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全境沦陷的时候,陆定远已经升任旅长,兼任全军的督导,负责整肃军纪,指导军官提升军事素养,加强战术协同训练,定期组织实战演习。
这当然是省长陆定轩的无奈之举。他一个经济学出身的文人,在军中没有一个亲信,拉拢的那些军官除了金玉其外的酒囊饭袋,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没人知道陆定远这个没上过一天军校的野路子是怎么训练出现代化军队的,但是他的团的战斗力是有目共睹的,升任旅长之后,他所指挥的旅更是全军的精锐。
因此没有人比陆定远更适合主持这项军事改革。但是他淘汰思想陈旧的军官而提拔年轻军官,让陆定轩坐立不安,全军一半以上的军官都是陆定远挑选出来的,若是他们发动一场“陈桥兵变”,他这个省长就要当到头了。
但是陆定远好像完全没有一点私心,他的那点算计全都用在了如何安排自己行程,才能每周空出一顿晚饭回家去陪罗夕宸,以及回去的时候该给她带点什么东西。
陆定远每次回家之前,都会让高志成先打个电话告诉罗夕宸一声。他一向守诺,第一次失约是因为临时查办了一个中饱私囊的军需官。每一个牵涉其中的军官都在案件查清楚的当天晚上被击毙,由他亲自监督,全军少校以上军官观刑。而主谋是跟随前任督军多年的一个师长的儿子。
当他开着绿色的敞篷车飞驰在夜色中的时候,郊外一簇簇野花在随着土路的走势一上一下颠簸的车灯里若隐若现。他虽然想着罗夕宸应该已经睡下了,但还是觉得应该带点什么东西送给她,以表歉意,所以就停了车,在并不算明亮的车灯里挑剔着平时几乎无人注意但漫山遍野都是的野花。
迎春、海棠,苜蓿、雏菊,地黄、白头翁,漏芦、点地梅......罗夕宸因此见识了许多知名的不知名的、认识的不认识的野花。
陆定远带着一身早春的寒气和花香四溢的野花回来的时候,罗夕宸正在沙发旁的一盏台灯下看书。他捻亮灯说:“这么晚了,我以为你已经睡了。”
“高副官打电话说你要回来,吃晚饭了吗?”罗夕宸言语温柔,没有一点怒气。
“没有,”陆定远把那束还带着青草和泥土味的各种野花捧到罗夕宸面前,“晚饭前是要回来的,但是临时处理了点军务,荒郊野外又黑灯瞎火的,只有这个。”
“翰宸每次从外面回来,只会送我一些金玉首饰,不管什么,只要贵的就是好的,你比他细心多了。”她欣喜地接过那束野花,芳香钻进鼻子,沁入心脾,笑纹绽放在嘴角和她清亮的眸子里。
罗夕宸去厨房重新加热饭菜的时候,陆定远在客厅里翻箱倒柜,找不出任何一个东西可以放这一束野花。罗夕宸在厨房听着客厅里叮铃咣啷的声响,似是无奈又似是高兴,出来说:“家里没有花瓶。”
陆定远愣了愣,关上柜门,又去门口拿来自己的长筒军靴,问罗夕宸:“剪刀呢?有剪刀吗?”
