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探病
十五,照例是给老太太请安的日子,秦玉君早早便起身,仍旧选了一件半新不旧的衣裳换了,去往周氏院中服侍,再一起去五福堂。
这次孙兰清倒没在,秦玉君也不多问,服侍周氏梳洗,
不想周氏突然发难:“跪下!”
秦玉君不知什么缘由,看着背对着自己坐在妆奁前,铜镜中隐隐约约,看不清面色的周氏,她只能低头认错。
“儿媳近日规矩度日,若是哪里做得不对,还请母亲原谅。”
只听周氏冷哼一声:“哼,规矩度日,听说你让翠儿出府两日不归,这叫规矩?你身为孙家媳妇,不知照顾夫君,连夫君的孩子也照看不周,我看不如休了你回家去!”
秦玉君低着头,嘴角浮出凉薄的笑,休了她?她倒巴不得呢!
秦玉君缓缓站了起来:“母亲要休我,我自然无话可说,那我这就回去收拾收拾,自等着母亲的休书来便罢。”
周氏扭过身子,指着站了起来的秦玉君:“你,你……”
“放肆!”门外孙兰清推门而入,一声呵斥,巴掌便朝着秦玉君的脸上而来,秦玉君抬手,紧紧握着她的手臂。
“疼,秦玉君你敢抓我的手,放开我!”
秦玉君用力一推,将孙兰清推得连退两步:“身为小姑子的兰娘,你都可以随意帼掌我这个做嫂子,我不过阻止你犯下不悌的罪名,有什么错呢。”
王妈妈扶住了孙兰清,她站到了周氏的身后,孙兰清没教训秦玉君,反被她教训,大为光火,没想到往日温顺的秦玉君,如今说话让她反驳不得。
“你又比我好到哪里,竟对我母亲出演不逊!休了你岂不是便宜了你,我看就该把你这样的女人沉塘!”
“看来,连你们孙家人都知道休了我,都是便宜了我,怎么,难道兰妹妹也觉得我嫁给你哥哥,如同跳进火坑。”
“你这贱人,我何时这样说过。”孙兰清目露阴狠:“娘,这等敢顶撞你的人 ,您怎还如此好心容她这样对您说话,就该让人绑起来,丢尽池塘里。”
秦玉君边整衣袖边说:“这便是孙家小姐的教养,莫说我现在还是你嫂子,便是你一口一个贱人,未出阁便嚷着丢人到池塘,这真是好教养,好心肠啊,这等人家的姑娘还要往宫里送呢。”
“你,你放肆,你竟敢攀扯大姐姐,我必让大姐姐收拾你,大姐姐日前才打杀了几个下人,何等威风,你哪里来的胆子敢咒大姐姐!”
周氏大喝:“兰娘住口!”
周氏当了二三十年三房主母,深知这样秘辛的事,不能轻易宣之于口,如今兰清这傻丫头轻易嚷嚷出来,传出去对孙家不好,对大姑娘进宫也有碍,对兰娘更是没有好处。
孙兰清却愚蠢不自知,得意的道:“母亲,怕什么,大姐姐以后是要入宫当贵人的,杀几个丫头罢了。”
周氏朝王妈妈示意,王妈妈忙拉着孙兰清:“我的小姐,您还是到偏厅用些茶吧。”
王妈妈拉着孙兰清下去,周氏却不打算放过秦玉君:“跪下,今日你就在这里跪足五个时辰,也好磨磨性子,知道如何照顾夫君,去去你的妒忌和戾气。”
周氏让人一个婆子秦玉君,便带着人赶往五福堂,房间恢复平静。
翠儿和苕儿见三夫人走了,才进了屋子:“奶奶您怎么样,三夫人为何突然发难。”
秦玉君早已想明白,除了柳儿给三太太上眼药,再不会有其他人了,她本就是三夫人派去素尘院的,名为服侍,实为三夫人的耳目。
上次柳儿吃了这样大一个亏,怎么会甘心,这就是柳儿的回击。
秦玉君道:“我没事,你们如何进来了,外面看守的婆子呢?”
