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村的广场上,纺织教学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织女身姿似燕,灵动地穿梭在人群中,热情洋溢地指导村民编织。其发如墨绸,随风飘拂,一袭五彩霓裳,恰似绮霞,每举步皆踏出灵动之韵,所经之处,光芒自显。
她双手仿若花间彩蝶,纤指轻拈绚丽丝线,如握天边霓虹,旋即于空中翩然舞动。时而轻巧绕线于梭,动作行云流水;时而细调经纬之角,眼神专注细腻。其举手投足,尽显娴熟从容。于织女而言,编织非劳作,乃精妙绝伦之演绎,一举一动皆自信洒脱。
村民们目不转睛地学习,或微微前倾,欲细察织女每一举动微末之处。或低声交语,间或发出由衷赞叹。一少女紧盯织女的手,不自觉于手中模仿,面上略带紧张与期许。一老媪,边观织女演示,边颔首不已,口中喃喃,与同行姑婆分享惊叹。
微风轻拂,裹挟着丝丝缕缕独属于人间烟火的气息。
织女下意识抬眸,目光刹那间被一道挺拔身影吸引。
只见牛郎肩挑水桶,步伐沉稳地穿过广场。阳光倾洒,勾勒出他利落的身形,散发着温润的光泽。
恰在此时,牛郎也抬头,与织女的目光在空中交汇。
他的脚步猛地一滞,水桶里的水晃出不少,溅湿了鞋面。
之前,家中老牛突然口吐人言,说有一位命中注定的女子会成为他的妻子,让他去桃花水畔寻。
牛郎又惊又怕,他虽生活艰辛,也会渴望有个温暖的家,但并不愿意拖累女子与他受苦,而且这样离奇的事让他难以接受。
他稳住老牛,毫不犹豫地前往陈塘关内,寻草堂老师处置。
后来又出了妖灵这一档子事儿,事情走向已经脱离了他的想象极限。
好在老牛还是他的老牛,杨教头与圣母娘娘去救那水畔女子,殷夫人与神女娘娘亲自出手探查妖灵之事,想必都会有一个好结果。
至于妖灵所言与他有缘的那位女子,在他心中,实则太过荒诞。姻缘之事,岂能是妖灵一言而决。莫说他没有心思娶妻,便是有心思,这样得来的缘分难道还能长久不成。自己母亲的悲剧,不该再重复了。
他以为自己和那位未谋面的女子不会再有交集,生活还是会如往常一样,陪着老父和老牛平淡度过。
老父亲年轻时固然不做人,不顾家,动辄打骂,可他现在瘫了,作为儿子不能不管,一日两顿稀粥还是能给他吃进去的。日子熬一天,是一天。
然而,当他第一次在广场上看到织女,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波澜。只因妖灵附身老牛时,曾为他描述过那女子的模样,与眼前的织女渐渐重合。
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位女子竟是天上的仙女。妖灵之心,何其毒也。妖灵之能,何其狠也。仙女与凡人,如何能在一起。难道仙女还能抛弃仙骨,变为凡人,甘心与他共历百世劫难,方能再求超脱不成。
牛郎终究孤陋寡闻,不知天庭云华长公主瑶姬之事。
仙女的美貌不足以令他动容,让他触动的是,织女因金梭之事,心怀愧疚,来到村子里教大家纺织刺绣,一心想要弥补过错,可见她正直善良。对待村民,耐心热情。诸般举动,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皆彰勇毅担当之德。这样的女子,如斯美好。
从那以后,织女在广场授课,牛郎总会不自觉地路过。
受母亲影响,牛郎素来极重礼仪,然逢织女,方寸遂乱。每每察觉到织女的目光,哪怕只是余光扫到,他都会像被什么驱赶着,迅速侧身,快步离开。
他的内心充满矛盾,自惭形秽之人,也会想要靠近美好。
牛郎只觉织女授课光彩照人,像天上最耀眼的星辰,令他不敢直视。
织女第一次注意到牛郎时,印象深刻的是他那无人能及的俊秀。双眸若藏璀璨星河,澄澈而明亮。鼻梁高挺,唇微抿,青涩腼腆之态尽显。这般出众的外表,在一众村民之中,恰如鹤立鸡群,尤其可怜可爱。
过去,在那浩渺无垠的星河之中,织女除了精心编织绚丽多彩的云霞天衣,还热衷于悄悄窥探人间。最爱看那山川湖海,美丽生灵。
林间的梅花鹿,纯真质朴。柔棕绒毛,细腻光泽,纯净无垢。鹿角分叉有致,宛若精琢之枝,天然质朴。眼眸灵动,清澈明亮。每至溪边饮水,姿态轻盈且小心翼翼。
草原上的白马,俊朗美丽。皎白似雪,泛柔和光,仿若银河。高大挺拔,线条流畅,稳健有力。奔行之际,四蹄生风,矫健若电,潇洒俊逸。
深海中的白鲸,优雅憨厚。通体莹白,宛若海之精灵,光润细腻,尽显憨态。游弋之时,轻盈优雅,巨鳍摆处,驱体徐行,诸般动作皆含韵。其与同伴相嬉,温和有礼,偶或相触,若轻言问候。
花丛间的蝴蝶,灵动神秘。若精妙刺绣,花色繁复迷人,恍若银河闪烁之星芒,或具灵动条纹,恰似自然亲绘之神秘符号。于花丛间翩跹起舞,映于日光之下,投梦幻之影。携丝丝缕缕花香,轻盈优美,从不伤花,唯轻栖而采撷花蜜,温和友善。
山林里的豹子,勇敢坚韧。毛呈金黄,耀耀生光。黑斑匀布,恰似繁星坠地。身姿矫健,强壮敏捷。昂首阔步,威风凛凛,勇而无畏。然亦循自然之规,不妄杀无辜。
世间一切美丽的事物,都能轻而易举地让织女心生欢喜。
织女见牛郎,心中不断泛起涟漪,欢喜在初见的这一眼悄然滋生。这份喜欢,就如同她瞧见那些漂亮生灵时的心动。
但是,每次牛郎见她,都是留下匆忙离去的背影,并不与她讲话,仿若躲避瘟神一样。
织女见他如此,前两次还满是好奇与探究。
这一次次的躲避,就让织女心里又气又闷了,更多了几分不服气。
趁着大姐绛女外出,她偷偷临凡多次,何时被如此冷落过?
