大将军行军路线,害高裕惨死之人,竟是与父亲情同手足的陆深。
陆深是一军司马,所有物资信报都经由他手,乃至战情紧急,整个行州驿馆都以他调令为先。
是而高骥发去朝廷的信要特地跑到恒州去送,还专门留成三在因陈传递收取,只为窥得一线先机。
这般回想,那封混淆视听、三色布条杂乱无序的信函,也是出自陆深手笔。
高骏不曾想过,吕述会真的将虎符交给陆深,而陆深会将真的虎符交给自己。
虎符在手,大哥就不怕陆深趁机发难吗?
虎符在手,陆深就不怕自己回西关调兵吗?
转念一想,大哥运筹帷幄,定有全然的把握才敢兵行险着。譬如眼下援军已至,譬如已然保全虎符……
大哥在信中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一定守住七日,援军怎么这么快就到了?虎符既全,为何大哥不自己行调兵之权,要特意送到自己手上?
高骏越想越心神不定,抬眼成三已策出营外,回神跳上马追近,他只留下一个“守”字便绝尘而去。
守。
“守好叠浪关,不要让父亲毕生心血,毁在你我兄弟二人手上。我们高家男儿不做天胤的罪人!”
言犹在耳,高骏深吸一口气,策马在营外巡视一圈,再回营,已然平息不少。
再上燧台时,但见远处虽无火光,却尘烟四起,俨然是漏夜行军。
固荣也注意到了异样,正要升起烽火,忽然被高骏喝止。
他吩咐完一应事宜,径直下了燧台,直奔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