罗夕宸从一个抽屉里取出剪刀递给他,看着他把那只牛皮军靴拦腰剪掉一多半,把野花一股脑全塞进去,然后放在窗台上。他端详了一会,又看看罗夕宸,她似乎有些嫌弃。
“熏不着它们,这是今天刚发的军靴,不打仗的时候,我干净着呢。”
“插花是有讲究的。”罗夕宸只是嫌弃他不懂得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于是把靴子里的花重新拿出来,按照曾经在家里跟母亲学过的插花技巧,仔细修剪,精心布局。
“练兵打仗的时候,军靴踏过,不知道败坏了多少野花野草,今日,也让这军靴托举托举它们。”这是陆定远第一次注意到他们军人脚下踩踏过的野花原来竟是这样美丽,但是转瞬之间,又有一种春水东流的惆怅涌上心头,他想起了栽倒在野花丛中的那些弟兄,想起了沈初霁曾经说起过的歌乐山间的山茶花。
在上海那间弥漫着淡淡霉味的公寓里,沈初霁枕在他的胳膊上望着从窗外洒进来的月光,突然回忆起了她在歌乐山的军统特训班时的日子。她告诉他,山茶花凋谢的时候,与别的花很不一样,它是整个花朵一起掉落的,所以又叫断头花。血一样鲜红的颜色,杀身成仁一样决绝的品格,这是战火纷飞的那个年代舍身投火的男人的生命,而这些男人的女人就是和大多数的花一样,在细水长流的等待里一点点凋零,她们把生命都花在了等父亲、等丈夫、等儿子的岁月里,最终被人遗忘。
陆定远当时还反驳,他的军队里曾经有一个从中央军派过来的女督导,她的能力一点都不逊色于他的任何一名团长,只是她的长官短视而善妒,把她的才华浪费在了打小报告上。但当沈初霁问起她的名字时,陆定远哑然了,她确实被遗忘了。
罗夕宸也会被遗忘吗?他的母亲大概是不会的,在上海滩能叫得出名字的没有几个,叫得出名字的女人更没几个,他的母亲穆瑾华应该可以算得上一个。他确信,如果罗夕宸只是能在几秒钟之内找出家里的一把剪刀,她一定会被遗忘。
他看着专注于吃饭的罗夕宸,筷子不停地戳着碗里的米饭,一直看到罗夕宸注意到他的目光,夹菜的动作也变得犹犹豫豫才开口:“你,想做生意吗?或者你有什么喜欢做的事吗?”
罗夕宸不知道陆定远为什么突然这样问,但还是认真地回答:“我除了画画也挺喜欢听戏的,但是最近外面有学生游行,我就很少出去了,在家看看书也挺好。做生意,倒是会一点,家里的生意以前都是我帮着打理的。”
这天晚上,月光做灯光,院子做戏台,陆定远第一次郑重地扮上穆桂英,为罗夕宸唱了出《穆桂英挂帅》。罗夕宸后来听过陆定远唱过许多京戏,黄梅戏、昆曲也听过几段,但都不及这天晚上的这出《穆桂英挂帅》圆润隽永而具有穿透力,甚至能穿过十年的光阴,在鲜血染红她身下的野花时,仍能在耳边清晰地响起。
从那天起,家里的窗台上永远都有一束插在军靴里盛放的野花,陆定远为了能在野花枯萎前换上新的,从一周回来一次变成了一周回来两次。最高兴的当然是那群每天都得面对陆定远那张阴晴不定的脸的士兵。因为他的训练已经不仅仅是严格而称得上是残酷了。常常在睡梦中也会突然响起刺耳的哨声,然后黑压压一群人集合在校场上背上负重来一次急行军,又或者是一次荷枪实弹的大规模演习。
但最让他们气愤的不是在天色微明的山间小道里一脚泥一脚水地跑步,而是带领和监督他们行军的根本不是人,他们追逐的仅仅是一只杂色皮毛的土狗。他们骂骂咧咧地追逐着前面像人一样矫健的步枪,口吐舌头大口呼吸地像狗一样顶着山风朝着目的地行进,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断断续续地发泄着怨气:“那狗、狗日的派一条狗来领队,自己倒——倒好,在家搂着老、老婆睡大觉。”
“那狗看我们像狗,你说他最狗,我看最该是狗的最像人。”
确实,步枪在队伍最前面,把他们甩开了十米远,像一个十几岁的先锋奔跑在薄雾里。那人刚说完话骂了一句“他妈的”突然加速了,因为他听见了咿咿呀呀的吊嗓子的声音:“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
晨光熹微,陆定远倚靠在车头,迎着山风,一直唱到步枪跑过来撞进他的怀里。他将步枪放在车上,抚摸着它背上有些湿漉漉的毛发,看一眼一个接一个跑过来趴倒在地上的一帮“菜狗”,贴在步枪的耳朵上嘟囔:“谁在里面开小差了,咬他去。”步枪就露出獠牙,凶狠地吼了两声。