梅花鹿耳摇目喜,奔而亲之,以角轻触其裙。
白马洁白如雪,鬃尾若银河流动,长嘶一声,优雅趋前,俯首任其抚颈。
白鲸探额而出,摆鳍欢跃,溅起晶莹水花,逗得织女笑语嫣然,伸手轻抚。
彩蝶扇动绣翼,环舞翩跹,以妙姿迎之,数只落于其指尖、肩头。
豹毛金黄,斑若繁星,敛其威风,缓踱至织女脚畔,卧而蹭之,喉间轻响。
织女与诸兽亲昵互动,或抚其毛,或挠其颔,欢声笑语。心间满是欢愉,只觉人间之趣尤甚。
这些美丽的生灵,皆对自己亲昵非常,每见自己到来,皆踊跃趋近,柔顺就抚,其情热甚,视己如至亲。
织女初见牛郎,便觉其与白鲸、白马、梅花鹿、豹子、彩蝶等等一样,都是如斯美丽的生灵。为何牛郎便不肯与自己亲近呢?思至此,织女心中委屈顿生,酸涩蔓延。
当下便暗自决定,非要多与牛郎接触,定要让牛郎心甘情愿和她说话。
牛郎挑水回家,给老牛兑好草料,收拾院子,一边劳作,一边警告自己定要收起一切不该有的思绪。
他告诫自己,织女这般超凡脱俗的仙女,来自遥不可及的星河。而自己,不过是一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凡人,每日为了生计劳作,住着简陋的房屋,吃着粗茶淡饭。在草堂求学时,他甚至没有修成什么像样的法术。他与织女之间,宛如隔着一道无法跨越的天堑,是完完全全两个世界。
妖灵的法术,已经被破了,他没有去桃花水畔,她也逃离了束缚,不需要他相救,他们没有缘分了。
但是,他每次见到织女,都会心跳加速,都会面红耳赤。在强烈的自我拉扯中,他只能慌慌张张地低下头,脚步匆匆离开。
陈塘关草堂
从精卫村出来,敖丙与殷夫人等人汇合。
众人一合计,晓得这边尚算可控,便决定先回陈塘关。
妖灵已经被静娘控制住了,前因后果也知道的差不多了,后续很多事却要回去陈塘关,依靠齐国主的身份才能办。
而且搬迁之事繁杂,都需要殷夫人坐镇居中指挥调整,她不可能久留于外,很多事副将不敢做主。
回到草堂后,三方皆将自己所见所闻说与大家听。
杨婵也将静娘举动,一一告知殷夫人。
“只是清掉一些记忆?岂非太便宜他们。”殷夫人全程听了村老与老祭司的对话,气的七窍生烟。身为女子,听闻此等算计,如何还能冷静。
三方对了情报,殷夫人那边的消息是最让人生气的。
“婶娘,这么看来,静娘在村里深得人心,用不了多久就能让那村老与祭司让位。等静娘改了那村里的荒谬旧俗,精卫村便与其他村落无异。”敖丙说道,“介时搬迁在即,精卫村也不用婶娘多操心了,我观那静娘颇有几分类婶娘呢。”
“我也觉得,那静娘与您有几分像。”杨婵马上点头。
“真的吗?她像我?”殷夫人捧着脸,马上就开心起来了。
敖丙脸上的笑意不自觉加深,婶娘和哪吒一个性子,好哄。
“我想,精卫村的事还是留给静娘自己处置吧,她完全有能力应对。”杨婵深吸一口气,静娘带给她太多震撼了,这样强健有力的灵魂,在女子之中太难得了。
她只在殷夫人身上感受到的美好品质,出现在了陈塘关外其他女子身上,这是个好现象。
“若齐国之女皆如静娘一般,都像婶娘一样,就好了。”敖丙从前只在东海、总兵府、北俱芦洲来回,接触的也都不是凡人之事,所以这是他第一次俯瞰村民日常,晓得生民之烦恼,“我也觉得她可以把精卫村管的很好的,就像她开的那家纺织场一样好。”
殷夫人放下手,“好吧,既然你们都这么说,先让静娘自己处理几天,不行的话,我再来一趟。”
“不过,精卫村涉及的远古上古之事,恐怕不止于那村老与老祭司记忆中的那点。”杨婵转而提及桃花水中的封印,大胆假设,“虽然不知那封印里是什么,但我曾见九尾狐妖灵沾染的道韵溶于水,也许那封印里中就是青丘墟。”
妖灵总说自己是青丘墟出来的,却说不出青丘墟在哪里。
村老与老祭司是精卫村里的掌权人,他们掌握的那些秘密,恐怕是要临死前才会告知继承人的。
口口相传必有损耗,传承到他们手里的也是支离破碎、只言片语,只讲述了他们是怎么背叛九尾狐的信仰,怎么压制族中的女子,怎么搬到精卫村,怎么蒙骗九尾狐妖灵的糟粕算计。
其余有用的术法、阵法、加法、减法,是一点没传下来。
今人难罚古人事,殷夫人身为齐国主,即便再生气,也不可能惩罚如今精卫村里那些不晓得真相的凡人,也不可能去坟地里把静娘的那些祖先拉出来鞭尸。
而且从律令的角度看,村老和老祭司虽然心怀鬼胎,但遵纪守法,就算他们承认当初让九尾狐妖灵给族里的女子下妖术,让女子们甘心情愿做贤妻良母,将所有收入交给父亲和丈夫,殷夫人也很难按照哪一条律令来惩罚他们。
因为现在的世道,就是如此。这种妖术,甚至一般被叫做赐福。某些极端渴求香火的神明,也会应信徒所求,降下类似的这种福气,潜移默化的改变女子,多数是一些类似于心理暗示的手段。只是,精卫村做的太极端了。除了那九尾狐妖灵,估计没哪个正神,会直接帮他们上手直接蒙蔽女子灵魂了。
