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绝无谋害陛下之意,还望陛下明鉴。”林珣伏地叩首,掷地有声。
皇帝漠然不语,眉宇间神色阴骘。
今日他召集六部及都察院、大理寺长官到场,共同商议刺杀案结果。
诸官员在旁察看天颜,各怀心事;有人想出言为林珣辩解;有人想当面弹劾林珣。
林珣继续为自己辩驳:“臣实在冤枉,吴适镐所说的话,陛下万不能信。他这是口说无凭,蓄意污蔑。”
皇帝微有愠容,道:“你有没有私下和淮王联系过?”
林珣的身体微微颤抖,连声否认:“淮王乃藩王,臣怎敢与他联系。臣只知道尽职事君,断不会有谋反的念头。”
“那你说说,你为什么想杀朕?”皇帝淡然抛出另一个问题。
“臣没有刺杀陛下的动机。臣有厚禄,有称心的职位,何必自寻死路。”未至暑热,林珣的官服已经透出一层薄薄的汗来,“吴适镐记恨臣,臣又怎会让一个随时可能背叛臣的人做刺客。”
皇帝四顾一周,道:“你们呢?对此有何看法?”
都察院左都御史向皇帝禀报道:“陛下,林府上下已经搜寻了一遍,暂未发现他谋反和刺杀的证据。”
皇帝微微颔首,又疑惑道:“庆邑兵变,你又怎么解释?”
林珣竭力撇清自己与孙辙武的关系,“庆邑兵变的事,臣一概不知。”
杨宗道突兀问道:“你当真不知?”
林珣思量片刻,不改措辞,“的确不知。”
杨宗道从袖中取出一册奏疏和一张满是字迹的纸,直呈皇帝,“陛下,这便是庆邑兵变的真相。”
皇帝把奏折展开,蹙了蹙眉,面色不由一沉。
“你倘若真的问心无愧,又怎会对那户姓唐的人家赶尽杀绝?”杨宗道目色凝重,“庆邑兵变发生后,是你提议先帝派御史到长垣县巡视治吏,因为你知道,这户人家里有人上京告御状,你害怕事情败露,于是先下手为强。”
“不……不是的。”林珣慌张摆首,“你没有证据,你不能诬陷我。”
杨宗道冷冷道:“人证就在外面,现在就可让他进来,与你当面对峙。”
话毕,内臣领着一个两鬓斑白,满面皱纹的老者进来。深施一礼后,他哭诉道:“皇上,求您为小民做主。”
遂扬声述说自己的遭遇,提及入京告御状时,言辞甚为慷慨激烈。
林珣听着,慢慢攥紧了拳头,怒视杨宗道:“阁老,这证人你是从何处找来的?莫不是你自己捏造出来的罢。”
杨宗道嗤之以鼻:“我不会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
转首对皇帝说:“陛下,吴适镐的口供和这位证人的并无二致,可见当年庆邑兵变,林珣的门生孙辙武,的确滥杀无辜,而他作为老师,不仅没有加以约束,反掩盖事实真相,其罪当万死。”
“你胡说!当年上京告御状的,根本不是这个人!”林珣怵然心惊。
杨宗道“哦”了一声,反问他:“那你告诉我,告御状的是谁。”
林珣正欲开口,方知自己一时冲动,说错了话。
所有的讹言,在此刻,成为事实。
杨宗道缓缓道:“你知道的,你一直都知道,上京告御状的人叫唐砥,可惜,你和孙辙武这么多年,都没找到他的下落。”
林珣自嘲一笑,“不错。”
“这位证人亲眼目睹庆邑兵变,这点我没有撒谎,之所以让他谎称入京告御状,只不过是为了试探你一番,”杨宗道言语间对林珣似有讥讽之意,“想不到你如此按捺不住。”
他一面说,一面把目光移到王世勉的脸上。后者心下一片冰凉,当即跪地告罪,“陛下,孙辙武和林珣,的确是当年制造兵变的罪魁祸首,臣过去替孙辙武谎报军额,完全是受他们二人胁迫。”
皇帝冷哼一声,“谋反、贪污、滥杀无辜,林珣,你犯的每一条,都是死罪。”
林珣神色凄清,反复说:“臣没有谋反,亦绝不可能谋反。”
他的言语十分苍白,低弱的声音只能发出无力的辩解。
皇帝似充耳不闻,只在意一件事,“朕再问你一次,你与淮王,可曾联系过。”
林珣复重重磕头,额间的鲜血趟趟划过眼角,高声道:“不曾。”
皇帝叹了口气,挥了挥手,命人将他带走。
林珣悔意陡生,恳求道:“陛下,臣恳请您放过我的妻儿,我做的这些事情,他们并不知情,求您放过他们。”
皇帝沉声道:“早知如此,你做这些事情前,何不为你的妻儿考虑?”