陆定远从不会发出凶狠的声音,他更喜欢揶揄:“诸位老爹姥姥们,连条狗都不如了,好不好意思吃那一碗军粮啊,那可是你爹妈起早贪黑种下的麦子高粱、玉米谷子啊。”
地上瘫坐的菜狗还在哀叹今天的早饭没了,身后就响起了一阵炮声,随后薄雾里射出一阵子弹,将他们一个个都逼得站了起来,陆定远还在抚摸着步枪,他大笑,“请吧,我的老爹们。林子里面没武器没弹药没早饭,但是对面的敌人什么都有,想要什么自己去抢,机灵的能赶得上中午的面条,麻利的能吃得上晚上的汤面,干啥啥不行的,背包里面的砖头拿出来,把自己拍晕吧,等到明天早上我让步枪来找你们。”
他们几乎每个人都以一种敢怒不敢言的眼神看了陆定远最后一眼,然后走进眼前那片树林子里。看穿着,朝他们开枪的应该是一群粗布短衫的土匪,没想到他们使了那么多的银子托了那么多的关系才当上尉官和校官,居然要和一群土匪抢东西。
但是遭到第二轮攻击的时候就发现,那根本不是一群土匪,而是这片林子里的精兽。他们回身开枪时根本不需要瞄准就可以射击,子弹会贴着你身上任何一个位置划过,有时是脸颊,留下一道轻微的血口子,有时是胳膊或者腿,在衣衫上留下一个或者两个弹孔。如果不幸被子弹击中,那对他们来说才是枪法练得还不到家。
他们还极善伪装,披着树枝树叶趴在草丛里可以一动不动数个小时,然后出其不意把你撂倒在地。或许你刚刚见他还是一身粗布麻衣,再见时他已经穿着和你一样的黄绿色作训服了。近身肉搏你依旧不是他们的对手,当他们把你摔倒在地时才猛然想起:“他妈的,我刚刚还帮他躲过了一发子弹。”
没有人知道这群神秘之师来自哪里,一群菜狗只有一个少校、两个中校和三个上校以及一个上尉吃上了午饭,剩下的都是在晚上巴望着一口大锅里的汤面流口水。幸好,没有一个人真的拿砖头拍晕自己等着步枪第二天早上去找他。
陆定远在夜色里搅着锅里的面条,眼睛在每一个菜狗脸上流转,终于找到了和他一起吃午饭的那个上尉。他把勺子交给高志成,背着手走到上尉面前,说:“你不错啊,全军已经有一半的少尉以上军官经历了今天这样的训练,你是唯一一个吃上午饭的尉官。”
那上尉双手贴在裤缝上,挺拔的军姿告诉陆定远,他一定接受过系统而正规的军事训练。
“报告旅长,我是讲武堂最后一个毕业生。”那尉官的声音掷地有声,骄傲中还带着一丝不甘和愤怒。
陆定轩接任省长后干的第一件引起轩然大波的事就是裁撤讲武堂。没有了陆定远母亲的支持,全省80%的财政都用在了陆家军的军费上。武将当政自然不会吝啬这80%的财政,他只会觉得少买一门大炮、一条枪,他肩上的将星就会戴不住。但陆定轩却是个经济学出身的文官,钱袋子瘪了,就对不住自己因为十年苦读才架在鼻梁上的眼镜。所以,每签署一项军费拨款,他都觉得是有人在他身上剜了一块肉。
但他也清楚的知道,没有陆家军守着这座并州城,他这身中山装就会被扒下来压箱底。曾经,陆家军最引以为傲的就是从不拖欠克扣的军饷、可以和中央军比上一比的武器装备。所以陆定轩就算是打肿脸充胖子也不会去削减士兵的军饷和购买武器的开支,讲武堂这样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自然就成了他新官上任要烧的第一把火,名义上是精简机构,由各团各部在实战中培养脚踏实地的军官,实际上只不过是掩饰自己的无能而找的借口。
而陆定远也因为拒绝母亲的资金支持日渐地捉襟见肘。在他离开陈宁县回到并州城结婚的时候,由沈初霁担任第一个教官的特别训练班也从陈宁县搬到了更隐蔽的深山里。他们虽然也在军部档案室的军队名册里,却没有人见过他们。几个发现端倪的人以为陆定远在吃空饷,却碍于他的身份不敢上报,毕竟连省长也要忌惮他三分。
当罗夕宸得知他在用自己的积蓄支撑特训班的训练时,用一种决绝的眼神把自己的嫁妆全都交给了陆定远。那天的乌云出奇地多,不用拉窗帘,屋子里都看不见任何的家具。陆定远躺在沙发上盯着天花板,盘算着广德楼、得月楼还有他名下的面粉厂、棉纱厂、百货公司等等各种产业,像挤牙膏一样也只能挤出半年的军费。
