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石从从怀里拿出一包酥糖,珍惜的捏起一颗放进嘴里,小心翼翼的模样,活像那不是一块酥糖,而是一颗珍珠。
他身子靠在树干上,轻轻闭上眼,甜味在嘴里散开,照亮了多日被派来盯一群无聊的人的不爽,他忍不住砸吧砸吧嘴,真甜,要是每天都能酥糖自由就好了。
可惜丘于总爱管着他吃糖,哼,这是皇上赏的,他就吃,快点吃完,还可以让皇上再多多的让宫里的御膳房做给他。
苕儿从三太太的知和院出来,路过一颗银杏树,她回头看了看,未发现树上的人,忽而,猛然踢了几脚银杏树。
这几天知和院里,四姑娘对奶奶说的那些难听的话,她听了都很替奶奶不忿。
那日从武安侯府回来后,三太太便病了,奶奶作为儿媳妇,便每日都要来三太太的知和院伺候。
柳儿不知和四姑娘说了什么,四姑娘让柳儿每日跟着奶奶一同到知和院,这已经是第三天了,奶奶一天下来,连三餐都不能按时吃,坐也不能坐,站也不能站。
四姑娘又故意找茬,奶奶这几日,几乎得不到休息,人都累瘦了。
这几日四姑娘什么难听捡什么说,三太太病中虚弱,也约束不了四姑娘,四姑娘竟然当着他们这些下人的面,折辱奶奶。
她和翠儿在一旁听了,都替奶奶难受,什么不下蛋的母鸡,娘家人死了丧门都是轻的。
想起四姑娘一副刻薄模样,苕儿就胸闷,哪里有小姑子那样说嫂嫂的,可是奶奶又只能听着,真是憋屈。
看苕儿在知和院实在不开心,秦玉君便借故让苕儿帮她回去取手帕,她手帕弄脏了,让苕儿回去休息片刻。
苕儿本不愿,还是翠儿劝她,不要拂了奶奶的好意,苕儿才不愿情不愿的走了,走到知和院门前那棵银杏树,苕儿气得踢了几脚,引得书上正吃糖的童石不高兴的咬碎了一块饴糖,童石:打扰人吃糖,真讨厌。
屋子里,孙兰清骂声穿投房门,穿了出来:秦氏,我哥哥就算喜欢外面的娼妓,都不喜欢你,你比起外面娼妓都不如,你能嫁进我们承恩候府,是你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你敢这样对我说话,我让我哥修了你这个娼妓不如的东西!”
秦玉君本站在屏风外等待周氏醒来,却不想这位四妹妹又无故找茬,让不是她挡了她的光,就是让她倒茶。
她本不欲和她在此时此地争执,可是孙兰清却铁了心和她杠上。
高声骂了自己后,孙兰清还看了看身后的柳儿一眼。
秦玉君站了起来,她比孙兰清高了半个头,眼神并未被激怒,反而平静的俯视她,“四姑娘,我作为嫂嫂,怜你在武安侯府受惊,又在外失了体面,不同你多计较,如今你的母亲,我的婆母病中,你作为女儿不想着好好侍疾,却在这里大呼小叫,是嫌自己的名声还不够难听吗。”
说完,她秦又扫一眼,站在她身后的柳儿,看着孙兰清说:“我劝四妹妹还是不要听信她人的话,否则遭殃的只会是自己。”
柳儿感到,秦玉君那低低的一眼,像一根针扎在自己身上,她一个不受待见、空有奶奶名分的秦氏,凭什么这样不屑的看她!