苕儿道:“她,一点碎银子和二两酒就打发了。”
“这是你的点子吧。”
“只要能帮到奶奶。”
秦玉君改跪为坐,对苕儿道:“苕儿,翠儿,我有事交代你去办,你帮我偷偷去看看老太太身边的冬竹。”
又回头对翠儿说:“翠儿,你回素尘院拿些银子,让厨房做点点心,拿给苕儿帮我送给冬竹。”
两人虽不知道这个时候,秦玉君为什么还要去关心老太太身边,一个不得宠的丫鬟,可还是按照吩咐去了。
秦玉君是想到刚才孙兰清说的话,又想到之前和翠儿在竹林外看到的那一幕。
这些丫鬟到底如何招惹了这位素有贤名的大姑娘,上辈子她不知道大姑娘到底杀没杀人,但是孙大姑娘的反常一定不简单。
冬竹又是老太太身边的人,上辈子冬竹刚好在这个节骨眼出事,不会是平白无故的。
五福堂,老太太的四个丫鬟受宠,很有体面,住的屋子都是两人一间,宽敞明亮,比其他丫鬟通常八个人一间的住处,好得太多。
因今天是十五,大家都去正院做事,冬竹住的地方静悄悄的,她这些日子身子疲乏,畏冷,腹部隐痛,找了大夫看,说是风寒,一味给她开那些难喝的药,然而,整日的喝药,病却一日重过一日。
昨日,她同屋的秋菊说老太太正准备将她送回家,她想自己这病恐怕是没救了,不然老太太不会让她回家的。
想到这里她悲从中来,悔不当初进了侯府,爹娘是侯府老人,本可以求了恩典,不让她进侯府伺候。
可她从小看着侯府繁华,连下人喝水的茶盏也是五两银子一只的,争强好胜的进了孙府,没想如今要命丧侯府。
冬竹一个人,躺在床榻上默默淌着泪。
咚咚咚,苕儿四下看着周围没人,敲响了房门。
“进来。”冬竹用衣袖擦干泪,从床上坐起来。
不想进来的居然是苕儿,那个走路都是低着头的三奶奶身边的丫鬟。
苕儿进来,蹑手蹑脚的干上门,偷感着实有些重,冬竹病重忧虑,见她这样小心,反倒笑出来:“苕儿,你做贼还敲门。”
苕儿听了秦玉君吩咐,让她悄悄来看冬竹,她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时因为紧张,被柳儿抓到,这一次她趁着众人都在老太太院子里,到了冬竹的住处。
好在这次终于没有意外,她道:“冬竹姐姐,我们奶奶知道你病了,特意吩咐我给你送点小点心,说你病中喝药口苦,吃点点心,口中没那么苦了。”
冬竹脸色苍白,想到自己生病,平日交好的姐妹避之不及,这平时寡言少语的三奶奶,却能惦念自己,有些泛乌青的嘴唇虚虚的一笑:“你们奶奶有心了。”
冬竹此时想到了上次见三奶奶的场景,她让她注意身子,莫要着了风寒。
冬竹本就惧冷的身子忽然全身汗毛倒立,那时候三奶奶一直让自己注意身体,她,她难道知道什么。
现在想来,三奶奶的话句句暗含玄机,只是自己当时没听懂她话里有话。
“苕儿,你们奶奶还有没有说其他的。”冬竹抓着床边的苕儿的衣袖。
苕儿看着激动的冬竹,握住她冰冷的手,抽回了自己的衣袖:“冬竹姐姐,你,怎么了,我们奶奶就吩咐我来给你送点心,其他的再没有了,你好好休息,病中最不宜多思多虑了。”
冬竹松开了手,躺回了床上,眼神有些呆滞。
五福堂里,其乐融融,这一次,三姑娘孙丽清没再称病。
她被老太太拉到自己身边:“病都好全了。”
“谢祖母关心,都是丽娘不好,惹得祖母挂心了,下次丽娘再不会了。”
老太太和蔼拉着三孙女的手:“这就对了,兰娘这次病好了,人也长大懂事了。”
“可说是呢,瞧瞧,我们三姑娘脸都圆润了一圈了,这小脸嫩得掐出水。”
众人呵呵的笑起来,只有大姑娘孙惠清捧起茶盏挡住自己的脸和视线。
请安结束后,老太太没留人用饭,众人散去,三老爷听下人来回禀,说周氏罚跪秦氏的事情。
四下无人,他问:“你今日罚秦氏跪五个时辰了?”