他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之后突然听见楼梯上有响动,抬手拉开台灯,罗夕宸正捧着一个盒子下楼。她显然也没有睡着,头发还是晚饭时那样不见一丝凌乱,连睡衣也没有换。
她把带锁的紫檀木盒子放在茶几上,说:“这是我的嫁妆,你拿去用吧。”
“你怎么知道我缺钱?”陆定远嘴唇微张,惊讶地看着罗夕宸。
“你这几次回家都比以前早,回来的时候不是带着戏票就是街上的新鲜玩意儿,还有一身的酒气和脂粉味,红杏出墙和求人办事,我更想相信后者。”
陆定远扶额苦笑道:“我总算是知道罗翰宸为什么滴酒不沾目不斜视了,原来是有这么一个洞若观火的姐姐,”他把那紫檀木盒子重新放到罗夕宸手中,“我就算把我的兵就地解散,也不会用你的嫁妆来养他们。”
“只要你带出来的兵不是枪声一响就跪地求饶的孬兵,我的嫁妆就没有白花。”
“就算把你嫁妆都拿出来,能支撑几年,三年五年?可是战争十年八年也打不完。”
罗夕宸盯着陆定远半明半暗的脸看了很久,然后沉静地说:“那我就学你母亲,我做生意,养你的军队。”
黑幕一般的乌云突然就散了,客厅里大幕拉开一样突然明亮,月光从窗外射进来,笼罩着沉静而坚定的罗夕宸,她的眼睛像是漆黑海底的一颗夜明珠,昏黄的灯光映在她眼睛里,又像暗夜里的火炬,既可取暖,又可照明,热气通过空气向他扑来,在他身体的各处游走,最后汇聚到他孤单已久的心脏。
陆定远的名下的各个公司在不久之后陆续召开董事会议。罗夕宸穿着一件庄重而不失优雅的深色旗袍,以董事身份坐在会议桌第一把椅子上时,根本不会想到,她的生命正在蒸腾着走向巅峰,也在走向最后十年的倒计时。
这当然是省长陆定轩的无奈之举。他一个经济学出身的文人,在军中没有一个亲信,拉拢的那些军官除了金玉其外的酒囊饭袋,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没人知道陆定远这个没上过一天军校的野路子是怎么训练出现代化军队的,但是他的团的战斗力是有目共睹的,升任旅长之后,他所指挥的旅更是全军的精锐。
因此没有人比陆定远更适合主持这项军事改革。但是他淘汰思想陈旧的军官而提拔年轻军官,让陆定轩坐立不安,全军一半以上的军官都是陆定远挑选出来的,若是他们发动一场“陈桥兵变”,他这个省长就要当到头了。
但是陆定远好像完全没有一点私心,他的那点算计全都用在了如何安排自己行程,才能每周空出一顿晚饭回家去陪罗夕宸,以及回去的时候该给她带点什么东西。
陆定远每次回家之前,都会让高志成先打个电话告诉罗夕宸一声。他一向守诺,第一次失约是因为临时查办了一个中饱私囊的军需官。每一个牵涉其中的军官都在案件查清楚的当天晚上被击毙,由他亲自监督,全军少校以上军官观刑。而主谋是跟随前任督军多年的一个师长的儿子。
当他开着绿色的敞篷车飞驰在夜色中的时候,郊外一簇簇野花在随着土路的走势一上一下颠簸的车灯里若隐若现。他虽然想着罗夕宸应该已经睡下了,但还是觉得应该带点什么东西送给她,以表歉意,所以就停了车,在并不算明亮的车灯里挑剔着平时几乎无人注意但漫山遍野都是的野花。
迎春、海棠,苜蓿、雏菊,地黄、白头翁,漏芦、点地梅......罗夕宸因此见识了许多知名的不知名的、认识的不认识的野花。
陆定远带着一身早春的寒气和花香四溢的野花回来的时候,罗夕宸正在沙发旁的一盏台灯下看书。他捻亮灯说:“这么晚了,我以为你已经睡了。”
“高副官打电话说你要回来,吃晚饭了吗?”罗夕宸言语温柔,没有一点怒气。
“没有,”陆定远把那束还带着青草和泥土味的各种野花捧到罗夕宸面前,“晚饭前是要回来的,但是临时处理了点军务,荒郊野外又黑灯瞎火的,只有这个。”
“翰宸每次从外面回来,只会送我一些金玉首饰,不管什么,只要贵的就是好的,你比他细心多了。”她欣喜地接过那束野花,芳香钻进鼻子,沁入心脾,笑纹绽放在嘴角和她清亮的眸子里。
罗夕宸去厨房重新加热饭菜的时候,陆定远在客厅里翻箱倒柜,找不出任何一个东西可以放这一束野花。罗夕宸在厨房听着客厅里叮铃咣啷的声响,似是无奈又似是高兴,出来说:“家里没有花瓶。”
陆定远愣了愣,关上柜门,又去门口拿来自己的长筒军靴,问罗夕宸:“剪刀呢?有剪刀吗?”