于是,柳儿在一旁状似劝慰,实则拱火:“哎哟,四姑娘息怒,我们奶奶是看着太太病成这样,心中忧心,况且您在武安侯府的事情,我们奶奶应该是真不知情吧,她要是知情,一定会帮您的,她没帮您,一定是不知道啊。”
秦氏站在二人面前,嘲讽的想,孙兰清在武安侯府丢了脸,虽然情有可原,可是等事情平息后,大家又会将名声捡起来戴上,然后对那些在情急之下失了体面的女眷,加以苛责。
孙兰清心中也清楚,她今后恐怕不会有什么好的前程了,她心中忧愤,秦玉君可以理解,那日的事情并不是她的错。
可是柳儿却借此唆摆孙兰清,让这位愚蠢的四姑娘成为她手中的刀,挥向自己。
外面血雨腥风,这孙家何尝不是风雨如晦,就算是柳儿这个小小的丫鬟,也有自己的好计谋。
四姑娘敏感的神经突然被踩痛,不提那日的事还好,提到那日的事情,她便看秦玉君如杀父仇人。
“都是你!为什么那日不是你,是你,都是你害的我,秦氏我不会让你好过的!”
眼前恶狠狠的用手指着自己眼前的孙兰清,秦玉君想,她俨然把她当成罪魁祸首了。
有一种人总是将自己的过错归咎于别人,自己倒了霉,就一定是别人害的,她自己一定是受害的,因此便想方设法的不让别人好过,最好别人比她倒霉千百倍,才算舒心。
有一种人惯会利用别人的弱点,达成自己的目的,她嘴上说得很好听,可是一切都只为自己。
四姑娘是前一种,柳儿就是后一种。
武安侯府宴上的事,孙兰清的确无辜,外面对女子的苛责,让她无法抬头做人,她的确可怜。可是这与她又有什么关系,她不过也是和她一样,受尽世道苛责的女人罢了。
孙兰清却却听柳儿教唆,受一个不安好心之人摆布,她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将怒气发泄到自己头上,若是再传出去,她自己的名声只会更差,柳儿却可以凭借孙兰清让自己做这个三太太不好过。
若是上辈子,秦玉君也就认了,可是这辈子,秦玉君不打算忍。
“四妹妹,你担心武安侯府的事情丢了颜面,就更不该这个时候,说这些话,你可知今日这些话传出去,你岌岌可危的名声会更加糟糕的。”秦玉君微微一笑,人还是那个人,说话却带着一股压迫呵呵威胁。
孙兰清眼中对她的恨意,瞬间暴涨出来,就像洪水泛滥,无法抵挡的倾泻。
这一刻,她终于有些明白了,为什么孙兰清那么恨自己了。
孙兰清在心中给自己编造了一个谎言:她是被秦玉君害得失禁的,没有她,她就不会这样出糗,是秦玉君让她受这样的奇耻大辱。
一开始是孙兰清自己编造了这样的谎言,后来她就真的相信事实就是如此,她越是真情实感的恨着自己,那么她被自己害的事情也就越真实,她便没有一点过错了,错的都是自己。
这本不是孙兰清的错,也不是她秦玉君的错,是世道强加的错。
孙兰清却先自己认了错,后又用这种可悲的方式,将错转嫁到另一个和她同样境遇,甚至比她更艰难的人身上。
这是孙兰清可笑的逻辑,而柳儿利用了这个可笑的逻辑来对付自己。
“吵什么”里间屋子,躺着的三太太虚弱的问了一句,若是平时,三太太早已帮着女儿数落自己,可她回来后,大约受了凉,又被惊吓不轻,就此病倒。
迷糊中,她听见外面吵嚷,头疼得昏沉,不耐烦的呵斥,而秦玉君从孙兰清看三太太的眼神中,竟然察觉到了一丝憎恨。
这时,三太太身边的王妈妈端了药进来,看见自家主子醒了,忙走到床边查看。
周氏白着一张脸,眼睛微微张开:“王妈妈,让兰儿回去吧,我头疼得厉害。”周氏病得不清,头痛让她没有任何思考能力,语气也十分难耐。
王妈妈道:“姑娘今日就先回去吧,三奶奶伺候太太喝药就行,这几天姑娘你也累了,正好回去歇一歇。”
孙兰清回头看了一眼床上的母亲,什么也没说,转身走了。
