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佳儿在偏殿等候。
合盈从屏风后走出,樊书簪盯着她的脸,脸上的表情有震惊有惊喜也有怀疑。
黛莺在看清樊书簪的长相后也被惊到了。
“民女拜见皇后娘娘。”
黛莺看了合盈一眼,收到她的眼神后,心领神会的带着其余宫人出去了。
合盈亲自扶起她,“快快免礼。”
离得近了,低头时樊书簪发现了合盈衣服上的花纹,她道:“兰花在北凉不常见,娘娘也喜欢兰花吗?”
合盈垂眸,“家母留下的唯一一件遗物,便是一方绣着兰花的手帕。”
樊书簪:“娘娘可否给我看看?”
那帕子自然是被合盈随身携带,她从袖口中掏出来,“便是这一条。”
樊书簪攥着手帕,眼泪止不住的掉下来。
“所以,你的姐姐,就是我的生母。”合盈语气有些疑问,但心底里已经认定了。
樊书簪点点头,“正是,我原名慕容书簪,而姐姐则是叫慕容书韵。”
慕容书韵,梁韵奴。
合盈把人带到里间,相对而坐。
“姨母可否跟我讲一讲你们姐妹的事?”
樊书簪将帕子还给合盈,缓缓道出了她当年随姐姐一路北上进入北凉的事。
“我和姐姐被家族中人帮助,从而逃出了流放的队伍,北上便是朔州,朔州之外有雁门关,我慕容家世代从武,姐姐当时已经十六岁,她记得从雁门关进入朔州的路,我们俩从小路进入,一路上倒是没遇到人,但林中艰险,等我们进入到朔州城,才发现朔州因为水患,民不聊生。我们无法待在朔州,便顺着流民一路走。”
她深吸了一口气,“可我却被混入流民的人贩子拐走,一路辗转,八岁时被卖到合欢楼。”
她八岁初入合欢楼时,慕容书韵已经改名梁韵奴,入了赵家后宅。
合盈如何能不伤心,如果梁韵奴知道自己的妹妹还活着,而且与自己一样同在凉都,那么面对李氏的欺负,她或许就不会那么忍气吞声,或许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但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合盈收起眼泪,重新看向樊书簪,“姨母,你今后有何打算?”
樊书簪也用自己的帕子拭去眼泪,“我原本的打算,是一直留在合欢楼寻找姐姐的下落,悯王对我有意,若寻不到姐姐,我就会嫁给他。”
悯王?
合盈想了想了,这位王爷好像是陛下的堂兄,但终归太边缘,合盈也不太了解悯王。
“悯王无妻,你入了王府日子也不会难过。”
樊书簪看向合盈,女子的容貌与姐姐有八成像,她身着华服,即便上面绣着最素雅的兰花,但花纹泛着的盈盈银光,便能证明其乃银丝所绣。
她知道合盈当上皇后并非易事,小皇帝贪玩,且二人无子嗣,她的皇后之位也从来不是想象般稳固,但她若是嫁给悯王,相当于悯王也属于皇后一党。
合盈又看了她一眼,问她:“你是不是不愿意嫁给他。”
樊书簪有些错愕,她沉默半晌,“我这一生见过太多男人,男人就那么回事儿,我不认为他是例外。”
悯王照顾她多年,不还是有所图吗?
帮谁不是帮,帮姐姐的女儿比帮一个陌生男人更让樊书簪心甘情愿。
她理了理自己腿上的裙子,漫不经心道:“我是花魁又如何,棋艺高超又如何?我何曾得到过别人的尊重,那些男人,明明自己平平无奇,身无长处,却依然自命不凡,自诩比我这个青楼女子高贵,可随口一句上联,他都对不出最好的下联,这样的人却能够得到别人的称赞,被举荐为官。”
“多么荒谬。”
是啊,女子处处掣肘,处处受限,郑安一个朝中二品大员竟然屡次针对她,合盈到现在都没搞明白他出于什么目的。
“陛下开明和蔼,他是太子时,受百里丞相教导,而我也在他身边旁听。”
樊书簪十分惊讶,“陛下年轻,并不迂腐,这对你来说是好事。”
合盈笑了笑,并未答话。
黛莺进来奉茶,提醒合盈,该让樊书簪和赵佳儿离开了。
一杯茶喝完,樊书簪起身告辞。
送走两人,黛莺问:“娘娘真的完全相信了樊姑娘吗?”