罗夕宸从一个抽屉里取出剪刀递给他,看着他把那只牛皮军靴拦腰剪掉一多半,把野花一股脑全塞进去,然后放在窗台上。他端详了一会,又看看罗夕宸,她似乎有些嫌弃。
“熏不着它们,这是今天刚发的军靴,不打仗的时候,我干净着呢。”
“插花是有讲究的。”罗夕宸只是嫌弃他不懂得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于是把靴子里的花重新拿出来,按照曾经在家里跟母亲学过的插花技巧,仔细修剪,精心布局。
“练兵打仗的时候,军靴踏过,不知道败坏了多少野花野草,今日,也让这军靴托举托举它们。”这是陆定远第一次注意到他们军人脚下踩踏过的野花原来竟是这样美丽,但是转瞬之间,又有一种春水东流的惆怅涌上心头,他想起了栽倒在野花丛中的那些弟兄,想起了沈初霁曾经说起过的歌乐山间的山茶花。
在上海那间弥漫着淡淡霉味的公寓里,沈初霁枕在他的胳膊上望着从窗外洒进来的月光,突然回忆起了她在歌乐山的军统特训班时的日子。她告诉他,山茶花凋谢的时候,与别的花很不一样,它是整个花朵一起掉落的,所以又叫断头花。血一样鲜红的颜色,杀身成仁一样决绝的品格,这是战火纷飞的那个年代舍身投火的男人的生命,而这些男人的女人就是和大多数的花一样,在细水长流的等待里一点点凋零,她们把生命都花在了等父亲、等丈夫、等儿子的岁月里,最终被人遗忘。
陆定远当时还反驳,他的军队里曾经有一个从中央军派过来的女督导,她的能力一点都不逊色于他的任何一名团长,只是她的长官短视而善妒,把她的才华浪费在了打小报告上。但当沈初霁问起她的名字时,陆定远哑然了,她确实被遗忘了。
罗夕宸也会被遗忘吗?他的母亲大概是不会的,在上海滩能叫得出名字的没有几个,叫得出名字的女人更没几个,他的母亲穆瑾华应该可以算得上一个。他确信,如果罗夕宸只是能在几秒钟之内找出家里的一把剪刀,她一定会被遗忘。
他看着专注于吃饭的罗夕宸,筷子不停地戳着碗里的米饭,一直看到罗夕宸注意到他的目光,夹菜的动作也变得犹犹豫豫才开口:“你,想做生意吗?或者你有什么喜欢做的事吗?”