王妈妈叹了口气,刚刚四姑娘的话她听了几耳朵,那些话实在不堪入耳,倒是这位三奶奶,往日口舌拙笨,今日却说到了点子上。
王妈妈看了看躺在床上的太太,太太和四姑娘不亏是母女俩,都不是听劝的主儿,她一个下人也不好过多的管四姑娘的事,毕竟,太太都不管,哪里轮得着她。
病中的周氏没了平日的凉薄,眉毛很淡,嘴唇泛白,虚弱不堪的样子,和平日冷漠的样子,像是两个不同的人。
秦氏喂完周氏喝药,周氏勉强喝完一晚浓黑的汤药,口中发苦想吐,“王妈妈,快快给我拿些饴糖来。”
王妈妈立即去屏风后的桌子上,打开抽屉拿饴糖,谁知装饴糖的盒子已经空了。
“三奶奶没有饴糖了,我这就去厨房取,你在这照看好太太。”
王妈妈去后,秦玉君扶支撑不住的周氏躺下,大约药效上来,周氏很快闭上眼,等不及饴糖,便睡过去了。
秦玉君坐在一旁,忙了一早上,周氏好不容易睡了,她才得以休息片刻。
周氏的寝屋一时安静极了,今日天气难得见了一丝阳光,阳光透过窗户,外面春风暖暖吹来,令秦玉君昏昏欲睡,最近可能因为日日来周氏处侍疾,她总是感觉身体比以往疲惫。
窗户被风吹的微微作响,嗒嗒嗒的,扰人得紧,秦玉君站起身来,走到床边,伸手将窗户关紧,床上的周氏迷迷糊糊之间在说话。
秦玉君以为周氏醒了,来到床边查看,谁知却听见周氏说:“孙正礼你为何不来,不来看我,为何,宗儿是你的孩子啊……”
周氏紧紧闭着双眼,语气哀怨,加上病中虚弱,语气更显得哀怨,仿佛是久久等不到心上人的女子。
秦玉君站在床头震惊的看着还在睡梦中的,自己的婆母周氏,据她所知,“正礼”是大老爷的字,而非三老爷的!
她顿时想起二姑娘在马车上说,那日她也看见了竹林中的人,似乎是三太太,还有她意味深长的眼神。
二姑娘知道些什么,或者说她是什么时候知道,她想暗示自己什么,又想让自己做什么。
他身子靠在树干上,轻轻闭上眼,甜味在嘴里散开,照亮了多日被派来盯一群无聊的人的不爽,他忍不住砸吧砸吧嘴,真甜,要是每天都能酥糖自由就好了。
可惜丘于总爱管着他吃糖,哼,这是皇上赏的,他就吃,快点吃完,还可以让皇上再多多的让宫里的御膳房做给他。
苕儿从三太太的知和院出来,路过一颗银杏树,她回头看了看,未发现树上的人,忽而,猛然踢了几脚银杏树。
这几天知和院里,四姑娘对奶奶说的那些难听的话,她听了都很替奶奶不忿。
那日从武安侯府回来后,三太太便病了,奶奶作为儿媳妇,便每日都要来三太太的知和院伺候。
柳儿不知和四姑娘说了什么,四姑娘让柳儿每日跟着奶奶一同到知和院,这已经是第三天了,奶奶一天下来,连三餐都不能按时吃,坐也不能坐,站也不能站。
四姑娘又故意找茬,奶奶这几日,几乎得不到休息,人都累瘦了。
这几日四姑娘什么难听捡什么说,三太太病中虚弱,也约束不了四姑娘,四姑娘竟然当着他们这些下人的面,折辱奶奶。
她和翠儿在一旁听了,都替奶奶难受,什么不下蛋的母鸡,娘家人死了丧门都是轻的。
想起四姑娘一副刻薄模样,苕儿就胸闷,哪里有小姑子那样说嫂嫂的,可是奶奶又只能听着,真是憋屈。
看苕儿在知和院实在不开心,秦玉君便借故让苕儿帮她回去取手帕,她手帕弄脏了,让苕儿回去休息片刻。
苕儿本不愿,还是翠儿劝她,不要拂了奶奶的好意,苕儿才不愿情不愿的走了,走到知和院门前那棵银杏树,苕儿气得踢了几脚,引得书上正吃糖的童石不高兴的咬碎了一块饴糖,童石:打扰人吃糖,真讨厌。
屋子里,孙兰清骂声穿投房门,穿了出来:秦氏,我哥哥就算喜欢外面的娼妓,都不喜欢你,你比起外面娼妓都不如,你能嫁进我们承恩候府,是你几辈子修来的福分,你敢这样对我说话,我让我哥修了你这个娼妓不如的东西!”