顿了顿,又道:“你与淑妃……究竟是何情况。”
林珣自忖事已至此,没什么可隐瞒的,于是坦言:“我们年少时,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情愫,但自她入宫以后,我们从此便再无来往。过去的种种,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
黎昭文把殿上发生的事情转述给沁云,后者听得津津有味。
黎昭文长吁一口气,“我以后每日都要将朝中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你吗?”
“当然啦。”沁云瞬了瞬目,“裴越不在,家里清净了不少。姑娘你多和我说说朝中事,我才能解闷。”
黎昭文问道:“你在家中很无聊么?”
沁云摇首,笑道:“没有,我只是想每日都能与你多说些话。”
黎昭文摸了摸她的头,说道:“母亲过几日就到了,到时候我带你们出去玩。”
沁云双眸闪亮,面露喜悦之色,但转念一想,又道:“姑娘,你不是想做太子侍读么?你平日本来就忙,哪里还有空闲带我们游玩。现在林珣倒台,你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文渊阁讲学上。”
“你一个小姑娘,操心这么多做什么。”黎昭文笑容可掬,“之后的事,我自有安排。”
沁云回想前事,忽道:“对了,当初明明不是说好让唐管家去告御状么?为什么偏生又找让另一个人去面圣?”
“唐砥如今的容貌,和从前大不相同,就算林珣见到他,应该也认不出来。只是,他是我的管家,不好当面和林珣对峙,毕竟我和林珣多有来往。”
“如此说来,唐砥是顾及到我,才煞费苦心要寻找那位老人。”黎昭文稍作回想。
入京不久后,黎昭文便常常到林府走动,大概是在那时候,唐砥便已经在替她考虑和谋划了。
沁云叹道:“如今他得偿所愿,应该挺开心吧。姑娘你呢?你开心吗?”
黎昭文低垂眼睫,惘然出神,良久才道:“我也不知道我应不应该开心。”
“的确,因为还有顾景渊还没解决!”沁云愤愤然道:“你既知是顾景渊在算计林珣,为何不将此事告知林珣?他们二人互为对手,岂不是更好?”
黎昭文摇头道:“我要怎么告诉林珣,莫非我要告诉他,他和淑妃的过往,是顾景渊调查出来的?最初仕女图一事,只有我和顾景渊知道,如若我透露给林珣此事,顾景渊第一时间就会猜出是我所为。”
“你可以告诉林珣,孙辙武的银两在顾景渊那。”
“亏你想得出来。”黎昭文作势要打沁云,“本来他就在苦苦寻找那日窥见他秘密之人,我何必自投罗网。”
梳理各中联系,沁云不由一惊,“这么说来,他除了偷了孙辙武的赃款外,没做什么坏事嘛。”
“谋反难道不是坏事么?”黎昭文纠正她。
沁云茫然回答:“可是他现在还没有谋反。”
黎昭文不语,默然仰首,见阴云遮蔽弓月。
她想,顾景渊的态度便如这若隐若现的月色,捉摸不透。
“你觉得一个人的想法,会因一些变数而改变么?”黎昭文问。
“当然会了。”沁云给出肯定的答案,“比如我从前最喜欢的就是池州,跟你来京以后,我最喜欢的地方就变成京师了。”
此时一阵暖风拂面,黎昭文的心底随之泛起一片暖意,她挽住沁云的手臂,眼中颇有感动之意。
“所以你认为,顾景渊打算不谋反了?”沁云问。
“不知道。”黎昭文难以定论,“我和他接触不多,猜不透他的心思。”
“即使如此,那你就更应该多和他接触了,最好是成为挚交好友。”沁云为她出谋划策。
黎昭文不解:“为什么?我是要置他于死地的人,我为何要白费力气与他做好友。”
“越了解他,才能越知道他的弱点。”沁云眉飞色舞向她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你细细想想,对付一个人,不就是要找出他的痛处么?你们若是不亲近,你又怎能从蛛丝马迹中找出他的弱点。”
见黎昭文不语,她又道:“你适才之所以会问出那个问题,便是因你自己也有所动摇,你觉得他改邪归正,是不是?”
被说中了心事,黎昭文一时不知所措,“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但又不全然正确。即便我真想与顾景渊做朋友,他也不一定会同意,他知道我的心思……”
“什么心思?”