罗夕宸不知道陆定远为什么突然这样问,但还是认真地回答:“我除了画画也挺喜欢听戏的,但是最近外面有学生游行,我就很少出去了,在家看看书也挺好。做生意,倒是会一点,家里的生意以前都是我帮着打理的。”
这天晚上,月光做灯光,院子做戏台,陆定远第一次郑重地扮上穆桂英,为罗夕宸唱了出《穆桂英挂帅》。罗夕宸后来听过陆定远唱过许多京戏,黄梅戏、昆曲也听过几段,但都不及这天晚上的这出《穆桂英挂帅》圆润隽永而具有穿透力,甚至能穿过十年的光阴,在鲜血染红她身下的野花时,仍能在耳边清晰地响起。
从那天起,家里的窗台上永远都有一束插在军靴里盛放的野花,陆定远为了能在野花枯萎前换上新的,从一周回来一次变成了一周回来两次。最高兴的当然是那群每天都得面对陆定远那张阴晴不定的脸的士兵。因为他的训练已经不仅仅是严格而称得上是残酷了。常常在睡梦中也会突然响起刺耳的哨声,然后黑压压一群人集合在校场上背上负重来一次急行军,又或者是一次荷枪实弹的大规模演习。
但最让他们气愤的不是在天色微明的山间小道里一脚泥一脚水地跑步,而是带领和监督他们行军的根本不是人,他们追逐的仅仅是一只杂色皮毛的土狗。他们骂骂咧咧地追逐着前面像人一样矫健的步枪,口吐舌头大口呼吸地像狗一样顶着山风朝着目的地行进,一边喘着粗气一边断断续续地发泄着怨气:“那狗、狗日的派一条狗来领队,自己倒——倒好,在家搂着老、老婆睡大觉。”
“那狗看我们像狗,你说他最狗,我看最该是狗的最像人。”
确实,步枪在队伍最前面,把他们甩开了十米远,像一个十几岁的先锋奔跑在薄雾里。那人刚说完话骂了一句“他妈的”突然加速了,因为他听见了咿咿呀呀的吊嗓子的声音:“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
晨光熹微,陆定远倚靠在车头,迎着山风,一直唱到步枪跑过来撞进他的怀里。他将步枪放在车上,抚摸着它背上有些湿漉漉的毛发,看一眼一个接一个跑过来趴倒在地上的一帮“菜狗”,贴在步枪的耳朵上嘟囔:“谁在里面开小差了,咬他去。”步枪就露出獠牙,凶狠地吼了两声。
陆定远从不会发出凶狠的声音,他更喜欢揶揄:“诸位老爹姥姥们,连条狗都不如了,好不好意思吃那一碗军粮啊,那可是你爹妈起早贪黑种下的麦子高粱、玉米谷子啊。”
地上瘫坐的菜狗还在哀叹今天的早饭没了,身后就响起了一阵炮声,随后薄雾里射出一阵子弹,将他们一个个都逼得站了起来,陆定远还在抚摸着步枪,他大笑,“请吧,我的老爹们。林子里面没武器没弹药没早饭,但是对面的敌人什么都有,想要什么自己去抢,机灵的能赶得上中午的面条,麻利的能吃得上晚上的汤面,干啥啥不行的,背包里面的砖头拿出来,把自己拍晕吧,等到明天早上我让步枪来找你们。”
他们几乎每个人都以一种敢怒不敢言的眼神看了陆定远最后一眼,然后走进眼前那片树林子里。看穿着,朝他们开枪的应该是一群粗布短衫的土匪,没想到他们使了那么多的银子托了那么多的关系才当上尉官和校官,居然要和一群土匪抢东西。
但是遭到第二轮攻击的时候就发现,那根本不是一群土匪,而是这片林子里的精兽。他们回身开枪时根本不需要瞄准就可以射击,子弹会贴着你身上任何一个位置划过,有时是脸颊,留下一道轻微的血口子,有时是胳膊或者腿,在衣衫上留下一个或者两个弹孔。如果不幸被子弹击中,那对他们来说才是枪法练得还不到家。
他们还极善伪装,披着树枝树叶趴在草丛里可以一动不动数个小时,然后出其不意把你撂倒在地。或许你刚刚见他还是一身粗布麻衣,再见时他已经穿着和你一样的黄绿色作训服了。近身肉搏你依旧不是他们的对手,当他们把你摔倒在地时才猛然想起:“他妈的,我刚刚还帮他躲过了一发子弹。”
没有人知道这群神秘之师来自哪里,一群菜狗只有一个少校、两个中校和三个上校以及一个上尉吃上了午饭,剩下的都是在晚上巴望着一口大锅里的汤面流口水。幸好,没有一个人真的拿砖头拍晕自己等着步枪第二天早上去找他。