盘子里有糕点,合盈吃了一个,喝了两口茶咽下去后才答:“不信。她认出了兰花不假,但就如同花鸟司的人一样,爱花者未必就不识得此花,她说的话我只信八成。”
放下杯盏,合盈吩咐黛莺给百里无涯传信,“魏辰回京后的官职似乎不高,让百里无涯给他往上提一提。”
“是。”
黛莺出去写信,送二人离宫的郭开从外面回来,他手拿拂尘,与当年的小黄门截然不同,身为皇后身边的人,他在宫里也算是扬眉吐气了。
“娘娘,今日陛下玩水秋千,陈满自告奋勇,结果从上面掉了下来。”
合盈看向他,“那他没死?”
郭开摇头,“掉进水里了,没伤到要害,但伤着了他原本跛着的那条腿,据说这辈子是站不起来了。”
萧玉身边有了蒋明通后,陈满就被挤了下去,但他一直钻营,总想着把蒋明通搞下去,他自己上位。
合盈冷笑,“他钻营一生,最终是什么也没钻营来,不过废了一条腿,陛下肯定会找人给他治,但是蒋明通估计不希望他能站起来,你去帮蒋明通一把吧。”
陈满就像是大树里的一条虫,上下钻洞,想吃掉这棵树,但最终迷失在自己钻的洞中,既没吃掉树,也没从树里离开。
萧玉玩完了回来,他沐浴过,头发还没干,懒懒的躺在合盈身上,“御医说,陈满的左腿废了,这辈子都站不起来了。”
想到小时候平阳宫里只有他和陈满两个人,萧玉有些难过。
看出萧玉心情不好,合盈沉默。
不论怎样,淑妃死后,平阳宫的下人在孙皇后的威压下树倒猢狲散,陈满能选择留下来,这已经是可贵之处了,他做的其他事,也没必要告诉萧玉了。
合欢楼。
姚二娘收到门口,就等着樊书簪回来呢,一看人从后门进来,她立马跑到樊书簪屋里等着。
平妈妈站在门口,指了指里面,樊书簪心下了然,神色如常的进去了。
“樊姑娘,魏夫人怎么邀你去永陵侯府了?”
外人只知道樊书簪去了永陵侯府,并不知道赵佳儿带着她进宫了。
“还不是因为悯王。”
姚二娘也知道悯王对樊书簪有意,只是樊书簪不肯,若是因为这个,她能得魏夫人召见也算合理了。
“那你说实话,你到底嫁不嫁给悯王?”
“这都多少年了,他一个月不说来十回那是也要来八回的,你要是嫁给他了,你这后半辈子还用愁吗?”
见樊书簪还是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姚二娘干脆直接说了原因:“刘牙子发现了几个好苗子,他调教调教,下个月就送进来了,我去看过了,年轻又漂亮。”
赶在樊书簪面前说别的人漂亮,那对方肯定是比翻书簪还美。合欢楼二十多年都没有找到比樊书簪更美的,不代表一直找不到。
姚二娘看了眼她,劝道:“你早为自己做打算吧,晚了我也帮不了你。”
平妈妈在门口听了个囫囵,送走姚二娘,她急急忙忙跑回来,“怎么样?”
樊书簪:“八九不离十。”
她看了眼平妈妈,突然问:“平妈妈,你觉得悯王这些年对我好吗?”
平妈妈一怔,顺着樊书簪的话开始思考:好吗?