要杀他的心思。
皇帝漠然不语,眉宇间神色阴骘。
今日他召集六部及都察院、大理寺长官到场,共同商议刺杀案结果。
诸官员在旁察看天颜,各怀心事;有人想出言为林珣辩解;有人想当面弹劾林珣。
林珣继续为自己辩驳:“臣实在冤枉,吴适镐所说的话,陛下万不能信。他这是口说无凭,蓄意污蔑。”
皇帝微有愠容,道:“你有没有私下和淮王联系过?”
林珣的身体微微颤抖,连声否认:“淮王乃藩王,臣怎敢与他联系。臣只知道尽职事君,断不会有谋反的念头。”
“那你说说,你为什么想杀朕?”皇帝淡然抛出另一个问题。
“臣没有刺杀陛下的动机。臣有厚禄,有称心的职位,何必自寻死路。”未至暑热,林珣的官服已经透出一层薄薄的汗来,“吴适镐记恨臣,臣又怎会让一个随时可能背叛臣的人做刺客。”
皇帝四顾一周,道:“你们呢?对此有何看法?”
都察院左都御史向皇帝禀报道:“陛下,林府上下已经搜寻了一遍,暂未发现他谋反和刺杀的证据。”
皇帝微微颔首,又疑惑道:“庆邑兵变,你又怎么解释?”
林珣竭力撇清自己与孙辙武的关系,“庆邑兵变的事,臣一概不知。”
杨宗道突兀问道:“你当真不知?”
林珣思量片刻,不改措辞,“的确不知。”
杨宗道从袖中取出一册奏疏和一张满是字迹的纸,直呈皇帝,“陛下,这便是庆邑兵变的真相。”
皇帝把奏折展开,蹙了蹙眉,面色不由一沉。
“你倘若真的问心无愧,又怎会对那户姓唐的人家赶尽杀绝?”杨宗道目色凝重,“庆邑兵变发生后,是你提议先帝派御史到长垣县巡视治吏,因为你知道,这户人家里有人上京告御状,你害怕事情败露,于是先下手为强。”
“不……不是的。”林珣慌张摆首,“你没有证据,你不能诬陷我。”
杨宗道冷冷道:“人证就在外面,现在就可让他进来,与你当面对峙。”
话毕,内臣领着一个两鬓斑白,满面皱纹的老者进来。深施一礼后,他哭诉道:“皇上,求您为小民做主。”
遂扬声述说自己的遭遇,提及入京告御状时,言辞甚为慷慨激烈。
林珣听着,慢慢攥紧了拳头,怒视杨宗道:“阁老,这证人你是从何处找来的?莫不是你自己捏造出来的罢。”
杨宗道嗤之以鼻:“我不会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
转首对皇帝说:“陛下,吴适镐的口供和这位证人的并无二致,可见当年庆邑兵变,林珣的门生孙辙武,的确滥杀无辜,而他作为老师,不仅没有加以约束,反掩盖事实真相,其罪当万死。”
“你胡说!当年上京告御状的,根本不是这个人!”林珣怵然心惊。
杨宗道“哦”了一声,反问他:“那你告诉我,告御状的是谁。”
林珣正欲开口,方知自己一时冲动,说错了话。
所有的讹言,在此刻,成为事实。
杨宗道缓缓道:“你知道的,你一直都知道,上京告御状的人叫唐砥,可惜,你和孙辙武这么多年,都没找到他的下落。”
林珣自嘲一笑,“不错。”
“这位证人亲眼目睹庆邑兵变,这点我没有撒谎,之所以让他谎称入京告御状,只不过是为了试探你一番,”杨宗道言语间对林珣似有讥讽之意,“想不到你如此按捺不住。”
他一面说,一面把目光移到王世勉的脸上。后者心下一片冰凉,当即跪地告罪,“陛下,孙辙武和林珣,的确是当年制造兵变的罪魁祸首,臣过去替孙辙武谎报军额,完全是受他们二人胁迫。”
皇帝冷哼一声,“谋反、贪污、滥杀无辜,林珣,你犯的每一条,都是死罪。”
林珣神色凄清,反复说:“臣没有谋反,亦绝不可能谋反。”
他的言语十分苍白,低弱的声音只能发出无力的辩解。
皇帝似充耳不闻,只在意一件事,“朕再问你一次,你与淮王,可曾联系过。”
林珣复重重磕头,额间的鲜血趟趟划过眼角,高声道:“不曾。”
皇帝叹了口气,挥了挥手,命人将他带走。
林珣悔意陡生,恳求道:“陛下,臣恳请您放过我的妻儿,我做的这些事情,他们并不知情,求您放过他们。”
皇帝沉声道:“早知如此,你做这些事情前,何不为你的妻儿考虑?”