秦玉君本站在屏风外等待周氏醒来,却不想这位四妹妹又无故找茬,让不是她挡了她的光,就是让她倒茶。
她本不欲和她在此时此地争执,可是孙兰清却铁了心和她杠上。
高声骂了自己后,孙兰清还看了看身后的柳儿一眼。
秦玉君站了起来,她比孙兰清高了半个头,眼神并未被激怒,反而平静的俯视她,“四姑娘,我作为嫂嫂,怜你在武安侯府受惊,又在外失了体面,不同你多计较,如今你的母亲,我的婆母病中,你作为女儿不想着好好侍疾,却在这里大呼小叫,是嫌自己的名声还不够难听吗。”
说完,她秦又扫一眼,站在她身后的柳儿,看着孙兰清说:“我劝四妹妹还是不要听信她人的话,否则遭殃的只会是自己。”
柳儿感到,秦玉君那低低的一眼,像一根针扎在自己身上,她一个不受待见、空有奶奶名分的秦氏,凭什么这样不屑的看她!
于是,柳儿在一旁状似劝慰,实则拱火:“哎哟,四姑娘息怒,我们奶奶是看着太太病成这样,心中忧心,况且您在武安侯府的事情,我们奶奶应该是真不知情吧,她要是知情,一定会帮您的,她没帮您,一定是不知道啊。”
秦氏站在二人面前,嘲讽的想,孙兰清在武安侯府丢了脸,虽然情有可原,可是等事情平息后,大家又会将名声捡起来戴上,然后对那些在情急之下失了体面的女眷,加以苛责。
孙兰清心中也清楚,她今后恐怕不会有什么好的前程了,她心中忧愤,秦玉君可以理解,那日的事情并不是她的错。
可是柳儿却借此唆摆孙兰清,让这位愚蠢的四姑娘成为她手中的刀,挥向自己。
外面血雨腥风,这孙家何尝不是风雨如晦,就算是柳儿这个小小的丫鬟,也有自己的好计谋。
四姑娘敏感的神经突然被踩痛,不提那日的事还好,提到那日的事情,她便看秦玉君如杀父仇人。
“都是你!为什么那日不是你,是你,都是你害的我,秦氏我不会让你好过的!”
眼前恶狠狠的用手指着自己眼前的孙兰清,秦玉君想,她俨然把她当成罪魁祸首了。
有一种人总是将自己的过错归咎于别人,自己倒了霉,就一定是别人害的,她自己一定是受害的,因此便想方设法的不让别人好过,最好别人比她倒霉千百倍,才算舒心。
有一种人惯会利用别人的弱点,达成自己的目的,她嘴上说得很好听,可是一切都只为自己。
四姑娘是前一种,柳儿就是后一种。
武安侯府宴上的事,孙兰清的确无辜,外面对女子的苛责,让她无法抬头做人,她的确可怜。可是这与她又有什么关系,她不过也是和她一样,受尽世道苛责的女人罢了。
孙兰清却却听柳儿教唆,受一个不安好心之人摆布,她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将怒气发泄到自己头上,若是再传出去,她自己的名声只会更差,柳儿却可以凭借孙兰清让自己做这个三太太不好过。
若是上辈子,秦玉君也就认了,可是这辈子,秦玉君不打算忍。
“四妹妹,你担心武安侯府的事情丢了颜面,就更不该这个时候,说这些话,你可知今日这些话传出去,你岌岌可危的名声会更加糟糕的。”秦玉君微微一笑,人还是那个人,说话却带着一股压迫呵呵威胁。
孙兰清眼中对她的恨意,瞬间暴涨出来,就像洪水泛滥,无法抵挡的倾泻。
这一刻,她终于有些明白了,为什么孙兰清那么恨自己了。