周氏疑惑,往日丈夫从不关心这些事情,再说她身为婆母管教儿媳天经地义:“秦氏不孝不悌,善妒无能,我作为婆婆难道还不能罚她下跪反省!”
三老爷一双如蛇一样冰冷的眼睛盯着妻子周氏:“你是怎么做到,几十年如一日愚蠢的,回去立刻让秦氏回自己的院子呆着,你,也少去生事,明白吗!”
周氏不知今日丈夫突然发疯是为什么,难道就因为自己惩罚了秦氏,心中对秦氏更恨,她虽和孙宿感情不睦,心中也对孙宿没有什么夫妻之情,也见不得儿媳得丈夫的青睐。
只是眼下迫于孙宿眼神的不善,加上一贯对丈夫心虚,她不敢和丈夫对着干,只得点头。
回到自己的院子,王妈妈扶着周氏,周氏站在秦玉君面前:“你可知道错了?”
“知错了。”
周氏见她这样毫无悔改的样子,冷笑:“秦氏,现在有人帮你撑腰,你便连我这个婆母都不放在眼里了吧。”
秦玉君心中疑惑,但面上毫无表情:“儿媳不知婆母何意。”
“别以为你博得老爷的同情,便可以在南园作威作福,有我在一天,你休想翻出浪来,回去把《女戒》抄写五十遍,过年前不要出来丢人现眼。”
“是。”
十五,照例是给老太太请安的日子,秦玉君早早便起身,仍旧选了一件半新不旧的衣裳换了,去往周氏院中服侍,再一起去五福堂。
这次孙兰清倒没在,秦玉君也不多问,服侍周氏梳洗,
不想周氏突然发难:“跪下!”
秦玉君不知什么缘由,看着背对着自己坐在妆奁前,铜镜中隐隐约约,看不清面色的周氏,她只能低头认错。
“儿媳近日规矩度日,若是哪里做得不对,还请母亲原谅。”
只听周氏冷哼一声:“哼,规矩度日,听说你让翠儿出府两日不归,这叫规矩?你身为孙家媳妇,不知照顾夫君,连夫君的孩子也照看不周,我看不如休了你回家去!”
秦玉君低着头,嘴角浮出凉薄的笑,休了她?她倒巴不得呢!
秦玉君缓缓站了起来:“母亲要休我,我自然无话可说,那我这就回去收拾收拾,自等着母亲的休书来便罢。”
周氏扭过身子,指着站了起来的秦玉君:“你,你……”
“放肆!”门外孙兰清推门而入,一声呵斥,巴掌便朝着秦玉君的脸上而来,秦玉君抬手,紧紧握着她的手臂。
“疼,秦玉君你敢抓我的手,放开我!”
秦玉君用力一推,将孙兰清推得连退两步:“身为小姑子的兰娘,你都可以随意帼掌我这个做嫂子,我不过阻止你犯下不悌的罪名,有什么错呢。”
王妈妈扶住了孙兰清,她站到了周氏的身后,孙兰清没教训秦玉君,反被她教训,大为光火,没想到往日温顺的秦玉君,如今说话让她反驳不得。
“你又比我好到哪里,竟对我母亲出演不逊!休了你岂不是便宜了你,我看就该把你这样的女人沉塘!”