由记得,那年樊书簪十六,一出场就惊艳四方,顺理成章成为魁首,在这个位子上一待就是十一年,而当年买下她初夜的人,正是悯王。
那时候悯王三十几岁,正是而立之年,他府中也是有王妃的,只不过第二年王妃过世,悯王便没再来过合欢楼。
而那空缺的四年里,樊书簪“迎来”了许多客人,王公贵族、官宦富商,他们进到雅间,门一关,里面发生什么都不会被外人所知,只有平妈妈在第二日早晨开门的时候,会见到只穿着里衣的樊书簪,坐在窗边的榻上望着窗外。
她心疼她,可门一开,她就仿佛戴上了面具一般,永远是那个清高、美丽的花魁。
她的脆弱,从不示于人前。
后来悯王来了,那时候樊书簪已经二十岁,她还是花魁,可众人新鲜劲儿过了,她已经不如四年前那般意气风发,光彩夺目了。
悯王为她豪掷千金,给她办了场生辰宴,在那场宴席上,原本隐隐有颓势的樊书簪声名大噪,她依旧继续稳坐花魁之位。
她明白她需要讨好悯王,不然即便她容貌卓然,在合欢楼这个不缺美人的地方也会有退下的一天。
她琴棋书画中只有棋艺卓绝,与悯王对弈时有来有回,悯王本就爱棋,樊书簪又会下棋,这样一来,悯王便常常来找她下棋。
“以我之见,悯王对姑娘你是极好的。”
若没有悯王,樊书簪早就在合欢楼销声匿迹了,哪里还会屹立不倒这么多年。
樊书簪闭上了眼睛,脑海里回想起合盈说的话,“你是不是不愿意嫁给他?”
所有人都觉得悯王对她好,她一个青楼女子总该知足,就此离开烟花之地,从此入了王府后宅。
可没人问她愿不愿意。
“我感谢他,可不代表我就要嫁给他。”
“我已经找到了姐姐,还有姐姐的女儿,我不是孤身一人了。”
平妈妈震惊的张大了嘴,她指了指皇宫的方向,“这……当真?”
樊书簪垂眸喝茶,并未回应。
但平妈妈知道,她不说话就是默认。
那樊书簪……不就成了皇后的姨母了吗?
合盈从屏风后走出,樊书簪盯着她的脸,脸上的表情有震惊有惊喜也有怀疑。
黛莺在看清樊书簪的长相后也被惊到了。
“民女拜见皇后娘娘。”
黛莺看了合盈一眼,收到她的眼神后,心领神会的带着其余宫人出去了。
合盈亲自扶起她,“快快免礼。”
离得近了,低头时樊书簪发现了合盈衣服上的花纹,她道:“兰花在北凉不常见,娘娘也喜欢兰花吗?”
合盈垂眸,“家母留下的唯一一件遗物,便是一方绣着兰花的手帕。”
樊书簪:“娘娘可否给我看看?”
那帕子自然是被合盈随身携带,她从袖口中掏出来,“便是这一条。”
樊书簪攥着手帕,眼泪止不住的掉下来。
“所以,你的姐姐,就是我的生母。”合盈语气有些疑问,但心底里已经认定了。
樊书簪点点头,“正是,我原名慕容书簪,而姐姐则是叫慕容书韵。”
慕容书韵,梁韵奴。
合盈把人带到里间,相对而坐。
“姨母可否跟我讲一讲你们姐妹的事?”
樊书簪将帕子还给合盈,缓缓道出了她当年随姐姐一路北上进入北凉的事。
“我和姐姐被家族中人帮助,从而逃出了流放的队伍,北上便是朔州,朔州之外有雁门关,我慕容家世代从武,姐姐当时已经十六岁,她记得从雁门关进入朔州的路,我们俩从小路进入,一路上倒是没遇到人,但林中艰险,等我们进入到朔州城,才发现朔州因为水患,民不聊生。我们无法待在朔州,便顺着流民一路走。”
她深吸了一口气,“可我却被混入流民的人贩子拐走,一路辗转,八岁时被卖到合欢楼。”
她八岁初入合欢楼时,慕容书韵已经改名梁韵奴,入了赵家后宅。
合盈如何能不伤心,如果梁韵奴知道自己的妹妹还活着,而且与自己一样同在凉都,那么面对李氏的欺负,她或许就不会那么忍气吞声,或许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但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合盈收起眼泪,重新看向樊书簪,“姨母,你今后有何打算?”