毕竟,祈求神明让自己的妻子贤良,是男人们常做的,也是社会认可的。
律令可以规定不得强迫婚姻,这是与放奴令一起来的。
但是律令不能超脱于社会意识存在,不可能出一条律令,禁制男子要求女子贤良。
而且,九尾狐神也是一位正神,是死了很久的正神。村老和老祭司的行为,虽然殷夫人与杨婵都认为是错的,但祭祀正神本身不违法。妖灵的降福做法,是违背九尾狐姻缘道的,但也很难用因果进行惩处。毕竟女子受苦受难的因果,直接关联到了她们的父亲和丈夫身上。
杨婵能做的,就是将这因果逆转,把精卫村女子曾经遭受的苦难,平等的回报给造孽之人,直到因果两清。
所以,很快精卫村的风评就会大掉角,成为男德村的典范。需要等这一代活人的因果算完,才能恢复正常。
离开前,她看见村老的妻子把他的私房钱都收罗走了,还丢给他一盆脏衣服,村老就像中邪一样去河边洗衣服,那里蹲了一排逆来顺受的男子,吭哧吭哧洗洗刷刷。
静娘回家看到以后,都惊呆了,还收获了父亲还来的她这些年在纺织场的报酬。
而那些与妻子相濡以沫,相互扶持,真正相敬如宾的家庭,即便女子也接受了赐福变得贤良,任劳任怨,却因为没有被丈夫磋磨,所以没有这一重因果可算。
至于已经死去的那些,因果却连接去了桃花水底,杨婵难免怀疑精卫村村民的灵魂,死后到底去没去地府。
“我觉得还是律令有问题。”敖丙想了想,小脸肃然,向着殷夫人抱拳躬身,正色说道,“宜立规于祈神之辞,勿使众人妄求诸事。”
人心是控制不住的。殷夫人心中叹息,但是求神之事,确实是该规范了,有规矩就比没有强,
“丙儿所言有理,我回去即刻聚众人相商,往昔仅规定村中每月大祭,祀龙神、水神诸事,然各村寨旧有祭神之举,未遑顾及。”殷夫人亦敛容肃然回道。
孩子这么认真的提出建议,做家长的也必须有回应,不能打击孩子的自信。
很多村落都有了自己的保护神,村民求神,付出香火,神明自有回应,确实是得规范一下,类似这种擦边的“赐福”必须免掉,就用不许干涉凡人心智的理由吧,“我当奏于大王,将列于天书之诸神规而范之,使其明晓大义。”
杨婵顺着因果看去,根本问题还在集体意识孱弱上。要是都让凡人去修仙就好了,大多数神明难以直接影响修士的心智,或者问一问静娘那大巫的传承,那个好像是凡人也能用的。
见殷夫人与敖丙肃然相对,杨婵也不自觉的正经说道:“欲护女子免罹迫害,当变众人之念,当增修士之数,或寻古之巫道。不然,虽有律令,亦难止村民提类此之求,且不能禁神明私应信徒。”
得,我也学会拿腔拿调的说话了。
敖丙想到自己那些已经被封为河神的堂哥、表哥们,“我听闻,诸事之中,有为则生孽者,神明必不应信徒之求。此等罪孽昭然,若神明助之,便是作恶,必堕为妖。如信徒欲杀其妻而祈于神,神明决然不应验其愿。”
摩昂拍了拍小龙的头,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回道:“然诸事之中,为之而无孽者,如使信徒之妻柔顺忍耐,此因果唯系于夫妻之间,不及神明。神明为求香火之盛,必为之。纵神明本不司掌姻缘之道,亦得以赐美德之名行赐福之事。”
杨婵恍然,“妖灵所为便是如此,即便那只黑狐狸口口声声提及其主人执掌姻缘,其行亦非循其主之姻缘道,而是以妖灵的妖法进行的所谓赐福。”
静娘受苦,但苦难本身来自她的丈夫行为不端,而非妖灵和父亲的直接侵害,所以报应也在她丈夫身上,她丈夫瘫痪了。她父亲的因果,最直接体现在钱财上,他把这些年支取的银钱都还了。
但妖灵和静娘的父亲身上,是没有孽债的。
这是精卫村集体意识认可女子便应当贤良淑德、逆来顺受,导致的结果。
也就是说精卫村认为女子恭顺谦卑、敬爱丈夫是美德,静娘的父亲要求她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强迫她这样做,自然也是正确的。
好在,精卫村之外,大商的社会意识还没有到,认为女子在夫家受苦是理所应当的。在倡导女子恭顺的时候,也没有到,将女子当成男子可以随意处置的物件的地步。
牛郎的父亲会瘫痪,就是他造孽的果。
但是,这即意味着,当作为天地主角的人族集体认可一件本来错误的事,是正确的时候,冥冥中的规则便也会认为这是对的,道就会出错。
理论上女子也可以求神,让自己的丈夫顾家,但这很难,因为社会意识不认为一个男人必须顾自己的小家,这并没有成为一条规则。
伸手扰乱天机之后,杨婵又取出宝莲灯,放出毫光护持。
敖丙不知其意,但也同步取出了混沌珠,再布下一层毫光。