顿了顿,又道:“你与淑妃……究竟是何情况。”
林珣自忖事已至此,没什么可隐瞒的,于是坦言:“我们年少时,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情愫,但自她入宫以后,我们从此便再无来往。过去的种种,不过是镜花水月罢了。”
黎昭文把殿上发生的事情转述给沁云,后者听得津津有味。
黎昭文长吁一口气,“我以后每日都要将朝中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你吗?”
“当然啦。”沁云瞬了瞬目,“裴越不在,家里清净了不少。姑娘你多和我说说朝中事,我才能解闷。”
黎昭文问道:“你在家中很无聊么?”
沁云摇首,笑道:“没有,我只是想每日都能与你多说些话。”
黎昭文摸了摸她的头,说道:“母亲过几日就到了,到时候我带你们出去玩。”
沁云双眸闪亮,面露喜悦之色,但转念一想,又道:“姑娘,你不是想做太子侍读么?你平日本来就忙,哪里还有空闲带我们游玩。现在林珣倒台,你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文渊阁讲学上。”
“你一个小姑娘,操心这么多做什么。”黎昭文笑容可掬,“之后的事,我自有安排。”
沁云回想前事,忽道:“对了,当初明明不是说好让唐管家去告御状么?为什么偏生又找让另一个人去面圣?”
“唐砥如今的容貌,和从前大不相同,就算林珣见到他,应该也认不出来。只是,他是我的管家,不好当面和林珣对峙,毕竟我和林珣多有来往。”
“如此说来,唐砥是顾及到我,才煞费苦心要寻找那位老人。”黎昭文稍作回想。
入京不久后,黎昭文便常常到林府走动,大概是在那时候,唐砥便已经在替她考虑和谋划了。
沁云叹道:“如今他得偿所愿,应该挺开心吧。姑娘你呢?你开心吗?”
黎昭文低垂眼睫,惘然出神,良久才道:“我也不知道我应不应该开心。”
“的确,因为还有顾景渊还没解决!”沁云愤愤然道:“你既知是顾景渊在算计林珣,为何不将此事告知林珣?他们二人互为对手,岂不是更好?”
黎昭文摇头道:“我要怎么告诉林珣,莫非我要告诉他,他和淑妃的过往,是顾景渊调查出来的?最初仕女图一事,只有我和顾景渊知道,如若我透露给林珣此事,顾景渊第一时间就会猜出是我所为。”
“你可以告诉林珣,孙辙武的银两在顾景渊那。”
“亏你想得出来。”黎昭文作势要打沁云,“本来他就在苦苦寻找那日窥见他秘密之人,我何必自投罗网。”
梳理各中联系,沁云不由一惊,“这么说来,他除了偷了孙辙武的赃款外,没做什么坏事嘛。”
“谋反难道不是坏事么?”黎昭文纠正她。
沁云茫然回答:“可是他现在还没有谋反。”
黎昭文不语,默然仰首,见阴云遮蔽弓月。
她想,顾景渊的态度便如这若隐若现的月色,捉摸不透。
“你觉得一个人的想法,会因一些变数而改变么?”黎昭文问。
“当然会了。”沁云给出肯定的答案,“比如我从前最喜欢的就是池州,跟你来京以后,我最喜欢的地方就变成京师了。”
此时一阵暖风拂面,黎昭文的心底随之泛起一片暖意,她挽住沁云的手臂,眼中颇有感动之意。
“所以你认为,顾景渊打算不谋反了?”沁云问。
“不知道。”黎昭文难以定论,“我和他接触不多,猜不透他的心思。”
“即使如此,那你就更应该多和他接触了,最好是成为挚交好友。”沁云为她出谋划策。
黎昭文不解:“为什么?我是要置他于死地的人,我为何要白费力气与他做好友。”
“越了解他,才能越知道他的弱点。”沁云眉飞色舞向她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你细细想想,对付一个人,不就是要找出他的痛处么?你们若是不亲近,你又怎能从蛛丝马迹中找出他的弱点。”
见黎昭文不语,她又道:“你适才之所以会问出那个问题,便是因你自己也有所动摇,你觉得他改邪归正,是不是?”
被说中了心事,黎昭文一时不知所措,“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但又不全然正确。即便我真想与顾景渊做朋友,他也不一定会同意,他知道我的心思……”
“什么心思?”
要杀他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