樊书簪也用自己的帕子拭去眼泪,“我原本的打算,是一直留在合欢楼寻找姐姐的下落,悯王对我有意,若寻不到姐姐,我就会嫁给他。”
悯王?
合盈想了想了,这位王爷好像是陛下的堂兄,但终归太边缘,合盈也不太了解悯王。
“悯王无妻,你入了王府日子也不会难过。”
樊书簪看向合盈,女子的容貌与姐姐有八成像,她身着华服,即便上面绣着最素雅的兰花,但花纹泛着的盈盈银光,便能证明其乃银丝所绣。
她知道合盈当上皇后并非易事,小皇帝贪玩,且二人无子嗣,她的皇后之位也从来不是想象般稳固,但她若是嫁给悯王,相当于悯王也属于皇后一党。
合盈又看了她一眼,问她:“你是不是不愿意嫁给他。”
樊书簪有些错愕,她沉默半晌,“我这一生见过太多男人,男人就那么回事儿,我不认为他是例外。”
悯王照顾她多年,不还是有所图吗?
帮谁不是帮,帮姐姐的女儿比帮一个陌生男人更让樊书簪心甘情愿。
她理了理自己腿上的裙子,漫不经心道:“我是花魁又如何,棋艺高超又如何?我何曾得到过别人的尊重,那些男人,明明自己平平无奇,身无长处,却依然自命不凡,自诩比我这个青楼女子高贵,可随口一句上联,他都对不出最好的下联,这样的人却能够得到别人的称赞,被举荐为官。”
“多么荒谬。”
是啊,女子处处掣肘,处处受限,郑安一个朝中二品大员竟然屡次针对她,合盈到现在都没搞明白他出于什么目的。
“陛下开明和蔼,他是太子时,受百里丞相教导,而我也在他身边旁听。”
樊书簪十分惊讶,“陛下年轻,并不迂腐,这对你来说是好事。”
合盈笑了笑,并未答话。
黛莺进来奉茶,提醒合盈,该让樊书簪和赵佳儿离开了。
一杯茶喝完,樊书簪起身告辞。
送走两人,黛莺问:“娘娘真的完全相信了樊姑娘吗?”
盘子里有糕点,合盈吃了一个,喝了两口茶咽下去后才答:“不信。她认出了兰花不假,但就如同花鸟司的人一样,爱花者未必就不识得此花,她说的话我只信八成。”
放下杯盏,合盈吩咐黛莺给百里无涯传信,“魏辰回京后的官职似乎不高,让百里无涯给他往上提一提。”
“是。”
黛莺出去写信,送二人离宫的郭开从外面回来,他手拿拂尘,与当年的小黄门截然不同,身为皇后身边的人,他在宫里也算是扬眉吐气了。
“娘娘,今日陛下玩水秋千,陈满自告奋勇,结果从上面掉了下来。”
合盈看向他,“那他没死?”
郭开摇头,“掉进水里了,没伤到要害,但伤着了他原本跛着的那条腿,据说这辈子是站不起来了。”
萧玉身边有了蒋明通后,陈满就被挤了下去,但他一直钻营,总想着把蒋明通搞下去,他自己上位。
合盈冷笑,“他钻营一生,最终是什么也没钻营来,不过废了一条腿,陛下肯定会找人给他治,但是蒋明通估计不希望他能站起来,你去帮蒋明通一把吧。”
陈满就像是大树里的一条虫,上下钻洞,想吃掉这棵树,但最终迷失在自己钻的洞中,既没吃掉树,也没从树里离开。
萧玉玩完了回来,他沐浴过,头发还没干,懒懒的躺在合盈身上,“御医说,陈满的左腿废了,这辈子都站不起来了。”
想到小时候平阳宫里只有他和陈满两个人,萧玉有些难过。
看出萧玉心情不好,合盈沉默。
不论怎样,淑妃死后,平阳宫的下人在孙皇后的威压下树倒猢狲散,陈满能选择留下来,这已经是可贵之处了,他做的其他事,也没必要告诉萧玉了。
合欢楼。
姚二娘收到门口,就等着樊书簪回来呢,一看人从后门进来,她立马跑到樊书簪屋里等着。
平妈妈站在门口,指了指里面,樊书簪心下了然,神色如常的进去了。
“樊姑娘,魏夫人怎么邀你去永陵侯府了?”