陆定远在夜色里搅着锅里的面条,眼睛在每一个菜狗脸上流转,终于找到了和他一起吃午饭的那个上尉。他把勺子交给高志成,背着手走到上尉面前,说:“你不错啊,全军已经有一半的少尉以上军官经历了今天这样的训练,你是唯一一个吃上午饭的尉官。”
那上尉双手贴在裤缝上,挺拔的军姿告诉陆定远,他一定接受过系统而正规的军事训练。
“报告旅长,我是讲武堂最后一个毕业生。”那尉官的声音掷地有声,骄傲中还带着一丝不甘和愤怒。
陆定轩接任省长后干的第一件引起轩然大波的事就是裁撤讲武堂。没有了陆定远母亲的支持,全省80%的财政都用在了陆家军的军费上。武将当政自然不会吝啬这80%的财政,他只会觉得少买一门大炮、一条枪,他肩上的将星就会戴不住。但陆定轩却是个经济学出身的文官,钱袋子瘪了,就对不住自己因为十年苦读才架在鼻梁上的眼镜。所以,每签署一项军费拨款,他都觉得是有人在他身上剜了一块肉。
但他也清楚的知道,没有陆家军守着这座并州城,他这身中山装就会被扒下来压箱底。曾经,陆家军最引以为傲的就是从不拖欠克扣的军饷、可以和中央军比上一比的武器装备。所以陆定轩就算是打肿脸充胖子也不会去削减士兵的军饷和购买武器的开支,讲武堂这样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自然就成了他新官上任要烧的第一把火,名义上是精简机构,由各团各部在实战中培养脚踏实地的军官,实际上只不过是掩饰自己的无能而找的借口。
而陆定远也因为拒绝母亲的资金支持日渐地捉襟见肘。在他离开陈宁县回到并州城结婚的时候,由沈初霁担任第一个教官的特别训练班也从陈宁县搬到了更隐蔽的深山里。他们虽然也在军部档案室的军队名册里,却没有人见过他们。几个发现端倪的人以为陆定远在吃空饷,却碍于他的身份不敢上报,毕竟连省长也要忌惮他三分。
当罗夕宸得知他在用自己的积蓄支撑特训班的训练时,用一种决绝的眼神把自己的嫁妆全都交给了陆定远。那天的乌云出奇地多,不用拉窗帘,屋子里都看不见任何的家具。陆定远躺在沙发上盯着天花板,盘算着广德楼、得月楼还有他名下的面粉厂、棉纱厂、百货公司等等各种产业,像挤牙膏一样也只能挤出半年的军费。
他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之后突然听见楼梯上有响动,抬手拉开台灯,罗夕宸正捧着一个盒子下楼。她显然也没有睡着,头发还是晚饭时那样不见一丝凌乱,连睡衣也没有换。
她把带锁的紫檀木盒子放在茶几上,说:“这是我的嫁妆,你拿去用吧。”
“你怎么知道我缺钱?”陆定远嘴唇微张,惊讶地看着罗夕宸。
“你这几次回家都比以前早,回来的时候不是带着戏票就是街上的新鲜玩意儿,还有一身的酒气和脂粉味,红杏出墙和求人办事,我更想相信后者。”
陆定远扶额苦笑道:“我总算是知道罗翰宸为什么滴酒不沾目不斜视了,原来是有这么一个洞若观火的姐姐,”他把那紫檀木盒子重新放到罗夕宸手中,“我就算把我的兵就地解散,也不会用你的嫁妆来养他们。”
“只要你带出来的兵不是枪声一响就跪地求饶的孬兵,我的嫁妆就没有白花。”
“就算把你嫁妆都拿出来,能支撑几年,三年五年?可是战争十年八年也打不完。”
罗夕宸盯着陆定远半明半暗的脸看了很久,然后沉静地说:“那我就学你母亲,我做生意,养你的军队。”
黑幕一般的乌云突然就散了,客厅里大幕拉开一样突然明亮,月光从窗外射进来,笼罩着沉静而坚定的罗夕宸,她的眼睛像是漆黑海底的一颗夜明珠,昏黄的灯光映在她眼睛里,又像暗夜里的火炬,既可取暖,又可照明,热气通过空气向他扑来,在他身体的各处游走,最后汇聚到他孤单已久的心脏。
陆定远的名下的各个公司在不久之后陆续召开董事会议。罗夕宸穿着一件庄重而不失优雅的深色旗袍,以董事身份坐在会议桌第一把椅子上时,根本不会想到,她的生命正在蒸腾着走向巅峰,也在走向最后十年的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