“看来,连你们孙家人都知道休了我,都是便宜了我,怎么,难道兰妹妹也觉得我嫁给你哥哥,如同跳进火坑。”
“你这贱人,我何时这样说过。”孙兰清目露阴狠:“娘,这等敢顶撞你的人 ,您怎还如此好心容她这样对您说话,就该让人绑起来,丢尽池塘里。”
秦玉君边整衣袖边说:“这便是孙家小姐的教养,莫说我现在还是你嫂子,便是你一口一个贱人,未出阁便嚷着丢人到池塘,这真是好教养,好心肠啊,这等人家的姑娘还要往宫里送呢。”
“你,你放肆,你竟敢攀扯大姐姐,我必让大姐姐收拾你,大姐姐日前才打杀了几个下人,何等威风,你哪里来的胆子敢咒大姐姐!”
周氏大喝:“兰娘住口!”
周氏当了二三十年三房主母,深知这样秘辛的事,不能轻易宣之于口,如今兰清这傻丫头轻易嚷嚷出来,传出去对孙家不好,对大姑娘进宫也有碍,对兰娘更是没有好处。
孙兰清却愚蠢不自知,得意的道:“母亲,怕什么,大姐姐以后是要入宫当贵人的,杀几个丫头罢了。”
周氏朝王妈妈示意,王妈妈忙拉着孙兰清:“我的小姐,您还是到偏厅用些茶吧。”
王妈妈拉着孙兰清下去,周氏却不打算放过秦玉君:“跪下,今日你就在这里跪足五个时辰,也好磨磨性子,知道如何照顾夫君,去去你的妒忌和戾气。”
周氏让人一个婆子秦玉君,便带着人赶往五福堂,房间恢复平静。
翠儿和苕儿见三夫人走了,才进了屋子:“奶奶您怎么样,三夫人为何突然发难。”
秦玉君早已想明白,除了柳儿给三太太上眼药,再不会有其他人了,她本就是三夫人派去素尘院的,名为服侍,实为三夫人的耳目。
上次柳儿吃了这样大一个亏,怎么会甘心,这就是柳儿的回击。
秦玉君道:“我没事,你们如何进来了,外面看守的婆子呢?”
苕儿道:“她,一点碎银子和二两酒就打发了。”
“这是你的点子吧。”
“只要能帮到奶奶。”
秦玉君改跪为坐,对苕儿道:“苕儿,翠儿,我有事交代你去办,你帮我偷偷去看看老太太身边的冬竹。”
又回头对翠儿说:“翠儿,你回素尘院拿些银子,让厨房做点点心,拿给苕儿帮我送给冬竹。”
两人虽不知道这个时候,秦玉君为什么还要去关心老太太身边,一个不得宠的丫鬟,可还是按照吩咐去了。
秦玉君是想到刚才孙兰清说的话,又想到之前和翠儿在竹林外看到的那一幕。
这些丫鬟到底如何招惹了这位素有贤名的大姑娘,上辈子她不知道大姑娘到底杀没杀人,但是孙大姑娘的反常一定不简单。
冬竹又是老太太身边的人,上辈子冬竹刚好在这个节骨眼出事,不会是平白无故的。
五福堂,老太太的四个丫鬟受宠,很有体面,住的屋子都是两人一间,宽敞明亮,比其他丫鬟通常八个人一间的住处,好得太多。
因今天是十五,大家都去正院做事,冬竹住的地方静悄悄的,她这些日子身子疲乏,畏冷,腹部隐痛,找了大夫看,说是风寒,一味给她开那些难喝的药,然而,整日的喝药,病却一日重过一日。
昨日,她同屋的秋菊说老太太正准备将她送回家,她想自己这病恐怕是没救了,不然老太太不会让她回家的。
想到这里她悲从中来,悔不当初进了侯府,爹娘是侯府老人,本可以求了恩典,不让她进侯府伺候。
可她从小看着侯府繁华,连下人喝水的茶盏也是五两银子一只的,争强好胜的进了孙府,没想如今要命丧侯府。
冬竹一个人,躺在床榻上默默淌着泪。
咚咚咚,苕儿四下看着周围没人,敲响了房门。