孙兰清在心中给自己编造了一个谎言:她是被秦玉君害得失禁的,没有她,她就不会这样出糗,是秦玉君让她受这样的奇耻大辱。
一开始是孙兰清自己编造了这样的谎言,后来她就真的相信事实就是如此,她越是真情实感的恨着自己,那么她被自己害的事情也就越真实,她便没有一点过错了,错的都是自己。
这本不是孙兰清的错,也不是她秦玉君的错,是世道强加的错。
孙兰清却先自己认了错,后又用这种可悲的方式,将错转嫁到另一个和她同样境遇,甚至比她更艰难的人身上。
这是孙兰清可笑的逻辑,而柳儿利用了这个可笑的逻辑来对付自己。
“吵什么”里间屋子,躺着的三太太虚弱的问了一句,若是平时,三太太早已帮着女儿数落自己,可她回来后,大约受了凉,又被惊吓不轻,就此病倒。
迷糊中,她听见外面吵嚷,头疼得昏沉,不耐烦的呵斥,而秦玉君从孙兰清看三太太的眼神中,竟然察觉到了一丝憎恨。
这时,三太太身边的王妈妈端了药进来,看见自家主子醒了,忙走到床边查看。
周氏白着一张脸,眼睛微微张开:“王妈妈,让兰儿回去吧,我头疼得厉害。”周氏病得不清,头痛让她没有任何思考能力,语气也十分难耐。
王妈妈道:“姑娘今日就先回去吧,三奶奶伺候太太喝药就行,这几天姑娘你也累了,正好回去歇一歇。”
孙兰清回头看了一眼床上的母亲,什么也没说,转身走了。
王妈妈叹了口气,刚刚四姑娘的话她听了几耳朵,那些话实在不堪入耳,倒是这位三奶奶,往日口舌拙笨,今日却说到了点子上。
王妈妈看了看躺在床上的太太,太太和四姑娘不亏是母女俩,都不是听劝的主儿,她一个下人也不好过多的管四姑娘的事,毕竟,太太都不管,哪里轮得着她。
病中的周氏没了平日的凉薄,眉毛很淡,嘴唇泛白,虚弱不堪的样子,和平日冷漠的样子,像是两个不同的人。
秦氏喂完周氏喝药,周氏勉强喝完一晚浓黑的汤药,口中发苦想吐,“王妈妈,快快给我拿些饴糖来。”
王妈妈立即去屏风后的桌子上,打开抽屉拿饴糖,谁知装饴糖的盒子已经空了。
“三奶奶没有饴糖了,我这就去厨房取,你在这照看好太太。”
王妈妈去后,秦玉君扶支撑不住的周氏躺下,大约药效上来,周氏很快闭上眼,等不及饴糖,便睡过去了。
秦玉君坐在一旁,忙了一早上,周氏好不容易睡了,她才得以休息片刻。
周氏的寝屋一时安静极了,今日天气难得见了一丝阳光,阳光透过窗户,外面春风暖暖吹来,令秦玉君昏昏欲睡,最近可能因为日日来周氏处侍疾,她总是感觉身体比以往疲惫。
窗户被风吹的微微作响,嗒嗒嗒的,扰人得紧,秦玉君站起身来,走到床边,伸手将窗户关紧,床上的周氏迷迷糊糊之间在说话。
秦玉君以为周氏醒了,来到床边查看,谁知却听见周氏说:“孙正礼你为何不来,不来看我,为何,宗儿是你的孩子啊……”
周氏紧紧闭着双眼,语气哀怨,加上病中虚弱,语气更显得哀怨,仿佛是久久等不到心上人的女子。
秦玉君站在床头震惊的看着还在睡梦中的,自己的婆母周氏,据她所知,“正礼”是大老爷的字,而非三老爷的!
她顿时想起二姑娘在马车上说,那日她也看见了竹林中的人,似乎是三太太,还有她意味深长的眼神。
二姑娘知道些什么,或者说她是什么时候知道,她想暗示自己什么,又想让自己做什么。