“道是错的,无论如何做都很难对。”杨婵斩钉截铁说道:“我们要把姻缘道改了才行。”
殷夫人头脑风暴、举一反三,“姻缘道之外,还有纲常道、天伦道,若是以此推之,君王祭神,可求天下臣民无悖逆之心。父母祀神,能令子女恭顺听命、唯命是从。所以,当变众人之念,才能更易其道。”
摩昂没想到殷夫人与杨婵一问一答,竟然会说到这个程度,他不得不提醒,“齐国主当知,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妻之道。前两者即纲常道、天伦道,由天帝掌控。后者即姻缘道,由王母执掌。”更易其道,谈何容易。好高骛远,登高跌重。
殷夫人点点头,她如何不知这三道在谁手上,正因为在那两位手中,才可怖啊。所以,之前她才会说时候未到。
作为一名合格的宗室女,姻缘她可能理解的不够深,但她深刻的明白纲常伦理的本质。
说严重一点,一旦众人之念演化到这个程度,那么,不论是非之忠孝节,就会成为凡人背负之巨山,沉重难荷。且此风若盛,则阶级必固,演进之路绝,女子为奴,人间必如滞水之渊,毫无生气。
之前一直没想过这档子事儿,只想封神之后的好处了,却忘了人心最难测,因果、冤孽不可能规范到方方面面去,总有些空子是可以钻的。
“欲变众人之念,需教育,需发展,需修炼,需时久矣。此过渡之期当如何?纵我等不能制村民,亦难束神明,可有术以限香火之递?”殷夫人想到,既然神明是为了香火应愿,香火到不了神明手中,不就好了嘛。
“若市易之理,虽买卖双方皆意许之,然财帛不得交割,则交易必废。”从大阵走出的赵公明,刚好听见殷夫人的话,便跟着说了几句。
“啊,我知道了,我知道该找谁了。”杨婵突然想起朝歌那位。
北俱芦洲太华山西岳神女庙
杨婵本尊素手轻扬,刹那间,无数缕光芒从掌心迸发而出,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罗网。罗网纹路仿若流动的星河,散发着神秘而强大的力量,缓缓铺展开来。
须臾间,朝歌城的景象清晰呈现。雕梁画栋的宫殿在日光下金碧辉煌,檐角悬挂的铜铃被微风拂动,发出清脆的声响,就连城中百姓的欢声笑语,都透过罗网,清晰地传至庙内。
杨婵意念微动,罗网泛起一阵涟漪。
不多时,效法娘娘的身影率先出现在罗网之中,她周身笼罩着一层柔和的光晕。紧接着,人皇妙阔步而来,她头戴冕旒,举手投足间尽显帝王威严。
杨婵神色凝重,一道道金色符文从指尖迸发而出,融入罗网之中。她将精卫村之事与效法娘娘、人皇分说明白,人皇妙尚未如何,效法娘娘已然皱起眉头。
若是神明肆意通过“赐福”干涉人族的意志,必然会导致人间秩序混乱,长此以往,神明、香火与信徒之间的关系失衡,乱象丛生,必将引发动荡。
随着杨婵指尖轻点,一条条目在罗网上亮起刺目光芒。
神明勿得僭越,擅操人族之思虑、左右其决。人族禀性灵明,自来享有自主之权,发展演进之路,当凭自身筹谋,断不容神明妄加干涉。然当下乱象频现,神明借 “赐福” 肆意扰乱人族决策。故立条规,峻法以约香火供奉,绝神明凭信众盲目尊崇而无尽需索之径。四方庙宇供奉之规,咸以本地民生为据,审慎裁定,期于至善,以保人间太平。
罗网前,人皇妙目光如炬,紧紧凝视着浮现的条文。效法娘娘则微微颔首,陷入沉思。
一连十来天,李靖也没能用上罗网与夫人沟通上天一事,每次来都是人皇在占用,他也不敢说什么。眼见三日之期已过,他颇为无奈的与哪吒滞留在朝歌。
精卫村
自桃林回来以后,村老和祭司像是变了个人似的。
他们再也没在静娘面前提过让她再嫁的事儿,以往张口闭口的男尊女卑、上古辉煌,如今也鲜少挂在嘴边。
村老看着家里忙碌的女人们,眼神里多了几分尊重和理解,开始帮手干家务。祭司在主持村中祭祀事务时,也开始倾听女人们的意见。
村子里的氛围渐渐有了变化,女人们不再像从前那样畏畏缩缩,她们挺直了腰板,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静娘深藏功与名,只是一味调教妖灵,定要叫它们俯首帖耳才行。
织女身姿似燕,灵动地穿梭在人群中,热情洋溢地指导村民编织。其发如墨绸,随风飘拂,一袭五彩霓裳,恰似绮霞,每举步皆踏出灵动之韵,所经之处,光芒自显。
她双手仿若花间彩蝶,纤指轻拈绚丽丝线,如握天边霓虹,旋即于空中翩然舞动。时而轻巧绕线于梭,动作行云流水;时而细调经纬之角,眼神专注细腻。其举手投足,尽显娴熟从容。于织女而言,编织非劳作,乃精妙绝伦之演绎,一举一动皆自信洒脱。
村民们目不转睛地学习,或微微前倾,欲细察织女每一举动微末之处。或低声交语,间或发出由衷赞叹。一少女紧盯织女的手,不自觉于手中模仿,面上略带紧张与期许。一老媪,边观织女演示,边颔首不已,口中喃喃,与同行姑婆分享惊叹。