外人只知道樊书簪去了永陵侯府,并不知道赵佳儿带着她进宫了。
“还不是因为悯王。”
姚二娘也知道悯王对樊书簪有意,只是樊书簪不肯,若是因为这个,她能得魏夫人召见也算合理了。
“那你说实话,你到底嫁不嫁给悯王?”
“这都多少年了,他一个月不说来十回那是也要来八回的,你要是嫁给他了,你这后半辈子还用愁吗?”
见樊书簪还是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姚二娘干脆直接说了原因:“刘牙子发现了几个好苗子,他调教调教,下个月就送进来了,我去看过了,年轻又漂亮。”
赶在樊书簪面前说别的人漂亮,那对方肯定是比翻书簪还美。合欢楼二十多年都没有找到比樊书簪更美的,不代表一直找不到。
姚二娘看了眼她,劝道:“你早为自己做打算吧,晚了我也帮不了你。”
平妈妈在门口听了个囫囵,送走姚二娘,她急急忙忙跑回来,“怎么样?”
樊书簪:“八九不离十。”
她看了眼平妈妈,突然问:“平妈妈,你觉得悯王这些年对我好吗?”
平妈妈一怔,顺着樊书簪的话开始思考:好吗?
由记得,那年樊书簪十六,一出场就惊艳四方,顺理成章成为魁首,在这个位子上一待就是十一年,而当年买下她初夜的人,正是悯王。
那时候悯王三十几岁,正是而立之年,他府中也是有王妃的,只不过第二年王妃过世,悯王便没再来过合欢楼。
而那空缺的四年里,樊书簪“迎来”了许多客人,王公贵族、官宦富商,他们进到雅间,门一关,里面发生什么都不会被外人所知,只有平妈妈在第二日早晨开门的时候,会见到只穿着里衣的樊书簪,坐在窗边的榻上望着窗外。
她心疼她,可门一开,她就仿佛戴上了面具一般,永远是那个清高、美丽的花魁。
她的脆弱,从不示于人前。
后来悯王来了,那时候樊书簪已经二十岁,她还是花魁,可众人新鲜劲儿过了,她已经不如四年前那般意气风发,光彩夺目了。
悯王为她豪掷千金,给她办了场生辰宴,在那场宴席上,原本隐隐有颓势的樊书簪声名大噪,她依旧继续稳坐花魁之位。
她明白她需要讨好悯王,不然即便她容貌卓然,在合欢楼这个不缺美人的地方也会有退下的一天。
她琴棋书画中只有棋艺卓绝,与悯王对弈时有来有回,悯王本就爱棋,樊书簪又会下棋,这样一来,悯王便常常来找她下棋。
“以我之见,悯王对姑娘你是极好的。”
若没有悯王,樊书簪早就在合欢楼销声匿迹了,哪里还会屹立不倒这么多年。
樊书簪闭上了眼睛,脑海里回想起合盈说的话,“你是不是不愿意嫁给他?”
所有人都觉得悯王对她好,她一个青楼女子总该知足,就此离开烟花之地,从此入了王府后宅。
可没人问她愿不愿意。
“我感谢他,可不代表我就要嫁给他。”
“我已经找到了姐姐,还有姐姐的女儿,我不是孤身一人了。”
平妈妈震惊的张大了嘴,她指了指皇宫的方向,“这……当真?”
樊书簪垂眸喝茶,并未回应。
但平妈妈知道,她不说话就是默认。
那樊书簪……不就成了皇后的姨母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