“进来。”冬竹用衣袖擦干泪,从床上坐起来。
不想进来的居然是苕儿,那个走路都是低着头的三奶奶身边的丫鬟。
苕儿进来,蹑手蹑脚的干上门,偷感着实有些重,冬竹病重忧虑,见她这样小心,反倒笑出来:“苕儿,你做贼还敲门。”
苕儿听了秦玉君吩咐,让她悄悄来看冬竹,她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时因为紧张,被柳儿抓到,这一次她趁着众人都在老太太院子里,到了冬竹的住处。
好在这次终于没有意外,她道:“冬竹姐姐,我们奶奶知道你病了,特意吩咐我给你送点小点心,说你病中喝药口苦,吃点点心,口中没那么苦了。”
冬竹脸色苍白,想到自己生病,平日交好的姐妹避之不及,这平时寡言少语的三奶奶,却能惦念自己,有些泛乌青的嘴唇虚虚的一笑:“你们奶奶有心了。”
冬竹此时想到了上次见三奶奶的场景,她让她注意身子,莫要着了风寒。
冬竹本就惧冷的身子忽然全身汗毛倒立,那时候三奶奶一直让自己注意身体,她,她难道知道什么。
现在想来,三奶奶的话句句暗含玄机,只是自己当时没听懂她话里有话。
“苕儿,你们奶奶还有没有说其他的。”冬竹抓着床边的苕儿的衣袖。
苕儿看着激动的冬竹,握住她冰冷的手,抽回了自己的衣袖:“冬竹姐姐,你,怎么了,我们奶奶就吩咐我来给你送点心,其他的再没有了,你好好休息,病中最不宜多思多虑了。”
冬竹松开了手,躺回了床上,眼神有些呆滞。
五福堂里,其乐融融,这一次,三姑娘孙丽清没再称病。
她被老太太拉到自己身边:“病都好全了。”
“谢祖母关心,都是丽娘不好,惹得祖母挂心了,下次丽娘再不会了。”
老太太和蔼拉着三孙女的手:“这就对了,兰娘这次病好了,人也长大懂事了。”
“可说是呢,瞧瞧,我们三姑娘脸都圆润了一圈了,这小脸嫩得掐出水。”
众人呵呵的笑起来,只有大姑娘孙惠清捧起茶盏挡住自己的脸和视线。
请安结束后,老太太没留人用饭,众人散去,三老爷听下人来回禀,说周氏罚跪秦氏的事情。
四下无人,他问:“你今日罚秦氏跪五个时辰了?”
周氏疑惑,往日丈夫从不关心这些事情,再说她身为婆母管教儿媳天经地义:“秦氏不孝不悌,善妒无能,我作为婆婆难道还不能罚她下跪反省!”
三老爷一双如蛇一样冰冷的眼睛盯着妻子周氏:“你是怎么做到,几十年如一日愚蠢的,回去立刻让秦氏回自己的院子呆着,你,也少去生事,明白吗!”
周氏不知今日丈夫突然发疯是为什么,难道就因为自己惩罚了秦氏,心中对秦氏更恨,她虽和孙宿感情不睦,心中也对孙宿没有什么夫妻之情,也见不得儿媳得丈夫的青睐。
只是眼下迫于孙宿眼神的不善,加上一贯对丈夫心虚,她不敢和丈夫对着干,只得点头。
回到自己的院子,王妈妈扶着周氏,周氏站在秦玉君面前:“你可知道错了?”
“知错了。”
周氏见她这样毫无悔改的样子,冷笑:“秦氏,现在有人帮你撑腰,你便连我这个婆母都不放在眼里了吧。”
秦玉君心中疑惑,但面上毫无表情:“儿媳不知婆母何意。”
“别以为你博得老爷的同情,便可以在南园作威作福,有我在一天,你休想翻出浪来,回去把《女戒》抄写五十遍,过年前不要出来丢人现眼。”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