微风轻拂,裹挟着丝丝缕缕独属于人间烟火的气息。
织女下意识抬眸,目光刹那间被一道挺拔身影吸引。
只见牛郎肩挑水桶,步伐沉稳地穿过广场。阳光倾洒,勾勒出他利落的身形,散发着温润的光泽。
恰在此时,牛郎也抬头,与织女的目光在空中交汇。
他的脚步猛地一滞,水桶里的水晃出不少,溅湿了鞋面。
之前,家中老牛突然口吐人言,说有一位命中注定的女子会成为他的妻子,让他去桃花水畔寻。
牛郎又惊又怕,他虽生活艰辛,也会渴望有个温暖的家,但并不愿意拖累女子与他受苦,而且这样离奇的事让他难以接受。
他稳住老牛,毫不犹豫地前往陈塘关内,寻草堂老师处置。
后来又出了妖灵这一档子事儿,事情走向已经脱离了他的想象极限。
好在老牛还是他的老牛,杨教头与圣母娘娘去救那水畔女子,殷夫人与神女娘娘亲自出手探查妖灵之事,想必都会有一个好结果。
至于妖灵所言与他有缘的那位女子,在他心中,实则太过荒诞。姻缘之事,岂能是妖灵一言而决。莫说他没有心思娶妻,便是有心思,这样得来的缘分难道还能长久不成。自己母亲的悲剧,不该再重复了。
他以为自己和那位未谋面的女子不会再有交集,生活还是会如往常一样,陪着老父和老牛平淡度过。
老父亲年轻时固然不做人,不顾家,动辄打骂,可他现在瘫了,作为儿子不能不管,一日两顿稀粥还是能给他吃进去的。日子熬一天,是一天。
然而,当他第一次在广场上看到织女,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波澜。只因妖灵附身老牛时,曾为他描述过那女子的模样,与眼前的织女渐渐重合。
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位女子竟是天上的仙女。妖灵之心,何其毒也。妖灵之能,何其狠也。仙女与凡人,如何能在一起。难道仙女还能抛弃仙骨,变为凡人,甘心与他共历百世劫难,方能再求超脱不成。
牛郎终究孤陋寡闻,不知天庭云华长公主瑶姬之事。
仙女的美貌不足以令他动容,让他触动的是,织女因金梭之事,心怀愧疚,来到村子里教大家纺织刺绣,一心想要弥补过错,可见她正直善良。对待村民,耐心热情。诸般举动,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皆彰勇毅担当之德。这样的女子,如斯美好。
从那以后,织女在广场授课,牛郎总会不自觉地路过。
受母亲影响,牛郎素来极重礼仪,然逢织女,方寸遂乱。每每察觉到织女的目光,哪怕只是余光扫到,他都会像被什么驱赶着,迅速侧身,快步离开。
他的内心充满矛盾,自惭形秽之人,也会想要靠近美好。
牛郎只觉织女授课光彩照人,像天上最耀眼的星辰,令他不敢直视。
织女第一次注意到牛郎时,印象深刻的是他那无人能及的俊秀。双眸若藏璀璨星河,澄澈而明亮。鼻梁高挺,唇微抿,青涩腼腆之态尽显。这般出众的外表,在一众村民之中,恰如鹤立鸡群,尤其可怜可爱。
过去,在那浩渺无垠的星河之中,织女除了精心编织绚丽多彩的云霞天衣,还热衷于悄悄窥探人间。最爱看那山川湖海,美丽生灵。
林间的梅花鹿,纯真质朴。柔棕绒毛,细腻光泽,纯净无垢。鹿角分叉有致,宛若精琢之枝,天然质朴。眼眸灵动,清澈明亮。每至溪边饮水,姿态轻盈且小心翼翼。
草原上的白马,俊朗美丽。皎白似雪,泛柔和光,仿若银河。高大挺拔,线条流畅,稳健有力。奔行之际,四蹄生风,矫健若电,潇洒俊逸。
深海中的白鲸,优雅憨厚。通体莹白,宛若海之精灵,光润细腻,尽显憨态。游弋之时,轻盈优雅,巨鳍摆处,驱体徐行,诸般动作皆含韵。其与同伴相嬉,温和有礼,偶或相触,若轻言问候。
花丛间的蝴蝶,灵动神秘。若精妙刺绣,花色繁复迷人,恍若银河闪烁之星芒,或具灵动条纹,恰似自然亲绘之神秘符号。于花丛间翩跹起舞,映于日光之下,投梦幻之影。携丝丝缕缕花香,轻盈优美,从不伤花,唯轻栖而采撷花蜜,温和友善。
山林里的豹子,勇敢坚韧。毛呈金黄,耀耀生光。黑斑匀布,恰似繁星坠地。身姿矫健,强壮敏捷。昂首阔步,威风凛凛,勇而无畏。然亦循自然之规,不妄杀无辜。
世间一切美丽的事物,都能轻而易举地让织女心生欢喜。
织女见牛郎,心中不断泛起涟漪,欢喜在初见的这一眼悄然滋生。这份喜欢,就如同她瞧见那些漂亮生灵时的心动。
但是,每次牛郎见她,都是留下匆忙离去的背影,并不与她讲话,仿若躲避瘟神一样。
织女见他如此,前两次还满是好奇与探究。
这一次次的躲避,就让织女心里又气又闷了,更多了几分不服气。
趁着大姐绛女外出,她偷偷临凡多次,何时被如此冷落过?
梅花鹿耳摇目喜,奔而亲之,以角轻触其裙。
白马洁白如雪,鬃尾若银河流动,长嘶一声,优雅趋前,俯首任其抚颈。
白鲸探额而出,摆鳍欢跃,溅起晶莹水花,逗得织女笑语嫣然,伸手轻抚。
彩蝶扇动绣翼,环舞翩跹,以妙姿迎之,数只落于其指尖、肩头。
豹毛金黄,斑若繁星,敛其威风,缓踱至织女脚畔,卧而蹭之,喉间轻响。
织女与诸兽亲昵互动,或抚其毛,或挠其颔,欢声笑语。心间满是欢愉,只觉人间之趣尤甚。
这些美丽的生灵,皆对自己亲昵非常,每见自己到来,皆踊跃趋近,柔顺就抚,其情热甚,视己如至亲。
织女初见牛郎,便觉其与白鲸、白马、梅花鹿、豹子、彩蝶等等一样,都是如斯美丽的生灵。为何牛郎便不肯与自己亲近呢?思至此,织女心中委屈顿生,酸涩蔓延。
当下便暗自决定,非要多与牛郎接触,定要让牛郎心甘情愿和她说话。
牛郎挑水回家,给老牛兑好草料,收拾院子,一边劳作,一边警告自己定要收起一切不该有的思绪。
他告诫自己,织女这般超凡脱俗的仙女,来自遥不可及的星河。而自己,不过是一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凡人,每日为了生计劳作,住着简陋的房屋,吃着粗茶淡饭。在草堂求学时,他甚至没有修成什么像样的法术。他与织女之间,宛如隔着一道无法跨越的天堑,是完完全全两个世界。
妖灵的法术,已经被破了,他没有去桃花水畔,她也逃离了束缚,不需要他相救,他们没有缘分了。
但是,他每次见到织女,都会心跳加速,都会面红耳赤。在强烈的自我拉扯中,他只能慌慌张张地低下头,脚步匆匆离开。
陈塘关草堂
从精卫村出来,敖丙与殷夫人等人汇合。
众人一合计,晓得这边尚算可控,便决定先回陈塘关。
妖灵已经被静娘控制住了,前因后果也知道的差不多了,后续很多事却要回去陈塘关,依靠齐国主的身份才能办。
而且搬迁之事繁杂,都需要殷夫人坐镇居中指挥调整,她不可能久留于外,很多事副将不敢做主。
回到草堂后,三方皆将自己所见所闻说与大家听。
杨婵也将静娘举动,一一告知殷夫人。
“只是清掉一些记忆?岂非太便宜他们。”殷夫人全程听了村老与老祭司的对话,气的七窍生烟。身为女子,听闻此等算计,如何还能冷静。
三方对了情报,殷夫人那边的消息是最让人生气的。
“婶娘,这么看来,静娘在村里深得人心,用不了多久就能让那村老与祭司让位。等静娘改了那村里的荒谬旧俗,精卫村便与其他村落无异。”敖丙说道,“介时搬迁在即,精卫村也不用婶娘多操心了,我观那静娘颇有几分类婶娘呢。”
“我也觉得,那静娘与您有几分像。”杨婵马上点头。
“真的吗?她像我?”殷夫人捧着脸,马上就开心起来了。
敖丙脸上的笑意不自觉加深,婶娘和哪吒一个性子,好哄。
“我想,精卫村的事还是留给静娘自己处置吧,她完全有能力应对。”杨婵深吸一口气,静娘带给她太多震撼了,这样强健有力的灵魂,在女子之中太难得了。
她只在殷夫人身上感受到的美好品质,出现在了陈塘关外其他女子身上,这是个好现象。
“若齐国之女皆如静娘一般,都像婶娘一样,就好了。”敖丙从前只在东海、总兵府、北俱芦洲来回,接触的也都不是凡人之事,所以这是他第一次俯瞰村民日常,晓得生民之烦恼,“我也觉得她可以把精卫村管的很好的,就像她开的那家纺织场一样好。”
殷夫人放下手,“好吧,既然你们都这么说,先让静娘自己处理几天,不行的话,我再来一趟。”
“不过,精卫村涉及的远古上古之事,恐怕不止于那村老与老祭司记忆中的那点。”杨婵转而提及桃花水中的封印,大胆假设,“虽然不知那封印里是什么,但我曾见九尾狐妖灵沾染的道韵溶于水,也许那封印里中就是青丘墟。”
妖灵总说自己是青丘墟出来的,却说不出青丘墟在哪里。
村老与老祭司是精卫村里的掌权人,他们掌握的那些秘密,恐怕是要临死前才会告知继承人的。
口口相传必有损耗,传承到他们手里的也是支离破碎、只言片语,只讲述了他们是怎么背叛九尾狐的信仰,怎么压制族中的女子,怎么搬到精卫村,怎么蒙骗九尾狐妖灵的糟粕算计。
其余有用的术法、阵法、加法、减法,是一点没传下来。
今人难罚古人事,殷夫人身为齐国主,即便再生气,也不可能惩罚如今精卫村里那些不晓得真相的凡人,也不可能去坟地里把静娘的那些祖先拉出来鞭尸。
而且从律令的角度看,村老和老祭司虽然心怀鬼胎,但遵纪守法,就算他们承认当初让九尾狐妖灵给族里的女子下妖术,让女子们甘心情愿做贤妻良母,将所有收入交给父亲和丈夫,殷夫人也很难按照哪一条律令来惩罚他们。
因为现在的世道,就是如此。这种妖术,甚至一般被叫做赐福。某些极端渴求香火的神明,也会应信徒所求,降下类似的这种福气,潜移默化的改变女子,多数是一些类似于心理暗示的手段。只是,精卫村做的太极端了。除了那九尾狐妖灵,估计没哪个正神,会直接帮他们上手直接蒙蔽女子灵魂了。
毕竟,祈求神明让自己的妻子贤良,是男人们常做的,也是社会认可的。
律令可以规定不得强迫婚姻,这是与放奴令一起来的。
但是律令不能超脱于社会意识存在,不可能出一条律令,禁制男子要求女子贤良。
而且,九尾狐神也是一位正神,是死了很久的正神。村老和老祭司的行为,虽然殷夫人与杨婵都认为是错的,但祭祀正神本身不违法。妖灵的降福做法,是违背九尾狐姻缘道的,但也很难用因果进行惩处。毕竟女子受苦受难的因果,直接关联到了她们的父亲和丈夫身上。
杨婵能做的,就是将这因果逆转,把精卫村女子曾经遭受的苦难,平等的回报给造孽之人,直到因果两清。
所以,很快精卫村的风评就会大掉角,成为男德村的典范。需要等这一代活人的因果算完,才能恢复正常。
离开前,她看见村老的妻子把他的私房钱都收罗走了,还丢给他一盆脏衣服,村老就像中邪一样去河边洗衣服,那里蹲了一排逆来顺受的男子,吭哧吭哧洗洗刷刷。
静娘回家看到以后,都惊呆了,还收获了父亲还来的她这些年在纺织场的报酬。
而那些与妻子相濡以沫,相互扶持,真正相敬如宾的家庭,即便女子也接受了赐福变得贤良,任劳任怨,却因为没有被丈夫磋磨,所以没有这一重因果可算。
至于已经死去的那些,因果却连接去了桃花水底,杨婵难免怀疑精卫村村民的灵魂,死后到底去没去地府。
“我觉得还是律令有问题。”敖丙想了想,小脸肃然,向着殷夫人抱拳躬身,正色说道,“宜立规于祈神之辞,勿使众人妄求诸事。”
人心是控制不住的。殷夫人心中叹息,但是求神之事,确实是该规范了,有规矩就比没有强,
“丙儿所言有理,我回去即刻聚众人相商,往昔仅规定村中每月大祭,祀龙神、水神诸事,然各村寨旧有祭神之举,未遑顾及。”殷夫人亦敛容肃然回道。
孩子这么认真的提出建议,做家长的也必须有回应,不能打击孩子的自信。
很多村落都有了自己的保护神,村民求神,付出香火,神明自有回应,确实是得规范一下,类似这种擦边的“赐福”必须免掉,就用不许干涉凡人心智的理由吧,“我当奏于大王,将列于天书之诸神规而范之,使其明晓大义。”
杨婵顺着因果看去,根本问题还在集体意识孱弱上。要是都让凡人去修仙就好了,大多数神明难以直接影响修士的心智,或者问一问静娘那大巫的传承,那个好像是凡人也能用的。
见殷夫人与敖丙肃然相对,杨婵也不自觉的正经说道:“欲护女子免罹迫害,当变众人之念,当增修士之数,或寻古之巫道。不然,虽有律令,亦难止村民提类此之求,且不能禁神明私应信徒。”
得,我也学会拿腔拿调的说话了。
敖丙想到自己那些已经被封为河神的堂哥、表哥们,“我听闻,诸事之中,有为则生孽者,神明必不应信徒之求。此等罪孽昭然,若神明助之,便是作恶,必堕为妖。如信徒欲杀其妻而祈于神,神明决然不应验其愿。”
摩昂拍了拍小龙的头,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回道:“然诸事之中,为之而无孽者,如使信徒之妻柔顺忍耐,此因果唯系于夫妻之间,不及神明。神明为求香火之盛,必为之。纵神明本不司掌姻缘之道,亦得以赐美德之名行赐福之事。”
杨婵恍然,“妖灵所为便是如此,即便那只黑狐狸口口声声提及其主人执掌姻缘,其行亦非循其主之姻缘道,而是以妖灵的妖法进行的所谓赐福。”
静娘受苦,但苦难本身来自她的丈夫行为不端,而非妖灵和父亲的直接侵害,所以报应也在她丈夫身上,她丈夫瘫痪了。她父亲的因果,最直接体现在钱财上,他把这些年支取的银钱都还了。
但妖灵和静娘的父亲身上,是没有孽债的。
这是精卫村集体意识认可女子便应当贤良淑德、逆来顺受,导致的结果。
也就是说精卫村认为女子恭顺谦卑、敬爱丈夫是美德,静娘的父亲要求她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强迫她这样做,自然也是正确的。
好在,精卫村之外,大商的社会意识还没有到,认为女子在夫家受苦是理所应当的。在倡导女子恭顺的时候,也没有到,将女子当成男子可以随意处置的物件的地步。
牛郎的父亲会瘫痪,就是他造孽的果。
但是,这即意味着,当作为天地主角的人族集体认可一件本来错误的事,是正确的时候,冥冥中的规则便也会认为这是对的,道就会出错。
理论上女子也可以求神,让自己的丈夫顾家,但这很难,因为社会意识不认为一个男人必须顾自己的小家,这并没有成为一条规则。
伸手扰乱天机之后,杨婵又取出宝莲灯,放出毫光护持。
敖丙不知其意,但也同步取出了混沌珠,再布下一层毫光。
“道是错的,无论如何做都很难对。”杨婵斩钉截铁说道:“我们要把姻缘道改了才行。”
殷夫人头脑风暴、举一反三,“姻缘道之外,还有纲常道、天伦道,若是以此推之,君王祭神,可求天下臣民无悖逆之心。父母祀神,能令子女恭顺听命、唯命是从。所以,当变众人之念,才能更易其道。”
摩昂没想到殷夫人与杨婵一问一答,竟然会说到这个程度,他不得不提醒,“齐国主当知,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妻之道。前两者即纲常道、天伦道,由天帝掌控。后者即姻缘道,由王母执掌。”更易其道,谈何容易。好高骛远,登高跌重。
殷夫人点点头,她如何不知这三道在谁手上,正因为在那两位手中,才可怖啊。所以,之前她才会说时候未到。
作为一名合格的宗室女,姻缘她可能理解的不够深,但她深刻的明白纲常伦理的本质。
说严重一点,一旦众人之念演化到这个程度,那么,不论是非之忠孝节,就会成为凡人背负之巨山,沉重难荷。且此风若盛,则阶级必固,演进之路绝,女子为奴,人间必如滞水之渊,毫无生气。
之前一直没想过这档子事儿,只想封神之后的好处了,却忘了人心最难测,因果、冤孽不可能规范到方方面面去,总有些空子是可以钻的。
“欲变众人之念,需教育,需发展,需修炼,需时久矣。此过渡之期当如何?纵我等不能制村民,亦难束神明,可有术以限香火之递?”殷夫人想到,既然神明是为了香火应愿,香火到不了神明手中,不就好了嘛。
“若市易之理,虽买卖双方皆意许之,然财帛不得交割,则交易必废。”从大阵走出的赵公明,刚好听见殷夫人的话,便跟着说了几句。
“啊,我知道了,我知道该找谁了。”杨婵突然想起朝歌那位。
北俱芦洲太华山西岳神女庙
杨婵本尊素手轻扬,刹那间,无数缕光芒从掌心迸发而出,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罗网。罗网纹路仿若流动的星河,散发着神秘而强大的力量,缓缓铺展开来。
须臾间,朝歌城的景象清晰呈现。雕梁画栋的宫殿在日光下金碧辉煌,檐角悬挂的铜铃被微风拂动,发出清脆的声响,就连城中百姓的欢声笑语,都透过罗网,清晰地传至庙内。
杨婵意念微动,罗网泛起一阵涟漪。
不多时,效法娘娘的身影率先出现在罗网之中,她周身笼罩着一层柔和的光晕。紧接着,人皇妙阔步而来,她头戴冕旒,举手投足间尽显帝王威严。
杨婵神色凝重,一道道金色符文从指尖迸发而出,融入罗网之中。她将精卫村之事与效法娘娘、人皇分说明白,人皇妙尚未如何,效法娘娘已然皱起眉头。
若是神明肆意通过“赐福”干涉人族的意志,必然会导致人间秩序混乱,长此以往,神明、香火与信徒之间的关系失衡,乱象丛生,必将引发动荡。
随着杨婵指尖轻点,一条条目在罗网上亮起刺目光芒。
神明勿得僭越,擅操人族之思虑、左右其决。人族禀性灵明,自来享有自主之权,发展演进之路,当凭自身筹谋,断不容神明妄加干涉。然当下乱象频现,神明借 “赐福” 肆意扰乱人族决策。故立条规,峻法以约香火供奉,绝神明凭信众盲目尊崇而无尽需索之径。四方庙宇供奉之规,咸以本地民生为据,审慎裁定,期于至善,以保人间太平。
罗网前,人皇妙目光如炬,紧紧凝视着浮现的条文。效法娘娘则微微颔首,陷入沉思。
一连十来天,李靖也没能用上罗网与夫人沟通上天一事,每次来都是人皇在占用,他也不敢说什么。眼见三日之期已过,他颇为无奈的与哪吒滞留在朝歌。
精卫村
自桃林回来以后,村老和祭司像是变了个人似的。
他们再也没在静娘面前提过让她再嫁的事儿,以往张口闭口的男尊女卑、上古辉煌,如今也鲜少挂在嘴边。
村老看着家里忙碌的女人们,眼神里多了几分尊重和理解,开始帮手干家务。祭司在主持村中祭祀事务时,也开始倾听女人们的意见。
村子里的氛围渐渐有了变化,女人们不再像从前那样畏畏缩缩,她们挺直了腰板,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静娘深藏功与名,只是一味调教妖灵,定要叫它们俯首帖耳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